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的歌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荡漾在我脑海中的故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老三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也不是排行第三,更不是外号。一般来说,人们之所以有各自的名字,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他人,让人好认、好叫。但“老三”的由来恰恰是相关人等为了不让外人认识老三真面目而起的名。这是什么原因呢?说实话,这方面无关本篇的主题,就保持一点老三的隐私吧。
老三是在相对较差的现实条件下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好像要为共和国的建设发挥什么作用似的,老三就降生了。在建国伊始的时候,不像现在的婴儿,父母亲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掉了,怎么也疼不够、爱不完的。老三不满周岁就寄养在老家农村接受了***运动的洗礼。稍大一点,也没有上幼儿园、学前班什么的,这也不是家里有没有钱,或者父母疼不疼的问题,压根儿就没有这样的学校。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老三十分珍惜日后的学习生活。据说,老三七周岁那年的八月底,他母亲为他到小学报了名要读一年级了,这老三着实兴奋了几天,并算着天数地逢人就说:“多好啊!再过×天我就要读书了!”
有人说他命硬,也有的说他努力,他的人生的每个阶梯都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成功攀上去的。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恰逢小学五、六年级并届,要砍掉一半人不能升初中,老三通过考试读了初中。初中升高中时,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学位,要失去学习机会,他又通过考试,以优异成绩读了高中。高中毕业后,工、农、兵推荐上大学时没有给他机会,到了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在集中了*****以来历年的千千万万高中毕业生聚在一年的考场里接受祖国的挑选,机率是千分之一与万分之几之间,老三凭着自己的老功底,又被祖国选上了。再后来,无论老三的官职抑或是技术职务、职称,都是凭着他过硬的业绩或知识取得的。
哎呀,你看我又扯远了。难怪有人说,人有了一定的年龄后就是唠叨,一点不假!说老三的歌声就说歌声,讲他的人生历程干什么!对,言归正传。不过说他没有上过幼儿园,与唱歌的启蒙教育还是有关系的。
人们有兴趣谈论老三歌声的时候是他十二岁,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他的父亲在外工作,虽然工资不多,但每月回一趟家里,看看老婆孩子还是要的。他的父亲是个乐天派,回到家里,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叔公、大伯就往他家里来,抽烟的,喝茶的,讲事的,不亦乐乎。那时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整个房子香烟袅袅,有时看不见对面坐着的人。但是,这并不影响老三父亲的兴致,有时,他叫家里的儿女轮流唱歌比赛。这老三不怕作业比赛,不怕写毛笔字,不怕劳动,就怕唱歌。其实,越怕唱,就越没有兴趣唱,越没有兴趣唱,就越唱不好。但老三父亲把家庭唱歌比赛当成每月的保留节目,这就苦了老三了。
汉语辞典中有一个成语叫《滥竽充数》,讲南郭先生吹箫时一定要有其他吹箫手一起吹,才能吹得下去。而老三唱歌与南郭先生吹箫就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当有同学一起唱歌时他就敢于气沉丹田,从喉咙里流出的颤颤男音让人震耳欲聋;当自己一个人唱歌时,不论有没有听众,他唱到第二句之后必然跑调。
其实,有些事不能全怪老三,因为老三当时正处于变声期,本来说话就有点轰轰之音。这一张口唱将出来,既不像牛吼,也不是鹅叫,着实让在场的叔公、大伯笑死当场。但他的父亲仍是一本正经,非要比赛不可。这老三也不得不为之。他横下一条心,在学校教学唱歌的时候学了几首,如忆苦思甜的歌:
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
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
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
千头万绪,千头万绪——
涌上了我的心!
可怜我的爹爹,病在床。
老三为了在家里比赛时不会输得太惨,又学了一首抗日战争时期的流行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工农的子弟兵,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为了增加歌曲的选择性,老三又很认真地在老师教唱歌时学会了《社会主义比蜜甜》,这首歌由老三单独哼出来真是妙趣横生。那歌词是这样的:
(儿子唱)爸爸你说什么东西它最甜?
