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世纪的欧洲盐野七生作品集(套装共25册)

第七章 十字军国家的建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世纪的欧洲盐野七生作品集(套装共2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七章

  十字军国家的建立

  ✞ 鲍德温即位耶路撒冷国王

  由于出生年代不明,位居其兄40岁去世的戈德弗鲁瓦与返回西欧的尤斯塔斯之下,鲍德温在1100年时大约30多岁。

  这位年轻的伯爵虽然行动敏捷,却并非做事冲动欠考虑的鲁莽之徒。

  鲍德温决定先前往安条克,处理波埃蒙多被俘的善后事宜。为此他将埃德萨交付同名的堂兄弟管理。

  在离开埃德萨之前,他将堂兄弟和领地中的实力派召集于一处,下达了各种命令。毕竟,如果埃德萨能够坚持固守下来,安条克就获得了天然的屏障。

  在准备妥当之后的10月2日,鲍德温率领200名骑兵和700名步兵离开了埃德萨。第一次十字军从此全面进入了青年领导人指挥的时代。

  亡兄戈德弗鲁瓦的部下还在耶路撒冷等待着鲍德温。从埃德萨到耶路撒冷的遥远旅途,鲍德温不得不独自走完。跟随他的只有骑士和步兵,而没有任何重武器。这样的一支部队,从今天的土耳其境内出发,经过叙利亚和黎巴嫩到达耶路撒冷,旅途充满了危险。

  鲍德温的部队首先到达了安条克。在安条克,鲍德温制定了波埃蒙多被捕后的守备策略,然后就出发前往十字军控制的港口拉塔基。他在此处未做逗留,径直沿海岸南下。

  但此时鲍德温的军队受到了大马士革城主杜卡克所派遣的游击队的袭扰。由于游击队不断偷袭,鲍德温只得将战死的兵士就地草草埋葬了事。当他的人马到达特里波利时,只剩下160名骑士和500名步兵了。

  特里波利的埃米尔热情接待了鲍德温,并为他的部队提供了必要的军需物资。虽然特里波利的埃米尔和杜卡克都是穆斯林,彼此之间的关系却非常紧张。因此,他不仅为鲍德温提供了物资,还将大马士革军队的情报告知了埃德萨伯爵。

  根据特里波利埃米尔的情报,杜卡克的军队正埋伏在位于特里波利和贝鲁特之间“猎犬之河”的河岸上。由于不渡过这条河就无法前往耶路撒冷,鲍德温的军队只得从此处南下。

  特里波利埃米尔的情报绝非虚假。大马士革的苏丹正与霍姆斯的埃米尔一起,以数倍于鲍德温的兵力,守候在河边。

  鲍德温假装没有注意到埋伏在河对岸茂密灌木丛中的敌军,悠然自得地开始了渡河。实际上,他早已为交战做好了准备,计划在渡河的过程中发起突袭。

  他把最精锐的骑士布置在队尾,因此习惯于背后偷袭的大马士革军队,遇上了最强劲的对手。

  这些训练有素的骑士们一发现敌军偷袭,马上掉转过来向着河岸冲击。在这片狭窄的岸边地带,双方兵力的差距就无从显现了。此时,数量众多的突厥军队反而陷入了慌乱之中。杜卡克见局势不妙,只好逃回了大马士革。

  “猎犬之河”构成了当时叙利亚与巴勒斯坦的自然边界。十字军入侵以前,叙利亚处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委任的塞尔柱突厥人统治之下。而南面的巴勒斯坦则为开罗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属下的阿拉伯人所控制。而在12世纪初十字军来到之后,“猎犬之河”以南的巴勒斯坦滨海地区已经被戈德弗鲁瓦征服了。鲍德温过河之后,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连埃及来的埃米尔治理下的推罗城,也开城欢迎鲍德温的军队。

  鲍德温于11月9日到达了耶路撒冷。此时距戈德弗鲁瓦之死已过了三个多月,一直为无人守城而担忧的居民,因洛林公爵之弟到来而感到安心。对鲍德温来说,也不能浪费任何时间了。

  埃德萨伯爵立即会晤了耶路撒冷牧首戴姆伯特。经过两人的密谈,鲍德温向这位教皇代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尊重戴姆伯特的现有地位,但决不出让自己占有的领地。

  在教皇代表看来,鲍德温这样做是对自己使了阴招。但后者威胁说,他将揭露戴姆伯特利用职务之便聚敛钱财的行为。戴姆伯特不得不沉默下去。这位立足未稳的牧首知道,鲍德温是通过戈德弗鲁瓦属下的将领得知自己贪污的消息的。

  鲍德温继续马不停蹄地在耶路撒冷确立自己的地位。入城两天后的11月11日,鲍德温召集了城内的居民,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当选为耶路撒冷的国王。他没有继续采用兄长“基督圣墓守护人”的头衔,而是堂堂正正、名副其实地做了耶路撒冷的国王。

  然而,民众的欢呼并不代表一切。在基督教世界中,得到神授予的君权,必须经过教皇或大主教主持的加冕仪式。如果不这样做,鲍德温的王权就得不到正式的承认。在耶路撒冷,加冕仪式自然要由教皇代表来主持。

