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伟大神圣的王权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4 伟大神圣的王权
510年到529年间,一位阿拉伯国王改信犹太教,而查士丁尼大帝娶了一位女演员,并声称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
在非洲,尼罗河的东边,阿克苏姆人(Axum)的军队正计划入侵阿拉伯。
他们的目标是红海另外一边的阿拉伯王国希木叶尔(Himyar)。希木叶尔已经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存在了600年,并逐渐扩张,直到它控制了其阿拉伯半岛西南角的古国和阿拉伯中部的肯德(Kindites)部落。
希木叶尔人和阿克苏姆人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几个世纪以来,他们通过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窄海峡往来迁徙,由此海峡两岸产生了很多“非洲阿拉伯王国”。但是,自从阿克苏姆的国王埃扎纳(Ezana)改信基督教,并且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缔结同盟后,阿克苏姆的人民已经信仰基督教200年了。
而大多数希木叶尔人,仍沿袭着阿拉伯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多种多样,甚至互相矛盾。510年的时候,“阿拉伯人”的意思无非就是“这个人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这样的称呼越往北越模糊,半岛北边是波斯和罗马控制的土地。阿拉伯人的城市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半岛北部,而被统称为贝都因人(Bedouins)的游牧民族生活在沙漠里。虽然贝都因人与城市居民或多或少算是同一部落的后裔,但双方仍然为生存资源而竞争,并对彼此的生活方式不屑一顾。
宗教信仰让他们进一步分化。基督教的聂斯托里派向南流传到了阿拉伯北方的一些城市,甚至到了一些北方部落。加萨尼(Ghassanid)原本是阿拉伯南部的游牧民族,从5世纪起他们就向北移动,后来在叙利亚南部定居下来,务农为生,改信基督教。在502年,他们同意成为拜占庭的同盟者(foederati)。但是大多数阿拉伯人是忠于传统的神明的,各种神殿圣祠里都供奉着这些神。而今天的我们对那些神几乎一无所知。多年以来,人们建立的最大的神殿坐落于希木叶尔和地中海之间的麦加城。该神殿被称为克尔白(Ka’aba),里面安放着“黑石”。“黑石”是一块面向东方的神圣岩石(可能是陨石)。内陆的部落会到神殿里拜神,神殿周围约32千米以内是禁止战争的。
希木叶尔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一隅,它的国王德·努瓦斯(Dhu Nuwas)预见到王国未来面临的两大威胁。它的东北方向是波斯,波斯曾至少一次侵入阿拉伯半岛;自325年波斯国王沙普尔二世远征之后,拉赫姆人(Lakhmids,幼发拉底河南侧的阿拉伯部落)就如同波斯伸进阿拉伯半岛的一只手臂,靠着波斯的金钱和武器支持,占领了附近的部落。希木叶尔西北方向的拜占庭,野心勃勃地想要向阿拉伯半岛扩张,它有两个盟友——红海对面的阿克苏姆和叙利亚南部的加萨尼。虽然有肯德部落作为缓冲地带,德·努瓦斯未来的统治仍然不安稳。
于是他采取了极不寻常的一步:他皈依了犹太教,并宣布希木叶尔是一个犹太王国。
在中世纪,几乎没有人会把变成犹太人作为获得成功的手段。不过,德·努瓦斯已经击退了阿克苏姆国王迦勒(Caleb)发动的周期性的袭击。他想与拜占庭的基督教盟友保持距离,又不想完全疏远波斯。波斯国王喀瓦德一世对犹太人是有好感的。
作为一个信奉犹太教的君主,德·努瓦斯宣称自己国内的拜占庭和阿克苏姆的基督徒为敌人。他开始逮捕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商人,把他们处死。后来这场大清洗的对象还包括希木叶尔当地人,因为德·努瓦斯怀疑他们是间谍。基督教已经传播到希木叶尔国土,影响了上层阶级的贵族,而这些人最可能随时威胁到他的王权。这些贵族大量集中在叙利亚和波斯商队路线交会处的绿洲城市奈季兰(Najran)。518年到520年间,德·努瓦斯大肆屠杀奈季兰的基督徒。
