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07 追求天命

  265年至420年,晋朝掌握天命,而北方的蛮夷迫切地要争夺它。

  西方的君士坦丁在统一帝国时,东方的晋朝却在分崩离析中。

  晋怀帝被囚禁奴役。313年,他29岁时在匈奴的宴会上被主人用毒酒毒杀。

  西晋统治时期十分短暂,仅存在了52年。汉朝把中国各省结合成庞大统一的整体长达几百年,相当于东方的罗马帝国。但到了220年前后,汉朝陷入了反叛和动乱。汉朝一分为三,产生了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政权,它们为争权互相讨伐,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三国中位置最靠北的曹魏,实权由其将领掌握。皇帝年幼无知,易被操控,对身边的将领言听计从。265年,近30岁的将领司马炎决定篡夺曹魏的皇位并称帝。他目睹了权臣将领是如何操控傀儡皇帝的。曹魏军队的多名将领,包括他的祖父和父亲,征服了邻国蜀汉,打破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曹魏统治了北方地区,但其将领依旧不是君主。

  司马炎跟他们不同,不愿只控制着傀儡皇帝。他早已掌握大权,他渴望的是名正言顺的权力,合法的权力——与兵权相称的名号。

  根据记述汉朝衰落后三国时期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司马炎带剑拜见年幼的魏元帝曹奂,即曹操之孙。他问曹奂:“魏之天下,谁之力也?”年幼的元帝突然意识到内廷里都是司马炎的拥护者,回答说:“皆晋王父祖之赐耳。”司马炎说:“吾观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之?”只有一个大臣反对,他刚说完,便被司马炎的拥护者打死。

  《三国演义》是一部千年后创作的小说,有许多夸张的虚构,但它描述了西晋崛起前后的一些真实事件。魏元帝让位于司马炎。司马炎建造了一座受禅坛,魏元帝在复杂庄重的仪式上,手握国玺走到受禅坛顶端,将其交给司马炎,然后走下受禅坛,被废为陈留王。

  是日,文武百官,再拜于坛下,山呼万岁。 注释标题 Luo Guanzhong, Three Kingdoms, trans. Moss Roberts (1991), pp. 922–924.

  登基大典后,司马炎成为合法统治者,上天认可的皇帝,天命的持有者。魏元帝的权力被剥夺,不过他30多年后才去世。

  司马炎死后谥为“武皇帝”,他建立的新王朝国号为晋(后世叫西晋)。到276年,他已经对自己王朝的实力非常有信心了,于是向东吴发起了进攻。

  此时统治东吴的是个昏庸暴虐的皇帝。他最喜欢宴请少数大臣,把他们全部灌醉,同时让守在门外的太监记下他们所说的一切。第二天早上,他会把宿醉难受的大臣们召集到朝堂上,挑出他们说过的每个轻率字眼,并惩罚他们。当晋军到达东吴的都城建业时,东吴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这则故事取自西晋官方编写的史书,我们从中了解的可能更多是晋武帝而非其对手。晋武帝竭力让自己的皇位显得合法,他知道自己是如何掌权的。他明白,几千年来,朝代因德而兴,因恶而败。天子受命于天,如果他们变得暴虐、腐败,上天就会支持另一个王朝来取代他们。晋武帝不想仅凭武力统治东吴,他还需要更正当的理由。

  尽管如此,他还是靠武力进入了建业城。晋军想通过渡河攻入建业,却被铁链挡住了去路。于是,他们把浇灌上麻油的原木高高地堆在竹筏上,点燃原木,让竹筏行到铁链那里,铁链熔化并断开,晋军随即涌入建业城内。东吴昏庸暴虐的皇帝投降了。三国时代结束了。280年,西晋统一了整个中华大地。

  这个朝代仅仅延续了约半个世纪。

  晋武帝于290年去世,将皇位传给次子司马衷,司马衷常被讨厌他的臣子描述为“甚愚”。晋武帝还糊涂地给另外十几个儿子封了王(他在后宫显然非常放纵)。他一驾崩,内战立即爆发了。司马衷的皇后、岳父、继外祖父、皇叔、皇兄弟都想要掌控这位愚痴的皇帝。

  人们后来把291年到306年间吞噬西晋的这场动乱称为“八王之乱”。事实上,参与这场动乱的皇亲国戚不止八位,但只有八王想设法夺取愚痴皇帝的位置。动乱中,愚痴皇帝于307年去世,据说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的。

  司马衷死后,一群人竭力扶持其异母皇弟登基。新皇帝晋怀帝是一位有智慧、有教养、心思缜密的年轻人,对纵欲或暴政没什么特别的兴趣。但他得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八王之乱”削弱了西晋的力量,许多想要争夺皇位的人率领着身后的军队,仍然虎视眈眈。北方也很危险,一些尚武的小国家想要征服他们南边的大国。南边的中原人把他们统称为“十六国”,尽管具体的政权数量一直在变。

  最后,十六国之一的前赵击败了风雨飘摇的西晋。前赵的军队不断向南行进,入侵西晋的领土。311年,他们到达西晋都城洛阳的城墙脚下。

  洛阳早已被八王的内战摧毁,难以抵抗重重围困。城墙外,晋军与前赵入侵者打了几场恶战。但城内的人快饿死了,城门最终还是开了。晋怀帝出逃,想前往长安城,在那儿避难。但事与愿违,他在途中就被俘获了,并作为战俘被掳至前赵的新都城平阳。