  仿照300年前查理曼大帝的加冕仪式,耶路撒冷的国王也要于圣诞节加冕。于是,鲍德温的加冕仪式就在1100年12月25日举行,加冕的地点自然是在圣墓教堂。

  就这样,从神职人员到居家骑士的鲍德温,最终登上了每个基督徒都梦寐以求的耶路撒冷国王的宝座。这离他在下洛林当居家骑士的日子不过仅仅4年。第一次十字军的几位主人公当中,鲍德温是在来到近东以后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位。甚至可以说,他是所有十字军领袖中最成功的。

  此后史称鲍德温一世国王的这位30多岁骑士最大的优点,就是及时放下过去的纠纷。他对牧首戴姆伯特采取了安抚的对策,及时避免陷入与罗马教廷对立的局面。

  可以说,这位国王并非忘却了自己的愤怒,而是超越了对立意识。这得益于他独有的人格魅力。而且,鲍德温绝对不会浪费时间。相反,他对事务有敏锐的判断,也维护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丹克雷迪也出席了鲍德温的加冕仪式。两人相差十二三岁,都属于十字军中的少壮派。在戈德弗鲁瓦死后,丹克雷迪垂涎耶路撒冷的王位,但面对戈德弗鲁瓦人数众多的部下,他不敢尝试争夺这座圣城的统治权。

  但是,丹克雷迪此时取得的成绩,完全不在鲍德温之下。但若以丹克雷迪和波埃蒙多的关系与鲍德温和戈德弗鲁瓦的关系做对比,后者是一家人,前者则是分开的舅甥两家。在中世纪西欧,人们除了重视能力之外,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门第出身以及亲疏远近。丹克雷迪在出席加冕仪式时,心中必定有各种想法。仪式刚一结束,他就返回了自己的领地加利利。

  ✞ 年轻一代的十字军

  新任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一世在和牧首戴姆伯特达成妥协之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丹克雷迪的问题。

  丹克雷迪的领地加利利是耶路撒冷王国的一部分,但丹克雷迪并不是甘于屈居人下的那种人。耶路撒冷王国里,两位领主同时存在。

  两人曾经在基利基亚并肩作战,那时鲍德温已经对丹克雷迪出色的战斗力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在回到加利利之前,丹克雷迪拜见了鲍德温。

  鲍德温告诉丹克雷迪,当他前往安条克之后,自己一定会代为管理好加利利。而丹克雷迪则告知鲍德温,自己将在救回舅父波埃蒙多之前,代行安条克公爵的职务。

  会晤之后,正式成为加利利公国统治者的丹克雷迪,就起身前往安条克公国。鲍德温解决了国内的两件事,丹克雷迪也认为他给自己行了不少方便。

  在会晤之时,丹克雷迪提出,如果三年内未能救出波埃蒙多,安条克公国就归自己所有。鲍德温同意了这一要求。

  骑士和士兵中有部分人曾经被穆斯林俘虏,但波埃蒙多是诸侯当中的第一个。这次,达尼斯蒙德让十字军吃了苦头。他们不知道波埃蒙多是被俘生还,还是已经做了突厥人的刀下鬼。鲍德温和丹克雷迪都觉得,已经没有救援的希望。

  对鲍德温来说,把安条克托付给丹克雷迪是非常有意义的。十字军在安条克的领地如果能坚持下来,耶路撒冷的防御会轻松很多。因此,他不希望看到安条克一直处在权力真空的状态。而丹克雷迪也恰恰能够胜任防御安条克的任务。这位25岁的将领不仅擅长作战,也是颇具信义之人。

  抓住这一良机的丹克雷迪,仅仅率领着自己从故乡带来的亲兵,就勇敢地向安条克出发了。到了安条克,他完全能够自由地支配舅父属下的部队。

  通过鲍德温和丹克雷迪的继任,十字军克服了戈德弗鲁瓦突然去世和波埃蒙多被俘这两大困难。不到半年间,过去的不幸都已经过去。无论是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还是开罗的法蒂玛王朝,都没能利用这半年的机会。战争的主导权还在十字军手里。

  继任耶路撒冷国王的鲍德温,自然了解把战争主导权握在手中的重要性。这时,他已经盘算着立即开展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鲍德温开始逐步熟悉戈德弗鲁瓦手下的兵士,并继续兄长未竟的事业——征服巴勒斯坦的海港城市。

  历史上常用的一个词叫作“政治征服”。

  政治征服的方法,就是率领军队,以进攻相威胁,使对手承认自己的霸权,并恭敬地支付贡金。其统治目的在于控制所征服城市的征税权,而城市则以缴纳税金来摆脱被侵略和掠夺的命运,从而使自身的统治者和市政机构得以保全。戈德弗鲁瓦此前的征服,一直采取这一方法。在其控制耶路撒冷的一年内,对其他城市都采取政治征服的手段。

  这样下来,十字军征服的巴勒斯坦海港城市,表面上都对耶路撒冷王国表示顺服,私下里却和以前的统治者埃及保持良好的关系。它们采取这样两面的态度,是很自然的。十字军在巴勒斯坦站稳脚跟,还不到两年的时间。谁也不能保证这些西欧人能否一直确立自己的统治,一旦埃及人卷土重来,完全可能将十字军势力清除出巴勒斯坦。各个城市两面的态度并非出于宗教原因,只是自身的利益使然。

  但这种状态对十字军就很不利了。很可能说不定什么时候,城市的居民会发动起义,袭击停泊在港口中的基督徒的船只,导致港口关闭。因此,在鲍德温看来,为了使这些海港城市完全为十字军服务,应当对其进行全面的武力征服。

