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清德妃

第十八章 晚秋却胜春天好(1)

大清德妃 骄凰 4589 2021-04-06 08:5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清德妃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八章|

  晚秋却胜春天好(1)

  “一下子少了老四,朕还有些不惯了呢。”

  这一日,皇帝看奏折时,突然感慨道。

  “既然这样,皇上就再叫他来便是了。”

  我笑笑,为皇帝换上一杯热茶。

  “过几日再说吧,这些日子他也辛苦了,先让他歇两日。”

  皇帝端起茶喝了一口,片刻,自己又嘿嘿笑起来。

  “老四做事,坚毅果敢,倒是颇有朕年轻时候的风范。”

  “胤禛办差,素来尽心尽力。”

  我在一边,顺手给皇帝磨墨。

  “不过,他的性子到底太过耿直了,虽是一心求好,可到底容易得罪人,长此以往,只怕要处处受人掣肘。”

  追讨国库欠款,监督赈灾,清理吏治,惩治贪腐……这些都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老四做得很好,兢兢业业,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朝中的大小官员。

  树敌过多,他今后的路,只怕会更难走了。

  “宛儿是在埋怨朕,给老四苦差事了。”

  皇帝笑了两声,放下手中的茶,伸了个懒腰。

  “朕少年为君,内忧外患颇多,多靠朝中大臣们的扶助。朕感念他们不易,因此也待他们多有宽容。只要不出大辙子,能睁一眼闭一眼的,就算了。”

  皇帝说着话,又叹了口气。

  “可是,这些年看来,总这么宽待他们,倒是助长了那群老家伙的气焰,让他们一个个得意忘形了。如今天下稳定,朕却也老了。”

  我默默的磨着墨,听着皇帝絮絮的说话,却不敢插嘴。

  朝廷里的事,不是我可以评论的。

  “朕还在的时候,尚能弹压得住,有朝一日朕不在了,只要新君稍微软弱一些,只怕就要让他们生吞活剥啊。君王已衰而权臣正盛,这是大忌。”

  这话我听得心中一颤,手中上好的徽墨一滑,便有两滴墨汁溅了出来。皇帝好似并没有看到我的失态,只是自顾自讲着。

  “如今,大清江山已稳,不安分的地方,朕都将之一一平复,也算是对得起先祖,对得起后人了。不过,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大清接下来需要的,不是一个能骑马打仗、指挥军队的马上皇帝,而是个能掌握朝纲,辖制朝臣的铁腕皇帝。”

  我听着皇帝滔滔不绝的讲述,慢慢放下手中的徽墨,将双手收入袖中,只觉得心跳非常的快,快得几乎要蹦出胸膛。

  铁腕皇帝……这不正是后人对胤禛的评价吗?莫非……

  我不敢问,也不敢多想,免得脸上露出了端倪,偷偷深呼吸两次,才扯出一个笑脸,柔声道:

  “皇上春秋正盛呢,不过病了两场,怎么就说起这些来了。臣妾不过白说两句,竟招来皇上这么些话,真是罪过了。”

  “老了就是老了,有什么不可说的?朕也不是妖怪,哪里就真的长生不老了。罢了,你不爱听这个,就不说了。”

  皇帝笑了两声,却也没再继续这个话题,随手拿起一本奏折。

  “朕再批一会儿折子。宛儿,再陪朕一会儿吧。”

  我自然不会不答应,于是安静的走到一边,先给屋里的冻石香鼎添了些香料,然后到软榻边坐下,随手拿一本古文观止翻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逢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啪!”

  一篇《醉翁亭记》才看了个开头,我尚不及回顾当年背古文的惨痛记忆,便被龙书案那边的异响惊动了。抬起头,就看皇帝正一脸怒气,一本明黄的奏折躺在地上。

  放下手中的书,我拾起那本奏折,扫了一眼。

  是祠祭署奉祀廖丁遂的奏折,称孝惠章皇后既已入孝东陵,孝庄文皇后仍暂安实为不妥,敦请皇帝尽早择吉址安葬。

  倒吸一口气,我合上了那本奏折。

  这个廖丁遂,真是活腻了不成?

  自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太皇太后过世以来,梓宫便一直于昌瑞山暂安,至今已有三十一年之久。皇帝始终不肯安葬自己的祖母,不是因为遗忘,而是因为不舍。他无法接受自己敬爱的祖母就这样长眠于地下,因此选择忽视。

  如今,皇太后新丧,廖丁遂在这种时候提太皇太后的葬事,无异于在皇帝的心口撒盐,也是给他自己找倒霉呢。

  “外臣岂能明白皇上与太皇太后的祖孙之情?那帮读书人,整日只懂得遵照圣贤礼法行事,实在迂腐了些。”

  我将那奏折放回龙书案上,柔声安慰皇帝。

  “皇上既然不喜,叫过来训斥一顿便是了,何苦生气呢。想来,太皇太后也舍不得远离皇上才是。”

  “这群酸丁,整日里只知道无病呻吟,哪里知道朕的难处?”

  皇帝哼了两声,拿起那本奏折,在手里颠了两下。

  “当年皇祖母曾留下遗言,不可为了她惊动太宗陵寝。她老人家的懿旨朕自然不能违背,可皇祖母于朕恩重如山,于大清更是功在社稷,难道要朕将她葬入妃园?”

  说到这里,他顿时又冒出火气来,把手里的奏折用力在桌子上敲了两下。我想了想,说道:

  “当年太皇太后留下那样的懿旨,也是因为牵挂先帝和皇上,不舍远离。既然如此,不如索性就在孝陵附近另则一处吉址,为太皇太后建一座园寝吧。”

  以太皇太后的尊贵与伟大,她是绝对当得起一座辉煌的园寝的。

  “朕何尝不想?”

  皇帝苦笑一下。

  “可是,宛儿,这事儿,不好办啊。”

  抬起手,皇帝捏了捏自己的眉心。

  “朕担心,若为皇祖母另建陵园,‘太后下嫁’的流言就要坐实了。朕……万万不能看着皇祖母的清名毁在朕的手里啊……”

  太后下嫁!

  我听到这个流传千古的绯闻从皇帝口中吐出时,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话题,在民间为众人所津津乐道,可在皇家,不管是真是假,都是绝对的禁忌。所谓众口铄金,野史之所以比正史影响大,靠的就是大面积的传播群体。没有的事情都说得绘声绘色,若是再给太皇太后单独建陵,不知要被他们穿凿附会成什么样的秘闻呢。

  皇帝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自己敬爱的祖母被人这样嚼舌的。

  话题进行到这样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我也就识相的闭嘴了。又陪了他一会儿,便告辞回自己的永和宫去。

  …… 大清德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