  前赵的统治者刘聪把晋怀帝打扮成下人,命令他在皇室宴会上为大臣们斟酒。晋怀帝在宫内当了两年悲惨的下人。但看到这位曾经的天子被奴役的时候,宴会上的宾客都十分震惊。用威胁和操纵的手段来掌控天命没什么用,天命的光辉仍覆盖着他。刘聪朝中的许多大臣都觉得晋怀帝应该得到释放。刘聪在证明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比晋怀帝的天命更强大之后,处死了晋怀帝。3年后,他率军至长安,击败了西晋剩余的力量。

  西晋短暂的统治就此结束。但“晋”这个名字仍被沿用。西晋皇室中的司马睿掌控着驻扎在建康(原建业)的重兵。他是军事实力最强的人,317年,西晋灭亡一年后,他在士兵的支持下称帝。他死后被谥为“元皇帝”,虽然他本人在位时间很短,但他的后代延续了其政权,以建康为都城统治着中国的东南部地区,史称东晋。

  无论是前赵还是十六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能打败东晋,这可能是因为长江以南不适合骑马作战(骑兵作战是北方人从他们游牧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惯用战术)。对于东晋来说,长江是华夏与北方蛮夷之间的边界。尽管王朝历史短暂,但东晋的皇帝试图通过传承古代文明来证明天命掌握在他们手中。建康的宫廷参照了汉朝的传统,复兴了因几十年战乱而淡化的祖先祭拜仪式,并兴办传统儒学,教导人们认识并认真履行其责任。东晋皇帝坚持孔子的主张,相信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会赢得民心(根据孔子的教诲,“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因此他们恪守生活的礼节,遵循传统的仪式。《论语》中写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则国家常胜这一思想,让东晋即使在被北方蛮夷打败的情况下也团结在一起。

  地图7-1 西晋与东晋

  “蛮夷”是一个指代不固定的术语。东晋越想把自己与北方野蛮的士兵区分开来,那些野蛮的士兵就越想融入东晋文明。

  4世纪后半叶,最有野心的北方“蛮夷”是前秦君主苻坚。苻坚想成为真正的中原人。他在前秦建了儒家书院,改革国家政治,按照中原的路线治理国家。他的都城是古都长安。他冷酷无情的丞相王猛也是中原人。

  357年,苻坚继承了前秦的皇位,对附近的十六国发动接连不断的进攻。经过20年的战争,他合并了十六国中的大多数政权,几乎成功统一北方,并且他也意图消灭东晋。

  379年,北边的前秦军队南下直逼东晋边境地区。晋孝武帝出兵反击,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个接一个地丢掉了边境城市。383年,前秦苻坚准备发动决定性的攻击。他大举出兵南下。据史书记载,前秦派出了60万步兵和27万骑兵,虽然数字有些夸张,但这一军队的规模依旧是前所未有的。

  晋孝武帝率少量兵力北上迎敌,为保卫东晋核心地带而奋力抵抗。双方军队于淝水交战,这场史诗般的战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淝水之战。有人形容当时的情形是“死者相枕”。

  令两位君主惊讶的是,兵力弱小的东晋取得了胜利。由于这场兵败,苻坚统一中原的愿望破灭了。他刚改建的中原式政治从未得到确立;他的王朝通过军事力量凝聚在一起,并且每场征战都会影响到现行政权。入侵东晋前,一位谏臣告诫他:“我数战,兵疲将倦,有惮敌之意。”失败后,苻坚因叛乱失去了一块又一块领土。淝水之战兵败两年后,苻坚被自己的手下勒死了。

  跟苻坚一样,拓跋珪也是北方的一股力量,其祖先是游牧民族鲜卑族,并且“拓跋”这个姓也说明了他的“蛮夷”血统。他的国家代国10年前被苻坚征服了。他的祖父一直是代王,直到苻坚吞并了代国来壮大其北方王朝。

  拓跋珪宣布重兴代国。他将国号从鲜卑的“代”改为中原的“魏”,史称“北魏”。随着其中原地区权力的稳固,他开始发动战争来统一北方,后来被称为魏道武帝。

  同时,晋军在另一处边境也面临着挑战。400年左右,一个名叫孙恩的海寇,从岸边居住的水手和渔民中征募船员。两年来,海寇军队沿海岸航行,到处抢劫、焚烧、偷窃。东晋皇帝派将军们镇压叛乱,于402年成功地击败了孙恩的军队,同时,东晋也壮大了自身实力。

  东晋政权力量衰弱,北部边境的动乱日益加剧,北方的政权不断变化:中国变动不断。佛教兴盛起来,给在战乱中信佛的人一种彻底解脱的方法。

  出家的行为可以追溯到佛陀本人,据说他建立了第一个僧团,僧人在僧团中可以集中精力“潜心修行”。5世纪初人们主要推崇新兴的净土宗。在402年前后,两位高僧——东晋的慧远和印度的鸠摩罗什——一直在传播阿弥陀佛也就是“无量光佛”的教义,阿弥陀佛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所有念佛之人都会往生净土”。

  与无常的现世相比,西方极乐世界特别令人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离战乱不断的北方国家和衰落的东晋都非常遥远,因此公元5世纪初的僧侣群体也远离朝堂政治。进入佛门就要摒弃尘世,抛弃所有财产,斩断佛门外的对于文化、社会或国家的兴趣与欲望。但佛寺也是慰藉的场所。你可能放弃了在社会中上升的机会——但反过来,你收获了安宁。

  佛教的僧侣与尘世的权力无关。慧远几乎不迈出寺庙,他的弟子也跟他一起逃离尘世。他们修行的方式和西方的基督徒完全不同。在西方,基督教开始服从皇帝的要求;但在晋朝,慧远认为佛教僧人不应屈服于皇帝,无须向皇帝叩头行礼。他们选择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中,南北方的战争都无关紧要。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