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古代典籍
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敖英:《东谷赘言》,收入《豫章丛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2
贝琼:《贝琼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蔡清:《虚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曹臣:《舌华录》,明万历刻本
曹学佺:《曹学佺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
陈弘谋辑:《从政遗规》,收入《官箴书集成》,合肥,黄山书社,1997
陈谋辑:《养正遗规》,收入氏编《五种遗规》,清道光三十年重刊本
陈鋐:《鹿忠节公年谱》,清康熙刻本
陈槐:《闻见漫录》,收入张寿镛辑《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社,2006
陈继儒:《小窗幽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陈继儒:《岩栖幽事》,收入《眉公杂著》,上海文明书局民国十一年石印本
陈继儒、程铨:《古今韵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陈龙正:《几亭全书》,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陈去病:《五石脂》,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陈确:《陈确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
陈儒:《芹山集》,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明隆庆三年陈一龙刻本
陈舜系:《乱离见闻录》,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编《明史资料丛刊》第3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陈献章:《陈献章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
陈于陛:《意见》,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陈玉辉:《陈先生适适斋鉴须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陈子龙:《安雅堂稿》,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陈子龙:《陈子龙集》,收入《传世藏书·集库·别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陈子龙等编:《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7
程春宇:《士商类要》,收入杨正泰《明代驿站考》附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程勿庸辑:《性理字训》,日本方圆斋藏本
戴冠:《濯缨亭笔记》,明嘉靖华氏刊本
戴良著,李军、施贤明校点:《戴良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
戴名世:《戴名世集》,北京,中华书局,2000
戴名世:《乙酉扬州城守纪略》,收入邵廷采《东南纪事》,上海,上海书店,1982
戴名世著,王树民等编校:《戴名世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
邓球:《皇明咏化类编》,明隆庆间刊钞补本
邓士龙辑:《国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邓之诚:《骨董续记》,收入氏著《骨董琐记》,北京,中国书店,1991
丁元荐:《尊拙堂文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董复亨:《繁露园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董其昌:《容台文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清康熙五十九年掞藻堂刻本
杜濬:《变雅堂遗集》,清光绪二十年刻本
杜联喆辑录:《明人自传文钞》,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
方大湜:《平平言》,收入《官箴书集成》,合肥,黄山书社,1997
方濬师:《蕉轩随录》,北京,中华书局,1995
方孝标著,石钟扬等校点:《方孝标文集》,合肥,黄山书社,2007
方孝孺:《逊志斋集》,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2008
丰坊:《万卷楼集》,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明万历四十五年丰建刻本
封演著,赵贞信校注:《封氏闻见录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
冯柯:《贞白五书》,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冯梦龙编:《挂枝儿》,收入《明清民歌时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冯梦龙纂,刘英民、赵同璧等选注:《古今笑史》,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
冯梦祯:《快雪堂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福格:《听雨丛谈》,北京,中华书局,1984
傅山:《霜红龛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傅山著,刘贯文、张海瀛等主编:《傅山全书》,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高拱:《高拱论著四种》,北京,中华书局,1993
高拱著,岳金西、岳天雷编校:《高拱全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高濂:《雅尚斋遵生八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高濂:《遵生八笺》,成都,巴蜀书社,1988
高攀龙:《高子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高宇泰:《雪交亭正气录》,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葛芝:《卧龙山人集》,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龚炜:《巢林笔谈》《巢林笔谈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97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
顾公燮:《丹午笔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顾苓:《塔影园集》,清天尺楼钞本
顾起元:《客座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97
顾宪成:《泾皋藏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
顾允成:《小辨斋偶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归昌世:《假庵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归有光:《震川先生文集》,清康熙十年至十四年刻本
归庄:《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郭金台著,陶新华校点:《石村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2010
海瑞:《海瑞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海外散人:《榕城纪闻》,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
韩菼:《江阴城守纪》,收入邵廷采《东南纪事》,上海,上海书店, 1982
韩锡:《榕庵集》,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
何良臣:《阵纪》,明万历十九年刻本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83
何乔远:《名山藏》,明崇祯间刻本
何心隐:《何心隐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贺长龄、魏源等编:《清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
贺钦:《医闾先生集》,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洪朝选:《洪芳洲公文集》,台北洪福增1989年重印本
洪亮吉著,刘德权点校:《洪亮吉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
洪迈:《容斋随笔》《容斋三笔》,北京,中华书局,2005
洪应明:《菜根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侯峒曾:《侯忠节公全集》,民国二十三年刊本
侯岐曾:《侯岐曾日记》,收入《明清上海稀见文献五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台北,世界书局,1980
《皇明诏令》,收入《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皇明制书》,明镇江府丹徒县刻本
