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40 捍卫天命

  979年至1033年,宋朝列位皇帝奋力证明自己乃天命所归。

  在分裂的东方有三个帝国各据一方进行统治:一个是将七零八落的中原统一起来的宋朝;另一个是北方的契丹,他们从游牧部落转变为一个中国式的王国——辽国;还有一个就是朝鲜半岛的高丽。这三个国家都用武力实现了统一,但征服的冲动并没有就此停止。

  979年,宋太宗此时在位已有3年,他已完成了兄长宋太祖未能完成之事:他征服了中原最后一个顽强抵抗的小国——北汉。但他并不想就此住手,而是决定继续进攻辽国边境。

  不幸的是,他的军队在幽州以西大败。这一场失利影响巨大,甚至危及宋太宗的皇位。早就有怀疑的阴云笼罩着他——许多军官都暗中议论说他的兄长死得太蹊跷了,准是让人给毒死的,还有人抗议宋太宗篡夺了前皇帝的儿子、也就是其亲侄子的皇位——但他吞并了北汉,这让那些反对者暂时闭上了嘴巴。

  但现在他打了败仗,于是抱怨声再起。宋朝的皇帝一直将他们自己与中国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帝王相提并论,宣称自己是天命所归,因此才能将分裂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不过天命之说也有个坏处,因为它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统治者能够证明自己的确称职的时候才能拿出来用。若是统治者不称职,那么将其推翻就成了一种正义的、道德上的责任。

  更难办的是用什么证据来证明一个皇帝的确拥有天命。天命是老天爷安排的,天命所归的皇帝必然正直勇武,定能克敌制胜。因此,事实上,拥有天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战场上的胜利。凯旋的皇帝自然无论自己的私生活是什么样子,都可以宣称自己品德高尚;而战败的皇帝虽然尽可以抗议说自己也是品性正直,但天命显然已离他而去。

  宋太宗在边境战败。他受了重伤,手下人不得不将他丢进一辆驴车,带他离开前线。这使他头顶上天命的光辉都随之暗淡了下来。他听到了军中的流言,知道手下这些军官随时有可能起来造反,他哥哥尚在人世的两个儿子都有可能被人拱上皇位,取代他的位置。回到都城开封之后,宋太宗与太祖的两位皇子中较年长的那位因事发生了争执,太宗怒斥了这位皇子,这位皇子随后便自刎而死了。

  之后没过几年,太宗的幼侄和兄弟也都接连去世,而且太宗自己也拒绝再立太子。他的皇位太不稳固了,于是他试图再次攻辽以重树威信。至少有两位名将向他进言,说宋朝还不够强大,不足以消灭北方的敌人,他对此都不予理睬。

  第二次征辽起初还算顺利。986年,宋军兵分3路,穿山越岭,突破了辽国的边境。年仅10余岁的辽国皇帝辽圣宗和为他摄政的萧太后都有些措手不及。辽圣宗认为宋军还会从水路发起进攻,因此他把军队一分为二,将其中一半派去了海边。面对兵力削弱的辽军,宋军迅速推进,在辽国西部一路攻城略地,深入腹地。后世的一位史家这样描写当时的情况:“辽亦岌岌乎殆哉!”

  地图40-1 宋辽并立形势图

  但令人敬畏的萧太后富有战争头脑,她并不打算退缩。在她的指挥下,辽国将领佯装退兵,然后绕到宋军背后发起突袭,结果3路宋军皆败,他们被迫投降,武器和粮草都被辽军收缴为战利品。

  第二次战败之后,宋太宗之所以还能在皇位上稳坐,完全是因为他已经杀死了所有可能的对手。但他也被迫彻底放弃了再次夺回中国北方的念头。

  相反,他将精力放回到统治自己的国家上来。他时刻担心国内会有人刺杀或背叛他,他对有人会篡夺皇位的恐惧,使他对任何具有皇室甚至宗室血统的官员都满怀戒心,他还有系统地将军官们的职权降得越来越低,给他们的权力也越来越少。他更愿意依赖那些普通人家出身,然后通过科举考试出仕的官员,因此出身士族不再有助于官员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之前连续百年的战争已经使豪门士家深受重创,宋太宗在甄选擢升官员时对科举制度的依赖,又进一步削弱了士族子弟的地位。

  他多疑的本性促使中国诞生了一个新兴的阶层:在多年寒窗苦读之后经科举及第而步入仕途的职业官员。以前的士大夫是为读书而读书,而这些新的官员更加关心的却是如何答出皇帝想听的答案。他们之所以能做官,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特定的知识,然后在科举考试中鹦鹉学舌,讨得了皇帝的欢心。他们所受的教育全部按照特定标准进行,而且他们都忠于皇帝。凡是及第的学子,皇帝都会亲自接见,以此显示皇恩浩荡,其意在拉拢人心,以博取他们的忠诚。这些官员通常会被皇恩所慑,因为他们毕竟别无所长——既没有卓著的军功,又没有傲人的财富,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但他们有能力,脑子快,唯皇命是从。

