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家庭生病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这次到台北讲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当地夫妇,并非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反而是因为他们并不突出,却是代表着一种夫妇的典型。
他们年龄不大,有两个儿子,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四岁。兄弟二人都长得十分机灵,说起话来,眼睛溜来溜去,对家中的事全部都报告得有板有眼,独是谈起学校,立即变得无精打采。
明显地,上课不是他们觉得有趣的话题。
这家庭见我的原因,就是小儿子拒绝上学!
据专家诊断,他患上惧学症。
母亲却说:“他的学校建在坟场遗址,一定是与儿子的磁场相抵触,要不然,怎么会八条大汉都没法在儿子发凶时把他制服!”
我问父亲:“你可同意妻子的看法?”
父亲说:“我不同意,儿子并没有撞邪,问题出在母亲对他过于关注。”
父母对子女有不同意见,其实不是坏事,因为只有如此,夫妇才可以互补,不必一同走入死胡同。
夫妻矛盾典型之一,就是: 即使丈夫把问题看得准,却偏偏是过不了太太的一关。因为那些老是在埋怨妻子过于宠爱孩子的丈夫,实在没法明白一个天经地义的道理,那就是: 你愈指责母亲纵子,她就愈会捧着儿子不放。
这种情况见得多了,我的回应也是十分典型,我会对男人说:“你对问题的观察十分准确,只是如果你想妻子放下孩子,就得设法把她争取过来,与你同一阵线。”
夫妻矛盾典型之二:很多夫妇都说,他们对彼此并无要求,只想全心把孩子带好。
这对夫妻也不例外,他们只求教子良方,并不打算互揭长短。问题是,亲子并非只是两人的关系,而是三人或三人以上的互动。
过分亲子的母亲,很多都是缺乏一个体贴入微的丈夫。久而久之,学会了与子(尤其儿子)为伴,孩子也习惯了投入母亲的情怀,对母亲的心事,比她的丈夫更为不言而喻。
因此,看母子的问题,就必须从夫妻的情结开始。尤其这妻子,为什么对丈夫的见解,完全不能接纳?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察正确,丈夫举出例子。他说:“太太回娘家的日子,两个孩子完全没有出现行为问题,十分听教。问题是太太对孩子看管得太紧,让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
丈夫的话并非没理,只是他说话的方式充满指责,让妻子很难下咽。她把脸别了过去,不再回应。
当然,夫妻的矛盾并非只基于一个小节。他们结婚十多年,每次尝试处理彼此的分歧,都是以吵架收场。为了避免冲突,他们渐渐地变得各自为政。孩子出生之后,更是强化了他们的背道而驰。
很快地,父亲与大儿子成一个阵线,母亲与小儿子更是难分难舍。
日本很多针对青年人拒绝上学的研究,也发现类似的家庭形式。孩子的眼睛只向母亲,对外面的世界当然难以产生兴趣。
有趣的是,这对夫妇的矛盾,都是一些小问题,只是日积月累,加上生活上的压力,慢慢地,两个人再也擦不出火花来。
他们一般都会把问题归咎于“个性不合”。
这母亲是个急性子,给人一种老是追赶的感觉,父亲却是慢条斯理,夫妻跳的是完全不同节拍的舞蹈。
怪不得,当丈夫刻意地向公司请半天假约会妻子时,她竟邀请了全家大小一起同行。
丈夫不解其因,其实原因很简单,明显地,妻子宁愿与家人一起,也不想单独与他相处。
我第二次见这家庭时,妻子开门见山说,她这次不想谈孩子,却希望改善夫妻关系。其实,谈孩子,反映的也是夫妻关系。
当然,她愿意直接走入问题的根源,我自然立即奉陪。
她告诉我说:“自从上次会谈后,发觉自己实在过于疏忽了丈夫,于是,第二天便提早下班,回家约丈夫骑摩托车兜风。”
没想到丈夫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只想打瞌睡,并无外出的打算。以往遇上这种场面,她必然会气不可挡,但是这次她忍住了气,千方百计地把男人拖出家门,与她一同坐摩托车驰骋。
她甜甜地说:“我坐在车后把面孔贴在他的后背,紧紧抱着丈夫的腰,那是一种很好的感觉,让我觉得十分安全。”
没想到丈夫却说:“别把我抱得太紧,让我不能喘气。”
妻子回答:“是你的腰太粗,其实你早就应该好好去减肥……。”
一个本来十分温馨的机会,立即又变成另一个战场。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夫妇问题。也许是积怨太深,也许是太习惯于以自己的观点看对方,像两个不能合作的公司主管,总是难以达到一致的方针,白白失掉了很多夫妇共处的好时光。
我的眼光也不由自主地落在男人的肚皮上,发觉他真的腰肚不分,只好叹一口气对他说:“你知道吗?每个女人都需要一个大肚皮紧紧抱着,如果你不给她你的肚皮,她就会抱着儿子的肚皮不放。”
虽然是说笑,其中也包含一个重要的道理。 家庭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