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实证性分析

第一章基于抽样调研基本状况的分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实证性分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剖析“海宝一代”的精神特质,必须对其承载主体作以界定,以此为基础,从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海宝一代”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其精神特质则是抽象的,需要通过“海宝一代”的所处时代特征、生活环境、行为方式、主观动向等关键元素综合分析解读,才能使塑造的“海宝一代”形象更加丰满、鲜明,其所展现的精神特质更加清晰、富有感召力。

  一、 关键词解读

  (一) “海宝一代”与精神特质

  2010年5月1日,具有159年历史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如春雷般开幕。世博盛会的开幕,带给了世人无数的震撼和惊喜。除了不出国门,看遍世界各国文化和尖端科技,还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挥洒青春、默默奉献在工作岗位上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上海世博会的大舞台上,这些在中国曾经饱受争议的“80后”、“90后”首次在世界面前集体亮相:他们,风华正茂,青春阳光,是上海世博会另一道“亮丽、精彩、难忘”的风景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和工作条件下很好的履行了志愿者的职责,展现出了青年一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色和风貌;他们,被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小白菜”和“蓝精灵”,也被我们看作是继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鸟巢一代”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涌现出的各类志愿者先进事迹使得社会各界对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刮目相看。以80后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奥运会志愿者被称为“鸟巢一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二天,韩国报纸之后的“海宝一代”。

  “海宝一代”与志愿者和志愿精神密切相关。“志愿者”(volunteer)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愿”,德语中的“freewilliger”的意思更进一步,表达了“自由意愿”的含义。尽管各国研究者在定义志愿者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主要的基本要点不外乎以下内容:志愿者的行动是个人行为,其行为是完全自愿的,具有社会价值等。而志愿者精神则是:“以人文关怀、权益维护、社会责任与公益利他等内容为价值取向的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

  2008年8月9日的《朝鲜日报》提出了“鸟巢一代”的概念。作者认为他们表现出了外语娴熟、擅长与外国人对话、爱国心强等特点,并将成为奥运之后中国的领军一代。随后,这一称谓为中外媒体广泛采用,并扩展为泛指整体的“80后”一代,为青年自身所接受和喜爱。

  “海宝一代”就是秉承了志愿精神的大学生志愿者群体。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0万青年大学生以个体身份走上服务一线,参加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由于这些“80”、“90”后青年们的表现让人们感受到了青年一代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他们也就成为了象征着新时期青年面貌和志愿精神的“海宝一代”,其为世人所感知的志愿精神也在世博的舞台上绽放开来。

  “海宝一代”志愿者统分为园区志愿者和园区外志愿者两个大类。在实际的志愿服务中,又有世博园区志愿者、世博城市文明志愿者和世博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三支队伍。盛夏的世博园里,通常是烈日炎炎,站在路上不需5分钟就会汗流浃背。但人们常常可见“海宝一代”的志愿者们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不停地为游客服务,尽管很累,却始终笑脸相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看望志愿者时说:“同学们参加到世博会这样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中来,受了点委屈、吃了点苦、晒黑了脸,但毫不退缩,我为同学们感到骄傲。”他还相信,“海宝一代”的志愿服务会成为上海世博会工作的重要亮点。

  (二) “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关键元素

  在2008年之前,“80后”、“90后”青年一直被认为是长不大的孩子,被社会舆论认为是“被溺爱的一代”:“他们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赶上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西方文化的耳濡目染下长大,‘娇生惯养’、‘自私’和‘懒惰’成了他们的代名词。”河流:《“鸟巢一代”的标本化意义》,《中国报道》2009年第2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鸟巢一代”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一个新的“80后”、“90后”群体,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海宝一代”标志着青年精神的延伸和深化,社会对青年的评价更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是动力元素——主人翁意识。上海人有一种主人感,而这种主人感在此次世博志愿者身上特到了最好的体现。他们或许对这城市有烦恼有抱怨,但他们仍旧热爱自己的城市,对城市有一种依附感。虽然世博会的运行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和困难,但作为“海宝一代”的志愿者们没有向困难屈服,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迎难而上,奋战在世博的最前线。对于这些志愿者,他们很高兴为了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为世人呈现出一次精彩的世博盛会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不计报酬、没有命令,他们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怀着对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关切之情而参与到其中。这种激情与奉献将会是志愿者工作留给“海宝一代”最重要的财富。

  二是实力元素——高效执行力。当经历了无从下手的慌乱、承受了屡被指责的苦恼、体味了气温骤变的无奈,以及在志愿工作中人们的烦躁、冷漠、挑剔所带来的委屈,就会发现志愿工作才真正是挑战者的乐园,它充分体现出了“海宝一代”在执行繁重的志愿服务工作时高效的执行力。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志愿工作能锻炼人的思维,更磨练人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予每个积极的挑战者极大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慰。它让人知道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对等关系,更让人了解到懒惰与一事无成之间的必然联系。它让人学会洞察与观望他人的意图和态度,让人懂得积极进取和不懈奋争。它给人无限的动力,激励“海宝一代”在这个能够证明自己实力和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上,勇往直前!