黄淳耀:《陶庵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黄濬著,许宴骈、苏同炳编:《花随人圣庵摭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黄省曾:《吴风录》,收入《说郛续》,清顺治三年刻本
黄绾:《明道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黄卬:《锡金识小录》,清光绪二十二年王念祖活字本
黄瑜:《双槐岁钞》,北京,中华书局,1999
黄宗会:《缩斋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黄宗羲:《黄梨洲诗文集》,收入《传世藏书·集库·别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黄宗羲:《黄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黄宗羲:《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5
黄宗羲编:《明文海》,北京,中华书局,1987
黄宗羲著,吴光整理:《黄宗羲南雷杂著稿真迹》,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计六奇:《明季北略》,北京,中华书局,1984
季本:《季彭山先生文集》,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
嘉靖《常熟县志》,明嘉靖十八年刻本
嘉靖《洪雅县志》,收入《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2
嘉靖《江阴县志》,收入《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2
嘉靖《宁夏新志》,收入《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2
江盈科:《江盈科集》,长沙,岳麓书社,1997
江盈科:《雪涛小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姜绍书:《韵石斋笔谈》,收入《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姜准:《岐海琐谈》,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焦竑:《澹园集》《澹园续集》,北京,中华书局,1999
焦竑:《支谈》,收入《宝颜堂秘笈》,上海文明书局民国十一年石印本
郎瑛:《七修类稿》,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乐纯:《雪庵清史》,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明书林李少泉刻本
李光地:《榕村语录》《榕村续语录》,北京,中华书局,1995
李寄:《天香阁随笔》,陶社校刊本
李开先:《李开先全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李乐:《见闻杂记》《续见闻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李濂:《嵩渚文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李攀龙:《李攀龙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
李清:《三垣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
李日华:《味水轩日记》,收入《嘉业堂丛书》,民国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本
李绍文:《云间人物志》,收入《明清上海稀见文献五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李天根:《爝火录》,吴兴刘氏嘉业堂钞本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
李邺嗣:《杲堂诗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李邺嗣:《杲堂文续钞》,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李颙:《二曲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
李渔著,江巨荣、卢寿荣校注:《闲情偶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李贽:《初潭集》,北京,中华书局,1974
李贽:《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李贽:《李温陵集》,明万历间刻本
厉鹗:《玉台书史》,收入虫天子编、董乃斌等校点《中国香艳全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梁家勉编著:《徐光启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梁维枢:《玉剑尊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梁章钜:《归田琐记》,北京,中华书局,1997
林大春:《井丹林先生文集》,香港潮州会馆董事会据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本影印
林俊:《见素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林时对:《荷牐丛谈》,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国十七年铅印本
林时对:《留补堂集选》,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林炫:《林榕江先生集》,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清范氏天一阁钞本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长沙,岳麓书社,2002
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
刘城:《峄桐集》,收入《贵池二妙集》,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刘大櫆:《刘大櫆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刘凤:《续吴先贤赞》,收入《纪录汇编》,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七年影印本
刘基:《刘基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刘廷玑:《在园杂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
刘献廷:《广阳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57
刘元卿:《贤奕编》,收入《宝颜堂秘笈》,上海文明书局民国十一年石印本
刘宗周:《刘子全书》,清道光刻本
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
陆人龙:《型世言》,北京,中华书局,1993
陆容:《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97
陆绍珩:《醉古堂剑扫》,长沙,岳麓书社,2003
陆世仪:《复社纪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清同治五年刻本
陆文衡:《啬庵随笔》,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
陆以湉:《冷庐杂识》,北京,中华书局,1984
陆灼:《艾子后语》,清康熙刻本
鹿善继:《认真草》,钞本(残)
鹿善继:《认真草》,收入《畿辅丛书》,清光绪间刻、民国二年汇印本
吕坤:《呻吟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吕坤:《实政录》,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吕坤著、王国轩等整理:《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清雍正间刻本
吕柟:《泾野子内篇》,北京,中华书局,1992
罗伦:《一峰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罗钦顺:《困知记》,北京,中华书局,1990
骆文盛:《骆两溪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毛聚奎:《吞月子集》,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毛祥麟:《对山余墨》,收入《中国香艳全书》,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5
茅坤:《茅坤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冒襄:《兰言》,收入《昭代丛书》,清道光吴江沈氏世楷堂刻本
名教中人编次:《好逑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明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6年校印本
《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84
明宣宗:《宣庙御制总集》,明内府刻本
缪昌期:《从野堂存稿》,收入《乾坤正气集》,清道光二十八年刻、光绪十八年重印本
穆益勤编著:《明代院体浙派史料》,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
纳兰成德:《渌水亭杂识》,收入《昭代丛书》,清道光吴江沈氏世楷堂刻本
倪元璐:《倪文贞集》,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2008
倪岳:《青溪漫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聂豹著,吴可为编校整理:《聂豹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牛应允:《质言》,收入《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