(父亲唱)自古俗语说得好:蜂蜜冰糖它最甜。
(儿子唱)哎呀、呀,你说错了!蜂蜜冰糖怎能比得上社会主义生活甜!
(父子同唱)对、对、对儿呀!蜂蜜冰糖怎能比得上社会主义生活甜!
老三在十三岁那年,家里还在搞唱歌比赛。有一天晚上,家里照例来了很多人,也一样抽着烟、喝着茶。轮着老三唱歌了,老三自信地选了《毛主席语录》歌中的《下定决心》。老三还没有开口唱,有一个叫伯冬阿叔的,已经笑得满脸通红。
老三扭头看他,因为大笑,嘴上两边长着的各一颗老虎牙,**裸的全露了出来,着实让人害怕。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影响了老三唱歌的信心。老三一开口:“下定……”就跑调得不行,老三不得不停下来,说了一句:“高了,重来!”这时,人们已经在笑了。
不一会,只见老三运了运气,猛地唱道: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这老三以牛吼似的声音,以排山倒海般的气概唱完了这首歌。当唱到第二句的时候,叔公们的笑声就成了老三的伴奏了。
老三的大伯喜欢用同铜质的水烟筒抽烟。你别小看这水烟筒,用现在的话说,那可是高科技的产品:人们用它抽烟时,烟吸进了嘴里,但是,那些烟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尼古丁,则留在了油葫芦里,只有拉起烧烟管,才能将烟油吸进、吹出。老三大伯一边抽烟,一边听着侄子唱歌,脸上也跟着与大家一样舒展开来。
当老三唱完,众人大笑起来的时候,大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左手托着水烟筒,右手拿起烟管,本该吹气的变为吸气,这样,就把油葫芦里的烟油全部吸进了嘴里。最要命的是,随着大笑,一张嘴,把烟油全吞进了肚子里。人们只听到他“啊、啊、啊”地想抠出烟油。
这时,大家慌了手脚,还是老三的父亲处乱不惊,说:“赶快让他坐在最高的凳子上,头低于屁股,拍打他的背,尽量吐出来!”就这样,大家开始折腾起老三的大伯来。不到半个小时,大伯吐出了有半痰盂的黑色水状物,老三的父亲一看,觉得安全了,就让他的哥哥喝了一杯浓茶,和大家继续聊天。
从这晚以后,老三的歌声在本屋、本族就不敢被人小看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天到来,老三觉得也该挪挪窝,开放、改革一下自己了,就比***早了三个月,来到深圳。开始时,在深圳市国有的三类九级管理体制中的二类市属企业里,当起了核心管理骨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老三的工作能力和人品都很赞赏,就是对他在商海的应酬能力和内向的性格不太满意。
有一天,老总找到老三,很认真地说:“老三,你常看电视吗?”
老三不知他想说什么,就说:“有时会看看。”
老总说:“你看**的播音员、主持人说话多得体,让人听了很舒服的。你要多学学他们讲话。”
老三忙说:“是。”
老总又问:“平时会去歌厅听歌吗?”