  这时的海港城市居民多为穆斯林,鲍德温并未打算将这些人逐出,而把整个城市变成基督徒的天下。此前他在埃德萨伯爵领地也将希腊正教徒、亚美尼亚基督徒和穆斯林都视为自己的属民,而自己所娶的妻子就是亚美尼亚基督徒。

  对他来说,重要的是主权握于何人手中。十字军国家的主权,必须掌握在天主教徒手中。在深刻影响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特别是如此。因此,从鲍德温即位耶路撒冷国王开始,他就一直致力于将附近的城市纳入自己的实际控制之下。

  但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却无比艰巨。

  首先,耶路撒冷附近非常贫困。城市周边一片荒芜,根本不是西欧人梦想的天堂般的“流着奶与蜜的土地”。这里的土地并不适合农耕,也没有发达的手工业。与周围遍布耕地的埃德萨,或适合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的安条克相比,耶路撒冷是一座连自给自足都不能实现的城市。

  耶路撒冷之所以重要,仅仅是因为它是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共同的圣城。此前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收取海港和内陆城市物产的关税。

  当十字军侵入巴勒斯坦之后,海港到内陆地区的贸易中断了。因此,鲍德温迫切需要通过征服附近的海港城市,来保障自己的财政盈余。

  但此时的海港城市大都与埃及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对于鲍德温的征服计划来说,还有一个巨大的障碍。

  那就是导致戈德弗鲁瓦丧命的疫病。在海港城市及其附近淡水河流汇入地中海的区域,有许多沼泽和湿地,它们是疫病的温床。

  继其兄掌握耶路撒冷的鲍德温,已经到了不得不尽力开疆拓土的时刻。但令他极为烦恼的是,由于粮食不足和疫病,本来就不多的兵力未经战斗又减员了不少。

  鲍德温还感到了来自远方法蒂玛王朝埃及的压力。与巴勒斯坦相比,埃及的物产极为丰富。

  不用说尼罗河谷地的适宜耕种,以开罗和亚历山大为中心的地区手工业极为发达,是玻璃、陶器、棉织物、砂糖和各种奢侈品的产地。而通过其控制的红海贸易,法蒂玛王朝拥有阿拉伯半岛出产的橡胶,埃及内地出产的大理石,以及从亚洲长途运输来的香料。当时的埃及是整个地中海世界最大的商业中心。

  由于埃及的富庶,作为统治阶级的阿拉伯人普遍缺乏战斗的欲望,因此他们的军队主要由雇佣兵组成。法蒂玛王朝统治下的埃及可算是雇佣兵的天堂。与巴格达的逊尼派哈里发不同,开罗的什叶派统治者对于任何穆斯林不分民族和出身阶级都加以提拔,形成了重用人才的社会风气。

  从埃及出发,经海路三天就到达了巴勒斯坦。此外,埃及和巴勒斯坦还经过西奈半岛相连。

  既不缺金钱也不缺食粮,还拥有庞大海军的埃及人,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和所有自由自在的人一样,在实际行动之前不断拖延、浪费时间了。而鲍德温自然在跟当地人打交道中认识到了他们的这一特点。

  这时,鲍德温得知了一条喜讯,那就是新的十字军部队从西欧出发了。

  西欧陷入了得知耶路撒冷解放后的狂热之中。一时间,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到十字架前宣誓,满心欢喜地要求参加十字军。

  第一支整装待发的部队来自意大利北部。这次出发的十字军没有被历史学家们算在第一次到第八次东征之中,而以“1100年出发的十字军”而著称于世。其发起人是米兰大主教,主要由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南部的兵士和朝圣者组成,首先向君士坦丁堡进发。

  不久之后,由法国和德意志的骑士组成的军队也开始向拜占庭首都行军。这支军队中包括在安条克之战时先期逃回西欧的布洛瓦伯爵和法国王弟于格。他们并未完成第一次参战前的誓约,还准备到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去做祈祷。其中的布洛瓦伯爵,还是在其夫人的积极动员下才再次出征的。

  接见这些十字军的阿莱西奥斯一世,希望新抵达的十字军能够再次击败小亚细亚的突厥人,以使拜占庭帝国能够扩张领土。他点名希望暂时居住在君士坦丁堡的圣吉尔担任这次十字军的总指挥。

  虽然圣吉尔、布洛瓦伯爵和于格三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中都没能发挥多大作用,他们毕竟熟悉地形,因此由他们率军进入小亚细亚是比较合适的。由于过去互相之间的竞争心态,三人选择了独自行军。

  如果沿着小亚细亚西北部向东南部之间的道路行进,新的十字军就会到达基督徒控制下的安条克公国。相反,这支十字军选择了先向安卡拉行军,然后折向东北的路线。他们希望在抵达安条克之前,先救出被俘的波埃蒙多。关于这一点,三位诸侯没有分歧。

  但这一地区是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区域。上次塞尔柱突厥人对西欧骑士的战法感到不适应,而现在他们已经完全习以为常了。

  十字军深入敌军领地的结局,是导致多数将士白白死在小亚细亚的荒山野岭中。圣吉尔、布洛瓦伯爵和于格也差点儿像波埃蒙多一样惨遭俘虏,不过还是侥幸逃脱了。圣吉尔逃回了君士坦丁堡,而布洛瓦伯爵和于格则踉踉跄跄地抵达了安条克。

