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怨怼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6 怨怼
1171年至1186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跟统治爱尔兰的自己的儿子作战,同时还跟法国打了几仗。
1171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从杀死贝克特的后悔情绪中走出来了;至少,他有心思入侵爱尔兰了。
而东部的伦斯特(Leinster)王国的统治者——迪尔梅特·马克·穆尔哈德(Diarmait Mac Murchada)为亨利二世打开了大门。威尔士13世纪的历史学家杰拉尔德(Gerald)指出,伦斯特“跟英格兰只是隔海相望”,因此自然成了英格兰吞并的目标。但是,亨利对爱尔兰的兼并不是直接进行的。几年前,马克·穆尔哈德曾贸然拜访了邻国米斯(Meath)国王的妻子,当时米斯国王并不在他妻子身边。杰拉尔德信誓旦旦地写道:国王的妻子对马克·穆尔哈德倾慕已久,“并且心甘情愿,放纵自己与之发生关系”。米斯王回国后很是气愤。他召集起自己的国民,请求爱尔兰的高王帮他报仇雪耻。当时,爱尔兰高王是康诺特(Connacht)国王罗里·奥康纳(Rory O’Connor)。几个世纪以来,在爱尔兰的多个小国国王中,只有一人享有高王的称号,统治爱尔兰全岛。但是,正如当时的历史学家所指出的,高王的权威总是不断受到其他国王的挑战,罗里·奥康纳也不例外,他已经不止一次被迫为了王位而战。此时他决定与米斯王结为盟友。他们联手将马克·穆尔哈德逐出了伦斯特。
马克·穆尔哈德正好赶上了顺风,他乘船横渡爱尔兰海,向英格兰国王寻求帮助。此时亨利二世正在西法兰克王国,与法王路易七世争夺领地。但是他知道,在爱尔兰,任何能制造混乱的事情,对英格兰都是有利的。他发回了消息,准许他的所有骑士帮助马克·穆尔哈德恢复王位,并承诺给他们“恩惠与特许”。
彭布罗克伯爵(Earl of Pembroke)的儿子理查·德·克莱尔(Richard De Clare)是接受任务的最杰出的骑士。他绰号“强弓”,这得名于他的身手,克莱尔二十出头就已为国王斯蒂芬而战,对抗亨利二世的母亲玛蒂尔达。当亨利二世最终夺取王位后,他拒绝让理查继承伯爵的称号。现在,德·克莱尔却看到了夺取王位的希望,他同意为马克·穆尔哈德而战,以换取继承伦斯特国王宝座的机会。同时,马克·穆尔哈德的大女儿奥伊弗(Aoife)也同意嫁给这位英格兰人以完成协议。
比起对他的新岳父来说,这份协议对理查更有利。1171年,英格兰帮助马克·穆尔哈德夺回了他的王国,但在长期斗争中,马克·穆尔哈德的儿子被杀害,他自己也在61岁生日后不久患病,并于5月的第一个星期去世。
理查和奥伊弗被加冕为伦斯特的国王与王后,但从西法兰克王国归来的亨利二世却对此加以阻挠。他决不允许他的骑士在一水之隔的地方建立一个独立的君主国家,因此他在西部港口城市格洛斯特(Gloucester)组建起一支军队,准备渡海前往爱尔兰。仍在对战米斯王和高王的理查·德·克莱尔,急忙赶回格洛斯特向亨利表忠心。“他至少……成功地安抚了国王的不满,”威尔士的杰拉尔德写道,“在和解条款中,他重申自己的效忠,并将都柏林……与海边的城镇和所有城堡拱手相送。”理查可以作为国王统治伦斯特,但只能是在亨利的许可下,而英格兰国王拥有对港口城市的直接控制权。
