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家庭生病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隐形男人
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不肯上课,考试零蛋,甚至不想做人。好好的一个孩子,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男孩的母亲说,她曾经以各种方法与男孩沟通,连老师、学校的辅导员,也是千方百计地接近男孩而不得其解。人人都说,怎样才可以打开男孩的心锁?
有趣的是,答案其实并不在男孩本身: 他自己也是毫无头绪。既然孩子是一面镜子,他的行为往往是反映着他四周的人与物。
这一面镜子究竟反映着什么东西,就需要从他的家庭开始。
孩子的爸爸、妈妈与奶奶都来了,看似很平常的一个家庭,妈妈与奶奶都极为关心男孩,每人都以孩子为中心。
但是很快就发觉,奶奶与妈妈是面和心不和。同住一个屋子里,两代女性的矛盾是那样微妙地呈现出来,奶奶放在浴室里的毛巾,妈妈非把它扔开不可;妈妈布置得宜的厅堂,奶奶总是一椅一桌重新安排。奶奶认为孙儿缺乏营养,大鱼大肉地天天为他张罗,妈妈却怕儿子变成胖子,对他的饮食严加管制。
谈起彼此的冲突,妈妈便泪流满面,奶奶却别过脸去。爸爸坐在一旁,一直没有什么表示,只是在紧要关头,他的手机就会响起,让他更加可以置身事外。
孩子不停地观察着家人的举动,也许他有点疑惑,为什么这个治疗师没有如他所料的,把重点放在他身上,反而是关心他家里发生的事情。
在他完全投入母亲与奶奶的互动时,我突然问他:“十岁的孩子应该是个很活泼的年龄,与同学一起蹦蹦跳跳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愿上学?”
他想也不想便回答:“因为我的家人对我比上学更为重要!”
我说:“我明白你说什么,但是我不知道你的家人是否明白,你可以更清楚地告诉他们吗?”
男孩说:“好像家中有两个baby,嚷着要吃奶,但是我不知道奶瓶要给谁好,因为给了谁,另一个就会不高兴。总是有人会不开心。谁输了,又会重新再斗。”
男孩的一番话,对在坐的人是当头棒喝。很多人不知道,对一个孩子来说,家人真的比学校更为重要。家人不得安宁,孩子也很难安宁。
孩子的话,也同时是一面照妖镜,让家里人感到惭愧。
我趁机加推一把,对孩子说:“你知道吗,我觉得你比你父亲更努力。”
我问父亲:“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吗?”
父亲真的点头,说:“因为我逃避嘛!”
他继续说:“因为我逃避,所以孩子便成为我母亲与妻子的魔心,我们其实并不愿如此,但是还是发生了。”
男人说,他在公司,面对五百名员工也毫无所惧,就是面对不了家中两代不和的女人。
怎样处理母亲和妻子的矛盾,是自古以来对男性的一个最大考验。男人们最喜欢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那是最窝囊的说法。其实,婆媳之争,大部分是夫妻问题。母亲永远认为儿子是自己的,妻子却需要丈夫有个立场。男人处在这种微妙的三角关系中,愈不能表态,两个女人就愈不肯罢休,结果只苦了孩子。
男孩听到父亲的表白,向父亲说:“爸爸,我想给你一个选择问题。如果我被妈妈与奶奶拉住,不能动弹,你会:一,赶快来救我;二,走开不理;三,叫我们不要烦你。三个答案,你会选择哪一个?”
男孩说得兴起,走过去让母亲与奶奶各拉着他一只手,期待父亲表态。
父亲虽然说得漂亮,但对儿子的挑战并无行动。儿子向父亲招手说:“你快来!”
当犹豫的父亲向儿子走去时,男孩把自己的双手,从母亲及奶奶的手中腾出,跟着把父亲的双手交给她们,让她们握着。然后哈哈拍掌,对父亲说:“你应该来救我,那我就自由了!”
