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好奇心理学

3.为什么人年纪越大越迷信

好奇心理学 王鹏华 2284 2021-04-06 08:55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好奇心理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为什么人年纪越大越迷信

  中国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迷信,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家里的老人。迷信是指人对某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态度,是盲目地相信,毫无科学根据。现在人们大多认为迷信是由于没有自我判别能力,对事物本质混淆不清,而对某些事物表示出特殊的兴趣爱好,并确实相信这些事物,进而从相信到信仰再到崇拜。迷信的人很容易被某种事物或现象媚惑,进而沉醉于此,深信不疑。

  ——心理密码

  很多调查研究发现,60岁到90岁的老年人是最容易产生迷信心理的,一旦深陷其中就无法自拔。因此,社会上有不少骗子就看到了老年人的这种迷信心理,盯上了老年人口袋。不少老年人一时无法辨别,因此而损失了财物。

  王大娘今年70岁了,有一天赶集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上前搭话:“大娘,您赶集买了这么多货物,家里来亲戚了。”就这样,这位妇女和王大娘边走边拉家常。这个妇女称自己的父亲病了,来这里寻找一位名医。随后,又向王大娘打听名医的住所。正巧,刚走了不远的路程,一位50岁的妇女出现了,称自己知道名医的住址,并说这个名医看病药到病除,堪比神医。王大娘最近身体不好,在两名妇女的“邀请”下,便被忽悠一起去找“名医”看病。在一栋居民楼前,王大娘见到了那名男“名医”。“名医”自称不仅懂中医,还能像神仙一样预测凶吉。为了取得王大娘信任,“名医”准确说出了王大娘家庭成员、院落分布等情况,并预测王大娘的儿子盖房挖地基时,动了以前的坟墓,死去的人怪罪,近期她的儿子将会有血光之灾。名医又说她面带慈善,想帮王大娘破了血光之灾。几句好话过后,王大娘对该名医深信不疑,按照名医的吩咐,把家里存放的30000元存款全部取出,还加上自己的一条金项链、一对金耳环全部交给该名医,让其帮助消灾。名医对王大娘说:“你把钱放在我这里我给你施法,你往前走100步不许回头,你儿子的血光之灾就破了,等破了血光之灾,我把钱和金项链、金耳环原封不动地还给你。”王大娘按照该名医的话往前走了100步后,扭回头一看拿钱的名医和两名妇女已不见踪影。此时,王大娘才知上当受骗。

  可以说,骗子正是利用了王大娘的迷信心理,害怕儿子有血光之灾,而思想比较封闭落后,因此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那么,为什么老年人普遍会有这种迷信的心理呢?我们知道老年人时常感到孤单、寂寞,社会文化的隔阂、久病厌世的无助导致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降低,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然而他们的期望、寄托和无助却找不到人倾诉,于是各种迷信的想法就在他们心中滋生了。

  其实说白了,迷信就是老年人的一种精神信仰,是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无法认知的事物而无所适从,或者遭遇难以逾越的障碍和挫折时的表现,把希望寄托于神鬼命数,并祈祷改善命运和解除病痛的信仰行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老年人去求神问卦,看相测字,抽签算命,以求心理的安慰。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很少去关注新鲜事物,人生经历的太多,把人生也看得很淡了。退休之后,压力小,闲暇的时间多,这时候他们的信仰,恰好能填补他们内心的空虚,解答他们对于人生的疑问,也使他们的心灵有了寄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患上一种或多种疾病的概率逐渐增加,身体各种功能也日益衰退。实际上,没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是病情轻重程度有所差别而已。由于很多慢性病难以通过医疗来解决,病人只好长期处于病痛的折磨之下。身体的痛苦和对日益可能临近死亡的恐俱,使许多老年人的观念和思维发生了变化,如对科学的态度、对信仰的态度、对社会人生的看法,都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

  有些老人迷信因果报应。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母亲带着儿子去一座名山拜佛,还捐了香火钱。她的儿子吃完斋饭,随口说了一句“这庙里的饭菜简直太难吃了,还不如拿着香火钱去饭店吃”。拜完佛回家的路上,他的母亲就不小心摔伤,住进医院了。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由于不小心摔伤的,而老母亲却坚信是她的儿子说错话,佛主是在责罚他,因此报应在了自己身上。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迷信的思想。

  【心理·经典解析】

  在这里我们无须争论老人思想的对错,因为这只是他们的一种信仰。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老人,提醒他们在不影响生活和健康,不会损失过多财物的前提下,可以适度有自己的信仰,同时,我们年轻人也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陪伴老人的时间太少,让老人产生了孤独感,因此给自己找其他的心灵寄托。 好奇心理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