  三是魄力元素——组织协调能力。“××呼叫××,×处有××情况,收到请回答!”每当挂在胸前的对讲机传来这样的声音时,作为世博轴部常任主管的张晓冬就会高度警觉起来,全神贯注地听着对讲机里传出的每个字。原来,如果呼叫内容和本人工作相关的话,主管必须在三秒内做出回应,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做到“药到病除”,这种快速反应的工作模式在志愿者团队管理中随处可见。

  “海宝一代”充满着青春智慧的闪亮登场,为世博增辉,为五四添彩,为传统的精神财富注入了新的时代注解。

  四是活力元素——吃苦耐劳精神。身为活力四射、热情洋溢、青春年少的青年,在经历风雨中得以成长,在风雨过后就应该闪亮自己的青春,在努力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不再对这段生命遗憾,用自己闪出的光芒照射我们前途的无量。不管期间有多少艰辛,我们完成我们的心愿,让认识我们的人感到光荣,让不认识我们的人给我们一个激励我们的微笑。”我们可爱的“海宝一代”志愿者们就是为了完成这样的心愿,将这份激情贯穿在世博会志愿工作的始终。他们每天的工作或许真的很累,但他们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午后的阳光格外毒辣,不少广场上的志愿者在太阳底下一站就是几小时,游人可以打伞,他们只能戴一顶遮阳帽,整个身体都在接受烈日的暴晒,“小白菜”们一个个被晒红、晒黑了,但他们对此并不在意,因为疲倦无法阻挡来自青春的活力,她们累并快乐着!

  《世博一代》记者在对世博会志愿者的访谈中说:“海宝一代”是更加理性化、更加个性化、更加人本化的“90后”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一代,同时也是大有希望的一代。”“海宝一代”不但代表了“80”、“90”后一代青年的面貌,也彰显了在改革开放30年来,青年与国家共命运,逐渐走向成熟、成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精神风尚。

  二、 调研情况介绍

  (一)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重点不在于厘清何为“海宝一代”的基本理念与概念元素,而是通过对各大高校世博会志愿者所做的调研和访谈,通过了解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对志愿者经历和精神内涵的认识,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态度、自我认知、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多重角度来勾勒出“海宝一代”的群体性特征,研究“海宝一代”青年志愿者群体彰显的精神特质。

  作为“80后”、“90后”的“海宝一代”,是伴随着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等旗帜鲜明的海派文化和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华文化而成长起来的,“海宝一代”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也有当代青年热爱祖国、心系社会、勇于担当的可贵精神,他们精神特质的形成源自我国青年自“鸟巢一代”以来的不断成长,以及青年志愿者们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志愿服务中的奉献、责任精神的再度升华。因而,本次调研重点不是对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思想状态的简单描述,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海宝一代”与“鸟巢一代”以及传统志愿者精神异同的基础上,探索“海宝一代”对“志愿者精神”的全新诠释和发展。我们认为,对“海宝一代”志愿者精神的研究,是对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精神现状的一次总结,也是对未来青年志愿者事业稳健、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参照。

  (二)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以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七所高校学生群体作为样本。调研对象全部为各个高校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学生志愿者。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年级,他们大多数出生于“80”、“90”年代,所以被称之为是“80”、“90”后。本次调研,共调查志愿者3000名,其中男性1052名,占总人数的35.07%;女性1498名,占总人数的64.93%。本次调查的青年学生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是30岁,最小的是18岁,人数主要集中在21岁至24岁这一年龄段中,占总人数的80%。调研对象中,一到四年级本科生在被调查者中占到了88.28%,这也反映了世博会志愿者在人员组成上以本科生为主体。此外,在各高校被调查的志愿者中,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也占了较大比例。

  (三) 调研方法

  本课题以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七所高校担任世博会志愿者的大学生为调查样本,聚焦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者工作和精神的理解。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问卷调查辅以个案访谈的方式进行,以不同的高校为基本单位,对各大高校的学生志愿者群体进行了具体的分层抽样及问卷发放。问卷调研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3000余名世博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抽样情况符合调研科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调研组对每一个选项,选择记1分,不选记0分。对于每个问卷都统一编号,按照统一标准对问卷进行审核、编码并输入计算机,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个案访谈和“世博志愿者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的数据分析的形式,对各大高校世博志愿者典型人物代表、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含校内站点志愿者)、园区志愿者(含园区礼宾接待志愿者)进行深入访谈。在对世博者共性特征的概括总结基础上,结合海派文化的特点分析并提炼“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突出表现与原因,力图从学理性角度比较“海宝一代”与传统志愿者的显著差异及其与“鸟巢一代”的细微差别,从而进一步探索“海宝一代”对“志愿者精神”的重新诠释和发展,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总体而言,本课题采用的调研方法能够较好地代表本次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精神面貌,故能为本研究关于“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实证性分析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三、 显著特征分析

