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真主的影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52 真主的影子
1236年至1266年,德里的王位从伊勒图特米什家族传到了一位后来一手遮天的突厥奴隶手中。
1236年,德里的苏丹伊勒图特米什去世。他那几个儿子正“醉心于青春的欢乐”,没一个配得上王位,于是伊勒图特米什把王位留给了女儿拉齐亚。据《纳昔儿史话》记载:“她是一位伟大的君主,聪慧而有远见,公正,仁慈……有战争天赋,并且拥有一个君王所需的那些令人钦佩的特点和资质;但性别决定了她无法和男人相提并论,她那些过人的资质又有什么用呢?”
他父亲的官员意见不一。德里的维齐尔以及他的支持者希望把苏丹百无一用的儿子推上王座,他们预谋袭击宫殿;同时,几个边远省份的总督则率军前往德里为拉齐亚而战。女王的支持者赢了,他们把不满者赶出了城。
但反对派的实力并未完全消亡。拉齐亚任命了一位名叫马利克·哈库特(Malik Hakut)的非洲士兵为马厩总管(一个军官称谓,负责调度马匹和大象),此人生于尼罗河南部高地。随即,她的突厥诋毁者开始散播谣言说马利克·哈库特一定是她的情人。不然,为什么她不选别人而选了一个非突厥人做这份美差?为了平息流言,拉齐亚抛弃了传统的女性穿着,每次出宫,都骑着战象而不骑马,穿着男人的盔甲,留着男人的发型。
但这无济于事。她去拉合尔平息了一场严重的叛乱,刚回到德里就听说她十分信赖的南方城市巴廷达(Bathinda)的总督马利克·阿图尼亚(Malik Altuniah)也叛变了。拉齐亚并不知道,第二次的叛乱有朝廷上的突厥官员做内应。她再次离开德里进军巴廷达,但她刚到,身边和马利克·阿图尼亚一伙的随从就杀了马厩总管,她自己也沦为阶下囚。
拉齐亚被关在巴廷达的吉拉穆巴拉克(Qila Mubarak)要塞,她无能的哥哥巴赫拉姆(Bahram)宣布自己为德里之王,他有40名突厥官员和贵族的支持。但马利克·阿图尼亚想将王位据为己有。他和拉齐亚联姻(显然没有询问她的意见),将自己从反叛者变为她的拥护者,然后逼她回到德里,他将从那里向巴赫拉姆发起进攻。
根据《纳昔儿史话》记载,巴赫拉姆的40位支持者和他们的随从不久便将袭击者打得溃不成军。1240年10月13日,拉齐亚和她的新丈夫被俘;两人在第二天早上被处决。她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穆斯林女苏丹,在位3年6个月零6天。
巴赫拉姆仅在位两年便被手下的士兵暗杀。此后数年,他的支持者——40人集团,德里最强大的马穆鲁克战士和臣子——彼此间争权夺利。他们口头上都效忠于一位傀儡苏丹:起初是拉齐亚的醉鬼侄子,后来是她另一个侄子纳西尔丁(Nasiruddin)。
纳西尔丁在1246年当选德里的苏丹,由于没想掌握实权,他得以在位20年。据《纳昔儿史话》记载,他专心于禁食、祈祷以及圣词的研究。他是所有美德的典范:同情、宽容、谦卑、毫无恶意。毫无恶意的人也就毫无收获。他致力于学习和慈善事业,把国家的管理都交给突厥官员。14世纪的诗人和史学家伊萨米(Isami)解释道:“没有他们的允许苏丹不能发表任何观点,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听从他们的指挥,连喝水睡觉都要经过他们同意。”
这些官员的领头人是御前大臣突厥人巴勒班(Balban)。他在蒙古人侵略其部落时被俘,后来被当作壮丁卖到了巴格达的奴隶市场,最终在30岁出头时被伊勒图特米什买下。巴勒班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度过了整个成年时期,但在德里,这并不妨碍他升迁。他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伊勒图特米什的青睐,曾以猎犬总管的身份为拉齐亚服务。到1246年,他已成为最有经验的战士之一,并跻身40人集团。纳西尔丁将他选为维齐尔,德里的实际掌权人,伊萨米说:“国王住在宫殿,巴勒班却统治着整个帝国。”
德里的连年内斗威胁了苏丹的防御能力。在东南方,饱受穆斯林侵犯的奥里萨邦印度教国王开始对外侵略,他的名字叫纳兰马西姆哈·德瓦(Naramasimha Deva)。1238年,他开始向外扩张,夺取了被伊斯兰教统治的孟加拉的部分土地;1243年,德里控制的勒克瑙(Laknaur)也被纳兰马西姆哈攻陷;次年,恒河沿岸爆发了一场大战,最终仍是以奥里萨邦大胜而告终。奥里萨邦庆祝胜利的铭文中写道:“恒河水被北方和西方穆斯林女人的泪水染黑了,她们的丈夫死在了纳兰马西姆哈军队的铡刀下。”