他的做法不仅没有保住王国,反而摧毁了这个国家。
521年,大清洗的消息传到了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的耳朵里。查士丁一世刚刚任命他的侄子查士丁尼为执政官,两个人正在解决波斯人最近的敌意行为。查士丁一世的前任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每年向波斯王喀瓦德一世进献贡品,这种做法换来了很多年的相对和平的两国关系。而查士丁一世决定不再出钱进贡,波斯国王一怒之下,派出一支拉赫姆人雇佣军进攻拜占庭的边境。
在521年初,查士丁一世向拉赫姆王国派出一名使臣,试图与得到波斯支持的侵袭者直接和谈。使者团当中有一个叙利亚的传教士,人称贝斯阿萨姆的西缅(Simeon of Beth Arsham)。后来,西缅写信给一位主教朋友时提及了大清洗的消息;拜占庭的使者与拉赫姆的国王曼迪尔(Mundir)就在拉赫姆的军营里谈判,这时候岗哨传来消息说,另外一个使团到来了。这是来自希木叶尔的使团,他们带来了国王德·努瓦斯给他的阿拉伯盟友曼迪尔的信,信上说奈季兰的基督徒们都死了。
据西缅回忆,信中描述了背叛和欺骗;德·努瓦斯派出犹太教拉比到奈季兰的基督教堂,承诺说,如果基督徒们愿意和平投降,德·努瓦斯就会把他们送到红海对岸的阿克苏姆。西缅写道:“他对基督徒们发誓,以摩西十诫、约柜、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名义发誓,如果他们愿意交出奈季兰城的话,他就绝对不会伤害他们。”但是,当基督徒投降之后,德·努瓦斯下令把他们都处死,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砍头,他们的躯体被扔到一个火坑里。德·努瓦斯在信的最后提出,如果曼迪尔王也皈依犹太教,他就会向后者支付3000迪纳里币(dinari);这样,阿拉伯半岛的犹太教信徒就可以结盟对抗基督教,并且把拜占庭的势力完全驱逐出半岛。
西缅的言辞偏激,从他的其他著作也可以看出他对大清洗心怀怨恨,所以,我们对他的叙述可以存疑,只是部分采信。但他显然不是唯一记录了大屠杀的人。当大屠杀的消息传到君士坦丁堡后,查士丁一世和查士丁尼向阿克苏姆军队提供船只和士兵,全力支持其消灭希木叶尔王国。
普洛科皮乌斯记载了那次远征:阿克苏姆的国王迦勒率领他的舰队渡红海而来。听到这个消息,希木叶尔剩余的基督徒们在手臂上文了一个十字标记,这样前来进攻的阿克苏姆人就会知道他们的身份,不杀他们。迦勒在战争中遇到了德·努瓦斯,并击败了他。传说德·努瓦斯看到他的军队落败,就掉转马头,朝红海奔去,溺水而死。自此,国家灭亡,这是一次没有救赎的洗礼。
阿克苏姆的迦勒把希木叶尔的领土收入囊中,并任命他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军官为总督。但是,他对红海对面这片土地的控制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不过,德·努瓦斯的那封信产生了一个谣言,至今仍有人相信。希木叶尔王国在很早以前扩张到赛伯邑人(Sabeans,即示巴人)曾统治的土地上,示巴女王就向北而行到达了耶路撒冷,面见以色列王所罗门。据说,德·努瓦斯曾以约柜的名义向基督徒发誓。也许很久以前丢失的约柜被女王的后人带到了南边的示巴。而德·努瓦斯的誓言意味着,他曾经拥有约柜。可能是迦勒在战胜后洗劫希木叶尔都城时,把约柜带回到红海对面的阿克苏姆了。
传说约柜仍然保存在阿克苏姆古都的圣母马利亚锡安教堂。
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军队之间的小规模冲突不断,但是一段时间里,两个帝国谁也不愿意发动全面战争。喀瓦德一世暂时失去了他的阿拉伯雇佣军。希木叶尔灭国之后,肯德人从西南邻国的统治中被解放出来,他们开始与拉赫姆人打仗,接下来的好几年里,拉赫姆的国王曼迪尔花了很多的精力保护自己的人民。拜占庭的皇帝查士丁一世因为旧伤复发而病倒,他是在军队时受的伤,后来饱受其折磨。而执政官查士丁尼恋爱了。
