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李维榕家庭心理治疗系列·解剖原生家庭真实案例(套装8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维榕家庭心理治疗系列·解剖原生家庭真实案例(套装8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另类家庭

  我在北京见到一个很有趣的家庭,一个二十岁的少妇患上强迫症,不停地吞口水;见到水就想喝,却又喝不下。

  强迫症是个耐人寻味的心理病,病人会表现出十分让人费解的行为,我们相信这是反映内心世界一种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究竟是什么?却往往是连病人本身也不能解释的。这种困扰一般都渊源已久,渗透在心之深处,不为人知,表面上就出现一些重复又重复的奇怪行动。

  据说这少妇刚刚新婚,但是与公公关系甚差,甚至经常大打出手。

  这家庭来自河南的一个小镇,他们坐了三个多小时的火车赶来北京,一下车就赶来会场。一行五人,少妇与她的新婚丈夫、她自己的父母亲,还有一个十四岁的小弟。少妇拖着其中一个男人,那可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的老爸。她的丈夫坐在另一角,老妈与儿子又占一方。

  我问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我很快就发觉这是一个错误的提问。老妈立即兴高采烈地用河南话列出一连串的要求。她也不管我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噼里啪啦地表达痛快。小弟在旁不断提醒她要说普通话,她也毫不理会。经过儿子和女儿一起为我做翻译,才知道原来老妈祈求儿子上学用心听课,不要心不在焉;希望丈夫在家不要偷懒,多点帮忙做事;又老妈在镇上开了一间便利店,最好家人齐心努力。

  老妈的态度,有点像上庙烧香拜佛,让我这泥菩萨无所遁形。说得兴起,每个人也都提出他们的意愿;女儿希望自己不再怕喝水,新姑爷希望多赚点钱,老爸希望老婆不再啰嗦,小弟半躺在沙发上,希望没有人打扰清梦。

  记得有次与一群朋友去做扶乩,我们每人都准备了一个提问,各怀心事地等着扶乩师傅在沙盘上为我们写出一首充满寓意的五言诗来。我此时的感觉,就像自己是个被迫上阵的扶乩师傅,只是眼前没有一个有效的沙盘,而我又缺乏出口成诗的本领,实在让我啼笑皆非。

  好在他们提出各种意愿,并非真的要求答案,自说自答,毫无修饰。尤其有趣的是,全家人都没有把焦点放在少妇的强迫症上,更没有人引用这个医学名词。强迫症是个复杂的心理状态,怎么会在这么单纯的家庭出现?这少妇打扮时尚,却带着一股让人喜欢的土气。她显然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像个小管家地管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父亲与弟弟,每当他们不回应老妈的指责时,她就会出手去打他们,怪不得她老是伴着老爸,以便易于管制。三个男士都十分被动,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河南家庭的特色。

  问起她的新婚生活,她说一切都好,就是受不了丈夫的父亲。原来她的丈夫是个信差,早出晚归。她的婆婆开了一间小食堂,她就帮婆婆做生意。我以为婆媳一定容易产生纠纷,没想她解释说:“不是这样的!我跟婆婆顶好的。但是公公是个大男人,啥事都不做,又喜欢对女人指指点点,家人谁都对他不服气!”

  她继续说:“出门前我们就吵了一大顿。他欺负婆婆,我看不过眼,便打了他一下,他很气,说我再打他,他就要还手……”

  我突然明白起来,这少妇在我们会谈时就不停用手打她老爸与小弟,尤其对老爸,毫无辈分之分。她嫁入婆家,分明也是把公公当作小弟一般教训。这个不断为女性打抱不平的少妇,却生活在一个古老的北方村镇,怪不得她老是在吞口水,好像要把不停冒起的一口气,倒吞回肚子去。

  她说自从结婚后,病情已经好转。丈夫每天晩上逼着她喝两大杯水,让她的焦虑减少了。结婚实在是很好的特效药,只是效力不一定持久。而且丈夫看来与他的岳丈一样不起劲,老是靠着椅背作休息状。

  我问他怎样处理父亲与妻子之间的纷争,少妇抢着说:“他不与他爸说话的!”

  丈夫慢慢解说:“我们住的房子是属我爸名下,暂时没有办法,但是我们一天天长大,他会一天天老去,等得着就成。”

  我问:“你爸几岁了?”

  他答:“快五十。”

  我笑说:“现代人可以活到八十岁,你岂非要等三十年?”

  懒洋洋的小弟在旁加了一句:“够你等的!”

  姐姐立即越过众人往他头顶拍去。

  这是充满泥土气息的一家人,叽里呱啦的,我几经辛苦才摸通一点这个家庭的脉络。上述几段交谈是我与他们在混乱中唯一有条理的对话,其余大部分说话都是毫无焦点。但是我很喜欢听他们说家乡话,虽然听不懂,从他们的身体语言及表达语气上,更能感受到这一家人的生命力,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一堂人类学课。但是他们老远跑来,并非要给我上课。我问那转介他们的咨询师,究竟怎样向这家人解说这个转介的因由?

  她说:“我对他们说:‘北京来了一个专家,神得很,可以帮你们解决问题,让你们全家都活得快乐!’”

  老天爷!怪不得他们真的像上庙堂。

  除了养生讲座,心理咨询在某种程度也成为内地的新信仰。人的焦虑愈多,就有愈多人往内心世界和人际关系寻求答案。很多省份的电视台都有心理咨询的节目,有专家现场为真实的家庭解决奇难杂症。这些节目十分有趣,很多专家意见反映的都是社会舆论,但是家人却往往听得十分受用。不受用时,就会挨一顿训话,直到受用为止。

  很多人都无法抗拒教导别人的引诱,也许那实在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优越感。我在训练治疗师时,最大的困难也是让初学者不要对家庭意见多多,先听清楚、想清楚才作回应;尤其不要老去找别人的问题,因为要找的话,任何人身上都会找出一堆问题来,包括自己在内。如此看来,老和尚谈禅,赠你两句不着边际的话,让你回家自己思考,有时会比见治疗师更为有用。

  因此,我索性顺着他们做一次和尚。我问:“你们以前来过北京吗?”他们一同兴奋地回应:“这是第一次!”

  太好了!我继续说:“你们最好兵分两路,老爸、老妈与小弟一路,你与丈夫一路,到天安门去游一趟,在那见证了千年历史的伟大广场,商讨一下以后三十年间,怎样才能活得更好!”

  他们果真兴冲冲地带着大包小包行李离去,临行时在我们提供的反馈表上,每人都表示对这次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我其实没有为他们做到任何事,只是在这短暂的会面中,礼貌相待。这一类本身甚有动力的家庭,自有一套处理问题的方式,向你求教并非一定听你教。他们的生存力比谁都强,外人的介入对他们影响不大,反而是给予他们应得的专注和尊重,他们就会心满意足。

  学生们都说被这家人弄得莫名其妙,问我怎么如此有耐性?其实那与耐性无关,很多人都以为家庭必须有一定的形式,而这一家人却把我对家庭的理解推动到另一境界。如此难得的一次机会,让我经历一个另类家庭,感激都来不及,哪敢对他们不耐烦? 李维榕家庭心理治疗系列·解剖原生家庭真实案例(套装8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