钮琇:《觚賸》《觚賸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梦呓》,北京,中华书局,1984
潘平格:《潘子求仁录辑要》,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平步青:《霞外捃屑》,北京,中华书局,1959
蒲松龄:《蒲松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戚继光:《止止堂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
钱澄之:《田间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8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钱谦益:《钱牧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钱谦益著,潘景郑辑校:《绛云楼题跋》,北京,中华书局,1958
钱肃乐:《钱忠介公集》,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钱薇:《海石子内篇》,收入樊维城辑《盐邑志林》,明天启刻本
钱泳:《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97
秦世祯:《抚浙檄草(选录)》,收入《清史资料》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
清溪道人:《禅真逸史》,济南,齐鲁书社,1986
丘濬:《重编琼台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邱菽园:《菽园赘谈节录》,收入《中国香艳全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屈大均:《广东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
屈大均:《翁山文外》, 《嘉业堂丛书》本
全祖望著,朱铸禹汇校集注:《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桑悦:《思玄庸言》,收入《百陵学山》,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七年影印本
商辂:《商文毅公集》,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
邵廷采:《思复堂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邵廷采:《东南纪事》,上海,上海书店,1982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
沈国元:《两朝从信录》,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沈涛:《江上遗闻》,收入邵廷采《东南纪事》,上海,上海书店,1982
沈涛:《交翠轩笔记》,收入《清人考订笔记》(七种),北京,中华书局,2004
沈涛:《瑟榭丛谈》,收入《清人考订笔记》(七种),北京,中华书局,2004
沈自晋:《翠屏山》,收入张树英点校《沈自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
施闰章:《矩斋杂记》,合肥,黄山书社,1992
施闰章:《施愚山集》,合肥,黄山书社,1992
施绍莘:《瑶台片玉甲种补录》,收入《中国香艳全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史惇:《恸余杂记》,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
宋濂:《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宋懋澄:《九籥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宋讷:《西隐文稿》,清乾隆三年刻本
宋琬:《宋琬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3
宋应星:《宋应星佚著四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孙崇涛,黄仕忠笺校:《风月锦囊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
孙奇逢:《夏峰先生集》,清光绪五年刻本
孙文川:《淞南随笔》,收入《明清上海稀见文献五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台北《中国时报》,1961年1月12日
谈迁:《北游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
谈迁:《国榷》,北京,中华书局,1988
谈迁:《枣林杂俎》,北京,中华书局,2006
谭元春:《鹄湾文草》,长沙,岳麓书社,1988
谭元春:《谭元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汤斌著,范志亭、范哲辑校:《汤斌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
汤传楹:《闲雨笔话》,收入《中国香艳全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汤漱玉:《玉台画史》,收入《中国香艳全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唐伯虎著,许旭尧选注:《唐伯虎三种》,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7
唐顺之:《荆川先生稗编》,明万历刻本
唐顺之:《荆川先生右编》,明万历三十三年刻本
唐顺之:《唐荆川先生文集》,明万历刻本
陶琰:《仁节先生集》,钞本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田艺蘅:《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屠隆:《白榆集》,明万历二十二年刻本
屠隆:《鸿苞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屠隆:《考槃余事》,收入《丛书集成简编》,台北,“商务印书馆”,1966
万表:《玩鹿亭稿》,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万表:《灼艾集》,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万历《嘉定县志》,收入《中国史学丛书》,台北,学生书局,1987
万历《新昌县志》,收入《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2
汪道昆:《太函集》,合肥,黄山书社,2004
汪辉祖:《双节堂庸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汪康年:《汪穰卿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
汪琬著,李圣华笺校:《汪琬全集笺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王崇简:《青箱堂文集》,清康熙间刻本
王崇庆:《海樵子》,收入王文禄辑《百陵学山》,明隆庆刻本
王夫之:《读通鉴论》,北京,中华书局,2002
王夫之:《俟解》,收入《梨州船山五书》,台北,世界书局,1988
王夫之:《宋论》,北京,中华书局,2003
王夫之:《王船山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
王国平、唐力行主编:《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王畿:《慕蓼王先生樗全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王临亨:《粤剑编》,北京,中华书局,1997
王士性:《广志绎》,北京,中华书局,1981
王士性:《掖垣稿》,收入《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王士祯:《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97
王士禛:《香祖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
王叔杲著,张宪文校注:《王叔杲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王思任:《王季重十种》,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王嗣奭:《管天笔记外编》,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王廷相:《王廷相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
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王应奎:《柳南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3
王应奎:《续笔》,北京,中华书局,1983
王有光:《吴下谚联》,北京,中华书局,2006
王徵:《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明崇祯刻本
卫泳:《悦容编》,收入《中国香艳全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魏季瑞:《魏伯子文集》,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魏礼:《魏季子文集》,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魏禧:《魏叔子文集外篇》,北京,中华书局,2003
