首页 男生 其他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京城元夕

  王同祖

  【题解】

  王同祖(1219—?),字与之,号花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江湖派诗人。嘉熙元年(1237),为朝散郎、大理寺主簿。淳祐中,为建康府通判,次添差沿江制置司机宜文字。有《学诗初集》一卷。

  这首诗描写了端平三年(1236)元夕,临安(今浙江杭州)百姓欢度佳节的繁华与热闹。

  鼓吹喧喧月色新,天街灯火夜通晨①。

  玉皇不赐传柑宴②,散与千门万户春。

  (录自《全宋诗》第6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注释】

  ①天街:今杭州中山路一段,是南宋临安城南北向的一条主干道。南宋定都杭州后,开十里天街连通皇宫。 ②传柑:元宵夜宴,皇帝及贵戚、宫人以黄柑相赠。宋苏轼《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自注:“侍饮楼上,则贵戚争以黄柑遗近臣,谓之传柑。”

  【评析】

  诗人创作这首绝句时尚未加冠,仍是舞象之年。因此,诗中描写的是一个成童眼中的元宵之夜,高亢的乐声、高空的满月、通宵的灯火亮如白昼,处处欢歌笑语、盎然生机。首句总写元宵夜临安城喧闹与繁华的盛景。明代学者杨慎曾说“诗中叠字最难下”(《升庵诗话》),诗人用“喧喧”,既增强了诗的音律美,又渲染了欢天喜地的节日气氛,而“喧喧”与“喧嚣”“喧闹”“喧哗”带给读者的感受不同,它巧妙地运用叠音淡化了词中的“嘈杂”义项,留给人活泼、余韵不绝的美妙。尾句承转,“传柑宴”是正月十五的习俗之一,柑橘寓意“吉”,但此宴非在人间,而在天上,“玉皇不赐传柑宴”,将吉祥如意化作春风、春雨撒播千家万户。这首诗文笔简易却画面感十足,有景色有声音,生动传神。诗的结尾洋溢着新春的美好,少年诗人喜悦的心情呼之欲出。

  【相关链接】

  传柑宴起于何时?《后汉书》记载张盘任庐江太守时,曾“饷官柑一奁”,算是对赏赐柑橘的最早记录。而唐《明皇杂录》所记则更为明确:上元夜宫人用皇家专属的黄色罗纱包裹着柑橘馈赠给君主亲近的臣子,谓之“传柑宴”。可见,正月十五宫中传柑宴在唐时已为节俗。

  宋人诗词中常见传柑宴的场景,如苏轼《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归来一盏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张孝祥《鹧鸪天·上元设醮》“何人曾侍传柑宴,翡翠帘开识圣颜”;赵以夫《燕春台·送郑毅斋入观》“看明年,金殿传柑宴,衮绣貂蝉”等等。

  明清时期,柑橘不仅是上元节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在整个新春节俗中都有参与。明《熙朝乐事》中有“正月朔日,签柏枝于柿饼,以大橘承之,谓之百事大吉”。清乾隆年间《泉州府志·风俗》则有“是日,人家皆以柑祭神及先,至元宵乃撤”。以上都为古传柑之遗意。

  今天广东、香港等地,还保留着正月里互赠柑橘的习俗。特别是潮汕地区,到亲朋家贺年要带些柑橘作礼物,主人收下后会向贺客回礼,礼物同样是柑橘。橘者,吉也。春节期间,南方街道两旁的店家会将长满小橘子的橘树摆放在门的两侧,有的橘树上还会挂上利市红包,取“吉利”之意。有些人家也会在客厅里摆上一盆小橘树,橘黄色的果子挂满枝头像一颗颗小元宝,寓意吉祥如意、财运亨通。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