老三不无幽默地说:“我不喜欢那一口。”
老总立即笑了起来,笑了一会儿,纠正道:“问题是到了商场,不是你、我喜欢不喜欢的问题。你要适应到你的工作对象喜欢的事,你就喜欢,你才算称职。”
老三忙说:“我以后一定注意改进。”
自打这次谈话之后,老总只要有应酬,就会叫上老三一起吃饭。当时正是卡啦OK兴起的时期,人们在饭店吃饭的前后都是唱歌。老总的歌唱得好,如果以业余与专业的分野来评估,大概是“大将头元帅尾”的水平。他每唱完一首,就将麦克风交到老三手上,如果老三稍加谦让,他就很不高兴,当老三真的准备唱时,他就私下跟在场人说:“好戏来了。”每当老三唱完,老总就笑得前仰后合的,乐不可支。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词汇实在是大丰富了!有一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前,有一首当时国内流行的歌,歌词是这样说的:“……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当人们把一件事情当作自己生存的需要来看待的时候,或者说他上心的时候,就没有办不好的。老三被老总讥笑五音不全后,也没有觉得很别扭,反倒认为既然是工作的需要,就要把唱歌学得能下得了台。于是,买了一套卡啦OK设备,在家里练起唱歌来。半年下来,也学会了扩胸收腹,气沉丹田,能够运用喉咙、舌根、嘴唇发出不同的音调。接着,他学唱着充满阳刚之气的歌曲,慢慢地对唱歌有点钟情起来。他在心情不坏的时候,一个人也会哼上两句。如《苏三起解》的:“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又如《红灯记》里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中的“提蓝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在兴致特别好的时候,他也会自己一个人哼上这么几句:“……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妹妹,带上你的嫁妆,坐着那马车来……”。
日子就这样飞快地过着,转眼已是1997年的春天。
老三的单位为了迎接**回归祖国,准备在全系统开展唱歌比赛。而老三在单位是象征性人物,单位无论搞什么活动,都要有所表示的。当然喽,今天的老三与几年前的老三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就说唱歌吧,在老三的心田里已经积累了数十首歌曲。有传统的老歌,如:《红梅赞》、《国歌》、《英雄赞歌》、《国际歌》,也有比较新潮的歌,如:《血染的风采》、《十五的月亮》、《长城长》、《小白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抒情的,如:《夫妻双双把家还》、《送情郎》、《父老乡亲》。
说句公道话,老三虽然掌握了不少歌,也能听出哪个歌星唱得好,哪个歌星唱得差点。但是,他还有一个小小缺点始终没有办法改掉,那就是不可能完整地唱出多少句。由于这个毛病,他总是喜欢在没有人的时候,自己单独哼上两句。如有的时候,他在家做家务炒菜,锅铲一边铲着菜一边就唱起了《洪湖赤卫队》中的歌:
“娘啊!儿死后,要把我埋在大路旁,一轮红日向东方……”
你看,这要是有听众听着,要说多别扭有多别扭。但是,在没有人听着的时候,老三自己唱将出来,自己欣赏着,就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为了筹备单位比赛,老三专门到专业市场买了全新的先锋家庭影院设备,又购置了尊宝大功率音箱。老三住在高层建筑的中间层,这音响一开,楼上楼下的振动和左邻右舍的听觉就全改观了。
有一个星期天,老三正在家里练着歌,那音响也没有开足半个小时,与老三隔两层的楼下住户的老太婆就猛敲老三的家门,老三一边唱着歌,一边打开门,问:“你有什么事?”
只见这老太婆也不进门,看着老三说了一句:“我儿媳妇生了。”就站在门口,又不进来,也不再说话。
老三觉得奇怪,等待唱完了一首歌,就到门口再问她:“有什么事吗?”
老太婆只说了一句:“我儿媳妇生了。”便又不再说话了。
老三生气地说:“你儿媳妇生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这时,老太婆红着脸,许久才说道:“你一唱歌,我那刚出生的孙子听到歌声,就在床上一蹦一蹦的。”
老三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歌声可以打动人,于是,就多了一份自信:不能多唱。
有一回,老三正在家里饱含激情地唱起《英雄赞歌》,人们看不见老三站的姿势和脸部表情,但随着“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歌声从音箱里出来,老三的声音就像滚滚长江水流下峡谷,气势磅礴、余音绕梁。在小区花园聊天的人们也能听个真切。
这时,对面楼上住着的几户人家的小孩也因为星期天在家,听到歌声,争相走到阳台上听老三唱歌,其中一户的三个小孩,竟然把双脚扣在阳台的防护网上,脚朝上、头朝下地听着老三唱这《英雄赞歌》。老三一边唱歌,一边看得真切,马上叫家人来看个究竟。家人一看,竟也哈哈大笑起来。
一首下来,老三放下麦克风,对家人说:“你们说我唱不好歌,你看,人家要听我的歌多诚心,用足球场上进球时倒挂金钩的办法,如醉如痴地听个真切。这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崇拜歌星的新名词:粉丝。”
打这以后,老三再也没有说过他不会唱歌的话。当然,老三是个内秀的人,也没有人听说过,他曾经吹牛说,他的歌唱得是如何、如何的好。 荡漾在我脑海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