魏秀仁:《花月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魏学洢:《茅檐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魏裔介:《兼济堂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7
文康:《儿女英雄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文元发:《学圃斋随笔》,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6
文震亨:《清斋位置》,收入《说郛续》,清顺治三年刻本
文震孟:《长物志》,收入《丛书集成简编》,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5
文徵明:《文徵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吴道南:《吴文恪公文集》,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吴鼎:《过庭私录》,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吴国伦:《甔甀洞稿》,收入《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吴履云:《五茸志逸随笔》,清钞本
吴廷翰:《瓮记》,收入《吴廷翰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
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吴翌凤:《逊志斋杂钞》,北京,中华书局,1994
伍袁萃:《林居漫录》,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夏鍭:《明夏赤城先生文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向燕南、张越编注:《劝孝——仁者的回报 俗约——教化的基础》,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萧诗:《释柯集》《释柯余集》,收入《明清上海稀见文献五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谢肇淛:《小草斋文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熊开元:《鱼山剩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徐栋:《牧令书》,收入《官箴书集成》,合肥,黄山书社,1997
徐枋:《居易堂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徐光启:《徐光启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徐光启:《徐光启著译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徐珂:《清稗类钞》,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徐三重:《牖景录》,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徐崧、张大纯纂辑:《百城烟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徐渭:《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
徐学聚:《世庙识余录》,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明徐兆稷活字本
徐学谟:《徐氏海隅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徐应秋:《玉芝堂谈荟》,收入《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徐梓编注:《家训——父祖的叮咛》,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6
许奉恩:《里乘》,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许重熙:《江阴城守后纪》,上海,上海书店,1982
薛冈:《天爵堂文集笔余》,收入《明史研究论丛》第5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薛蕙:《西原先生遗书》,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收入《官箴书集成》,合肥,黄山书社, 1997
延昌:《事宜须知》,收入《官箴书集成》,合肥,黄山书社,1997
阎秀卿:《吴郡二科志》,收入《纪录汇编》,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七年影印本
杨荣:《杨文敏公集》,明正德十年刻本
杨士奇:《东里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
杨守阯:《碧川文选》,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杨嗣昌著,梁颂成辑校:《杨嗣昌集》,长沙,岳麓书社,2005
杨循吉:《吴中故语》,收入王稼句点校、编纂《苏州文献丛钞初编》,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
杨兆坊:《杨氏塾训》,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
姚旅:《露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姚鼐:《惜抱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姚廷遴:《记事拾遗》,收入《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姚廷遴:《历年记》,收入《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叶春及:《石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叶梦得:《避暑录话》,收入《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叶梦珠:《阅世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叶子奇:《草木子》,北京,中华书局,1983
佚名:《草庐经略》,收入《粤雅堂从书》,清道光光绪间南海伍氏刻本
佚名:《吴城日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佚名:《研堂见闻杂录》,收入《烈皇小识》,上海,上海书店,1982
佚名《虞山杂志》,收入《虞阳说苑》乙编,初园丁氏校印本
尤侗:《艮斋杂说》,北京,中华书局,2006
尤侗:《看鉴偶评》,北京,中华书局,2006
于慎行:《谷山笔麈》,北京,中华书局,1997
于墉:《金沙细唾》,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
余怀:《板桥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余怀:《三吴游览志》,收入《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余继登:《典故纪闻》,北京,中华书局,1981
俞樾:《春在堂随笔》,上海,新文化书社,1934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袁枚:《子不语》,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袁于令:《隋史遗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袁中道:《珂雪斋近集》,上海,上海书店,1982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曾羽王:《乙酉笔记》,收入《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翟灏等辑:《湖山便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张潮:《虞初新志》,收入《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收入《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1988
张岱:《琅嬛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5
张岱:《陶庵梦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张岱:《西湖梦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张尔岐:《蒿庵闲话》,收入《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张尔岐著,张翰勋整理:《蒿庵集》《蒿庵闲话》,济南,齐鲁书社,1991
张凤翼:《处实堂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张瀚:《松窗梦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
张瀚:《奚囊蠹余》,明隆庆六年刻本
张煌言:《张苍水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张吉:《古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张鉴:《冬青馆甲集》,民国嘉业堂刻本
张居正:《四书直解》,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张居正:《通鉴直解》,明崇祯四年刻本
张居正:《诗经直解》,明末刊本
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
张宁:《方洲集》,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2008
