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故事从家开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新时代的《二十四孝》
很多人都说,现代家庭的基本价值观薄弱,青年人尤其缺乏家庭观念。
奇怪的是,我这十数年间在华人地区所见到的青少年问题,却大都是无法放得下父母。这次到上海工作,也不例外。一口气会见了四个家庭,年纪最小的是一个十岁女童,最大的是一个二十岁女青年,当中还有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全部都被贴上精神病患的标签。
表面看来,四个孩子都让父母头痛不已。他们不听话、不负责、不肯上学,行为怪异,甚至要自杀。但是如果你细心探讨每个孩子的家庭故事,就会发现一个共通之处,就是: 他们的意识形态,全部都维系在父母身上。
那个十岁的小女孩,眼珠滚来滚去,话并不多。她说妈妈很凶,不是骂她,就是骂爸爸,让她十分害怕。母亲也承认自己脾气甚差,由于丈夫工作关系,聚少离多,让她不停发病,身体没有一处不曾动过手术,有时就忍不住要对孩子发作。
起初我们以为这只是一个怕挨骂的孩子,但是当她一听到我的时间短缩,可能无法如期与她的家人会面时,泪水就要从她眼睛掉下来。原来这会见对她是那般重要,她为父母亲画了一幅漫画:两个在吵架的大人,口沫横飞,向着对方喷口水。他们中间,夹着一个在哭泣的孩子。
当她获悉父母同意改善如此恶劣的婚姻关系时,又特地为他们画了一幅夫妻恩爱的漫画,中间还放上一颗大大的心,写上“相亲相爱”,为父母打气!
那两个少年,也同样用“凶恶”二字来形容母亲。如果这些母亲真是“凶恶”的话,对象也只是针对丈夫,因为她们明显地对孩子都是唯命是从,连两个儿子都得意地承认,母亲只听他们的话。其中一人甚至扬言怎样成功地让母亲花大钱,为家里添置新彩电,好替父亲出口气。
另一个男孩,表面看来对家庭关系没有兴趣,十问九不答。他的父母亲倒是十分努力地承认夫妻之间确实出了一点问题,正在努力改善。原来主诊医生告诉过他们,孩子的问题必然与父母有关,因此他们也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说自己有问题。
我忍不住问他们说:“究竟你们的问题,与孩子有何关系?”
他们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久久不能回答。
其实孩子的韧性是很强的,父母有不是之处,他们一般都能应付。唯独是父母之间出现矛盾,尤其是长期的婚姻冲突,才是孩子的死结。尤其是忠心父母的孩子,这才是最让他们离不了家的绊脚石。
因此,家庭治疗并非怪罪父母,反而是协助他们更有效地处理孩子问题。如果只靠父母努力,孩子坐享其成,反而会弄巧成拙,无端让孩子坐大了。
那父母听了我的话,十分高兴,父亲尤其承认,实在不知道儿子发生了什么事,他说:“孩子认为自己无处不在发病,由眼睛、鼻子、嘴巴、颈部、心脏、肺、肠,以至双腿及脚部,没有一处不闹问题。”
父亲用双手,很仔细地从头到脚比划了一次,青年人十分得意地提醒他说:“还有喉咙,和尿尿的地方!”
我说:“我在北京也见过这样的一个少年,也是十四岁,父亲为他减压,带他到海南岛旅行,他不但不领情,反而不停埋怨,说是那里的空气充满砷,对他身体不利,还说是在网上看到的。”
父亲很兴奋地回应:“对,我儿子也是一样,我无论为他做什么,他都是怪我,也说是上网看的!”
我继续说:“那孩子说颈后有一硬块,是母亲在生他时因为与奶奶动气,那股气就永远凝结在他后颈!那青年人把大人所有的矛盾,都收集在身体不同部位。”
本来十分颓丧的母亲听了十分惊讶,问:“原来在北京也有这么一个孩子?”
我答:“在香港也有一个,你的儿子绝对不是原著!”
青年人那满身毛病的谜一旦打开了,连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问他说:“究竟你身体上积聚了什么怨气,让你终日往医院里打转?”
这次倒是母亲主动提出:“他一直都怕我们会离婚,已经向我提问过很多次,就是放心不下。”
青年人还有一个妹妹,她却成长得比较顺利,也许是哥哥首当其冲,把家中怨气承担到身上,她才能幸免。
另外那个二十岁的女青年,可没有那么幸运。她已经患了六年厌食症,吃了又吐、吐了又吃。
父亲忧心如焚,女儿是他的心肝宝贝,让他牵肠挂肚。一家三口,父亲看住女儿,母亲也是看住女儿,但是夫妇完全不看对方。
父亲说,女儿总是交上不适合她的男朋友,由于说不过女儿,便只好找她的男友交涉。结果不但不讨好,还遭女儿恶言以对。
父亲又说,每天上班工作,心中只惦念着女儿,晚上回家,想的又是女儿,忍不住时只有偷偷流泪。
那么,他的妻子呢?妻子与朋友打麻将去了。
这个为女儿心碎的男人,感情流露。女儿却拒绝回应,把脸别向远方,但是可以想象她心中有多难受。
后来她说:“自小就知道父母难以沟通,父亲是个权威男人,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我却说:“那不是全对,我看他就肯听你的话!”
她点头:“但是他不听妈的话,我总是在中间为他们调停。渐渐地,爸就什么都依我,我变成他唯一的伴!”
这才明白,原来少女不断想逃跑,四处滥交男朋友,但都是遭父亲破坏。其实她并不真的喜欢那些男人,无论与谁在一起,她都会想到父亲一个人在家中孤独地悲哀,她的脚步就无法跑远。
她说,父亲的爱,就像食物一般,让她不停地吞下,又不停地要吐出来。
母亲明知道女儿代替了自己的位置,却说:“我觉得丈夫爱女儿,就等同爱我!”
母女心中都雪亮,家是这女儿一人维持起来的,即使她想跑掉,她的病也会把她留着。
上海是个十里洋场的大城市,怎么这些新时代的子女,会如此无可救药地守护着他们的老爸和老妈?这是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四孝》新版本吗?徘徊在为准备世博而新修成的黄浦江外滩,浓雾弥漫,让我也扑朔迷离、情难自禁。 故事从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