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上帝的感召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03 上帝的感召
1071年至1095年,突厥人从埃及法蒂玛王朝的手中夺走了耶路撒冷,亨利四世迫使教皇将其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为赶走突厥人而寻求帮助,教皇乌尔班二世则发起了十字军运动。
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正面临着国内叛乱和突厥人进攻的内忧外患。这两件事虽然不像亨利四世的问题那样具有神学上的复杂性,但对皇权同样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罗曼努斯四世在曼济科特战役中失利的同一年,拜占庭在意大利也吃了一场同样大的败仗。1071年,当拜占庭军队正在小亚细亚努力奋战时,罗伯特·吉斯卡尔(Robert Guiscard)率领诺曼人攻克了拜占庭在意大利的最后一个堡垒。拜占庭帝国现在背靠黑海,其西侧的王国不断扩张,东侧的突厥势力也在膨胀,它夹在中间,版图缩得越来越小。
新上台的“大皇帝”米海尔七世(Michael Ⅶ)是个书呆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国事很不上心。“再没有什么事情比读书更令他感到喜悦了。”他的老师米哈伊尔·普塞洛斯赞赏地写道。但其他史家对此却有些不以为然:“他将时间都花在追求无用的修辞上,将精力都浪费在写作抑扬格和抑抑扬格的诗歌上(而他的作品也实在是乏善可陈),就这样带着他的帝国走向了灭亡。”约翰·斯基里泽斯(John Skylitzes)这样嘲笑他道。1074年,米海尔七世的叔父约翰·杜卡斯(John Doukas)领兵叛乱,多亏米海尔的将军阿历克塞·科穆宁(Alexius Comnenus)雇用了塞尔柱突厥人来支援所剩无几的保皇派军队,叛乱才得以平息。
这需要拜占庭与突厥人达成某种协议,而这样做确实非常危险。
1072年,阿尔普·阿尔斯兰在审讯一名犯人的时候被其刺杀身亡,他的儿子马利克沙(Malik Shah)接手对突厥人进行统治。马利克沙时年仅18岁,刚一继位就发现强敌环伺,东有实力雄厚的伽色尼王朝,西有摩拳擦掌要求独立的鲁姆苏丹,南则有重整旗鼓的法蒂玛势力。之前6年的饥荒和管理不善已严重削弱了埃及的法蒂玛哈里发帝国的实力,1070年,叙利亚北部地区又被突厥人夺走。但此后,法蒂玛王朝已经在一位名叫巴德尔·贾马利(Badr al-Jamali)的将军的领导下开始了缓慢复兴,这位将军以哈里发的名义掌握了政府的控制权,对国家进行军事独裁统治。
马利克沙努力战斗,目的是保住塞尔柱帝国的强国地位,他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胜利。君士坦丁堡方面已经迫不得已暂停了与突厥人的敌对;现在马利克沙又威逼利诱地稳住了鲁姆苏丹,并且加强了与伽色尼接壤的边境地区的防御。在将军阿齐兹·伊本·阿巴克(Atsiz ibn Abaq)的指挥下,突厥军队一路向南推进,直抵耶路撒冷,该城在此之前一直都控制在埃及的法蒂玛王朝手中。
阿齐兹领兵围攻耶路撒冷,迫使法蒂玛守军于1073年弃城投降。但法蒂玛人仍在城里坚持反抗,直到1077年,阿齐兹大为光火,一下子屠杀了城里的3000多名居民——多数是法蒂玛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这才让法蒂玛人断绝了守住耶路撒冷的念头,这座城市现在被牢牢地掌握在马利克沙的统治之下。