  这次行军的惨痛教训,使西欧人了解了通过小亚细亚的困难。因此,后来的朝圣者大都选择了海路。

  十字军的失败也给企图利用他人的阿莱西奥斯一世重重一击。虽然十字军在叙利亚重创了穆斯林的力量,但小亚细亚依然是突厥人的天下。拜占庭帝国已经不可能依靠第一次十字军的力量收复小亚细亚了。经过此战,塞尔柱突厥人又从拜占庭手中夺回了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的重镇科尼亚。

  1100年十字军在小亚细亚的失败,也使鲍德温对援军的期待化为泡影。虽然终于完成在圣墓教堂前祈祷夙愿的布洛瓦伯爵和于格与他商定今后共同作战,从西欧返回的两位诸侯却没有带来多少能够上战场的士兵。

  而除了由疫病导致的大量非战斗减员外,令鲍德温感到失望的是,威尼斯海军放弃了在地中海东岸的斗争。这一局面持续了20年之久。

  威尼斯共和国一直是把国家利益放在优先地位考虑的。在各国都首先考虑宗教问题的中世纪,威尼斯是一个另类。该国的格言是“首先做威尼斯人,然后才是基督徒”。它一直在与埃及的穆斯林开展贸易,并不会因十字军的到来而中止。虽然罗马教皇是全西欧的精神领袖,威尼斯却可以不顾教皇的禁令而与异教徒通商。

  1100年前后,匈牙利国王正在进攻威尼斯的生命线——亚得里亚海东岸。由于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的最深处,为了维持本国船只航行的安全与自由,它必须保持对时称“威尼斯湾”的亚得里亚海的控制。

  为了防守受匈牙利进攻的亚得里亚海东岸的港口,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召集了本国分散在整个地中海的商船队。由这些船队组成的强大海军,得以将匈牙利军队的陆上攻势完全击退。正是因为此事件,威尼斯舰队从巴勒斯坦的外海完全消失。直到20年后与匈牙利解决了领土纠纷,威尼斯的船只才恢复在这一海域的活动。

  由于在海法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威尼斯舰队不辞而别,鲍德温只得依赖意大利滨海城邦中不太重视国家利益的热那亚海军力量。然而,他与热那亚的合作导致了不愉快的虐杀。

  比萨和热那亚船只上的水手,在与鲍德温的部下一同攻陷海港城市之后,以比十字军更残暴的方式,屠杀城内的穆斯林。

  我们不难理解这些水手的想法。在此前的《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里,我曾述及,比萨人和热那亚人一直战斗在与北非穆斯林海盗船斗争的最前线。

  虽然同是意大利人,威尼斯人的贸易对象主要是拜占庭帝国和中近东的穆斯林国家,而意大利北部的其他城邦则很少与异教徒和希腊人开展贸易。相反,他们总是伺机袭击和掠夺穆斯林船只,绑架船上的商人,并勒索赎金。

  与威尼斯的另一处不同,则是比萨和热那亚建立海军的目的。他们首先并非为开展贸易而建立海军,而是为了防范从北非来袭的海盗。比萨和热那亚海军的打击对象,基本上都是穆斯林海盗。

  对比萨和热那亚人来说,穆斯林的唯一意义就是敌人。既然是仇敌,那么见到手无寸铁的穆斯林,他们就会不假思索地屠杀。但比萨和热那亚毕竟是以贸易立国的,因此他们不会拒绝与异教徒通商。在可以放手经商的地区,例如海港城市内的本国居留区,他们自然会与穆斯林开展贸易。这时,双方的宗教差异就不重要了。

  与在贸易当中不考虑宗教问题的意大利人相比,西欧北部来的十字军骑士就显得不那么变通了。但大家都抱持着利己主义的心态,因此常常互相妥协。这一时期,鲍德温最能够依赖的朋友,就是这些意大利商人了。

  ✞ 圣吉尔的作战

  那么,图卢兹伯爵圣吉尔的情况又如何呢?

  当圣吉尔所率领的1100年十字军宣告惨败之后,他只好狼狈地逃回了君士坦丁堡,在那里终日无所事事地生活着。后来,圣吉尔接受了阿莱西奥斯一世的秘密任务,返回叙利亚的拉塔基,从那里试探侵入安条克公国的领地,却受到了丹克雷迪的迎头痛击。

  丹克雷迪一度俘获了这位老前辈。虽然圣吉尔最终获释,他却深知丹克雷迪的危险。可如果前往耶路撒冷,鲍德温一世早已控制了局势,而这位国王又不愿利用圣吉尔的军队。于是,60岁的老伯爵陷入了无事可做的窘境。

  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征服特里波利。如果能攻陷特里波利,并建立属于自己的伯爵领地,就可以将十字军的领土安条克公国和耶路撒冷王国连接起来。应该说,圣吉尔的这一想法是明智的。

  此时的特里波利,正处在名为穆鲁克·阿布·阿里的阿拉伯领主的统治下,而他一直与法兰克人关系良好。这位领主不仅为前往耶路撒冷的鲍德温提供了一夜住宿,还向丹克雷迪的军队及时报告了在“猎犬之河”有杜卡克军队埋伏的消息。

  穆鲁克与许多其他领主一样,并不知道法兰克人的宗教狂热,认为十字军不过是普通的侵略军,是可以与之共存的。附近的沙伊扎尔、哈马、霍姆斯、布凯亚、巴尔布克城的领主也抱持相同的心态。第一次十字军还未染指这些城市。

