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全成本计算与直接成本计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会计理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确定产出资产价值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决定什么成本和未来期间有关从而应包括在资产的计价内,以及决定哪些成本应从现行收益项下减除。我们已经知道,无效和闲置能量成本并不提供劳务潜力,因而不应包括在资产计价中。而且由于它们和未来收入无关,不能予以结转,以与收入和费用进行恰当配比。但把固定成本包括在资产计价中的这一问题是有争论的。不过,应该指出,完全成本计算(absorption costing)和直接成本计算(direct costing)两者都是投入成本概念,不论对历史成本还是现行成本都可适用。
1.完全成本计算
在总投入成本概念下,生产产品或劳务潜力所需要的一切成本都应包括在适当的计价中。凡是生产过程中不能排除或省去的投入成本,都应包括在成本内。这种全部成本计算(full costing)概念,从劳务潜力和配比的观点来讲,都被认为是适当的。从劳务潜力的观点来看,成本被认为表示可以通过销售和收款的正常经营,变成货币所获得的对企业的效益。在成本和收入的配比上,全部成本计算将获得有关营业收入所需要的成本进行结转提供了技术方法。必须记住,在使用投入价值的情况下,收入不是在生产中或生产终了时予以确认的,因此,收益的恰当计量就要求对一切成本(固定的和变动的,直接的和分摊的)进行结转。唯一例外只发生于成本已显然丧失了它们的劳务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便不应予以结转,因为它们在未来不会使企业获得效益,而且没有可能和它们相配的预期收入。
作为资产的劳务潜力的计量,完全成本计算具有某些缺陷,不仅因为它是基于投入价格,而不是基于未来现金流量或可变现净值,并且因为固定成本和共同成本的计入产品成本采取了分摊的程序。在计算全部成本时,必须进行两次转化。第一,固定成本必须根据使用或时间来分摊于各期间,而这两种根据都缺乏概念上的正确性。第二,分配于各期间的成本必须再根据某些假定的关系分摊给产品,例如,有关的直接人工成本或生产时间。因此,两次转化都要联系特定产品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来进行,以其净结果作为资产劳务潜力的表示是可疑的。由于同样的这些理由,使用完全成本计算来作为成本和有关收入相配比的程序,其正确性也是可疑的。这样的配比关系是很间接的,而且达到了全然任意的程度。
2.直接成本计算
在直接成本计算下,称为变动成本计算(variable costing)或边际成本计算(marginal costing)更为适当,只有生产上的变动成本才包括在资产的计价中;一切固定成本都归入期间成本(period cost)而作为本期支出。直接成本计算或变动成本计算的主要优点在于向管理当局提供制定决策和成本管理控制所需要的信息。宜于使用变动成本计算的决策包括关于推销新产品的决策,关于评价老产品扩充或收缩计划的决策,关于引进技术上改良设施的决策,以及关于制定价格的决策。可是,变动成本的建议者中的许多人却主张它也是对外呈报用的资产计价上最适当的概念。就管理方面来说,其优点是不能否认的,但从资产的计价和期间收益的确定来看,其正确性还是有些问题的。下面的论述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言的。
就定义来说,变动成本是指那些直接随生产或销售的数量而变动的成本;产量或销售量为零时,它们是不会发生的。它们是为了预期获得现行或未来效益(或使下期收入有所增加,或使下期成本有所减少)而发生的。只有因无效或对可能的未来效益估计错误所产生的变动成本,才应于发生时立即作为支出而从现时收益中减除。正常地讲,变动成本包括一切直接人工成本和一切直接材料成本以及可归类为变动成本的间接制造费用——例如,电力成本。
主张变动成本计算的一个论点是,如果存货是逐年不变的,不论采用变动成本计算还是完全成本计算,除了企业存在的第一年和最末一年外,都是相同的。而且,由于变动成本计算向管理当局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也可以用于对外呈报。不过,这一观点并不正确,理由有二:① 假设存货不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在动态经济中愿意采取存货不变方针的是很少的。② 从这个观点来讲,资产负债表的计价被认为只是两张收益表之间的一个步骤;作为一种资产计价概念包括在有意义的财务状况表中,这是完全不适当的。
变动成本计算用于对外呈报之所以被认为较优的三个理由是:① 如果每一期间的产品数量不等于销售数量,存货按变动成本基础计算,看来对企业净收益更富有意义;② 直接成本计算排除了管理当局通过生产方针对按期呈报利润的影响也许被歪曲了;③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有闲置厂场能量时,固定成本并不因增加未来收入或减少未来成本而有益于未来期间。 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