而在君士坦丁堡,米海尔七世就没有这么成功了。小亚细亚的军队对他的软弱感到气愤,他们在尼西亚拥立自己的将领尼基弗鲁斯·波塔尼阿提斯(Nikephoros Botaneiates)为皇帝。尼基弗鲁斯率军向君士坦丁堡挺进,米海尔七世意识到自己召集不到足够的军队抵抗对方的军队,于是迅速退位,躲进了修道院,将妻子玛丽亚抛在宫中。尼基弗鲁斯·波塔尼阿提斯进城之后,就娶了玛丽亚,自己则被加冕为皇帝尼基弗鲁斯三世(Nikephoros Ⅲ)。
这不仅带来了更多的麻烦,而且是向西一直影响到意大利的麻烦。
米海尔七世在退位之前,已为自己4岁的儿子君士坦丁订下了婚约,对方是诺曼冒险家,人称“狐狸罗伯特”的罗伯特·吉斯卡尔之女。米海尔七世此举本是出于无奈,因为当时吉斯卡尔已经夺取了拜占庭的意大利领土,米海尔这样做是为了阻止他继续向东航行,侵犯拜占庭更多的土地。与此同时,米海尔七世还把一支庞大的军队交给了手下大将阿历克塞·科穆宁来指挥(就是替他击败了他的叔父约翰·杜卡斯的那位将军),目的就是为可能发生的诺曼人入侵做好准备。
如今,尼基弗鲁斯三世不顾他新婚妻子的反对,剥夺了她儿子的继承权,也撕毁了这孩子与吉斯卡尔之女的婚约。吉斯卡尔闻讯之后,立即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入侵以示报复。而皇后玛丽亚此时则因为儿子被剥夺了继承权而感到焦虑不安,于是她向将军阿历克塞·科穆宁求助,请他前来帮她恢复儿子的权利。
科穆宁此时约30岁,是一名精力充沛的军人,也是帝国最有权势的人,而尼基弗鲁斯三世则比他年长好几十岁,以前都是靠他支持。当阿历克塞·科穆宁接受了玛丽亚的请求,向君士坦丁堡而来的时候,尼基弗鲁斯向他的前任学习,也迅速退位,趁阿历克塞·科穆宁尚未带兵入城,匆忙躲进了修道院。1081年,阿历克塞·科穆宁被加冕为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过了不到一年,尼基弗鲁斯就在修道院里他自己的床上寿终正寝了。
阿历克塞·科穆宁信守了自己对玛丽亚的承诺,恢复了君士坦丁共治皇帝的身份。但他无视“狐狸罗伯特”的威胁,并没有恢复君士坦丁与诺曼人之间的婚约。相反,他将自己的小女儿安娜(Anna)许配给了这个小男孩,从而确保了继承皇位的既是君士坦丁家族,又是科穆宁家族的后人。
这一举动,导致罗伯特·吉斯卡尔率领意大利的诺曼人与拜占庭军队展开了为期两年的战斗。“对权力的热爱鼓舞着罗伯特,使他从不感到疲惫”,阿历克塞·科穆宁的女儿安娜这样写道,她给自己的父亲写了传记。安娜很难做到不偏不倚,但毫无疑问,吉斯卡尔确实希望将全部拜占庭领土都纳入自己帝国的版图。当他来到拜占庭边境时,身边带着一名修士,自称是被废黜的米海尔七世。
在君士坦丁堡,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个冒牌货,但吉斯卡尔仍然继续进攻。据安娜所说,“阿历克塞·科穆宁知道帝国已是奄奄一息,东有突厥人的蹂躏摧残,西则有罗伯特竭尽所能想将那个冒牌米海尔扶上皇位,情况也不容乐观。”阿历克塞的确指挥有方,但诺曼军队更加强大,正在稳步向拜占庭领土推进。与此同时,马利克沙也威胁着要从另一个方向入侵。
阿历克塞急需帮助,于是他向德意志的亨利四世求援。
从1077年到1081年,亨利四世一直在忙着镇压萨克森的另一场叛乱。士瓦本公国的鲁道夫公爵设法让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的德意志贵族宣布支持自己竞争国王之位,随后便爆发了国王和对立国王之间的3年内战。
起初,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在这场战争中宣布中立,但到了1080年,格列高利七世认为让鲁道夫来当德意志国王更好,因为他更有可能会将教会的最终控制权让给教皇。于是,在复活节的庆祝活动中,他再次将亨利四世逐出教会,并宣布鲁道夫为德意志的合法国王。这个决定明显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因此大部分德意志主教,甚至包括上次在教皇与亨利四世的冲突中曾支持教皇的主教,都拒绝接受教皇将亨利逐出教会的决定。许多意大利主教也持同样的态度。1080年5月,就在复活节教皇将其逐出教会之后不久,亨利四世召开了他自己的宗教会议。忠于国王的主教们要求格列高利七世下台,他们选举意大利的大主教拉韦纳的维伯特(Wibert of Ravenna)来接替他的教皇之位。