  (一) 思想观念特征

  相比传统的志愿者而言,“海宝一代”以“80后”,特别是“90后”大学生为主,他们是更显年轻的青年群体。而相比较“鸟巢一代”,“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生活在开放的时代。经济是全球化的,文化是多元化的,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这群“80后”、“90后”的青年成长于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成就巨大、社会结构转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们思想观念解放、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时期,他们的身上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对于“80后”而言,他们儿时熟知更多的是雷锋、张海迪、赖宁,而“90后”群体则普遍对社会中的道德榜样关注度不够,他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各类歌星,对偶像往往主观上进行美化,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往往视而不见。目前,社会的普遍观点认为“90后”对偶像的关注很多时候流于器物层面,关注的是偶像穿什么、做什么、说什么,并且盲目模仿,缺乏较高层次的人文精神关怀。与“80后”相比,“90后”的成长更加面临着东西方思想文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科学民主与封建传统的尖锐冲突。一方面,原有的社会主流教育在意识形态上的强势地位日渐被打破,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以成败论英雄,以物化成果论成败”的市场价值必然影响整个群体的思维观念。但在经历了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之后,这批年轻的“80后”、“90后”可爱的志愿者们让大家对他们的看法有极大的改观,他们可能富有个性,他们可能追求时尚,但他们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一代,同时,也是具有责任感的一代。

  (二) 文化层次特征

  上海世博会的志愿服务主体大多数为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的在读大学生。这些学生的学历层次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不等,所学的专业也从文科、理科到工科和医学专业“样样俱全”。由于这些高校大学生平时在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也相应高于一般的志愿群体,尤其是在一些需要专业服务,在应用专业技术领域,如接待来自各个国家的外宾和游客就需要外语方面的人才,以及世博会的网络管理与营运等方面,就需要一些对专业技术有研究的大学生参与。在这些方面,大学生作为志愿者主体的优势无疑很快凸显出来。

  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虽然志愿服务热情都很高,但是高学历的文化层次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他们在参加志愿活动之外,还要进行学校的日常学习。在上海的本科高校,本科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而世博会的周期又比较长,于是学校所安排的志愿活动时间很有可能会与学生的上课时间相冲突。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志愿者们会有意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但是这种矛盾在一些“90后”同学身上仍然不可避免。

  (三) 志愿服务特征

  1. 志愿服务经历

  通过各大高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入选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大都具有志愿服务经历。如在上海财经大学接受调查的志愿者中,只有8.4%的志愿者之前没有志愿者服务经历,近半数(47.1%)志愿者的服务经历都在10小时以上,其中,服务时间在50小时以上的也有15.2%。从各校的统计情况来看,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学生,半数以上曾经为大型赛事、会议、展览等提供志愿服务,其次主要是参加科普宣传,照顾孤老和关心残障人士,以及扶贫支教和抢险救灾等志愿活动。如华东师范大学的调研结果显示,在被抽取的世博会志愿者中,志愿者日常主要参与的志愿活动就是社区志愿服务和大型志愿服务,活动频率集中在“偶尔参与”(55.6%),另外有24.6%的志愿者表示“经常参与”志愿活动。此外,从调研结果来看,文科背景的学生志愿者实践经历优于理工科类的学生。

  结合调研及其过程中深入访谈的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志愿者都表示在志愿者服务经历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认为在世博志愿者报名、培训、服务中的经历和体验也将有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也就是说,“海宝一代”志愿者的服务经历对于青年学生个体而言,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将对他们的生涯发展存在远期效应。

  2. 志愿服务种类

  上海世博会制定的目标为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7000万人次海内外参观者前来参观、逾25家合作伙伴和赞助商以及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此次世博会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参观人次规模都刷新了世博会历史记录。同时,上海世博会的持续时间为6个月,共184天,相比以往的志愿者活动,这是目前我国有史以来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加之国内外游客人数众多,语言、文化差异等都给志愿服务工作增加了难度,这必然也给“海宝一代”志愿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正如在个体访谈中,很多志愿者都提到,这次世博志愿者经历更能挑战个人的毅力,需赋予更多的责任感和忍耐力来坚持。