  他们迅速填补了中国朝廷上大小官员的所有空缺。宋太宗愿意甄选擢升任何科举及第之人,因此大批学子为求取功名而上京赶考。977年,有5000多名学子参加了科考;到992年,参加人数则超过了1.7万。

  997年,宋太宗终于指定了皇位继承人,因为他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了。他的长子已经疯了,二儿子也死了,因此他最终选择了三儿子。他的三儿子在父亲死后不久即登基称帝,是为宋真宗。新皇帝29岁,他一直最得宋太宗的宠爱,原因或许是他性格消极、随和、不好斗,因此不太可能提前夺取父亲的皇位。

  不幸的是,宋真宗这些品质对当皇帝都没有什么帮助,他所继承的这个帝国,国内有一个十分庞大而且还在持续膨胀的官僚体系,国外则有北方野心勃勃的邻国。辽国历年对大宋的袭击使得宋朝的北部地区恐慌日盛,因此宋真宗上任后的第一项重大举措,就是沿着宋辽边境修建了一系列的运河和塞防,沿河的城池均派精兵驻守,以防辽军入侵。辽国此时仍在辽圣宗的统治之下,但此时他已在位15年,久经历练,早不再是当年那个十几岁的男孩了。宋真宗本欲修筑一道坚固的屏障,但就在这道屏障接近完工时,辽国对南邻宋朝发动了最后一次大举进攻,他们冲破了这道尚未完工的防御工事,纵兵南下。

  宋真宗被打垮了。之前多年的袭击已导致宋朝士兵被杀、村庄被烧、农田被毁,尽管皇帝一次次派兵北上,但辽国的威胁始终未消。两国僵持不下。

  1005年,宋真宗同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根据约定,辽国不再攻占宋朝的领土;两位皇帝尊重边境现状,不再在边境上修筑城防;宋朝皇帝对辽国统治者要以礼相待;宋朝每年向辽国纳绢20万匹、白银10万两。宋真宗告诉宋朝百姓说,给辽国的这些东西属于“礼金”;辽圣宗则对辽国人说,这些是来自臣属民族的岁贡。

  辽帝的措辞可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宋算不上是辽的臣属,但当宋真宗同意签订澶渊之盟时,他也随之结束了大宋历史上的第一个时期。宋朝建国始于征服,现在征服时期结束了。宋真宗已将目光从国外转向国内,在对外关系上也不再执行听起来光荣、实际却无法预测其结果的征服政策,而是选择了更加保守、更有把握实现的和平共处。

  在此之后的17年里时间,宋真宗投身国内事务。他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让百姓知道天命并没有将他抛弃。他并没有完全被辽国打败,但显然也没有战胜他们,天命是否还在他这里,这件事仍然有待判定。

  1008年,皇帝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向群臣宣布自己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位神人对他说将会有天书降世。之后,有官员报告说宫中发现一条黄帛。皇帝认为这就是天书。天书上说赵宋受命于天,并赞扬真宗能以至孝至道继承帝业。

  宋朝百姓对这件事是否信服我们不得而知,但宋真宗尽管统治能力有限,在表演方面却禀赋不凡。他为这件事举行了一系列的祭祀朝拜活动,还立碑以示纪念。更重要的是,没有了战争的困扰,宋人的生活日益富裕舒适。几十年的时间里,人口就翻了一番,部分原因是宋真宗引进了一种新的稻米品种:他下令推广从东南亚传入的速生且抗旱的稻米种子,将其运到北方交给农民耕种。新品种的稻米生长十分迅速,一年熟两季,而且这种稻米抗旱性强,这意味着更靠北和更高处的土地都可以种植稻米了。

  1022年,宋真宗死后,他年幼的儿子即帝位,由太后摄政。新皇即为宋仁宗,登基11年后,太后死,他开始自己亲政。此时他23岁,此后30年的时间里,他所治理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富饶。

  没有大的战争要打,税赋就不用充作军费,而是可以用来修路、建屋、兴学、印书。对书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宋仁宗也像他的祖父一样,依靠科举考试的结果来选拔官员,这导致全国上下年轻人都需要购买典籍,发奋苦读,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仕做官。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用活字印刷来印刷图书的技术,不再需要手工誊抄,这使得畅销书籍可以大量印制,书价也随之降低,普通学子都承担得起。

  雕版印刷术还有另一个用处。在此之前,中国在经济上流通使用的一直是沉重的金属货币,金属货币就算数量不大,携带起来也不够方便,更不用说数额巨大的时候了。宋朝发展出一套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商人们将他们的金属货币存入由私人专门经营的“交子铺户”,交子铺户则给他们出具盖章的收据,然后他们使用这些收据去做买卖。宋仁宗急于鼓励贸易,他觉得这种做法很合理,因此也愿意提供协助:在他统治的早期,成都城里就设立了一个皇家机构,以固定的数量印制这种收据。版制的收据在中国宋朝的市场上流通,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

  放弃战争本来是投降的行为,但澶渊之盟后宋朝得到的暂时和平却使国家得以走向富强。事实证明,只要人们能过上繁荣富足的生活,能吃饱肚子,一般就不会去怀疑皇帝是否乃天命所归——就算皇帝打了败仗也没关系。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