当这一切处理好以后,亨利二世带领着他的军队跨过海峡,进军爱尔兰,帮助理查击退高王的攻击。他们于1171年10月18日登陆南部港口沃特福德(Waterford),然后北进,前往都柏林。他们尚未到达,很多爱尔兰的国王就已赶去迎接他,并向其表达归顺之心。爱尔兰的这些国王谁也不可能召集起一支军队将英格兰国王赶走;他们的另一个选项是统一起来,完全臣服于高王,但这又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做的。“爱尔兰众亲王,除了在阿尔斯特(Ulster,在爱尔兰北部)的以外,都分别归顺了英格兰,”威尔士的杰拉尔德记载道,“……他们都成了英格兰国王的封臣。”1175年,国王亨利二世和罗里·奥康纳签订了一份正式协议,即《温莎条约》(Treaty of Windsor),将爱尔兰分成两个区域:一部分直接处于亨利的统治下,另一部分作为亨利的附庸由高王统治。
阿尔斯特就是另一回事了。统治那里的君主是古老而善与人斗争的宗族的后裔乌伊·奈尔(Uí Néill),他拒绝以任何形式归顺英格兰,由此,北爱尔兰继续完全独立于亨利的统治。
在国内前线,亨利二世此时陷入了困境。
1171年,阿基坦的埃莉诺已经年近50岁,之前已给她的丈夫生了八个孩子,其中五个是儿子,有一个夭折了,留下了四个。小亨利此时还不到20岁,理查比亨利小两岁;若弗鲁瓦比理查又小一岁,约翰在亨利二世入侵爱尔兰的时候只有5岁。
地图26-1 英格兰、爱尔兰和西法兰克
埃莉诺的前夫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很是忌惮亨利二世的权力。英格兰国王正在扩大领土,他在西法兰克的领土与路易七世的领土接壤。然而,不难想象,路易看到亨利的成就可能会感到受挫,毕竟亨利做到了路易未曾做到的。
1169年,英、法国王之间的争端因为亨利二世答应了法兰西的条款而暂时平息。亨利将他在西法兰克的土地分给了他的三个大一些的儿子:小亨利得到了安茹和曼恩,若弗鲁瓦获得布列塔尼,母亲最喜爱的儿子理查被授予阿基坦公爵领地(约翰一无所获,结果得了个绰号“无地王”)。这打破了统一的英格兰与路易七世的领土接壤的局面,但路易七世并不满意,尤其是因为亨利并未给儿子们过多的权利。威尔士的杰拉尔德说:“在孩子们童年及少年时期,他是最好的父亲,但随着孩子们成年,他却开始用邪恶的眼光看待他们……而且一想到他们继承人的身份就感到无法忍受。”位于法兰西的土地虽然在他们的名下,但亨利却一直代为统治。
根据和平协议中的一项内容,路易七世曾将他第二次婚姻所生的女儿许配给小亨利,毫无疑问,他是知道这种状态的。他利用亨利的愤怒情绪,私下里建议小亨利向亨利二世索要独立统治他父亲划分给他的领土的权力:要么是诺曼底要么是安茹。或者,做不到这一点的话,英格兰也可以。
亨利二世粗暴地拒绝了(这也可以理解)。因此小亨利离家逃走。“他与父亲争吵并惹怒了他的父亲,”纽堡的威廉写道,“然后,他偷偷地跑到他的岳父法兰西国王处避难,意欲惹恼他的父亲。”当亨利二世传话给路易七世,要求他的儿子回家时,路易七世反驳道:“英格兰国王在这里,他并没有给过我任何指示。”
这是路易的一个宣战声明,也是小亨利叛国的声明。因此英格兰贵族立刻开始站队,有很多人站到了叛乱的儿子一边。独裁专制的亨利二世给自己树立了很多敌人。当时的历史学家迪济的拉尔夫(Ralph of Diceto)写道:“站在儿子一方的那些人(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儿子这一方更加正义,而是因为父亲……践踏了他们的骄傲和自尊,拆掉或者侵占了他们的城堡。”
很快,小亨利的弟弟若弗鲁瓦和理查也加入了他的阵营。
在起义开始的时候,埃莉诺正与她的儿子们住在法国的普瓦捷,她似乎也支持儿子们反抗父亲。自从贝克特被谋杀以来,她和亨利二世的关系越来越差。亨利至少有一个情妇,就是那个美丽的罗萨蒙德·克利福德。(纽堡的威廉为他辩解,指出在埃莉诺进入更年期之前,亨利对她一直是忠诚的。)得知若弗鲁瓦和理查与小亨利联合了,埃莉诺自己也准备离开普瓦捷逃往路易七世控制的地区,这与她20年前离开巴黎来见她的新郎所走的路正好相反。但是,在她到达路易的地盘之前,亨利二世派人抓住了她,下令把她关在希农城堡(Chinon Castle)。此后,她被软禁了15年,与儿子们断了音讯。