  在圣吉尔看来,如果特里波利陷落了,这些城市就很容易拿下了。因此,他决定首先攻占特里波利,并以此为自己伯爵领地的中心。圣吉尔心中比任何其他人都强烈的宗教狂热,会通过实现这个计划而得到大大的满足。

  老迈的伯爵一决定就出发了。他仅仅率领了300骑兵,直扑特里波利城下。

  事已至此,特里波利的埃米尔只得下令迎战,并向大马士革的杜卡克和霍姆斯的达乌拉求援。此二位领主很快率领了2000名骑兵赶来支援。

  到达特里波利城外的圣吉尔,看到敌方大量援军到来,并没有下达退兵的命令。他可能已经陷入了极度绝望之中。在敌军面前,圣吉尔把自己所率领的300名骑兵分成四队:

  100名骑兵抵挡大马士革来的杜卡克;

  100名骑兵进攻特里波利的埃米尔穆鲁克;

  50名骑兵迎战霍姆斯的达乌拉;

  最后是50名骑兵组成自己的近卫队。

  首先与圣吉尔交锋的是霍姆斯的2000骑兵。50对2000的作战,看上去是寡不敌众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善于征战的圣吉尔,根据地形布置了战术。他的50名骑士使霍姆斯的2000骑兵在劣势地形中陷入了混乱。同样地,圣吉尔以100名骑士扰乱了大马士革来的2000骑兵的阵形。

  圣吉尔很快由守转攻,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他的300名骑士大声呼喊着冲击敌人的战阵,使穆斯林兵士溃不成军。特里波利的郊外,到处是被砍死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的尸体。根据伊斯兰史料的记载,这次战斗中穆斯林一方损失了7000人。如果此数字属实的话,对于十字军来说当算是一场大捷了。

  圣吉尔参加十字军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大胜的喜悦。他决定不依靠任何人的帮助,在第二年年初仍以300骑兵进攻特里波利城。

  次年春天,战事再开,而圣吉尔改变了战术。他深知,以300名骑兵是不可能攻破特里波利城的,因而采取了孤立这座城市的策略。他决定对所有援助特里波利的城市展开进攻。

  可以说,圣吉尔的新战术相当幸运地奏效了。更为幸运的是,支援过特里波利的霍姆斯城主达乌拉,在从清真寺礼拜出门之后,遭人暗杀。

  暗杀达乌拉的人,并非与十字军有关的任何基督教徒,而是与其有私仇的穆斯林。这次暗杀也并非由于宗教或政治原因,而仅仅是由于财产纠纷。由于达乌拉是阿勒颇城主里德万之子,这次暗杀也含有家族仇杀的意味。

  此时,失去埃米尔的霍姆斯城只好向大马士革的杜卡克求助。而杜卡克正是里德万的兄弟。第一次十字军时期叙利亚领主之间的内斗,令伊斯兰史家感到扼腕。

  由于大马士革的军队抵达了霍姆斯,他们就能与特里波利的军队一起对抗圣吉尔。圣吉尔攻取特里波利的困难似乎又增加了不少。

  正当此时,热那亚人向圣吉尔提出协同作战——热那亚海军的40艘战舰从海上进攻特里波利,十字军则从陆上攻城。伯爵同意了这一建议。

  然而特里波利城拥有雄厚的资金,它雇佣埃及船只击退了热那亚海军的进攻。

  圣吉尔只得独自攻城。他的坚持最终得到了回报,1105年春,特里波利城被迫求和。而圣吉尔的条件是城市承认其为领主。

  在交涉进行当中,图卢兹伯爵病倒了。他在攻城时受到敌人火箭所伤,伤势恶化形成了感染。最终,圣吉尔以63岁的年龄离开了人世。他占据了相当于今天黎巴嫩领土的一半,而沙伊扎尔、哈马和霍姆斯,当然还包括大马士革在内的广大地区,仍处在穆斯林控制之下。但特里波利伯爵领地还是足以连接起安条克公国和耶路撒冷王国,使十字军在近东的领土成为完整的一块。

  ✞ 波埃蒙多重返西欧

  在十字军当中,一直与圣吉尔冲突的,是被穆斯林视为第一勇将的波埃蒙多。

  波埃蒙多把安条克托付给丹克雷迪之后,自己乘船回了西欧,首先回到了南意大利。他本是在长靴形的亚平宁半岛南部普利亚地区的领主,于是在自己的领地居住到1104年晚秋。在这片自己已离开9年的土地上,波埃蒙多有许多事要做。其中的一件事,是组织一支新的军队,以准备再次前往东方。

  在欧洲南部,即使是晚秋时节,也不妨碍旅行。波埃蒙多从意大利南部前往罗马,会见新任教皇帕斯卡尔二世,游说其发起新的十字军东征。

  帕斯卡尔二世和乌尔班二世一样,都出自克吕尼修道院。他的性格过于温厚,虽然也很关心十字军,却没有乌尔班二世那样的积极性。最终,波埃蒙多得到了他的许可,作为教皇的代表前去游说法国国王。

  1105年春天,波埃蒙多在巴黎受到法国国王腓力一世的热情接见。由于整个西欧正沉浸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成功的狂热之中,法国国王的宫廷里也对其中的大功臣波埃蒙多颇为器重。腓力一世是参加十字军的于格的长兄,而此时于格已经回到巴勒斯坦参战。得知波埃蒙多请求募集参加十字军的兵士,国王爽快地应允了。

