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4 正教

  451年至454年间,东罗马皇帝与波斯国王都试图控制国家信仰。

  东罗马帝国始终关注着西罗马帝国的动向。阿提拉入侵,汪达尔与西哥特王国崛起,皇帝频繁更换:东罗马的王公大臣都熟知这些情况。

  他们虽然熟知这些事情,却把精力主要放在其他事情上面。君士坦丁堡的罗马宫廷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西罗马帝国为生存而奋争的过程中,东罗马帝国一派升平,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反映出二者共同的罗马大业已经死亡。

  事实是,当埃提乌斯及其盟军正与高卢的匈人背水一战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尔西安还在主持一场宗教会议。他再次呼吁会议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基督的二性——人性和神性——之间的关系。罗马主教与亚历山大主教仍处于被对方逐出教会的状态,君士坦丁堡主教已经被认定为异教徒。马尔西安希望事态有所改观。

  这一期望很难实现,毕竟马尔西安更赞同罗马主教信奉的神学思想。他希望支持自己帝国的主教,但对利奥一世关于基督二性关系的解释更感兴趣。利奥一世写道,在基督身上,人性与神性仍有区别。“虽然没有本质区别,但……两者均完整保留了各自固有的特征……因为二者相辅相成,也就是说,道成就属于道的,肉身成就属于肉身的。”

  马尔西安发现,该说法与自己的观点最为接近,但这不足为奇,利奥一世巧妙地概括了道成肉身的观点,而这种观点正是帝国存在的基础。也正是类似的观点,促使君士坦丁再度投入到米尔维亚桥战役之中。

  虽然马尔西安宣扬利奥一世的教义,可他不承认利奥一世拥有最高精神统治权,因为这位皇帝想为自己的城市保留这种权力。君士坦丁堡必须与罗马地位平等。因此,他在451年宣布召开公会议时,拒绝了利奥一世在意大利召开会议的要求。他宣布,应在君士坦丁堡对岸的卡尔西登召开会议。对利奥来说,卡尔西登路途过于遥远,不便前去,尤其是在匈人入侵时,他离开罗马会令罗马教会群龙无首。所以,罗马主教派出几个教士作为他的代表,随身携带他的书面陈述,上面详细说明了基督的二性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

  利奥一世认为,会议时间不应过长。他的代表们应朗读他的陈述,并在之后说明:“彼得言毕,无须进一步讨论。”然而在马尔西安的指示下,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们一致表示,他们早就自行得出与利奥一世相同的见解了。他们还表示(亦是在马尔西安的指示下),君士坦丁堡主教尽管可能无法与罗马主教相提并论,但相比其他任何主教,他都更具权威性。他不仅是主教,也是牧首(patriarch):一个拥有高于其他主教权力的神职人员。

  因此,利奥一世、马尔西安以及东罗马帝国的主教们之间书信往来频繁。利奥一世曾抱怨东罗马帝国不够尊重他的权威,而马尔西安和主教们告诉利奥一世不要多管闲事。圣言只是马尔西安谋求权力的华丽借口。“君士坦丁堡教区应占主导地位,”主教们给利奥一世写信道,“我们相信,由于您十分关心其他教区,无私地向教友倾囊相授,您已将自己作为教皇的威望传给了君士坦丁堡教廷。但您的代表却妄图反对该项决定。”利奥一世给马尔西安回信道:“我很惊讶,也很痛心,普世教会由神恢复的秩序,竟再次因个人追求私利而遭到扰乱。君士坦丁堡享有崇高的地位并长期处于您的统治下。但世俗之物与神圣之物的根基不同。亚纳多留斯(Anatolius,君士坦丁堡主教)难以使它成为罗马教廷。”为了以防万一,他也给皇后普尔喀丽娅写了信。“亚纳多留斯已经被过多的欲望和一己之私蒙住了双眼,”他抱怨道,“在神圣的彼得使徒的权威之下,我们不认可主教同意(提升君士坦丁堡的地位)。”对于君士坦丁堡主教本人,利奥写道:“你的欲望远超出自己的职权,也使得自己卷入了对私利的追求之中。这种目空一切的态度将扰乱整个基督教会!”

  与埃提乌斯同高卢的匈人之间的战争不同,这场战争并不血腥,但事态的发展却有些类似。这是一场涉及领土、权威以及合法性的争论,是一场争夺精神统治权的争论,但不管怎样这也是一种最高统治权。

  利奥一世的抗议并未奏效。马尔西安一如既往地坚持君士坦丁堡主教的独立领导和权威,卡尔西登公会议也以这封信件告终。东罗马帝国同罗马的距离又远了一步。

  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宗教会议的余波扩散至整个东罗马帝国。对于亚历山大主教降级到君士坦丁堡主教之下,南部的埃及人都怨声载道。这种怨恨暗潮涌动,而且只会更具破坏性。眼下,卡尔西登公会议已经认定,基督的二性各自独立但不可分割。许多反对这种观点的基督徒开始移居波斯,在那里,他们受到波斯国王伊嗣俟二世[Yazdegerd Ⅱ,巴赫拉姆五世(Bahram V,438年驾崩)之子]的接纳。

  尽管他有意接纳难民,与马尔西安作对,但伊嗣俟二世并不支持基督教。实际上,不久前,他就把自己的观点作为正统思想强制推行:马尔西安借召开会议达成目的,而伊嗣俟二世只是简单地下令,整个帝国,包括亚美尼亚的波斯领地(该地至此仍信仰基督教),应拥护琐罗亚斯德教。该法令由亚美尼亚信仰基督教的史学家叶吉舍(Yegishe)记录,他曾当场见证该法令的颁布。“他声称,信仰基督教的我们是他的对手和敌人,”叶吉舍写道,“他下令:‘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和说不同语言的人,都应抛弃他们错误的信仰,转而朝拜太阳。’”

  如同马尔西安一样,伊嗣俟二世有着政治与神学方面的双重动机。他对自己的信仰十分虔诚,但颁布该法令更出于一种愿望:根除所有对东罗马人的同情——尤其要在他帝国中不太忠诚的领地内推行法令。在亚美尼亚人看来,该法令既是对自由的剥夺(确实如此),也是宗教迫害。因此,他们拒绝放弃信仰基督教。

  伊嗣俟二世便诉诸暴力手段。451年,即卡尔西登公会议召开的同一年,他向亚美尼亚进军。瓦尔坦(Vartan)大将军率领聚集起来的6.6万名亚美尼亚人,准备背水一战。

  地图24-1 瓦塔纳兹之战

  在接下来的瓦塔纳兹(Vartanantz)之战中,瓦尔坦被杀,交战双方损失惨重。“双方都意识到了战败的可能,”叶吉舍称,“因为倒下的尸体众多,像石头堆成的小山一般,高低不平。”最终,波斯人击败了兵力较少的亚美尼亚军队。伊嗣俟二世囚禁、折磨那些幸存的领导人,迫使亚美尼亚并入波斯,之后任命新的统治者掌管该国。同时,伊嗣俟二世未雨绸缪,着手对付其他可能存在的异议者。公元454年,他开始颁布一系列法令,禁止波斯的犹太人过安息日,最后还禁止犹太人的子女在犹太学校接受教育。

  两位皇帝依然运用这一理念治国:统一的宗教信仰会使帝国壮大,推行单一神学和宗教活动的正统宗教,能使领土紧密相连。然而,无论是在波斯,还是在东罗马帝国,民众的不满只是被掩盖了,它就如同地下水一般,悄然扩散开来。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