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收入《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张琦:《白斋竹里文略》,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张谦德:《瓶花谱》,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张怡:《玉光剑气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
张元忭:《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张紫琳:《红兰逸乘》,收入《苏州文献丛钞初编》,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
昭梿:《啸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
赵世显:《客窗随笔》,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赵翼:《陔余丛考》,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赵用贤:《松石斋文集》,明万历间刻本
赵贞吉著,官长驰校注:《赵贞吉诗文集注》,成都,巴蜀书社,1999
郑澍若:《虞初续志》,收入《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郑晓:《端简郑公文集》,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明万历二十八年郑心材刻本
郑瑄:《昨非庵日纂》,收入《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郑仲夔:《偶记》《耳新》《清言》,收入《明史资料丛刊》第3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支大纶:《支华平先生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周宾所:《识小编》,收入《说郛续》,清顺治三年刻本
周朝俊:《红梅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周晖:《金陵琐事》,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
周亮工:《赖古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周亮工辑:《尺牍新钞》,长沙,岳麓书社,1986
周密:《齐东野语》,济南,齐鲁书社,2007
周齐曾:《囊云文集》,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周清原:《西湖二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周容:《春在堂文存》,收入《四明丛书》,扬州,广陵书局,2006
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北京,中华书局,2007
周廷英:《濑江纪事本末》,收入《清史资料》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
周文华:《汝南圃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周之夔:《弃草二集》,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
朱存理:《楼居杂著》,收入《清溪漫稿 外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朱棣:《孝顺事实》,明永乐十八年内府刻本
朱国祯:《涌幢小品》,北京,中华书局,1959
朱鹤龄:《愚庵小集》,清康熙刻本
朱一新:《无邪堂答问》,北京,中华书局,2002
朱一玄校点:《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袾宏:《竹窗随笔》《竹窗二笔》《竹窗三笔》,台北,台湾印经处, 1958
二、近人论著
[法]阿兰·佩雷菲特著,王国卿、毛凤支等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美]艾森希塔:《知识分子——开创性、改造性及其冲击》,收入《中国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
[日]岸本美绪:《明清交替と江南社会——十七世纪中国の秩序问题》,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
白寿彝:《远古的传说》,收入氏著《中国史学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9
[日]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蔡翔:《金圣叹与阿 Q》,收入氏著《写在边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陈宝良:《论晚明的平等观念》,刊《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2期
陈宝良:《论晚明实心任事的精神》,刊《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第1期
陈宝良:《明代的致富论——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陈宝良:《明代皇帝与明代文化》,刊《史学集刊》,1992年第3期
陈宝良:《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陈宝良:《明代知识人群体与侠盗关系考论——兼论儒、侠、盗之辨及其互动》,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陈宝良:《明末儒家伦理的困境及其新动向》,刊《史学月刊》, 2000年第5期
陈宝良:《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陈宝良:《晚明的尚武精神》,收入中国明史学会主编《明史研究》第1辑,合肥,黄山书社,1991
陈宝良:《晚明生员的弃巾之风及其山人化》,刊《史学集刊》, 2000年第2期
陈宝良:《朱健思想研究》,刊《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陈冠至:《明代的苏州藏书——藏书家与藏书生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陈广宏:《晚明福建地区的城市诗人》,收入《中西学术》(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陈海兰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陈来:《世俗儒家伦理与后现代化》,收入刘小枫、林立伟编《中国近现代经济伦理的变迁》,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
陈辽:《周太谷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陈平原:《知识者介入社会的特殊途径》,收入氏著《书生意气》,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
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陈四益:《牛山四十屁》,收入氏著《乱翻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陈万益:《晚明小品与明季文人生活》,收入氏著《晚明小品与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
陈玮:《等待文人》,刊《戏文》,1999年第4期
陈玉玲:《寻找历史中缺席的女人》,嘉义,台湾南华管理学院, 1998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收入《励耘书屋丛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陈正宏、朱邦薇:《明诗总集编刊史略——明代篇(下)》,收入朱立元、裴高主编《中西学术》(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学》,台北,学生书局,1991
[日]川合康三著、蔡毅译:《中国的自传文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日]大久保英子:《明末读书人结社と教育活动》,收入林友春编《近世中国教育史研究》,东京,国土社,1958
[美]狄百瑞:《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与地位》,收入《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
[美]狄百瑞著,李弘祺译:《中国的自由传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
董桥:《藏书与意识形态》,收入氏著《静观的固执》,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杜维明:《儒家自我意识的反思》,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1
方勇:《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日]夫马进:《明末反地方官士变》,刊《东方学报》,第52册, 1980年3月
[日]夫马进:《明末反地方官士变补论》,刊《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第4号,1981年3月