亨利四世计划向罗马进军,用武力将维伯特扶上教皇的宝座,但首先他必须结束自己王国的内战。10月14日,亨利的部队败给了萨克森的叛军,但鲁道夫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右手被砍断。两天后,他因伤而死,群龙无首的叛军随即作鸟兽散。
亨利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肃清叛军余孽。罗伯特·吉斯卡尔则在几个月之中在拜占庭的乡间大肆劫掠。阿历克塞急欲摆脱诺曼人的纠缠,以便集中力量对付突厥人。他派人去见亨利四世,请求他尽快向意大利进军,因为若是亨利入侵,就能迫使罗伯特回国保卫他的意大利领土。“虽然在其他方面我诸事皆顺,”皇帝写信对德意志国王说,“但由于罗伯特的行动,事情还是有一点点偏差。”措辞虽然漫不经心,但后面的内容说明了他有多么焦急:阿历克塞愿意向亨利四世提供36万枚金币的巨款,以支持他向意大利开战。
亨利四世接受了提议,于1081年3月率军前往意大利。1081年至1082年,他对罗马发动了3次进攻,虽均未能攻破城墙,但一次比一次接近成功。格列高利七世绝望地向远在拜占庭的罗伯特·吉斯卡尔求救,但吉斯卡尔不愿意因为回来救他而让自己的进攻半途而废。
因此,亨利四世最终攻破了这座圣彼得之城,他于1083年6月进驻罗马,格列高利七世则带着他仅剩的支持者们躲进了台伯河西岸的一处堡垒。亨利四世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努力争取罗马人的效忠。他慷慨地四处撒钱,逐渐将格列高利的追随者们都拉拢到自己这一边来。1084年3月,他终于说服了罗马的神父们支持他废黜格列高利七世。3月24日,圣枝主日这天(Palm Sunday,即复活节前的星期日),维伯特宣布成为新教皇;一周之后,复活节当天,他加冕亨利四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此时34岁,他已为这一刻奋斗了将近20年的时间。
现在,罗伯特·吉斯卡尔终于不情不愿地回到了意大利,留下儿子博希蒙德(Bohemund)负责拜占庭的战事。亨利四世听说他要回来,决定避免与之交战。于是,5月21日,在吉斯卡尔抵达的3天前,他和拉韦纳的维伯特一起离开了罗马。
吉斯卡尔以解放者的身份入城,没想到立刻就被迫面对一场反对他回来的叛乱。他对此进行了野蛮镇压,罗马城再度回到他的控制之下,但残酷的镇压手段使他颇遭记恨,因此他决定带着格列高利七世一起退回到诺曼人控制的南部意大利。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再也没有回过罗马,1085年,在临终之前,他赦免了这一生所有被他逐出教会的教徒,“除了所谓的国王亨利和拉韦纳的大主教之外”。
罗伯特·吉斯卡尔正准备回拜占庭去(在他走后,他的儿子博希蒙德立刻就开始打败仗了),却在两个月后死于发烧,享年70岁,身后留下许多征服者的传说,几百年后仍传唱不衰。约200年后,诗人但丁将他与查理曼以及其他伟大的征服者们一起划入战神之列,并对那些拜占庭士兵进行了描写:
当他们与罗伯特·吉斯卡尔奋力苦战时,
感到被痛击的苦楚……
他们的尸骨仍然堆积在切帕拉诺(Ceperano)。 注释标题 Dante, Inferno, trans. Allen Mandelbaum (1982), canto 28, lines 13–16.