男人被妻子与母亲拉着,三个人都悻悻然看着孩子不知所措。孩子玩得高兴,又给父亲找试题。
他说:“爸爸,爸爸,如果妈妈和我一起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
父亲不语,用手指指儿子。
男孩却惊讶地说:“怎么不是先救妈妈?”
天下所有以孩子为重心的父亲,怎样也无法了解儿子怎么如此不领情,他们不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 孩子与母亲是一体的,救不了母亲,也不可能救得儿子。
男人这才明白,不单自己是活在母亲与妻子的魔心中,连儿子也是他与妻子之间的夹心人。妻子怪丈夫心中只有母亲,丈夫又何尝不是觉得儿子与母亲过于贴心?他三番两次地埋怨妻子不应如此宠爱儿子。但是他愈责怪妻子,儿子就更加离不开母亲。他也尝试千方百计地把儿子争取过来,可是儿子就是不肯信任他。男人表面强硬,摆出一派大男人的尊严,骨子里却是不堪一击: 儿子稍有表示,他便全无招架之力。妻子看见男人一时硬一时软,心中十分不是味道,她也不知道,这只是男人想走入自己家庭却又不得其门而入的正常反应。
这一家四口的故事,其实也是近代男人的故事。很多男性,都是在与自己母亲十分贴心的环境下成长的,而母亲的心,偏偏又是长期觉得缺乏丈夫的关怀。孩子承受着母亲长年的落寞与孤单,即使长大成家,也很难把母亲放下。
这也是个近代女性的故事。妇女接受新时代的价值观,对婚姻及家庭的质量自然有所期待,要求有个站在自己一方的丈夫,而不是嫁入夫家,成为婆婆的忠仆。
究竟谁是一个家庭的梁柱?是上一代的长辈,还是家中的夫妇?谁是这个家庭的CEO?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答案也会因人因事因文化背景而定。
但是无论如何,一个家庭如果不知由谁主持大局,就会像一间没有主管的公司一样,陷于一片混乱。而家庭关系,偏偏又是藤连瓜、瓜连藤地纠缠不清,本身就是一个迷宫。
好在这座迷宫都是大同小异的结构,只是以不同形式出现而已。
奇怪的是,无论这个时代多么要求男女平等,在处理婆媳问题上,我们始终对男人有所要求。例如上述家庭的丈夫,在同时被母亲及妻子拉着时,最苦恼的是双方都对他有所期待。他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总不能像儿子一样,看哪个baby哭了就给她喂奶。
能够让妻子与母亲同时满意的男人,不单要懂得一些孙子兵法,还要有一点数学头脑。例如,如果你谁也不帮,那么就谁也不会对你满意;如果你站在一方说话,至少有50%的人对你满意,所以有立场是胜数。我看过最精明的男人,就是在母亲面前为妻子说句好话,老妈当时也许生气,但是母亲毕竟是母亲,没有隔夜仇。妻子却不一样,她心中受用,自然也会减少对婆婆的敌意,毕竟妻子最需要的是丈夫公开的支持和谅解而已。
其实对孩子也是一样,父亲想接近儿子,就必须接近妻子。就像那十岁孩子对他爸爸所言:“你必须要先救妈妈,把救生圈给她,那么我就会跟着她一起获救了。”
道理其实很简单,很多男人都说清官难审家庭事,问题就出在一个“审”字,没有人叫你去审,审是一种批判,一种置身事外。
长久置身事外,会让你变得有家归不得。
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总是针对着男人,而不说女人?可能是我看了太多对婚姻失望的女人,习惯了只靠孩子而不需要丈夫。我也见过很多被妻儿拒于门外的男人,无论怎样努力,都入不了他们的阵线。就像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其实是个爱家的人,只是习惯了置身事外,结果连儿子都与他对抗。
我想,男人想享有天伦之乐,就必须让自己在家中不再是隐形。 家庭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