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亲子”不如“远子”

名字,不止是个人标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亲子”不如“远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名字,不止是个人标记

  原来名字是有轻重的,有些名字比其他名字更有分量。

  朋友Ruth邀请我参加她在纽约主办的“家族寻源”工作坊,第一件事,就是要我们二人一组,彼此交换自己名字的来源。

  交谈之下,才发现原来很多人的名字都有一段历史,以Ruth为例,她有五个兄弟,自己排行第五。她长大后,才明白母亲为她起名Ruth,原来别有用心。

  Ruth是《圣经——路得记》内所提及的忠贞人物,一辈子以看护家中的长者而著名。

  她说:“小时候母亲哄我入睡,总是重复同一首催眠曲,歌词内容如下:我最亲爱的小Ruth,你是这世界最美丽的东西,你长大后一定出人头地,那时千万别忘记母亲……”

  看护母亲!这念头从小就在Ruth脑袋中潜移默化。Ruth长大后真的成为一位出色的心理治疗师,而且专长老人服务。

  她的母亲活到九十岁,不想再活了,问Ruth:“我怎样可以死去?”Ruth答:“我不知道,我从未试过。”

  母亲决定长眠不起。她把家人召集起来,与他们一一道别,然后叫Ruth扶她上床,Ruth亲切地抱着母亲不放手。母亲却说:“不要再给我爱,否则我不能离去!”

  Ruth在母亲床边看守了五天,直到母亲逝去。

  Ruth的专业发展及对母亲一生的厮守,在她被定名时已经决定了!

  也许一个人的定名与相命一样,有意无意地带着我们走向一个必然应验的预言。

  我们的名字,反映的往往是我们与上一代的关系,以及其使命。

  外国人很喜欢继承家族中长者的小名。例如在工作坊与我编在一组的John Edward,是爱尔兰天主教徒,追溯他的名字来源,原来John是从他曾祖父起一代一代传给长子的名字。John是耶和华最忠心的门徒,因此这个名字具有“忠仆”的含义。但是John的母亲却嫌这个家族定名过于古板,因此给儿子加个“Edward”别号,取材于那个为爱情而抛弃皇位的Edward公爵。

  夹于那保守的父族及浪漫的母族当中,John Edward(我们称他作“Ed”)的生命历程,也真的追随着那冥冥中的安排。他曾经当过神父,做过天主的忠实仆人,但是当遇上心中的爱侣后,他也随Edward公爵的后尘,结果选择了爱情。

  Ed说:“我从来也没有想过,我这大半生的经历一早就已经写在我的名字上面。”

  小组中另一位来自挪威的女士,她的名字是Sulvey,挪威文是太阳与欢乐的意思。但是Sulvey的出生却充满隐忧,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她是挪威母亲与德军的私生女,在当时社会是见不得光的一回事。

  但是Sulvey的母亲坚决要把女儿带大,并且给她一个充满阳光的名字,让一个不受欢迎的婴孩,为黑暗的大时代带来一点欢乐。

  由此可见,名字可以维持一个传统,也可以对抗一个现实,甚至可以为名字的拥有人带来启示。

  一位来自摩洛哥的组员,她的名字叫Nafissa,这名字本来属于一位前人——在传统社会中,以挑战男士而著名。Nafissa背着这个带有使命的名字,同样地不能接受摩洛哥以父系为主的制度,为了脱离当时势力雄厚的专横丈夫,她独个儿逃亡至美洲——一位备受保护的闺中少妇,摇身一变成为勇猛无比的纽约贫民区社会工作者。

  上述这些人,他们的名字与他们的生活取向息息相关,那是有重量的名字。

  我忙着听他们的故事,轮到我时,反而变得哑口无言。我的名字是父亲随口编来,好像没有什么渊源。

  我们在香港长大的一代,历史背景不深,名字一般没有那么考究,反而备受殖民地文化影响,很多人都会选上一个莫名其妙的英文名字。

  去年在北京讲学,发觉北京人的名字十分古雅,例如有个虐儿的父亲,却给每个女儿起个诗意十足的名字,令我摸不着头脑。

  最妙的是有个十岁的小男孩,被学校及家人都一致认为无可救药,他的名字有个“鑫”字,三个金字叠在一起,凑巧的是他的姓氏也是属金。当时我想:如此一个硬得铿锵有声的名字,怪不得完全没有人能把他拴得住。

  中国人说,千万别改错名,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以为名字只是个人的标记,其实它代表的往往是我们与家族的一种联系。如果你也试试在自己的名字上寻根,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故事,一段被埋藏的历史,或者一份上一代的期待。 “亲子”不如“远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