傅伟勋:《儒家思想的时代课题及其解决线索》,收入杜念中、杨君实编《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台北,允晨文化实业公司,1989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日]沟口雄三、小岛毅主编,孙歌等译:《中国的思维世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日]沟口雄三著,陈耀文译:《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日]沟口雄三著,赵士林译:《中国的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顾颉刚:《顾颉刚读书笔记》,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王晓珏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韩兆琦:《中国传记文学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
何冠彪:《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
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收入丘桑主编《大宇宙中谈博爱》,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
胡适:《四十自述》,收入《中国百年传记经典》第1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胡适:《提倡禁嫖》,收入《大宇宙中谈博爱》,上海,东方出版社, 1998
黄继持:《明代中叶文人型态》,刊《明清史集刊》,第1卷,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1985
黄进兴:《圣贤与圣徒》,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黄景进:《社会变迁中的知识分子》,收入《汉学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
黄仁生:《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
黄裳:《反封建离不开旧戏》,收入氏著《掌上烟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黄裳:《妆台杂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Michael C.Howard著,李茂兴、蓝美华译:《文化人类学》,台北,弘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7
Joseph R.Leveson著,张永堂译:《从绘画看明代及清初社会的业余精神》,收入《中国思想与制度论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姬秀珠:《明初大儒方孝孺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
[日]吉川忠夫:《六朝士大夫的精神生活》,收入刘俊文主编、许洋主等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7卷《思想宗教》,北京,中华书局,1993
季羡林:《朗润琐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季学原、桂兴沅:《〈明夷待访录〉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92
季镇淮:《“文”义探源》,收入氏著《来之文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金克木:《文化之谜:科学、哲学、艺术》,收入氏著《百年投影》,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93
[日]酒井忠夫:《明代の日用类书と庶民教育》,收入《近世中国教育史研究》,东京,国土社,1958
柯灵:《情话乱弹》,收入氏著《燕居闲话》,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柯灵,《文苑絮语》,收入氏著《煮字人语》,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孔庆茂:《钱钟书与杨绛》,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
来新夏、徐建华:《中国的年谱与家谱》,台北,“商务印书馆”, 1994
赖惠敏:《明末清初士族的形成与兴衰》,收入“中央大学”共同学科编《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转变与延续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
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长沙,岳麓书社,1989
李焯然:《论李贽在明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收入氏著《明史散论》,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7
李焯然:《丘濬之史学——读丘濬 〈世史正纲〉札记》,收入氏著《明史散论》,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7
李焯然、陈宝良等:《传统的开展与再生——沟口雄三的中国近代社会观评析》,刊香港大学中文系《明清史集刊》,第7卷
李东三:《黄梨洲及其 〈明夷待访录〉之研究》,台北,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3
李凤萍:《晚明山人陈眉公研究》,台北,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4
李国文:《空心大老》《曹操若健在》,收入氏著《苦瓜苦瓜》,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李弘祺:《宋代官学教育与科举》,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4
李平:《乐府玉树英残卷对青阳滚调的探讨价值》,收入《中西学术》(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李少君:《通向毁灭之路》,刊《天涯》,1999年第5期
李文治:《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李志慧:《唐代文苑风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美]列文森著,郑大华等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日]林友春:《元明时代の书院教育》,收入《近世中国教育史研究》,东京,国土社,1958
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社会学观点的探索》,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4
林丽月:《世变与秩序:明代社会风尚相关研究评述》,刊台北《明代研究通讯》,第4期,2001年12月
林庆彰:《〈五经大全〉之修纂及其相关问题探究》,收入氏编《明代经学研究论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林庆彰:《晚明经学的复兴运动》,收入《明代经学研究论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林庆彰:《王阳明的经学思想》,收入《明代经学研究论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林同济:《大夫士与士大夫——国史上的两种人格型》,收入《文化形态史观》,与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合刊,长沙,岳麓书社,1989
林毓生著,朱学勤编:《热烈与冷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刘述先,《黄宗羲心学的定位》,台北,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1986
刘炎:《明末城市经济发展下的初期市民运动》,收入存粹学社编集,周康燮主编《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集,香港,崇文书店,1975
刘应争编选:《知堂小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刘志琴:《城市民变与士大夫》,原载《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又收入氏著《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刘志琴:《晚明城市风尚初探》,刊《中国文化研究辑刊》,第1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英]麦高温著,朱涛、倪静译:《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
么书仪:《元代文人心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孟森:《科场案》《奏销案》,收入氏著《明清史论著集刊》,北京,中华书局,1984
南方朔:《另一种英雄》,台北,大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
[俄]尼·别尔嘉耶夫著,雷永生译:《自我认识——思想自传》,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钱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
钱穆,《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载《新亚学报》,6卷2期,1964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钱钟书:《论文人》,收入氏著《写在人生边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
[法]让·德·米里拜尔著,郭太初、张上赐等译:《明代地方官吏及文官制度——关于陕西和西安府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日]桑原骘藏:《中国人辫发的历史》,收入氏著《东洋史说苑》,北京,中华书局,2005
