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亲子”不如“远子”

五个家庭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亲子”不如“远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五个家庭

  在南京四日,一口气会见了五个家庭,都是一家三口,独生子女政策下的成果。

  第一个家庭,有个十五岁的儿子,患上神经紧张,考试时失控,不能集中精神。

  父母两人全神看着儿子,好像怕一眨眼,儿子就会消失。

  青年人面色苍白,但是表达能力不错。他说,功课压力实在太大,总觉得应付不了,一股莫名的焦虑向他袭来,往往让他不能走入课堂。

  父母听着,脸上表情比儿子更焦急,父亲更是忍不住处处插嘴,不断代儿子说话。

  但是儿子毫不领情,每次父亲开口,他就把脸别过去。父子间的对立,十分明显。

  我问青年人,你不觉得可以从父亲身上学习吗?

  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可以!他的思想已经不合时宜。”

  第二个家庭,有个十五岁的女儿,也有情绪问题,患上惧外症。这小姑娘一直垂下头,我无法看清楚她的脸。

  我说:“你知道吗?我额前的头发也像你的一样把眼睛盖住,因为没有时间剪发。”

  她说:“我也是一样,没有时间剪发。”

  她母亲说,为了争取温习时间,甚至不让女儿花时间去为自己倒一杯开水,一切都以读书为重。如果学校允许,她一定会陪女儿入课堂助她就读。

  第三个家庭,有个十八岁的女儿,患的也是焦虑症,情绪不安。

  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望着她那鹅蛋形的脸,我想,这大概就是《红楼梦》所描写的金陵十二钗典型。

  有如此娇美的女儿,父亲该很得意。

  没想父亲一开口,就是叫她去死。他说:“你早死早着,别让我看了别扭。”

  女儿听了毫不动容,就是对他不理不睬。

  探讨因由,才知道这母女关系紧密,父亲无法加入,只有不断说晦气话;但是无论他怎样气得牙痒痒,都改变不了他那被拒绝的形势,内心充满无法接近女儿的愤怒。

  第四个家庭,有个二十二岁的女儿,患了暴食症两年。

  与前者不同之处,是父亲与女儿十分亲密。父亲望着女儿的目光,如痴如醉。

  他说,女儿每天在外流连不归,他就驾车四处找寻,把女儿找回家来,她便不断进食,把自己塞得饱胀,然后抠喉把食物吐出。为了防止女儿暴食,他们把厨房上锁,一个拉,一个扯,每天晚上都要重复一遍。

  父亲说:“我好像有两份工作,晚上的工作比正职更为吃力。”

  但是,明显地,他是怎样也不会放弃这份“副业”的。

  女儿渴望离家独立,父母听了,像被判了死刑,苦苦哀求,什么都愿意答应,就是不要让女儿走出视线之外。

  第五个家庭,也是有个情绪不安定的年轻人,十七岁,也是有个十分“投入”的父亲。无论我问儿子什么话,他都抢着代答。

  儿子一脸不耐烦,摆起公开对抗的姿态。父亲不断向我解释:“我们是传统家庭,不能接受孩子挑战权威;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但是他的成绩却愈来愈差,只顾玩游戏机……”

  父亲无论如何表态,儿子就是舌剑唇枪。父亲说一句,他驳一句,任你怎样摆出权威,全都不管用。

  这种父子“角力”的形势,急坏了夹在中间的母亲。

  我问她:“你可以把丈夫拉开,请他与你一同游赏湖光山色,做些赏心乐事吗?”

  她真的把丈夫拉去面对墙角的一幅山水壁画,美景当前,但是父亲的眼睛只看到那不肯走他老路的儿子,连声叹气。

  这五个家庭各有乾坤,但是有个共通之处,就是每对父母的眼睛都离不开孩子。表面理由是学校的竞争压力大,父母必须集中精神催促及为孩子打气。一人上学,三人念书,大气候的压力的确塑造了家庭的形态。但是骨子里,我不得不想,我们这个视孩子比夫妻关系更重要的传统文化,是否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孩子怎能承受两份如此凝重的专注?

  以前的中国父母,很明白要孩子成功地长大,有时要故意不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给他改名阿猪阿狗,减低孩子的重要性,免招天忌。这虽然是迷信,却也点出一个教子道理:父母的眼睛切勿离不开孩子!像种植一株植物,你愈盯得紧,它愈长得慢;你走开一会儿,它反而长高了。

  孩子和植物一样,需要有自己成长的空间。

  其实父母也要有成长空间,随着孩子长大,父母的生活也要调整,像最后那个家庭,父母虽然对着多姿多彩的壁画,心思仍离不开儿子,那么亲子关系反而成为一种心魔,结果可能全部人都会憋出病来。

  南京是个美丽城市,金陵之地,怎的出现了这许多痴心父母及离不开家的孩子? “亲子”不如“远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