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21 僧人和婆罗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1 僧人和婆罗门

  1150年至1189年,僧伽罗国王取得了对全岛和寺庙的控制权,一位印度教的先知试图给人们带来新的力量。

  就在印度次大陆最南端,一位佛教英雄加冕为王。

  一个世纪以前,僧伽罗(今称斯里兰卡)被朱罗(Chola)王国统治。朱罗王国曾是当时印度南部最伟大的王国,非常富饶,势力范围向东一直延伸到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北达讷尔默达河(Narmada)。朱罗王朝的国王是印度教湿婆(shiva)的信徒。湿婆庙以及林伽(lingam,是一个没有什么特征的柱形物,象征着湿婆的包罗万象及超然的本质)散布在朱罗王朝广阔的土地上。

  朱罗王朝的领土在11世纪晚期达到最大,然后又一点点走向分裂。在南部隔海相望的僧伽罗岛,一个叫毗阇耶巴忽(Vijaya Bahu)的反叛者宣称自己是整个岛屿之王,朱罗王朝派兵渡海,夺回了北部地区,但毗阇耶巴忽直到去世一直牢牢坚守南部。

  他的子孙继承其统治后,尽管朱罗放弃了对这里的统治权,该岛依旧处于分裂的状态。据僧伽罗古代史书《大史》(The Mahavansa)的记载:“毗阇耶巴忽的后代瓜分了该岛。”僧伽罗最大的王国以毗阇耶巴忽的首府波隆纳鲁沃(Polonnaruwa)为中心,其他的王室亲戚统治南部地区以及卢胡纳(Ruhuna)这一较小的区域。

  大约在12世纪中叶的时候,卢胡纳统治者的一个侄子显露出了野心。他的名字叫波罗迦罗摩巴忽(Parakrama Bahu),他是南方地区统治者的侄子,也是波隆纳鲁沃国王的堂兄弟。按说,他最终可以继承这些领地中的一个。但据《大史》记载,波罗迦罗摩巴忽的野心更大;他不安于仅仅统治一个小王国,他希望“将整个岛屿置于他的华盖之下,使其成为优雅的一体”。

  他与一位叔父密谋攻打另一位叔父,并且说服他的堂兄弟让他做继承者。1153年,他已经夺得了三个王国的王冠,经过了多个世纪之后,僧伽罗首次处于一位统治者的统治之下。

  在其30多年的统治期间,波罗迦罗摩巴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用革新,并辅之以谨慎的宗教改革。他降低税收(该举措非常受欢迎),把政府收入的盈余用来整修灌溉系统,使得僧伽罗变成一片沃土。(据说他对他的大臣们如此评论道:“在这样一个国家,即使是最小的一滴雨水都不该在无人受益的情况下流入大海。”)那些年久失修的运河和水道都被疏浚重修。他下令扩建了一个在城郊的小型水库,将其跟其他的储水池塘连起来;建造了一个新的大水库,被称为波罗迦罗摩海(Sea of Parakrama)。此外,在水库中间的一个人工岛上,他建造了一座美丽的可以俯瞰这片新的水域的三层宫殿。在北部城镇马纳尔(Mannar)的附近,他修建了一个更大的水库,被称作“巨人水库”(Giant’s Tank),这是在一个地势倾斜的平原上,通过人造堤坝建成的一个大型人工湖,堪称工程上的壮举。“巨人水库”使干旱且多盐碱地的岛屿北部地区变成一片沃土,今天这里仍以“稻谷之碗”(Rice Bowl)著称。

  地图21-1 僧伽罗岛

  这些工程虽然都耗资巨大,但是收益却弥补了这些投入:

  他排干沼泽和泥塘,使水流入沟渠,开垦水田,储备粮食……通过这些,这位明君单从新的稻田所获得的收入就大于过去从(整个)王国的旧水田获得的收入。他做完这一切之后,国家繁荣,百姓不知饥荒为何物。 注释标题 Wijesinha, p. 149.

  图21-1 巨人水库

  图片来源:© 2009 Dhammika Heenpella / Images of Sri Lanka

  《大史》的续篇赞扬说波罗迦罗摩巴忽建设(或重建)了165座水坝、近4000条运河和近2500座水库。

  他的宗教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波罗迦罗摩巴忽的先人毗阇耶巴忽驱赶走了印度教占领者,以佛教徒弟子的身份统治着他的新王国。从12世纪以来,佛教寺庙已经开始代替湿婆殿。其中最宏伟的寺庙是佛牙舍利殿;佛牙据说是佛祖火葬之后8份未烧尽的舍利之一,是在4世纪的时候被带到岛上的,它一直被妥善保存,没有被印度教徒破坏。波罗迦罗摩巴忽曾为争夺佛牙舍利而战,他在统一僧伽罗岛的战争中从对手手中夺得了舍利,并将其供奉于首都。

