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文学杂志设立汉语文学女评委奖以来,前三届以每两年为期,第四届是首次跨越四个年头,此举并非响应中国作协的号召,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都改为四年一届,但确实有向中国文学高度看齐的考量。武汉虽然被称为大武汉,哪怕大得离谱,也还是属于地方。地方杂志在时下办得越来越艰难,这包括人事、财力和作者才华等诸多复杂因素。问题是普遍性的,要取得突破,要有好的进展,仍需要文学杂志自身加以特别的努力。
无论我们有没有认识到,杂志都是文学队伍必须死守的堡垒。对于已经在手的阵地,最重要的是不失守,像捍卫钓鱼岛和南沙群岛那样,不惜拼老命,也要保住老本。一旦成了东北的海参崴、成了藏南的达旺,就只剩下无法挽回的痛失。文学杂志的特殊性决定了办好文学志杂不仅要发掘有潜质的作家和作品,还要敢于拒绝那些有意无意亵渎文学、损害文学品质的糟糕的写手与糟糕的作品。
刚刚结束的台湾地区的“九合一选举”,执政的国民党遭受空前溃败。在诸多因素之中,国民党的政治叙事语言太老套、太老旧被认为是祸因之一。其对手胜出的奥妙,则是将那些沉重的政治民生话题,用“喵星人”那样的“神”语言来对付,只顾逞口舌之快,哪管有无对策,不要传统,抹黑经典,哪怕是睁开眼睛就得照着做的常识性的东西,也要先打一百下杀威棍、痛快淋漓地过把瘾再说。这种无关问题本质的政治竞争叙事,对沉浸在互联网世界的一代人确实有着致命的诱惑。反观国民党依然沉浸在貌似经典的旧语境里,用唠唠叨叨的苦口婆心诉说执政理念,到头来,那些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典籍,即便是在台北这种典雅的都市里,也都成了政治笑话。宝岛台湾正在上演的这一幕,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溃败的政治叙事教训,给文学叙事以借鉴,这种借鉴对文学的现实与未来,无疑具有寓言性和丰富性。
当传统叙事还在说,人生要有理想,马云却说,人还是要有一点理想的,万一实现了呢?当传统叙事还在说,谁谁奇丑无比,马云却说,我长得丑,所以像外星人。作为人生叙事主体的文学,不可以以为拥有与理想共生的天赋道义权利,就有理由只探索理想万一实现的莫大价值,却不改进如何更好地叙述理想。在努力对丑与恶进行批判时,还要营造如“外星人”的新的审美境界。
在此种叙事巨变背景下的四年里,《芳草》文学杂志既高度重视铁凝的《告别语》等具有中国文学史高度的作家作品,也以极大的喜悦发现和推介周李立的《八道门》等准确把握现代气质的青年作家作品,希望能从周李立们的写作中得到解决“外星人”的审美案例。既大篇幅地推出叶舟的长诗《陪护笔记——致母亲》,寻找天理人伦与历史错位时我们的抒情理由,也以最显赫的位置推出林那北的顾名思义的散文《过台湾》。既不惜以整期篇幅重磅推出李骏虎的《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马步升的《陇东断代史》等深潜到家国历史中的长篇小说,同样珍惜雕塑个人心灵状态的水运宪、张庆国、韩永明等作家的中短篇小说《无双轶事》《如风》《晒太阳》。既发表了李清霞的《陈忠实的文学道路》这类专门研究正在成为经典的作家的大部头著述,也力推洪治纲等人的《新世纪文学:命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等极具前沿性和标志性的先锋评论。四年来,杂志共计刊发长篇小说22部,中篇小说53部,短篇小说81篇,散文46篇,诗歌76组,文学理论50篇,共计720万字。设立的特色专栏:批评家传、作家传和中国经验等继续受到各方关注。坚持二〇〇六年改刊以来的“汉语神韵,华文风骨”宗旨,打破大型文学期刊只用小说作头条的普遍办刊习惯,只要是好作品,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可能用头条重点推出。文学的最佳气韵是浪漫的,无论时势如何变化,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神追求,都是文学必须向往的高度,同时也是不可放弃的文学底线。为当代中国文学价值标准确立、为中国文学高地建设提供优良资质的作品,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芳草》文学杂志的唯一追求。
但凡有文学奖的评出与颁发,皆可当作文学的节日。二〇一一年在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后,我曾经说过,获奖是过年,写作是过日子,相比过年,过日子是人生中更为重要的。今天,我要为这句话补上一句:相比过日子,过年的水平是日子过得是否幸福的重要标志。作为《芳草》文学杂志主编,我希望并祝愿,此时此刻,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节日能为中国的文学事业添上尽可能多的光彩!
(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颁奖典礼致辞)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于汉口明珠豪生大酒店 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