吉斯卡尔死后,对拜占庭西部边界的严重威胁终于随之解除。
但东边来自突厥人的威胁仍在继续。马利克沙的军队攻克了安条克,然后继续向小亚细亚稳步推进。随着突厥人蔓延到穆斯林的领地,他们也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在马利克沙统治的最后几年,他也皈依了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这是突厥人转变成穆斯林的最后一步。
马利克沙死于1092年,虽然突厥对拜占庭的威胁并没有随之解除,却也使突厥联盟分裂成了一系列的独立国家。他身后留下四个儿子和一个野心勃勃的弟弟,他们对马利克沙的领土展开了争夺,导致国家四分五裂。鲁姆苏丹国在马利克沙以前的封臣基利杰·阿尔斯兰(Kilij Arslan)的领导下宣布独立;叙利亚、波斯、克尔曼(Kirman,即波斯南部)和呼罗珊全都彼此脱离,每个都宣称自己是具有独立主权的突厥王国。
阿历克塞·科穆宁看到有机会夺回自己在小亚细亚的部分沦丧领土,于是再次派人向西方求援。但他的老战友亨利四世此刻也遇到了困难:他仍然是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掀起了一场叛乱,原因或许是亨利与教皇之间的仇隙总是使他们遭受战争的痛苦。亨利四世在意大利的权力日渐减弱,这意味着由他亲手挑选的教皇,拉韦纳的维伯特也逐渐丧失了权威。1088年,罗马又选出了一位新教皇乌尔班二世(Urban Ⅱ)。
亨利四世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帮助君士坦丁堡,而拉韦纳的维伯特则缺乏权威。因此阿历克塞派遣使臣去找了乌尔班二世。他们请求教皇派意大利士兵到东方来帮助阿历克塞赶走突厥入侵者。这个请求其实很简单,就是阿历克塞需要雇佣兵,但乌尔班二世却将其赋予了新的意义。
他当时正在周游意大利和西法兰克,目的是向人们证明,作为圣彼得的继承人,他这个教皇与威信扫地的前任不同,权威再次遍及整个基督教世界。收到阿历克塞的求救后,乌尔班二世认为可以借此进一步证明教皇的权威是遍及全世界的。
1095年11月,乌尔班二世在西法兰克的克莱蒙宣布,现在不仅应该(应阿历克塞之请)帮助拜占庭对抗突厥人,而且也到了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耶路撒冷的时候了(这是阿历克塞未曾提及的)。据法兰克编年史家沙特尔的富尔彻(Fulcher of Chartres)记载,他宣布道:
地图3-1 突厥的征服
就像你们大多数人已经听说的那样,突厥人和阿拉伯人……占领了基督徒越来越多的领土,而且赢得了七场战役。许多基督徒战死或被俘,他们摧毁我们的教堂,蹂躏我们的帝国。如果你们容许他们继续如此坏事做尽,上帝的信徒将受到他们更加广泛的迫害。因此,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上帝,恳求你们作为基督的信使,将此信传遍天下,并敦促所有人,无论地位高下,无论贫富,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立刻行动起来,对那些基督徒施以援手,将那个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友邦的领土上消灭。我这番话既是说给在场的诸位,同时也是说给不在场的那些人。此外,这也是基督的指示。
一直苦于受到“神赐和平、神谕休战”禁令限制的所有法兰克贵族,现在终于有机会将满身的精力发泄出来了。乌尔班二世这样对信众说道:“那些惯于对信徒行不义之私战的,现在都与异教徒作战;那些长期以来一直为匪的,现在都成为骑士;那些一直与兄弟亲人作战的,现在都去名正言顺地打击野蛮人……那些将去之人,切勿推迟行程,当冬去春来,让他们在上帝的指引下即刻上路。”
那些满怀热情上路之人将可能得到最大的奖赏,乌尔班二世承诺:“所有那些为此献身之人,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海洋,或者是在与异教徒的对战中,都将立即被赦免一切罪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教皇作为圣彼得的继承人,终于重申了自己的权威——不仅是在尘世的权威,而且是死后彼岸世界的权威。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