  但岛上的佛教仍与印度教交叠在一起,两方的僧侣争执不断。三大尼柯耶(nikayas,即寺院教派)在首都争夺主导地位。他们为修行制度、佛经诠释,以及寺庙的控制权而争斗不休。波罗迦罗摩巴忽的王国才刚刚成为一个统一国家,而作为国家宗教核心的僧侣,却仍旧分为三个派别,这样只会在刚刚合并在一起的三个国家之间塞入不和的楔子。

  波罗迦罗摩巴忽向一位附近森林寺院的高僧摩诃迦叶(Mahakassapa)寻求帮助。森林寺院有一点与城市或乡村的寺院不同,这里的僧人往往更加严于律己,对政治角力不太感兴趣,且修行更为严格。森林寺院适宜安静冥想,与世无争。森林远离权力中心,人们认为这里的僧侣具有超然的态度和明亮的内心,这是在喧嚣而繁华的城市寺院的僧侣所缺少的。

  1165年,在高僧摩诃迦叶的建议下,波罗迦罗摩巴忽召集三大教派的领袖开会。在那里,他宣称身为国王——这一神圣的统治权力源自他打败了敌人,保护了佛牙舍利——他要取消三大教派。取而代之的是两种僧侣:“驻村僧侣”(gamavasin)和“森林僧侣”(arannavasin)。为了避免争吵,他本人亲自担任整个国家的佛教首领。僧侣们不能再为经文的阐释争吵不休;他本人,在高僧摩诃迦叶的指导下,将决定经文应如何阐释。他们两人会一起修订官方的戒律(katikavata),这是一部王室法律,阐明了应如何正确信奉佛教;这一戒律将和正式的法律有同样的效力。

  这标志着对过去的一个巨大变革。过去,信奉佛教的君主一直充当佛教寺院的保护者和赞助人,赐予他们土地和金钱,照顾寺院的生存。在佛教传统中,君主既是转轮王[cakravartin,通过他们,一切善及正义之事(dharma),将在世上传播],也是菩萨(bodhisattva,佛陀的化身,留在世界上为世界带来救赎的开悟者)。

  但是现在波罗迦罗摩巴忽宣称,他拥有更加实际的权力。他将一些僧人赶出寺庙,宣称他们是俗人。然后,他下令所有的佛教法事都要在首都进行;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监督僧人们,阻止一些过于有野心的人进入寺院,而他也可以规范他们的行为。

  这几个教派由于充满分歧,群龙无首,无力阻止他的改革旋风。不到10年时间,佛教修行就成了一个强大的引诱力,并成为对促进国家统一有利的因素,而不再使国家分裂。而佛教活动也成为这个新国家的构架的一部分,来自王室的监督者将其变成了一种世俗的力量。

  僧伽罗合并成了一个单一国家,与此同时,朱罗王国却分崩离析了。至少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印度次大陆上都是小国林立。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将这些小国合并起来的尝试都只是取得了暂时的、虚幻的成功,紧接着便土崩瓦解了。

  在11世纪朱罗王国的北部和东部,有两个相互有关系且相邻的王朝,它们分别是东遮娄其王朝和西遮娄其王朝。东遮娄其王朝在两个世纪以前就已经被征服,并被强行并入朱罗王国;其兄弟王国西遮娄其王朝则被朱罗王国贿赂,与朱罗王国结盟。但是,大约在毗阇耶巴忽叛乱的时候,西遮娄其王朝国王的弟弟出兵攻打他的长兄,以武力夺取了其王位。随即,他背弃了联盟的约定,开始攻打朱罗王国。

  此后持续百年的战事,以及人力和金钱的不断消耗,在这两个王国的墙壁上打开了缺口。一批附属国都成功地实现了独立,如曷萨拉(Hoysala)、苏纳(Seuna)、卡卡提亚(Kakatiya)、卡拉丘里(Kalachuri),它们都在为控制自己的土地而斗争。

  1157年,卡拉丘里国王比贾拉二世(BijjalaⅡ)取得了重大胜利,夺取了西遮娄其王朝的首都迦梨耶尼(Kalyani),西遮娄其国王被迫逃亡。像南边的波罗迦罗摩巴忽一样,比贾拉二世现在统治的是一个包含多个王国的支离破碎的国家。但与波罗迦罗摩巴忽不同的是,他无法利用宗教来筑起一道围墙。

  在迦梨耶尼被征服后不久,比贾拉二世信赖的宰相巴拉德瓦(Baladeva)死了。按照其遗言,比贾拉二世任命巴拉德瓦的侄子为新扩张的王国的新一任宰相。他的这位侄子虽然当时年仅二十四五岁,却已经获得了虔诚和智慧的名声。他的名字是巴萨瓦(Basava),在考虑这一任命的利弊一段时间后,他决定接受任命,来到了迦梨耶尼。

