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统括收益概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会计理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统括收益概念(al-l inclusive concept of income)被解释为根据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济业务或重估价记录(股利分配和资本经济业务除外)所确认的关于业主权益的全部变动。股东权益中留存收益部分的所有变动都是由于净收益、股利分配、净收益的拨用或拨回引起的。如果营业和非营业项目或经常发生和不经常发生的项目的划分是必要的,就应在收益表中,得出“本期净收益”之前予以划分。
统括收益概念的辩护者所主张的收益计量的理由如下:
(1)企业存在期间内的每年呈报净收益相加的数额,应等于该企业的净收益总额。由于非常事项和以前期间的更正事项所引起的借记数额往往超过其贷记数额,如果被省略的话,将会导致一连许多年数净收益的多报。
(2)在净收益计算中省略某些借记数额和贷记数额,可能会产生年度收益数字弄虚作假或人为均衡的情况。这种忧虑近年来已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牢固的基础。
(3)包括年内所确认的借记数额和贷记数额的收益表更易编制,并更易为阅读者所理解。它不会受管理当局或编制报表的会计师个人判断的支配。这是以这样一个假定为基础的,即会计报表应尽可能是可以验证的;各会计师根据相同数字进行独立工作,应能得出同样的结果。
(4)将年内收益变动的性质充分揭示出来,报表的阅读者就可以比那些不能预见使用者特定需要的会计师和管理当局更能作出恰当的分类,以求得收益的恰当计量。
(5)营业和非营业之间的借记数额和贷记数额,其区别是并不明显的。某企业归类为“营业的”,另一企业也许归类为“非营业的”。此外,在同一企业里,今年归类为非营业项目,明年也许归类为营业项目。这本身就导致了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所作比较的不一致。
当期营业收益概念和统括收益概念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净收益呈报上所预期的目的不同。当期营业的预测净收益概念强调企业当期营业业绩(即效率),以及可能对未来业绩和获利能力的预测有利;而统括净收益的支持者则认为,如以企业在一连数年的全部历史经验为依据,营业效率和未来业绩的预测两者都是可以得到改善的。由于资产的使用寿命通常都延续许多期间,也由于产生收益的经济业务在每期末的完成阶段不是一样的,因而某一个个别期间的净收益最多也只是一种基于优良判断的估计。由于会计上的这种必然的主观性质,某一个个别期间的净收益是暂定的,常常要受制于以后日期的验证。 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