  然而,波埃蒙多得到的最强有力的支持,却来自女性。

  如前所述,布洛瓦伯爵夫人阿黛尔是征服英格兰的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女儿。她曾两次激励丈夫埃蒂安参加东征,是一位热心支持十字军的女贵族。而波埃蒙多则是深受女性青睐的男子。

  于是,布洛瓦伯爵夫人就为波埃蒙多引见了其兄长,新任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亨利一世也同意协助波埃蒙多发动新的十字军东征。

  当然,阿黛尔的热心,仅仅是为了支持十字军的缘故,而不是出于男女之情。她的帮助,对波埃蒙多所准备的新的远征,也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依然独身的波埃蒙多,还是需要找一位各方面都适合自己的伴侣。

  1106年暮春时节,56岁的波埃蒙多终于结婚了。他的妻子名叫康斯坦丝,是法国国王腓力一世的女儿,曾以公主的身份嫁给香槟伯爵,但已离婚(一说为分居)。在两人结婚之后,康斯坦丝公主随波埃蒙多一起抵达了意大利南部,并在其夫死后一直留居普利亚的公爵领地。虽然这次婚姻明显是政治联姻,但也有二人之间恋爱的可能。

  愉快的波埃蒙多给丹克雷迪也找了一位名叫塞西莉亚的妻子,其中也有布洛瓦伯爵夫人代为穿针引线。此人是与腓力一世有染的一位女子所生的,因此算是一位庶出的王女。在丹克雷迪不在的情况下,波埃蒙多为塞西莉亚举行了成婚仪式。

  塞西莉亚也跟随波埃蒙多一起来到了南意大利,之后为了尽对其夫的义务,扬帆远航,只身前往近东。

  还未收到波埃蒙多来信,丹克雷迪就见到了远航而来的塞西莉亚。她的出现令这位青年将领大吃一惊。此时的安条克,与其说是优雅的大都市,不如说是兵马交锋的前线基地。在城内,年轻美貌的贵族妇女吸引了众人的注目。要知道,参加第一次十字军的诸侯当中,携带妻子出征的只有鲍德温和圣吉尔两人。而在此时,美丽的塞西莉亚翩翩而来,与美男子丹克雷迪可谓是眷侣天成。

  波埃蒙多的西欧之行,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圆满的成果,只待新的十字军整编完成了。与此同时,身在安条克摄政的丹克雷迪也不负重托,成绩斐然。56岁的波埃蒙多,在此刻已是高枕无忧了。

  然而,人生中的陷阱,往往在这个时候静候着主角。在近东、罗马和法国都大获成功的波埃蒙多,没有料到悄然袭来的危险。此时正值1106年秋天。

  ✞ 落入陷阱

  一直在意大利南部等待十字军集合,为重新出征做准备的波埃蒙多,处在人生的巅峰。这次的十字军,完全由他一人统领。

  但普利亚公爵心中所想的,却是占领亚得里亚海对岸的城市都拉斯。

  都拉斯是一座重要的海港城市,是古罗马时代埃尼亚提亚大道的出发点,在中世纪为拜占庭帝国所控制。如果进攻这座城市,拜占庭皇帝必然震怒而派遣军队还击。除了阿莱西奥斯一世之外,波埃蒙多进攻都拉斯,还将面对另一个强大的敌人。

  波埃蒙多的领地普利亚位于亚得里亚海西岸,而都拉斯则位于其东岸。倘若两岸都被同一人占领,位于亚得里亚海最深处的威尼斯就好像老鼠被装进了口袋一般。因此,强大的威尼斯海军不会对波埃蒙多的野心坐视不管。

  1100年春,亲率大军渡海进攻都拉斯的波埃蒙多,受到了海陆两面的夹攻。在拜占庭军队的陆上攻势和威尼斯海军的封锁下,他的军队完全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进入夏季,完全没有补给的兵士们,在暑湿的折磨下纷纷病倒。到了9月,波埃蒙多也身染疫病。他能够耐受两年的囚禁生活,却在传染病面前倒了下来。

  被围期间,波埃蒙多答应了阿莱西奥斯一世的使者送来的四项和议条件:

  一、波埃蒙多继续统治安条克公国,但作为拜占庭皇帝臣下的身份而统治。

  在以希腊语写成的条约全文中,只有“臣下”一词以中世纪拉丁语“vassallus”标明。这当然是为了让全体十字军和西欧的王侯们都明白而特意做的文章,其间体现了阿莱西奥斯一世复仇的快意。

  二、安条克的实际统治者丹克雷迪,以及以后统治该公国的任何人,都必须以拜占庭皇帝“臣下”的方式,得到其统治权。

  三、在现任安条克大主教的法兰克人去世后,必须任命信奉希腊正教的希腊人为大主教。

  四、基利基亚和叙利亚地区的所有城市,都归拜占庭皇帝统治。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率领残兵逃回普利亚的败军之将波埃蒙多,再也不是以前那位叱咤风云的十字军统帅。

  波埃蒙多在西欧王侯中的信用一落千丈。由于拜占庭帝国和埃及法蒂玛王朝达成了瓜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密约,与埃及哈里发交往的拜占庭皇帝成了十字军的敌人。波埃蒙多臣服于阿莱西奥斯一世,可谓是奇耻大辱了。