  据统计,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务共分为问询服务、秩序导引、接待协助、语言翻译、参观协助、媒体服务、活动和论坛组织协助、组织方工作协助等8大类,共计24种岗位。其中服务于园区外的世博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不仅将覆盖上海的主要交通枢纽、主要商业、旅游和文化场所等,还将延伸到上海郊区、长三角15个主要城市以及大部分进沪航班和列车。因此,“海宝一代”的大学生志愿者面临的挑战和责任要远远超越以往的志愿者。园区志愿者方面,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分为8大类,共有26种岗位。志愿者开展服务的空间大致分布在园区内外10处,以园区内展会现场为主,包括园区内约46个参观者服务点等,同时还有少量志愿者在行政办公区域和机场进行服务。服务站点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文明宣传、世博会和城市服务相关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和力所能及的应急服务。

  3. 志愿服务行为

  “海宝一代”,是继“鸟巢一代”、“汶川一代”的第三代“80”、“90后”志愿者,随着转型社会在这数年来的急剧变迁,他们的志愿服务也在接连不断的事件中格外引人注目。在“海宝一代”的志愿服务中,他们的行为带有明显的青年特征和大学生身份属性。由于世博会规模宏大,受到国家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海宝一代”志愿者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他们的群体认同感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世博主题认同上,“海宝一代”对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有着高度的认同感,这使得“海宝一代”的志愿服务带有强烈的城市性,凸显了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所带有的时代气息。在应对突发事件上,“海宝一代”带有新上海人的特质,他们已经告别了老上海人那种“随大流”、“求稳怕乱”、“小心谨慎”等保守心态。在志愿服务中,他们更偏向于独立处理,只要有一定的把握,他们会大胆地去实践,而不是求稳守成。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对该校学生世博志愿者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志愿者遇到困难会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将成果与全体志愿者分享;将近1/5的志愿者会将自己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上报给组织方;只有16%的志愿者选择及时上报组织方,等待组织方做补充培训。可见,这种顽强的进取意识和敢闯、敢创造的发展观念,促使“海宝一代”不断超越自我,追求自己梦想和实现抱负。

  4. 志愿服务动机

  据统计,约有98.8%的志愿者表示是“自己主动要求报名参加世博志愿者服务”,但是只有很小比例的志愿者表示对任何福利、报酬都不在乎,大多数志愿者都希望志愿活动能够得到一些什么。这种回报意识在“鸟巢一代”身上没有得到集中体现,而在“海宝一代”身上,大多数志愿者都希望在享受一些基本福利保障时,可以获得一定的精神奖励。此外,“海宝一代”的志愿服务动机特征更加具有“双重性”。关于报名世博志愿者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第二位的是“丰富自己的简历,对以后找工作、留学有帮助”;第三位的是“帮助有需要的人”。从中我们也可以初步看出,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学生关心个人目标和价值实现,他们希望通过世博志愿者服务的经历得到锻炼和收获。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士桢教授认为:“中国当代大学生在和上一代人生长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变革逐步加深、文化呈现多元多样多变,以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促使我国当代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时代特点,以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为例,‘70后’出于社会责任感、‘80后’出于实现自我价值。”见《造就堪当重任的新一代》,《〈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第8期。这说明,“海宝一代”在志愿服务动机选择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愿望是相当突出的。在上海交通大学对全校近400名志愿者的调研中,83.3%的受调查者认为“志愿者服务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志愿服务为自己提供了很好的“自我实现需要”的平台,他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正是在“帮助自己”。上海交通大学志愿者世博志愿者宋洪涛同学就把成为世博志愿者不仅仅看做是一种荣誉,也当作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的帮助,“作为一名志愿者,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快乐,感受成就感与自身价值,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证明”。在他看来,志愿者服务经历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与耐性,也极大地提升了自己与人沟通和打交道的能力,以及怎样与他人合作,所有的这些,都是他热情奉献世博动力的主要来源。

  “80”、“90”后一代曾经被社会认为是“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一代,因为缺乏责任感,他们曾被人冠以“草莓族”、甚至是“垮掉的一代”。但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之后,这批年轻的可爱的“80”、“90”后志愿者们让大家对他们的看法有了极大的改观。本次调研对志愿者们动机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有近92%的志愿者因为“参与了(世博会)这样一件大事”,从而“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体现了青年志愿者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一位志愿者在日记中写到:“白菜廉价而有价值,穿白菜装的我们不求报酬,可一样有营养、有素质、有价值。我们这样用心、这样卖力,因为现在看到这身绿色,就会有一种激灵的感觉,被我们肩负的责任打动,这就是志愿者的力量吧。”在志愿服务的动机上,“海宝一代”们明白:参加世博志愿者服务工作,是为了历练自己,为了回报社会,但更是一种使命与责任的担当。 “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实证性分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