尽管叛乱四起,但亨利二世很快就镇压了叛乱。最后一次重大交战发生在1174年8月,路易七世围攻诺曼底的鲁昂。亨利在援军的支援下,派出一支特殊军队——威尔士雇佣军——切断了穿过树林的法军供给线;威尔士雇佣军(这支军队“善于林地作战”,纽堡的威廉如此评论道)袭击并摧毁了后勤车队,然后消失在森林里。“树林里布满了威尔士士兵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威廉告诉我们,法兰西军队很快就没了信心。路易七世眼见继续战斗徒劳无益,弃军而逃,返回都城并提出愿意妥协。若弗鲁瓦和小亨利也同意向他们的父亲投降,只有理查还负隅顽抗,围攻了他父亲在他母亲故乡普瓦图(Poitou)的城堡。随着路易和兄弟们放弃抗争,理查只剩下了少量兵力。
亨利朝普瓦图进军,逼迫儿子撤退。到9月底,理查再也支撑不住了。他去他父亲的军营恳求父亲原谅,并打自己的脸,放声大哭了起来。
亨利取得了胜利,也表现得相对仁慈了一些。他将大部分的西法兰克领土归还给他的儿子们(但继续控制着这些领地),那些曾参加叛乱的英格兰贵族也基本上都被释放并赦免。小亨利被迫宣誓效忠他的父亲,局面或多或少恢复成了以前的样子。
但国王和他儿子们之间的敌意并没有得到缓解,法兰西国王也并未与他和解。
1180年,路易七世在巴黎去世,享年60岁。他15岁的儿子腓力二世·奥古斯都(Philip II Augustus)继承了王位。路易的第三任妻子,香槟的阿黛勒(Adele of Champagne)最终为法兰西国王生下了唯一的男性继承人。
这位年轻国王的领地被贵族庄园所环绕,统治它们的是法兰西各大公爵、伯爵们,包括佛兰德伯爵、勃艮第公爵与图卢兹伯爵。路易七世当国王时只对巴黎周边的土地拥有控制权。而在西法兰克更偏远的地方,法兰西贵族、领主及城堡的主人,只是对国王口头效忠,其实行事都是随心所欲。
即使只有15岁(或者,也许正是因为他才只有15岁),腓力二世仍然希望拥有更多的权力。
腓力二世刚刚开始独掌大权,勃艮第公爵就试图趁着国王年幼无知,要求一些诸侯效忠他自己。腓力二世立即进军勃艮第,袭击了沙蒂永的堡垒,并俘获了公爵的长子。直到勃艮第公爵让步,他才释放了俘虏。后来,佛兰德伯爵宣称,根据继承权,一部分属于腓力的新婚妻子伊莎贝拉的领地应该属于他,腓力遂与他交战,为这块具有争议的土地征战了4年。
这些征战都代价高昂,而腓力在战争中,也首次展现出了对平民的残酷,而这彻底损害了他的声誉。腓力采用了新的筹款办法。1182年,他下令将所有的犹太人驱逐出法国,没收他们的土地,侵占犹太教堂,并勾销了所有人欠犹太人的债务,只要债务人支付未偿还贷款的五分之一给王室即可。
犹太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个目标。就像古代的基督徒一样,欧洲基督徒一直怀疑是犹太人害得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这种看法已升级为公开的仇恨。“我们想长途跋涉到东方去打击上帝的敌人,”11世纪法国编年史家诺根的吉培尔(Guibert of Nogent)写道,“不过,犹太人就在我们眼前,没有人比他们更敌视上帝。这样的安排很是可笑。”
腓力二世仍只对西法兰克的一小部分拥有直接控制权,因此大部分被驱逐的犹太人并没走多远。但这一命令揭示了这个年轻国王个性的另一面。他在宗教事务方面严厉死板,在他统治期间,反对咒骂、亵渎神灵、赌博,以及其他教会谴责的活动的相关法律越来越严厉。
驱逐法令颁布一年后,小亨利身染痢疾而亡,终年28岁。他的遗孀玛格丽特(Margaret)——腓力二世同父异母的姐姐——只给他生了一个孩子,并且出生三天后便死了。
眼看着有机会填满国库了,腓力二世要求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将玛格丽特的嫁妆还给法国。这自然就引起了口角,1186年,争吵演变成了战争。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