  同样,波埃蒙多组织新十字军东征的设想也完全落空了。其他诸侯都失去了支持他的热情。

  整个西欧都对波埃蒙多感到无比失望,其中自然包括布洛瓦伯爵夫人。

  而困守故土的波埃蒙多,也就无从得知安条克公国的命运了。但我想,他一定很想知道吧,可惜这位公爵的时间不多了。

  从都拉斯败退回普利亚的波埃蒙多,没有踏出巴里城一步,在一年后的1111年郁郁而终,时年61岁。他与妻子康斯坦丝育有两个儿子。

  然而,已逝的波埃蒙多并不知道,阿莱西奥斯一世所要求的条件,最后都没能实现。

  拜占庭皇帝的特使带着波埃蒙多署名的条约文书前往安条克。迎接他的丹克雷迪虽然也在上面签字,却对特使的要求一笑置之。这位曾经对拜占庭皇帝的效忠宣誓书抵抗到最后的年轻人,完全不把阿莱西奥斯的要求当回事。

  应该说,丹克雷迪的强硬态度,挽救了十字军国家的命运。此后,无论是安条克公国还是耶路撒冷王国,都一直保持独立,从未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

  对强迫签订的条约一笑置之的丹克雷迪,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他从容应对穆斯林和拜占庭帝国的夹击,一方面击败了塞尔柱突厥人的埃米尔们,另一方面则令拜占庭皇帝的试探性袭扰无功而返。

  然而,丹克雷迪并不是一位十分成熟的男子。他就像一匹只知道加速前进,却没有人攥住缰绳的骏马。过去,在进攻安条克的时候有波埃蒙多,在耶路撒冷之战与其后的加利利征服战中有戈德弗鲁瓦为他勒紧缰绳。但当戈德弗鲁瓦死后,波埃蒙多返回西欧之后,丹克雷迪就好似脱掉了缰绳一般狂奔而去。结果,发生了伊斯兰史料中称为“奇妙的战争”的一场大战。

  ✞ “奇妙的战争”

  戈德弗鲁瓦死后,鲍德温继承了耶路撒冷的王位。他委托了同名的另一位鲍德温统治自己的埃德萨伯爵领地。但在前述的哈兰战役失败以后,这位鲍德温被囚禁于位于今天伊拉克的摩苏尔,关押他的领主名叫贾瓦里·萨卡瓦。

  来自法国西部的骑士若瑟兰·德·库尔特尼愿以骑士精神救出鲍德温,但他的3万第纳尔赎金并不足以赎回埃德萨的统治者。最终,若瑟兰交出了两倍的赎金,并约定协助摩苏尔的领主攻击其对手,才换来了鲍德温的获释。

  尽管经历了几次交锋,穆斯林仍然认为第一次十字军仅仅是一般的侵略者而已。他们甚至会利用这些信基督教的异教徒,来与同是穆斯林的对手作战。

  已经将埃德萨的鲍德温和若瑟兰视为友军的摩苏尔领主贾瓦里,决定进攻里德万的阿勒颇城。他率领塞尔柱突厥和贝都因骑兵组成的大军,挥师西进,而鲍德温和若瑟兰也如约派出数百名骑士,与贾瓦里合兵一处。

  里德万对此感到颇为惊恐。他深知摩苏尔军队的实力,再加上埃德萨的十字军,自己实在无力抗衡,因此需要特别施计。

  他没有选择向自己的兄弟,大马士革领主杜卡克求援,因为双方在争夺领土方面互不相让,已经闹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结果,在摩苏尔军队逐渐逼近的形势下,里德万派使节向丹克雷迪求援。

  令后世穆斯林编年史家颇为叹息的是,叙利亚的穆斯林首领之间,不能团结一致抵抗法兰克人,却相互敌对起来,为了领地的纠纷,血亲兄弟反目成仇。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最终也改变了十字军领导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丹克雷迪对埃德萨的鲍德温,也没有多少好意。

  事实上,丹克雷迪对鲍德温的回归耿耿于怀。在鲍德温被捕期间,整个埃德萨伯爵领地都由丹克雷迪代管。而他通过向东、南两个方向的征服活动,扩大了伯爵领地的领土。

  然而,鲍德温还是被释放回来了。这时,丹克雷迪只好将自己费尽心血扩大的土地,交还这片领地原来的统治者。

  丹克雷迪曾向鲍德温提出,自己扩大的领地应划归安条克公国。但这一要求为鲍德温所无视。毕竟,埃德萨的鲍德温是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的堂兄弟,因此都属于洛林家族。而丹克雷迪和波埃蒙多则属于诺曼人的家族。由于波埃蒙多返回了西欧,在近东形成了洛林家族一家独大的局面。

  丹克雷迪很快答应了阿勒颇领主里德万的要求。他不仅答应援助里德万,还亲自率领了相当于阿勒颇守军两倍的兵力。丹克雷迪和鲍德温,即将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

  于是,穆斯林眼中的“奇妙的战争”,或者说是“超越宗教的差别,以自身利益为目的的战争”,就这样爆发了。此时正值1108年10月初,而战争爆发的地点在阿勒颇与埃德萨之间门比城附近的平原上。