  比贾拉二世没有意识到,自己任用的是一位宗教狂热者。在巴萨瓦后来的传记(Basava purano)中记载,巴萨瓦接受这个职位仅仅是因为这个职位可以赋予他传播自己独特思想的权力。他信奉湿婆神,不仅仅是信奉,而且是狂热地信奉。对巴萨瓦来说,湿婆是唯一的神,他维系着整个世界,对待所有男性和女性平等而亲和。他身边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崇拜者,他们都戴着一件从脖子或左臂上垂下来的林伽像。这个派别又叫林伽派(lingayat),这些信徒潜心寻找对神更崇高的敬爱方式。对他们来说,他们在世界上所有的付出都是出于对湿婆的崇拜,因为湿婆创造了物质世界,理应通过人类在这个物质世界的劳作而得到供奉。一个信徒这样写道:

  地图21-2 朱罗王国的瓦解

  哪怕它只是一片叶子,

  只要它来自全心的劳作,

  就值得献给林伽……

  因为,劳作就是供奉,

  神就存在于我们的劳作中。 注释标题 Bharati Ray, Different Types of History (2009), pp. 251–252; Dale Hoiberg and Indu Ramchandani, Students’ Britannica: India, vol. 3 (2000), p. 286.

  虽然林伽派的教义很简单,但是这种观念与12世纪印度的政治现实产生了危险的抵触。

  跟僧伽罗的佛教寺院一样,印度中部的印度教寺庙也是由王室提供的金钱和免税农田供养的。任职其中的婆罗门接受了国王的金钱和土地,作为回报,他们支持国王的政策。他们只在自己种姓内部通婚,寺庙的土地被保留在自己阶级内部。然而,婆罗门的权势不仅在于其拥有巨大的财富,也在于他们掌管宗教事务。他们把控着一系列既复杂又僵化的印度教礼拜活动,而这是唯一可以通往神圣的途径。缺少了婆罗门的指引,印度教的信奉者将陷入迷惘。

  但是巴萨瓦的信条,以及其他林伽派信徒的理念,跟婆罗门的教义是背离的。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崇拜者都可以独自一人来到湿婆面前,倾诉自己的处境,通过内在的、神秘的方式跟神交流,不需要寺庙,不需要祭品,也不需要婆罗门。而湿婆唯一索取的,就是信奉者辛勤的劳作,而这却是婆罗门依据法律无须从事的活动。更令人担忧的是,林伽派废除了印度社会各种各样的阶层障碍和区分。女性和男性一样,也受到欢迎。在对湿婆的信奉上,没有阶级特权和阶级羞耻。而印度社会中最低等的阶层——那些辛苦劳作的人——受到了尊敬,而非受人排斥。林伽派在比贾拉二世的王国迅速传播开来,并对婆罗门的垄断权力和他们终其一生所维护的王权都造成了威胁。

  由于巴萨瓦对国库挥霍无度,他的成功并没有持续太久。他把比贾拉二世赐予的金钱,大量花费到供养林伽派信徒的吃喝以及接待方面。大约在1167年,比贾拉二世意识到了国库的亏空。他开始报复,把两位德高望重的林伽派信徒眼睛弄瞎,这一间接的和徒劳的处罚最终导致国王及他的首相被杀。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至少有四个不同的版本,大概是比贾拉二世被一个(或多个)愤慨的林伽派信徒暗杀。巴萨瓦逃亡,但比贾拉二世的儿子和继承者娑密室伐罗(Someshvara)派兵追捕他。巴萨瓦被抓获并被处死(也可能是在逃亡时意外死去)。

  然而,林伽派却存续了下来。其后来的信徒被称为“勇者湿婆派”(Virashaivas)。而且自那时起,数百年来,他们一直挑战着印度教的传统种姓制度。

  宗教改革没有持续太久,王国也没有存续太久。

  1186年,波罗迦罗摩巴忽在经历了33年盛世后去世。他的继位者们在很短的时期内相继被暗杀、监禁、致盲或者流放。波罗迦罗摩巴忽建立的统一王国又一次土崩瓦解,小岛重新门户大开,不断被外来者占领和征服。

  比贾拉二世的儿子娑密室伐罗和商迦摩(Sankama)曾先后统治卡拉丘里王国,将父亲的统治维系了一段时间。但是在1181年商迦摩去世后,比贾拉二世的两个更年幼的儿子登上王位。慢慢地,由于缺乏经验,终致国力羸弱,无可挽回。西遮娄其王朝的国王娑密室伐罗四世(SomesvaraⅣ)收复了其旧都城迦梨耶尼,卡拉丘里王国被重新纳入西遮娄其王朝,但这个王国其实也时日无多。1189年,娑密室伐罗四世在与之前的附属国曷萨拉的战争中被杀死。此后不到两年,附属国苏纳、曷萨拉和卡卡提亚瓜分了西遮娄其王朝的领土。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