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会计理论

三、17世纪至18世纪会计思想的发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会计理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从15世纪末期起,作为在政治和贸易中心的意大利城市开始衰落。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贸易路线的开辟,商业中心转移到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后又转移到安特卫普(比利时港市)和荷兰。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制度也就自然而然地传播到这些国家中去。在此时期,簿记方法上虽然很少改变,但在著作方面却开始出现了变化。根据爱德华·伯劳格罗(Edward Peragallo)在《复式簿记的起源与发展》一书中所说:

  从1458年至1558年这一时期中,作者们曾经想要阐明商业上所发展起来的簿记技巧,但从未有人试图建立复式记账的理论,也从未超出商店的簿记需要。在这以后,从1559年到1795年的长时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因素——对簿记的评论。这也是复式簿记的应用范围推广到其他类型的组织(例如,修道院和**)中去的时期。随着对簿记的评论和簿记应用范围的扩大,开始了这门学科的理论研究。

  这个时期之初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实行在每年年终而不是在每次短期合伙终了来结算损益。这就导致了半个世纪以后推行资产负债表要按设定的期间来编制。1673年,法国商法就规定每个商人都要至少每隔两年编制资产负债表一次。这一发展主要是这一事实的结果,即单独的一次交易或短期的合伙已日见其少,而更多的企业则都是以长期持续经营、制造和买卖业务为目的而组织的。

  早期关于复式簿记的描述,都是属于处理债务者和债权者个人关系的,或者是对非人称项目和非人称经济业务进行统计性登记的。但是17世纪和18世纪的教科书就已开始将所有的账户和经济业务都予以人格化。这种人格化是由于作者们试图使借贷规则应用于非人称和抽象账户成为合理化而产生的。最初,所有账户都只反映商人之间的私人关系。随着复式簿记的发展,账户就使用于诸如“现金”和“存货”之类的非人称账户,以后这种方法又使用于诸如“费用”之类的抽象项目。开始,名词没有人格化,意义还是很清楚的,但当“借”(债务人)这个词逐渐用来指左边的账户和“贷”(债权人)这个词用来指右边的账户时,为了建立可以应用于所有账户的一般规则,人格化就成为必要了。

  尽管人格化——将账户视同独立而有生命的实体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复式簿记著作的最早时期,但它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著作中最为普遍,而在19世纪的大部分年代中继续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了一些要死记硬背的复式簿记一般规则。由于人格化的虚构特征,很难从它的发展中形成什么理论,而用合理和繁琐的规则来代替逻辑,倒

  反使人格化阻碍了会计理论的发展。

  另一个发展,是遗产会计的“接受责任和解除责任”法,它仅仅来源于复式簿记法,但它是人格化概念的可能根源。这种接受和解除责任的方法很可能起源于中世纪初期封建制度影响下的英国,它在15世纪的英国是很平常的。当财产被托管时,对受托庄园的会计处理所需要的是关于代理和管理的概念,而不是所有权和业主权益的概念。“接受责任”是指该部分庄园财产委托代理,“解除责任”是指财产处置得到令人满意的交代。这也许就是“接受责任”这个词作为“借”的同义词的起源。

  其他发生于17世纪和18世纪的西欧,并影响会计理论以后发展的制度上和经济上的重大变化,则有工业革命的兴起,股份公司和其他组织形式的发展。关于这些变化,在以后时期对会计所产生的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将在下文予以论述。 会计理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