他爱上了一个女演员。在东罗马帝国,戏剧行业的从业人员,既要在台上表演,还要在台下为愿意付钱的男性顾客提供服务。那个引起了查士丁尼注意的演员叫狄奥多拉(Theodora),她还不到20岁,从小就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在那个社会里,没有父亲和兄长保护的女性获得工作的机会是很少的。
狄奥多拉的故事被罗马的历史学家普洛科皮乌斯记载下来。他曾在《战争史》(History of the Wars)一书中给拜占庭的军事史做过清晰可靠的年表。普洛科皮乌斯是真正的男人;他崇尚力量,蔑视迟疑和妥协;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帝王应该不受女性影响。在普洛科皮乌斯撰写的有关查士丁尼与狄奥多拉的传记中提到,聪明善辩的查士丁尼在婚后变得明显依赖妻子,字里行间都是尖刻的讽刺。
尽管普洛科皮乌斯语气刻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列举的事实是确凿的。毕竟,狄奥多拉婚前的经历在她的时代是尽人皆知的。她的父亲是一名训熊师,受雇于绿党,在战车大赛的中场休息时进行表演。后来他因病去世,留给妻子三个都不满7岁的女儿。绿党又聘请了新的训熊师。狄奥多拉的母亲为了生存,强迫女儿们为蓝党表演。在那个时代,参与娱乐活动就会堕落为娼,狄奥多拉在青春期之前就已经在妓院里待了很多年。普洛科皮乌斯的笔对狄奥多拉的永不满足的欲望毫不留情(他说狄奥多拉可以一晚上睡40个男人而不觉得满足),但是从他尖刻的记述中浮现出一个更阴郁的画面。“她非常聪明、机智,”他写道,“哪怕对于最离谱的要求,她也毫不犹豫地顺从。如果她被人痛打或者扇耳光,她会对此轻蔑视之,或大笑而过。”毕竟,她别无选择。
当她年仅十几岁的时候,就被一位罗马官员看上了。这个人正要去北非赴任,管理一个包括五个城池的地区(Pentapolis)。狄奥多拉随他一起赴任,但是一到了北非,她就被抛弃了。她沿着海岸线走(普洛科皮乌斯说,“她连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没有,于是她又像以往一样把身体当作非法交易的工具来赚钱养活自己”),最终她到达了拜占庭的埃及城市亚历山大。在那里,她成了一名异教徒。
在前一个世纪中的神学战争中,亚历山大失去了威望。尽管这个城市的基督教团体历史悠久,规模也比较大,但是在基督教的等级制度中,亚历山大主教的地位排在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后面。亚历山大人对于这样的教会权威排序是非常不满,因此,那些对君士坦丁堡和罗马的卡尔西登派基督教教义有异议的基督徒们,都把亚历山大看作一个非常不错的避难所。事实上,亚历山大的基督徒倾向于认为卡尔西登教义并没有充分彻底地谴责聂斯托里派(聂斯托里派认为基督有两个独立的性质,即人性与神性)。卡尔西登公会议中的神父们自称一位论者,他们小心地避免任何听起来是多神论的言辞。卡尔西登派的教义认为,耶稣和上帝是“同一位,同一种存在,而不是说基督被分成了两个位格”。
但卡尔西登教义还是认为基督具有二性,尽管两者并不存在混沌、分歧或者背离的地方,但是二性的特点都被保留下来。卡尔西登公会议几乎已经走到了一性论的边缘,但亚历山大的基督徒对于这样的含糊其词很不满。他们的不满,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教义是强加给他们的,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不希望在自己神学体系中有二元性的暗示。人们越往东走,就越能发现波斯人是信仰多神的。所以,通过声称自己信仰唯一的上帝,来划清自己与邻居的界限,就显得越发重要。亚历山大的主教蒂莫西三世(TimothyⅢ),不仅捍卫基督一性论,还欢迎那些因为不完全行持卡尔西登派教义而被驱逐出罗马、君士坦丁堡和安条克的教士到亚历山大来。其中就有哈利卡那索斯的尤里安(Julian of Halikarnassos)。他对人们宣讲:“基督是神性的,连他的身体也是不朽的,基督的化身只是在形象上是真实的。”
狄奥多拉改信了基督教,此后余生都坚持她最初接触到的极端的基督一性论。她改信基督教之后不久就离开了亚历山大。即使是普洛科皮乌斯也不得不承认,狄奥多拉受洗之后,她就放弃了以往营生的手段。因为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她就去安条克投奔一位住在那里的老朋友。那个朋友也是女演员。
