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释性理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会计理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长期以来,会计师特别借助于经济学,试图寻求会计计量与现实世界现象的经济或物质概念之间的一致性。为了要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给予某种解释,这种探究是必要的。尽管会计机制的制定是合乎逻辑的,却并不表示它的解释是有意义的,除非用来描述或计量的符号和文字在实践上与现实世界现象发生了联系。没有这种联系,会计机制就成为缺乏实践意义的迂回运用。这就特别必须注意确保会计师对概念所作的解释要与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所作的相同。因此,为了给会计上的命题提供一定的意义,必须运用解释性理论。
试图根据经济概念和实践观察来解释会计的例子,可以从约翰· B·坎宁(John B.Canning)、罗伯特· T ·斯普劳斯(Robert T. Sprouse)和莫赖斯·穆尼茨(Mourice Moonitz)以及埃加· O·爱德华兹(Edgar O.Edwards)和菲利普W·贝尔(Philip W.Bell)的著述中找到。尽管坎宁强调要仔细地提供一定的定义,他也确实对他的定义作了经济上的解释。斯普劳斯和穆尼茨建议资产计价的最好解释是,它表示未来劳务的价值。因此,各种备选程序要以它们符合这—概念的程度来判断。爱德华兹和贝尔对价值和利润的概念作了经济上的解释,并提出如何能在使用上衡量这些概念的意见。在这些著述之后,有些人,例如,卡尔· R·贝德曼(Carl R.Beidleman)为了表明经济上的解释和从实际数据中取得的计量之间的一致,也各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发表了他们的著述。
一般来说,会计的概念是难以解释的,而且除了作为遵照特定会计程序所得到的结果之外,就没有什么意义。例如,资产的价值一般都是应用特定会计程序(例如,先进先出法或对历史成本应用直线折旧法)所产生出来的数字。会计收益是一个人为的概念,它表示遵照特定的计量规则所计算出来的收入超过费用的数额。这就需要会计理论来为这些概念提出有意义的解释,并根据这些解释去评价那些备选的会计程序。但是,一般概念常常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而且不同的学术研究者会作出不同的解释。例如,价值就没有特定的解释。如果指的是现行价值,我们就容易取得一致的意见;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提出解释上的特定规则以前,我们还必须改用一些次级概念(sub-concept),以便在解释上取得明确的一致。如未来劳务的现值、现金流量的贴现价值、现行市场价格和可变现净值等,所有这些概念都是属于现行价值的次级概念。使用这些次级概念,就能提出解释上的特定规则了。
下面是应用解释性理论的一个例子:假定我们要计量存货的现行价值,我们首先要设定一个能援用特定规则进行解释的次级概念。如果我们选用现行购买价格这一次级概念,我们就可将现行价值限定为某一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日那天购买者市场上的交换价格。假使不能得到市场行情或认为使用它们不适宜,则可用其他的备选程序来计价。于是,我们就可以断定先进先出法是一种最好的备选方法,因为依它计价的结果,与存货现行价值最为近似。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只能视为相对的近似,而不是绝对的近似。引用先进先出法所产生的结果究竟近似现行价值到什么程度,要视存货的平均持有期间和价格的变动率等各种因素而定。 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