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930年以前会计思想的发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会计理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会计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放任时期——20世纪的30年代初期和20世纪60年代。在这两个时期中,巨大的压力来自会计职业界外部的个人和团体,伴之以注册会计师和学术界人士的不满。由于压力的集结,1930年,美国会计师协会(1957年改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关于投资者、交易所和会计师的共同利益问题上取得合作的目的,任命了一个委员会。此外,1930年该协会又指定它的第一届常务委员会,来考虑会计程序问题和拟订可能受到会计职业界重视的通告。早些时候,关于会计程序问题已经由为了专门研究特殊问题所建立的特别委员会予以处理。1930年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关于会计实务的第一次裁定——附属公司的股利不应按大于附属公司的收益或已获盈余(留存收益)项下列支的数额当作母公司的收益。
在英国,1929年的公司条例已经要求有限公司全面改革财务呈报,包括第一次提出了编报损益表的要求。
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这些事件只是表示改革会计实务而不是改革有关会计理论的一种愿望。此外,20世纪30年代的大多数会计通告和革新都是这以前的10年至20年中会计思想发展的结果。但不可否认,会计理论的发展是由20世纪30年代初期这些事件的讨论促成的。1937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5周年庆祝会上关于“1929年以来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的一次圆桌讨论会上,一致认为从1929年以来理论上没有什么发展,而只在实务上有所发展。但是,在这些讨论中,基本原则的争论和会计思想的促进,对发展会计理论却显然起到了很大作用。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的著作和论述在基本会计思想上的最重要转变,是会计的目的从向管理当局和债权人提交财务信息,转变到向投资者和股东提供财务信息。这种目的转变的压力来自财政部门和证券交易所,而不是来自会计师们。股份有限公司的这种所有制的迅速而广泛地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中,引起了会计信息的新需要。
财务报表目的的转变,导致了会计思想的以下一些变化:① 由于更加坚持与清算概念相反的持续营业概念,由于从权益观点来讲,视资产负债表为两张收益表的中间环节而不是相反,作为价值呈报的资产负债表在重要性上就降低了;② 由此而日益强调收益表的重要性和收益概念的统一;③ 用提交更完善的财务报表和利用附注来充分揭示有关财务信息;④强调呈报的一贯性,特别是关于收益表方面。这些变化从1930年前后几个有关组织的文献和通告中来看是显而易见的。值得注意的是,会计思想的这些变化既不是1929年股票市场的崩溃,也不是20世纪30年代不景气的直接后果;相反,它们是很早就已开始的制度变革的结果,而会计师们却未能适应这些变革。当然,该时期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也加速了这种变化。
从强调资产负债表转变到强调收益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中发生于美国和欧洲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早在1908年,德国人斯玛兰巴奇(Schmalenbach)就指出,年度报表在提供资本状况信息的同时,提供关于企业经营的信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和英国,日益增加的企业已经提供它们的收益表了。正如我们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文献和通告中所见到的,这一转变的效果在于集中注意力于损益分配和递延项目的性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收益的影响。此外,在这一时期,我们还看到了人为地采用递延损失和递延收益项目来拉平逐年收益的情况有所增长。这就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为收益表的展示建立更好准则的努力。 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