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家庭生病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与孩子谈话
我很喜欢与孩子谈话,那完全是另一种境界,让你不由自主地回复童真,返老还童。
因此,当北京一份杂志请我主持一个儿童信箱,我不加思考地就答应了。
但是,很快就发觉那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孩子提出的问题,大都只有一两句,我却要长篇大论,十分违反对话的原则。
大人与孩子谈话,一不留神,就会像老师对小学生训话。我却认为,你可以与孩子谈天说地、玩耍嬉戏、不着边际,甚至向他们恶作剧,与他们抬杠、嬉笑怒骂,但是最好不要老想着要教他们,否则就太闷人了。下面是我回答孩子的一些例子:
〔问题1〕明明(六岁):为什么我脑子里总是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明明小朋友:你才六岁,胡思乱想是一个六岁孩子的专利,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是最有趣的想法,千万别让大人过早地把你变得过于实际。等你长大了,你自然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令你不得不实际的事情。因此,现时你最好享受童年时光,让脑子天马行空,在幻想中发展创意。
当然,六岁也是一个发展思考的年龄,你会开始留意四周事物,尤其是人际关系。我不知道你所指“不切实际”的想法是什么,如果只是一些漫无边际的遐想,就不必担心。因为在你这年龄,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是如果这些意念与家人有关,又或者内容让你有些不安,那就可能意味着你对家庭关系有些担心。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要找个你信任的大人或老师,倾谈一下你的心事了。
〔问题2〕我有什么用?为什么我会出生?
小朋友:你的问题让我有点为你担心了,是不是碰到什么挫折,又或者是挨父母骂了,让你有点沮丧、气愤,甚至怀疑为什么“把我带到这世上来”?
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你,但是我想与你分享一个秘密: 我小时每遇到挫败时,往往也会怀疑我做人的价值。但是我发完一顿牢骚后,总会为自己找个秘密的角落,看看天、看看树、看看蚂蚁在土丘上爬动;伸长脖子享受阳光晒在脸上的温暖,或雨水滴在手心上的清爽,又或者双手接触到青草地上的那种柔软。从小事物吸收天地的精华,很快地,我又会快乐起来。
我现在长大了,发觉面对的困难有增无减,但我始终是个乐观的人。我祝福你也可以找到生命的魔术。
〔问题3〕为什么父母不答应给我买玩具?
小朋友:我不知道你几岁,但是你的问题太没有创意了。每个孩子都想父母给他买玩具,但是只有最没有想象力的孩子,才会像你这样发问。
想想看,为什么父母要给你买玩具?买什么样的玩具?什么时候买?在哪儿买?怎样才可以让父母心甘情愿地给你买?都是很有趣的探索,不是一味撒野就成。
我提议你好好地思考一下,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思考,想通了,你也许会学到一点创意、一点脑筋灵活,到时你不用出口,自会有人因为欣赏你而多给你礼物。
〔问题4〕我常梦到我的爸爸妈妈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朋友:梦到自己最亲的人死掉,在不同年纪的人都会发生。因为我们愈珍惜的,就愈怕失去。爸爸妈妈是我们最爱的人,因为太爱了,就很怕失去他们,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当然我们有时会赌气,暗地里希望爸妈离开,梦中也会见到他们死亡,让你吃一大惊。好在一觉醒来,你会发觉,他们原来还是活生生的。那感觉真好!
所以,别太为那噩梦担忧,反而要好好地珍惜生命的价值。下一回再做这种梦,醒来时就赶快走到爸妈跟前,说一句好话、给他们一个拥抱,或者为他们做一些好事,这都是对父母生命的一种庆颂。
我还想告诉你一个秘密: 我的爸爸妈妈都已经去世了,但我仍不时梦到他们活生生地出现在梦境中,让我在醒后,惆怅之余,仍带着一种欣慰。可见我们对双亲的系念,是超越时空的。
一口气回答了几封信,意犹未尽。因为,成人往往忘了自己也来自孩子的世界,只是再也找不到入门的钥匙。
与孩子谈话,先要了解他们的“魔术世界”,要找到解码,才能进入这个充满梦幻的国度。
记得《哈利·波特》刚出版时,我曾经问过十二岁的侄女,究竟这本书有何独特之处,让她如此着迷。
她答:“成人都是‘麻瓜’,不懂魔法,所以没法进入哈利·波特的世界。”
原来我是“麻瓜”,怪不得她懒得向我解释。我气起来,一口气自己把书看完,才发现自己真的不懂魔术,不知道那古旧无奇的火车站内,有个只有孩子才找得到的新站口,那儿有特班车,把人带到奇妙超凡的另一时空;也看不见在我们身旁走动的芸芸众生,有很多来自天外的异类,穿插在我们的四周,与我们凡人的世界重叠。两个不同的现实在同一时空运作,只是我们没有慧眼的人无法察觉。
成人喜欢教导孩子,其实孩子才是成人的导师。只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被困在成人的世界,动弹不得。我对孩子的辅导工作,往往只是协助他们找回那魔术世界,让他们走出成人现实的困局。只是在过程中,我也不知道是我领着他们,还是他们领着我!
记得在上海见过一个不肯上课的小男孩,他那当医生的父亲千劝万劝,就是没法让孩子就范。我看着那被工作及生活压迫得十分疲倦的父亲,当时我自己也是肩上千斤重担。两个过度疲倦的成人,对着一个过早便承受着成人世界疲倦压迫的孩子。他那白皙的小面庞上,乌溜溜的眼睛看着世界,他说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不喜欢踏入那一点也不好玩的学校大门。
我当时一点也没有劝他上学的想法,只觉得他说得不错,学校有时真的不是好玩的地方;同时想起一部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的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小儿子被捉入纳粹集中营,在那不见天日的人间地狱,父亲却成功地让儿子以为那一切都只不过是个游戏,不但让儿子活命,还让他活得精彩。同一个现实,却有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历程。
因此,我不由自主地就借用了那故事的喻意,与男孩玩起游戏:怎样把沉闷的校园变得有趣。
男孩说,最好把它变成动物园,老师当中有长颈鹿、有老虎,也有高贵的天鹅。同学中花样更多,不能安定的鸭子、喋喋不休的企鹅、狡猾的小狐狸、捉弄人的猴子,还有那让人讨厌的臭鼬。
说着,说着,校园就变得有趣起来。
男孩苍白的面孔不但发出光彩,还主动地向父亲提问,在他的工作单位,是否也有让他不开心的人物,是否也能把他们变成动物园里的动物?
这种谈话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意,也没有任何训导,但是却让那疲累的父子带着沉重的脚步而来,竟然轻松地带着活力离开。
而我自己,也感染了他们的乐趣,突然觉得世界上并没有任何大不了的事,只是必须创造一根魔术棒,把沉闷变成游戏。
当然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教孩子尊师重道?世上多少孩子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他为什么不懂珍惜?
我却不认为这种教导有效。
因为这种话,孩子一定已经听过千百次,初听无效,再听也不见得有好处。
再说,我们人人都肩负着一大堆的“应该”或“不应该”,自己都倦坏了,何必过早地推给下一代?
孩子并不是没有脑袋的小东西。他们必须发展自己的思考,只听大人话的孩子,将是最闷蛋的孩子。
我小时家中发生了很多不幸,却拥有十分丰富的童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大人不断向我脑袋输送讯息,让我有很多空间自我发掘,让我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人和物,让我拥有魔术。 家庭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