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亲子”不如“远子”

留有余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亲子”不如“远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留有余地

  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部叫作《鬼眼》(The Sixth Sense) 的电影。其中有一段描写一个心理治疗师与一个小男孩建立关系的情节。

  治疗师对那万分不情愿与他交谈的男孩说,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会设法猜想你的心意,每猜中一项,你就要踏前一步;每猜错一项,你就可以后退一步。

  他又说,如果我猜中的多,让你走到我面前的椅子,你就要坐下与我交谈;如果我猜错的多,你后退到门边,就可走开,不用理我。

  结果这治疗师猜错居多,男孩退到门边,便一缕烟地溜走了。

  这次交谈不上,但治疗师与男孩却从此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与孩子沟通,并不能死缠烂打,要留有余地,才有谈得拢的机会。

  我在训练家庭治疗师时,常常提议他们看电影,因为一部好电影对人际关系的引导,往往比教科书来得丰富。

  留有余地,不但是心理治疗师应有的哲学,其实任何人都应该知道,沟通之道,首先是要保持适当的空间。

  所谓“适当的空间”,指的不单是实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心灵空间。不过在缺乏心灵空间时,实质上的空间也很重要。

  我有过一位导师,每次跟他谈话时,都会被他逼近墙边,每句话都是不停地向我的脸上喷口水。

  我从他身上,学会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怪不得中国人的心理多是往内发展的。因为长期在如此人踏人的狭窄空间生活,唯一让自己心平气和的方法,就是在心理上为自己建立一道保护网,与外间世界隔绝,视若无睹,百病不侵。

  因此,当我在临床督导时,看到经验少的治疗师老是叫人沟通,心中总是十分难受。

  对我来说,沟通之道,有很多不同层次,不一定要靠语言表达,无声的沟通,也是沟通。

  在家庭的关系里,大部分的信息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气、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在有心人的眼里,会具有千军万马的威力。所谓“互动”,指的就是这种日久形成,重复又重复的相互反应。

  最近见过一家人,包括父亲、母亲,以及两兄妹,无论治疗师说什么话,他们都有同样的回答,一家四口的对白好像在背剧本。会谈不久,你就可以预猜他们每人会说的话。

  很多人以为他们不会沟通,我却认为他们的沟通紧扣得天衣无缝,只是外人无法“解码”而已。

  我家老爷子与老妈终日吵架,由朝到晚彼此数落,没有一句好话。这也是一种沟通,表达他们一天到晚都在想着对方,这种吵骂可能是一种锻炼中气的运动,让他们长命百岁。如果哪天他们停止争吵了,你才需要为他们着急。

  夫妻间沟通,各适其适,像个万花筒,千变万化。看过玉婆Elizabeth Taylor及Richard Burton合演的《灵欲春宵》(Who i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那部电影吗?一对中年发胖的夫妇,邀请另一对年轻夫妇回家做客,在晚宴席上,他们把自己一辈子的失落及苦涩如数家珍似的抖出来,旁人吃不消,他们却好像在履行一个习以为常的“仪式”,“礼成”后,才可以乖乖入睡,才有能力面对另一个苍白的明天。

  有趣的是,普及心理学界不断地找寻沟通之道,却忘记有密切关系的人其实不停在沟通。

  专门为男女寻求沟通方法的畅销书作者John Gray,提议每个男士放工回家时,千万别一开口就问:“老婆,为什么还不开饭?”而是应先向太太问好:“老婆,你今天过得顺意吗?”

  想想看,如果每个男人都根据这个方程式行事,则每当放工时分,全世界男人一踏进家门都千篇一律地说:“老婆,你今天可好?”然后才说:“怎么还不开饭?”这世界将会变得多么乏味。

  也许我天生是个捣蛋鬼,总喜欢在别人的美丽画面上涂鸦。但是我们苦心为别人安排的沟通技巧,真的不是一定可以派上用场。

  人在热恋时,怎样交谈或不交谈都是一种乐趣,但是人际关系一旦出了岔子,谈与不谈都可以是刀光剑影。

  为彼此保留一个空间,也许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留有余地,才不致彼此窒息,才有机会畅意表达和发挥。 “亲子”不如“远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