她的名字叫马瑟多尼(Macedonia),她找到了一种新的生存之道。她放弃了卖淫,而加入了皇家的秘密警察。安条克是拜占庭第三重要的城市(仅次于君士坦丁堡和亚历山大)。查士丁尼显然有一个间谍和线人网络,让他可以了解到各地的隐秘动向。马瑟多尼是这些线人之一。普洛科皮乌斯说,她一般是通过写信向她的上级报告情况的,但某次查士丁尼必定是亲自来到了这个城市,因为正是借这个机会,马瑟多尼把狄奥多拉介绍给了查士丁尼。
狄奥多拉已经不再为了钱而提供陪伴服务,而比她大20岁的查士丁尼出人意料地答应要娶她。522年的时候,狄奥多拉住在查士丁尼为她提供的位于君士坦丁堡的房子里。查士丁尼试图说服他的叔叔和婶婶认可他的婚姻。君士坦丁在200年前就通过了一项旨在保护官员道德品性的法令,根据这项法令,身为执政官的查士丁尼不得娶一名演员为妻。但更大的障碍似乎是来自他的婶婶——查士丁一世的妻子尤菲米娅(Euphemia)。尤菲米娅宣布,她将永远不会认可这个婚姻,不是因为狄奥多拉曾在妓院待过,而是因为她是一个基督一性论者。
524年左右,尤菲米娅去世。年迈的查士丁一世立刻就通过法律解除了君士坦丁的禁令。他下令:“舞台上的女性,只要改变心意,放弃这个不光彩的职业,那么她所有的污点就应该被洗清。”退出舞台的女演员,因为帝国法令而得到救赎,她们可以与任何自己心仪的人结婚。法令一经公布,查士丁尼就和狄奥多拉在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教堂结婚了。
这项法令是查士丁一世在帝位上的最后一个重大举动。查士丁将近80岁了,经常生病,体力不支。527年4月1日,他任命查士丁尼为共治皇帝和他的继承人。在8月初的炎热天气里,查士丁一世去世;他的侄子称帝,只有20多岁的狄奥多拉被封为皇后。
几十年来,君士坦丁堡的帝王都是军人出身,他们首要关心的事情就是保护帝国的边境,使之不受由波斯人和匈人的侵扰,他们还关注管理和赋税、条约和联盟。查士丁尼并没有忘记这些事情。但他首先是一个基督教的皇帝;他自认为是代表上帝在人间履行职责,自狄奥多西一世一来,查士丁尼是最看重此事的皇帝。
528年,他任命了一个委员会来收集几百年来东部帝国通过的那些庞杂的,甚至彼此矛盾的法律,把它们编写为一部连贯一致的法典。法典的第一卷于次年完成,我们从查士丁尼对此的贡献,可以看出在他的理想世界中他自己占据的准确位置。“有什么能比皇权更伟大、更神圣?”他问道,然后下令:
皇帝对法律的任何解释,不管是在请愿书上做出的解释,还是在司法法庭上做出的解释,还是以其他方式做出的解释,都应当被认为是合理的、毋庸置疑的。因为,如果只有皇帝有权制定法律,那么就只有皇帝有权解释法律了。皇帝应该被视为法律唯一的制定者和解释者。这并没有否定古代法律的制定者,因为皇权赋予了他们同样的权力。 注释标题 Blume, 1.14.
地图34-1 阿拉伯部落和王国
“更伟大、更神圣”:查士丁尼声称自己对罗马传统和基督教有双重的权威性,两者之间没有矛盾。他既是奥古斯都·恺撒的继承者,也是基督在人间的代表。他的法典对于赋税、誓言、土地所有权和信仰等方面都做出了规定。法典第一卷中的第一条规定是关于“三位一体”的。查士丁尼写道:“我们承认,上帝的唯一爱子,上帝的上帝,于世界和时间出现之前,生自圣父,与圣父一起永恒存在,是万物的创造者。”
查士丁尼即位18个月后,他的话已经成为法律。不只是世俗的法律,还是神圣的法律。这种变化是悄无声息地发生的。尽管他声称行使古罗马的统治权,但查士丁尼对自己神圣权威的声明是一个全新的说法。这个说法需要基督教神学的支持,即,到达上帝面前只有唯一的途径,只有唯一的语言,只有唯一的圣子,所以,上帝在人间的代言者也是唯一的。
罗马万神殿并不能使帝国的法律更令人信服,过去专制独裁的罗马帝王们最终诉诸武力来实现他们的意志。查士丁尼并不避讳使用武力,但对他来说,武力只是手段之一。他对权力的最终诉求是他的意志和上帝意志的统一。没有人可以与皇权竞争,529年的法典禁止传统罗马和希腊宗教的信徒在公共场合布道。最终,最后一个教授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学校——雅典学院——关闭了。学院里的教师都去了波斯:同时代的历史学家阿伽提亚斯(Agathias)这样写道:“我们这时代最优秀的哲学家,不认同流行的基督教观念而认为波斯的体制更加合理,他们都去了一个纯净的地方,希望在那里度过余生。”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