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受“买房热”的感染,想倾其大半生的积蓄,再从银行贷一部分款子,给自己买一套到冬天无须再点煤球炉子的房子。他跑了几个地方,最后相中了一处住宅小区的房型,为慎重起见请我去帮着“参谋参谋”。
我看了房子,也觉得地点不错,房子不错,四楼一套建筑面积为105平方米的房子,售价竟高达38万元,价格也不错!话说回来,既然想买房就要买个满意,这是关乎下半生养老的大事,价钱贵一点也只好认了。
我这位朋友是一家杂志社的社长,他倾其所有大概只有20万元左右,咬了半天牙,还是狠心决定买下。就在要准备交订金的时候,我多了一句嘴,问那售房的负责人:“没有二三楼的吗?”
那人摇摇头:“都叫计委买走了。”
“计委也在这儿买房了?”——朋友掏钱的手停住了。
“好的楼层,三室一厅和三室两厅的大房型,都叫报社和民航局给买走了。这一套实际是给别人留的……”
“谢谢……那就还是给别人留着吧。”朋友拉着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售房部。
我问他:“怎么又不买了?”
他说:“心里不舒服。”
我表示理解: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心里不可能舒服。说官话,大家都是“公务员”。说牢骚话,我的那位朋友论资历、论贡献说不定比那些白拿房的人还要更大些,却要自己掏钱借贷,买那些人挑剩下的房。那些人不仅自己一分钱不掏,分到一套大房子就等于从公家的口袋里一次性地白拿走三五十万元!凭什么?就凭单位不同?
如果是企业,没有人会生气,你也生不着气。人家的效益好,钱是人家自己挣的,想买什么你都管不着。可眼下企业突击买房的倒真不是很多,他们的钱来之不易,必须留足发展生产的资金,只有花不心疼钱的国家机关,才会这么大方地买干部们的好。
中央早就放出风来,从1998年7月1日起,废除福利分房制度。有些单位像疯了一样。只要弄到钱就买房给大家分下去,这个“大家”里当然也包括自己。买不到房子就买图纸给大家分,分到图纸也就等于分到了房子。总之是先把钱花出去,把房子占住,赶上最后一班便宜车。不然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啦!
谁都知道,分房子就等于分钱!这种“七一”之前大分房的举动,也是十足的中国特色。
中国人早就习惯了不跟外国人比,不跟私营老板们比,不跟外企里的白领们比,不跟单位效益好的人比……总之,生活在这样一个贫富不均的商业社会,最好不跟任何人比。你自己不行,就自认倒霉。世界上原本就有得意人生和失意人生。你最好选择随意人生,随心随意,随遇而安。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那倒真有可能,因为幸运只是一种自己的感觉。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无论你多么地不幸,总会还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就像我那位社长朋友——跟别人比不了,躲开你们总是可以吧。倘若住在一个楼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看见那些人就如同看见了不公正,岂不是给自己找病吗?
——中国人能修炼到这种地步,也是真不容易。因为我们的平均主义传统是根深蒂固的。从“不怕穷,就怕不均”,到“均田地”,到“大锅饭”。如今满眼都是“不均”,人们仍然能够把自己的呼吸调均匀,至少说明现代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
破除平均主义实在是社会的进步。但嫉妒毕竟是人类一种绝对的情感,过多的不公平会造成新的不平等,而过度的不平等则会积蓄成恶的根源。不然,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们,就不会把追求“无产阶级平等”作为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的内容是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
1999.1 人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