[日]森正夫:《森正夫明清史论集》,东京,汲古书院,2006
[日]山根幸夫:《明及清初华北的市集与绅士豪民》,收入刘俊文主编,栾成显、南炳文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6卷《明清》,北京,中华书局,1993
邵曼珣:《明代中期苏州文人尚趣之研究》,刊《古典文学》,第12期,1992
邵循正:《元代的文学与社会》,刊《元史论丛》,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
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中国文人士大夫群体研究之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美]宋格文著,李明德译:《天人之间:汉代的契约与国家》,收入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宋立中:《闲雅与浮华:明清江南日常生活与消费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孙康宜著,李爽学译:《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台北,允晨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
孙之梅:《中国文学精神·明清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王崇武:《明初之屯垦政策与井田说》,收入《明代社会经济史论集》第1集,香港,存粹学社,1979
王尔敏:《明清社会文化生态》,台北,“商务印书馆”,1997
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长沙,岳麓书社,2002
王汎森:《明末清初的一种道德严格主义》,收入氏著《晚明清初思想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王赓武:《宋史研究中的几种倾向》,收入氏著,姚楠编译《历史的功能》,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
王赓武:《中国社会中的学者:历史背景》,收入氏著,姚楠编译《历史的功能》,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
王鸿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台北,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94
王锦贵:《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王琦:《中国古代版画中的人物形象》,刊《美术研究》,1958年第2期
王瑶:《中古文人生活》,收入氏著《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俄]沃·Д.H.斯克列辛斯基著,汪涌豪译:《李渔的伦理哲学观》,收入朱立元、裴高主编《中西学术》(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巫仁恕:《明清城市“民变”的集体行动模式及其影响》,收入郝延平、魏秀梅主编《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刘广京院士七十五岁祝寿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
[日]吾妻重二:《美国的宋代思想研究》,收入 [美]田涛编,杨立华、吴艳红译《宋代思想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吴美凤:《明清文人闲情观——事在耳目之内,思出风云之表》,刊台北《历史文物》,第7卷第9期,1997
吴秀卿:《元代文人故事剧研究》,台北,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3
吴智和:《明代苏州社区乡土生活史举隅——以文人集团为例》,收入东吴大学历史系编《方志学与社区乡土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学生书局,1998
吴智和:《明人文集中之生活史料——以居家休闲生活为例》,收入台北中国明代研究学会主编《明人文集与明代研究》,台北,中国明代研究学会,2001
吴子敏、徐迺翔、马良春编:《鲁迅论文学与艺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伍跃:《日本明清史学界关于“秩序”问题的研究——从 〈中国近世社会的秩序形成〉说起》一文,刊《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2期
夏咸淳:《晚明士风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萧公权:《圣教与异端——从政治思想论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收入氏著《迹园文录》,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
谢思炜:《论自传诗人杜甫——兼论中国和西方的自传诗传统》,刊《文学遗产》,1990年第3期
谢兴尧:《堪隐斋随笔》,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许地山:《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收入高巍选辑《许地山文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颜昆阳:《论汉代文人“悲壮不遇”的心灵模式》,收入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所主编《汉代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
杨松年:《中国文学评论史编写问题论析——晚明至盛清诗论考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杨中芳、高尚仁编:《中国人·中国心——人格与社会篇》,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
姚从吾:《姚从吾全集》,台北,正中书局,1971
叶启政:《社会、文化和知识分子》,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4
[苏联]伊·谢·科恩著,佟景韩等译:《自我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于迎春:《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上海,东方出版社,1997
余英时:《明清变迁时期社会与文化的转变》,收入余英时等著《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
余英时:《儒家“君子”的理想》,收入氏著《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余英时:《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袁同礼:《宋代私家藏书概略》,刊《图书馆学季刊》,第2卷第2期,1928
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9
张高评:《左传之武略》,台北,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
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赵令扬:《论明太祖政权下之知识分子》,收入《寿罗香林教授论文集》,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79
赵庆泉:《中国盆景——造型艺术分析》,台北,渡假出版社,1992
赵轶峰:《儒家思想与十七世纪中国北方下层社会的家庭伦理实践》,收入《明史研究》第7辑,合肥,黄山书社,2001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郑克晟:《试论元末明初江南士人之境遇》,收入氏著《明清史探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日]中川久定:《自传の文学》,东京,岩波书店,1979
[日]中村元著,徐复观译:《中国人之思维方法》,台北,学生书局,1991
周锐鹏:《张学良: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大岁数》,刊新加坡《联合早报》,2000年7月4日
周天:《文人的悲剧》,南昌,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
周阳山:《自由与权威》,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
周作人:《北沟沿通信》,收入黄开发编《知堂书信》,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周作人:《英雄崇拜》,收入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周作人:《周作人回忆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朱倩如:《明人的居家生活》,宜兰,台湾明史研究小组,2003
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收入氏著《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日]佐伯有一:《明末董氏之变》,收入《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6卷《明清》,北京,中华书局,1993
Albert Chan:The Glory and Fall of the Ming dynasty.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82.