在北方,蒙古人虎视眈眈。1241年,拉合尔被蒙古人洗劫一空;他们强取豪夺,屠杀所有反抗的人后扬长而去。接下来可能还有更持久的入侵。
面对威胁,巴勒班组织起一年一次的军事行动抵抗印度教和蒙古的军队。第一次战斗发生在纳西尔丁继位后的1246年。纳西尔丁亲征、巴勒班指挥,德里的军队进入信德河以北的区域进攻散落的蒙古要塞。巴勒班的编年史家记录道:“在真主的青睐与帮助下,他攻上了山头……山上异教徒蒙古人的军队四散逃窜……满心恐惧。”次年,巴勒班领导了同样的一次战斗,袭击了在根瑙杰(Kannauj,即曲女城)东部塔尔桑达(Talsandah)安营扎寨的印度教武装并将其地收归德里。
《纳昔儿史话》中列举了这些远征的成果:每年一次远征、守卫德里的边境、击退边境的敌人。战斗的胜利提升了巴勒班的威信。到1249年,他已经成为朝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纳西尔丁。术兹札尼说:“正因为巴勒班是苏丹王朝的守护者、军队的支柱以及王朝的力量,他的女儿才能有幸嫁入王室。”
他可能本想成为下一任苏丹的外祖父,但他女儿为丈夫生下的唯一个男孩夭折了,此后再无子嗣。
1260年,巴勒班领导了一场针对山地王国梅瓦尔的大规模血腥报复,梅瓦尔是德里南部的一个拉其普特王国;拉其普特烧杀掳掠让苏丹头痛不已:在马穆鲁克眼中,那就是个贼窝。伊勒图特米什曾袭击过梅瓦尔,但没能掌控此地。现在,在一系列浴血奋战后,巴勒班把梅瓦尔的抵抗力量消灭殆尽。成千上万的梅瓦尔士兵死在刀下,或惨死于大象脚下;平民被屠杀,俘虏被活活剥皮后挂在城门上。森林游击战依旧持续,巴勒班把斧子分给军队,命令他们把160千米内的树全部砍掉,留出空地:“不计其数的印度教徒倒在了圣战士冰冷的剑下,”《纳昔儿史话》记载道。
这是巴勒班目前最辉煌的胜利。苏丹纳西尔丁统治第十五年的那场胜利是《纳昔儿史话》对他的最后记载;纳西尔丁又统治了6年,但历史对其后的功绩鲜有记述。巴勒班——对当外祖父不再抱希望,而现在又大权在握——已经完全取代了苏丹。
地图52-1 巴勒班的战争
1266年,纳西尔丁去世。13世纪的史家没有任何一位描述他的死亡;半个世纪后,伊萨米坚持认为巴勒班毒死了他的女婿。不管怎样,纳西尔丁去世时没有留下子嗣,其遗孀之父——巴勒班将德里的苏丹之位据为己有。
20年来一直在为傀儡皇帝巩固江山的巴勒班现在急需巩固自己的权威。作为大臣,他曾以一己之力保住了德里苏丹的领土;现在作为苏丹,他要想办法把手中的权力冠以真主之名。他是“真主的影子”(Zil-i-llahi):真主在尘世间的副摄政。他的做法和腓特烈二世如出一辙,都称自己的君权来自神授;他和英诺森四世别无二致,都高于所有成文法律。他不对任何人负责,不受任何法律约束,不受任何挑战威胁。
以前没有任何苏丹敢做出如此大胆的声明,但巴勒班早就想好如何让民众相信他就是真主选定的人。他不在公众面前饮酒,给人的感觉遥远、冷漠、肃穆。他组建了一支威风凛凛的武装警卫,让他们时刻不离其身。他穿着华丽,坐在镶满钻石的宝座上;在接见室,他制定了一个新的规矩:臣子在君王面前要匍匐在地亲吻他的脚,在君王面前不准开口大笑。
他还进行了一些实用的创新。那些残余的40人集团成员被赶出德里,巴勒班将他们发配到领土最边远的角落,越荒凉越危险越好。对那些还能活下来的,他会有选择性地用毒药赐他们一死。巴勒班在整个帝国都有眼线,他们不断向德里报告那些远在边疆的官员的行为。有个眼线,由于未能提供当地总督的最新情况,被巴勒班当众处决,尸体就被挂在当地的城门上。
从伊勒图特米什开始,时局变得动荡不安,巴勒班的传记作者齐亚丁·巴拉尼(Ziauddin Barani)解释道,德里的人民变得“摇摆不定、不守规矩、顽固任性”。巴勒班在德里的铁腕统治让一切重回平静,巴拉尼写道:“他恢复了政府的尊严和权威,优秀的政府建立在人民对统治阶级的畏惧之上……这种畏惧曾一度在人民心中消失,国家陷入了悲惨的境地。但从巴勒班执政开始,人民变得驯服、听话、顺从。”这位升至苏丹的突厥奴隶,让人民又进入了他自己曾忍受过的状态:一群听话又顺从的奴隶。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