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期营业收益概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会计理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当期营业收益概念(current operating concept of income)着眼于企业经营效率的计量。“效率”这个词是指企业资财在经营业务和获取利润中的有效利用。从广泛的经济意义来讲,它是指生产要素——土地、人工、资本和管理的恰当结合。不过,相对效率的评价要有一定的标准或观念作为比较。这就必然要求一些主观的评价,但这种比较可以用以前各期的成果和其他企业或行业的收益作为标准来进行处理。
在收益的计算中,重点主要放在“当期”和“营业”上。只有那些可由管理当局控制的价值变动和那些由本期决策引起的活动才应包括在内。不过,这一阐述还必须包括前期获得而在本期耗用的生产要素。每个期间在经济上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大多数资本设备,甚至大多数工人的劳务都是以前期间所已获得或订约的。当期的决策都涉及这些要素的适当使用和结合。不应包括在内的变动,则为那些实际上发生于以前期间而过去未予确认或入账的变动。例如,当期发现的过时设备可能在以前期间就已成为过时了。现在决定将它报废是管理有效的结果,因而就不是当期的经营事项。同样,确认以前期间收益上的计算错误,也并不是当期管理效率的反映。但是,应该指出,以前期间收益上的计算错误,对以前期间管理效率的评价是确有影响的。
当期营业收益概念的第二方面是,相关变动只产生于正常营业(normal operation)。如果净收益只是与正规营业(regular operation)有关,则可以用来和其他年份或其他企业做更好的比较。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显示出管理上的相对效率。尽管非营业活动也可能受到管理效率的影响,但要得到一个标准来对当期成果进行计量更为困难,至少也不能与营业活动用同样的标准,这就需要将营业活动和非营业活动的成果分开。此外,还有人建议,非营业活动应该单独呈报,因为他们不是经常发生的。这实际上是单独归类的另一理由。如果不经常发生的项目是由正常营业产生的,当期营业收益概念就应将他们包括在内,以提供企业获利能力的良好计量及预测和评价收益趋势的手段。
当期营业收益概念的辩护者提出,由此得到的呈报净收益对各期之间和企业之间的比较以及进行预测,都更富有意义。他们还提出,尽管营业和非营业项目的划分可能困难,但受过训练的会计师却比外人或非会计师能更好地进行这一划分。虽说对于非当期和非营业项目都应予以充分揭示,财务分析家和会计数据的其他使用者却常常着重于本年的净收益这一个数字。因此,有人建议,如果只引用一个数字,则用当期营业净收益作为当期营业业绩的计量就更为有用。 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