Anne E.McLaren:Chinese Popular Culture and Ming Chantefa-bles.Leiden, Koninklij ke Brill NV,1 9 9 8.
Benj amin A.Elman:A Cultural History of Civil Examin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
Benj amin A.Elman:“Changes in Confucian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from the Ming to the Ch'ing Dynasty, ”in Benj amin A.Elman and Alexander Woodside(eds.),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1600-1900.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
Chris Bramall and Peter Nolan:“Introduction:Embryonic Cap-i talism in East Asia, ”in Xu Dixin and Wu Chengming(eds.), Li Zhengde, Liang Miaoru and Li Siping(tr.), Chinese Capitalism, 1522-1840.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2000.
Chun-shu Chang and Shelley Hsueh-lun Chang:Crisis and Transformation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Society, 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Li YÜ's World.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2.
Chü-fang Yü: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 9 8 1.
Doireann MacDermott(ed.):Autobiographical and Bibliographical Writing in the Commonwealth.Sabadell, Editoril AUSA,1984.
Edward T.Ch'ien:Chiao Huang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Ming.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
Evelyn Sakakida Rawski:Education and Popular Literacy in Ch'ing China.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 9 7 9.
James Olney:“Autobiography and the Cultural Moment:A The-matic, Historical, and Bibliographical Introduction, ”in James Olney (ed.), Autobiography:essays Theoretical and Critical.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0.
J erry Dennerline:The Chia-ting Loyalists:Confucian Leader-ship and Social Chang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1.
Joanna F.Handlin:Action in Late Ming Thought:The Reorient-ation of Lü K'un and Other Scholar-Officials.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
John Cleverley:The Schooling of China: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Chinese Education.North Sydney, Allen & Unwin,1 9 9 1.
John Meskill:Academies in Ming China:A Historical Es-say.The Tucson, Arizona,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1982.
John R.Watt:The District Magistrate in Late Imperial Chi-na.New York and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2.
John W.Dardess:Confucianism and Autocracy:Professional Elites in the Founding of the Ming Dynasty.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
Kai-wing Chow:The Rise of Confucian Ritual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Ethics, Classics and Lineage Discourse.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Linda Walton:Academies and Society in Southern Sung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9.
Mary Backus Rankin:Elite Activism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Zhejiang Province,1865-1911.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Paul Moss:The Literati Mode:Chinese Scholar Paintings, Cal-ligraphy and Desk Obj ects.London, Sydney L.Ltd.,1 9 8 6.
Pei-Yi Wu:The Confucian's Progress:Autobiographical Writing in Traditional China.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Ping-ti Ho: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New York and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2.
Robert D.Hume:“Concepts of the Hero in comic Drama,1660-1710, ”in Robert Folkenflik(ed.), The English Hero,1660 -1800.Newark,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1982.
Robert E.Hegel:“An Exploration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Self, ”in Robert E.Hegel and Richard C.Heseney(eds, ), Expressions of Self in Chinese Literature.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of Press, 1985.
Robert Folkenflic:The Culture of Autobiography.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 9 93.
Ronald G.Corwin:A Sociology of Education.New York, Mere-dith Publishing Company,1 9 6 5.
Stephen J.Roddy:Literati and Its Fictional Represent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Susan Naquin and Evelyn Rawski:Chinese Socie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
Thomas Carlyle:On Heroes, Hero-Worship, and Heroic in History.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25.
Timothy Brook:Praying for Power: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The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1 9 93.
Tsing Yuan:“Urban Riots and Disturbances, ”in Jonathan D.Spence and John E.Wills, Jr. (eds.), From Ming to Ch'ing:Conquest, Re-gion, and Continuit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 9 79.
Victor Brombet:“Introduction:The Idea of the Hero, ”and C.M. Bowra, “The Hero, ”in Victor Brombet(ed.), The H ero in Litera-ture.Greenwich, CT, Frawcett,1 9 6 9.Werner Stark,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 9 5 8.
William J.Goode:Explorations in Social Theor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Wm.Theodore de Bary and the Conference on Ming Thought (eds.):Self and Society in Ming Thought.New York and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0.
Wolfram Eberhard:Social Mobility in Traditional China.Leiden, E. J.Brill,1 9 62.
Werner Stark: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 9 5 8. 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