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家的万花筒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孪生姐妹
双胞胎,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关系。
尤其样貌相同的双胞胎,有如二人一影,自幼至长,身旁永远伴着一个“并非是我,却又是我”的翻版样子,严重时甚至不能分辨彼此。生理上分明是两个独立的人,心理上却是二人连体: 不能分开。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的双胞胎,希望有人与自己同心、同仇、同声、同气。但是真有这么一个伴时,却往往令人不胜负荷。
因此,当我第一次见到这一对孪生姐妹时,禁不住对她们产生无限好奇。
她们三十五岁,长得十分清秀,二人不但样貌相同,连一举一动也配合得天衣无缝。我听着她们说话,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左右转动,往左望是一个人,往右望又是同一个人。分明是与两个人谈话,我却不自觉地把她们当作同一人来看待。
双胞胎的苦恼之一,就是旁人这种下意识的行动,老是把他们合二为一。
但是这一对姐妹所提出的问题却十分有趣,姐姐说:“人家完全不能了解我,对我的苦心一点也不能谅解……”妹妹说:“老说要谅解、谅解,人家已经步步跟随,还是不能罢休……”
一个是满肚牢骚,一个是万分委屈,妙的是两人谈了半天,兜来转去的,却极少用“你”或“我”一类的人称代名词,反而往往用“人家”一词来代替“你”“我”。
如此间接的交谈,旁人听得莫名其妙,她们却是心有灵犀。
据转介她们来见我的社工表示,这一对姐妹间的矛盾甚深,她们几乎每天都要大吵一回,有时由深夜吵到天亮,经年不断。父母及其他兄弟姐妹不耐其烦,纷纷搬走,最后只剩下她们两人同住,没有旁人的阻拦,她们更是吵得不亦乐乎,只是苦了左邻右里,夜夜不得安眠,往往要召警求救。
但是乍一看去,姐妹两人都是十分文静,举止优雅,除了姐姐的声音有点沙哑(据说是前一晚吵骂的结果)外,一点不像被形容中那般“生人勿近”。
这两位容貌相同的女士,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她们在吵些什么?
她们很详细地向我解释了半天,我却愈听愈糊涂,完全摸不着头脑。只知道姐姐在埋怨妹妹不够体谅,妹妹则是闪闪避避,不肯直言,她说怕说错话,回家又得大吵一场。
而我最不明白的,就是她们说话的方式及体态,是那么一致,简直是形影不离,双胞胎还嫌彼此了解不足,实在令人费解,而且都是三十多岁的职业女性,各有各的路向,即使真的彼此不能互相了解,也用不着纠缠得如此惊天动地。
不停吵骂的人,有时是因为他们过于接近,彼此缺乏应有的心灵空间。他们的争吵,是反映一种独立的需要,例如父母与子女的冲突,或夫妇间的赌气,往往是基于一种维护自我空间的本能。
愈吵得厉害,愈可能是因为彼此实在难分你我,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心理现象,远距离的人是很难吵起来的。
我看这对姐妹的争吵,也是基于过于接近,因此,我问她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对方的话,你自己的日子将会怎样过?”
她们同时望着我,久久不言。明显地,她们没有想象过没有对方的日子。
原来她们一同读书、一同毕业、一同工作,从来没有分开过。姐姐说,她试过离开妹妹自己躲起来,但是每次都是躲在妹妹一定能找到她的地方。
我问她们:“你们有交过男朋友吗?”
她们第一次面露笑容,有点尴尬地摇头。
我开玩笑说:“当然啦。你们这样亲近,除非对方也是双胞胎,四人一体才可以谈恋爱。”
她们说,的确是因为二人不能分别去约会男友,白白浪费了很多青春。
虽然这两姐妹是独立的两个人,但是心理上却是个连体女婴,二人纠缠得一塌糊涂。要过独立的生活,她们就必须要分体。
我尽量与她们找出彼此不同之处,让她们建立自我的形象。又要求她们各自给我写信,把自己的秘密向第三者倾吐。
她们的信,不约而同地都是表达着同一种恐惧: 想摆脱对方,而又怕失去对方!
怪不得我听她们说话,总是觉得高深莫测。原来她们三十多年的生命中,极少有外界的事情发生,或者是发生过的事情,对她们来说,只是浮光幻影,因为她们活在一个二人紧扣的世界,操纵她们思想及生活的,全是那属于二人天地里的情操。
这个只有二人的空间,把她们压得喘不过气,但是外面的世界对她们来说,又陌生得令她们不敢进入;最糟的是,自己进退不得,却最怕对方能够突破。基于一种害怕被亲密的人遗弃的恐惧,她们是疯狂地阻止对方脱离;而努力冲脱的一方,又往往会半途而废,再次回来守护那落后的一方。
心理上的连体婴,要比生理上的连体婴更难处理。最近有报道称美洲有两个连体女孩,两个头长在一个身体上,行动十分别扭,但是姐妹二人仍然发展出两个不同性格,有不同的感觉及思维。心理上的连体,却是你我不分,想要开刀,也不知从何而割。
当然,不是所有双胞胎都有心理问题,而不是双胞胎的人,往往也会发展成这种你我不分的“连体”心态。
我常渴望,有个孪生姐妹,与我长得一模一样,与我形影相依,每次与她说话时就有如对镜子的感觉,该是多么有趣!
但是,如果这个镜中的我,变成魔影一般,要我的一举一动都得向她交待,令我每一步路都是二人三足,又该是多么的可怕! 家的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