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增强“四力”专题解读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后记
历史是培育信仰的源泉。
1949年7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共青团中央团校毕业学员,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到会采访。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冯文彬将她带到毛主席面前介绍说:“主席,她是人民日报记者。”毛主席微笑着握住金凤的手说:“哦,人民日报记者,人民的记者。”
这是毛泽东主席第二次说这句话。
就在半个多月前的6月15日,人民日报记者柏生跟随后来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李庄采访新政治协商会议。见到毛主席时,柏生介绍自己是人民日报记者。主席笑着点点头:“哦,人民的记者。”
人民的记者!
70年过去,毛主席的教导已成为踏进人民日报大门的新闻人神圣的信仰。尤其是李庄、金凤、柏生所在的人民日报记者部。
信仰培育精神,精神产生力量。
人民日报记者部(2009年改名为地方部)是“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走出多名全国党代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涌现出一批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好新闻奖)的优秀记者。人民日报纪念创办60周年时,记者部出过一本《人民日报记者部新闻实践与思考·灿烂的星河》,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张研农为该书作序时写道:“人民日报驻地方记者是人民日报的‘重要方面军’,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对人民日报有饱满热情、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对新闻事业有澎湃激情的队伍。一句话,是一支可敬可爱的队伍。”
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所以写出了一篇篇接地气、有灵气、鲜活生动的好稿子;对新闻事业有澎湃激情,所以在紧张采写工作之余,还写下了许多理论联系实际、启人思迪的新闻业务研讨文章。
近年来,我以人民日报社地方部的业务研讨文章为依据,编写了《典型人物采访与写作》《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两本书。中宣部决定在宣传思想战线开展“四力”教育实践活动,人民日报出版社的编辑和我商量,可否围绕增强“四力”这个主题,将人民日报驻地方记者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编一本书,作为宣传思想战线开展这项工作的参考书。我欣然允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之欣然,在于身处其中,对这支队伍的了解;我之欣然,在于对这支队伍政治水平、业务能力的自信。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光阴荏苒,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年轻新闻工作者的忠诚。对人民日报饱满热情没有变,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没有变,对新闻事业澎湃激情没有变。
本书收录的新闻业务研讨文章,大都为近几年地方分社记者的新作。因侧重对“四力”的思考和解读,本书在编辑体例上,是以文带稿——以对新闻采写业务的思考加上相关的新闻报道,而并不是整体上对这支队伍贡献的优秀新闻作品做展示。受此局限以及本书篇幅的限制,很多优秀记者没有入列,很多精彩的报道也没能包括在内。
也因为是以文带稿,所以入选本书的记者的报道,也未必是其代表作,而是服从于增强“四力”这个主题之所需,服从于业务研讨文章主题之所需。
此外,因是同一主题下的集纳,有些文章难免“撞题”,有些则文章标题观点不够鲜明,故部分文章重做了标题。有些研讨文章按照本书主题的要求,编辑时适当做了删改。
张研农同志在《人民日报记者部新闻实践与思考·灿烂的星河》一书序中说:“人民日报的地位和报格,要靠记者的素质和人格来实现。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民日报记者深入现场、不怕吃苦的形象,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形象,清正廉洁、弘扬正气的形象,与时俱进、不甘平庸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形象。”
我想,读了这本书,您一定也会认同这样的评价。
编辑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我为自己工作、战斗的这个集体更加自豪——“人民的记者!”
费伟伟
己亥年新春于北京金台园 增强“四力”专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