  由于摩苏尔领地的首领贾瓦里年事已高,率领500突厥兵和许多贝都因武士的,是他的儿子。而鲍德温和若瑟兰麾下的援军有数百人,这一方的军队总数约为2000。

  而阿勒颇一方的军队则包括里德万自己率领的600名突厥兵,以及丹克雷迪所率的1500名十字军,总计2100人。

  战事一开始,朝着对摩苏尔和埃德萨一方有利的方向发展。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摩苏尔军队所雇佣的贝都因士兵从己方的军营中偷盗了几百匹强壮的阿拉伯马,逃离了战场。远远望见贝都因人盗马而逃,摩苏尔和埃德萨的士兵顿时无心恋战。这时丹克雷迪一声令下,阿勒颇和安条克的联军全线出击。摩苏尔和埃德萨的部队纷纷溃逃,而丹克雷迪和里德万则凯旋而归。

  有伊斯兰史料记载此战中死亡的十字军士兵达2000人,明显不符合事实。将代表双方参战的十字军加起来,也不足2000的数目。

  然而,就算本次战斗丧生的法兰克人仅有史料记载的十分之一,对十字军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了。鲍德温得知此战以后,自然怒不可遏。对这位耶路撒冷国王来说,十字军在与埃及的拉锯战中不断补充的军力,却在自己的内耗中损失了。

  鲍德温立即谴责了丹克雷迪和埃德萨的鲍德温。虽然没有留下相关的记载,但可以想象他对双方都进行了警告,声称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全体基督徒将以他们二人为敌。二人收到来信之后,都表示要相互和解。

  但两人是否真心和解,就不得而知了。但从此以后,安条克和埃德萨之间再没有发生战事。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对此深感欣慰。此时他正着手征服圣吉尔生前一直进攻的特里波利。

  在围攻特里波利时死去的圣吉尔,有一名叫贝尔特兰的儿子。但这位贝尔特兰并非圣吉尔的妻子所生,因此只能算是庶出,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中处于不如嫡子的地位。但由于圣吉尔的嫡子先于其父丧命,贝尔特兰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贝尔特兰则育有一位名叫庞斯的儿子。在鲍德温和热那亚舰队的协助下,这对父子最终实现了圣吉尔征服特里波利的梦想。

  1109年夏天,特里波利之战宣告结束。经过10年的经营,十字军终于将从特里波利到拉马拉之间整个巴勒斯坦海岸全部纳入自己统治之下。剩下的推罗,直到1124年才落入基督徒之手。要知道,当年亚历山大大帝也是经过了数月围困,才攻破推罗城的。

  而亚实基伦城也还在穆斯林手中。这座海港是埃及向巴勒斯坦进军的基地。因此,只要十字军试图进攻亚实基伦,埃及就会立即出兵抵抗。

  到1123年,十字军终于夺取了亚实基伦。进攻海港城市,不可缺少的是海军的配合。当20年后解决了与匈牙利的领土纠纷,威尼斯就可以腾出手来一起进攻亚实基伦。

  威尼斯人的方式是彻底的决战,要么就不出兵。1123年,威尼斯共和国的元首亲率由40艘军用桨帆船、28艘运输帆船和4艘大型商用桨帆船组成的庞大舰队,耀武扬威地出现在巴勒斯坦附近的海面。

  威尼斯、比萨和热那亚等意大利滨海城邦的海军,在驾船技术上远超埃及水手,而且威尼斯人在此战中投入了相当大规模的舰队。与之交战的埃及船只纷纷沉没,使失去海军保护的亚实基伦很快陷落。第二年,威尼斯再次从海上发起了强大的攻势,最终将号称永不陷落的推罗城完全攻破。

  至此,十字军国家已经占据了包括今日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和以色列在内的整个地中海东岸。然而,应当最为这一战果而喜悦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一世,早在6年之前就已驾崩了。

  而丹克雷迪则比鲍德温更早去世。

  1112年12月,一直致力于征服安条克周边地区的丹克雷迪,染上了疫病,最终含恨而死。直接的病因是他在过去15年间,马不停蹄的征战,以及当时恶劣的卫生条件。与主教阿德马尔和戈德弗鲁瓦一样,关于丹克雷迪的死因,只有短短的“疫病”(typhus)一个词。

  ✞ 青年之死

  当丹克雷迪染病的时候,他自己完全没有觉察,但他所染的疫病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丹克雷迪,从以前脱缰野马般的性格摇身一变,让臣下准确而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对嗣后事项的安排,并命令有关人士发誓严格遵从自己的要求。

  他首先叫来了骑士鲁杰罗。原籍萨勒诺的鲁杰罗,是随波埃蒙多一起囚禁在达尼斯蒙德苏丹腹地的骑士里卡多的儿子。正如其已故的父亲是波埃蒙多的忠实助手一样,鲁杰罗也是丹克雷迪最信任的心腹。

  丹克雷迪委任鲁杰罗为安条克公国的摄政,其职务应一直担任到波埃蒙多之子来到安条克继承领地时。

  最终,丹克雷迪没有将自己一直统治的安条克公国遗赠于自己的血脉,而是将其继承权交付了一年前去世的舅父波埃蒙多之子。

  与此同时,丹克雷迪命令鲁杰罗与埃德萨伯爵领地的统治者鲍德温的女儿结婚。这是为了使鲁杰罗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以为将来波埃蒙多之子的继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他还命令,妻子塞西莉亚在自己过世之后,与新任特里波利伯爵贝尔特兰的儿子庞斯再婚。

  丹克雷迪到死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封国,而塞西莉亚则是法国国王庶出的女儿。自己死后,如何给妻子安排生计,自然是他要考虑周全的。他希望塞西莉亚未来能成为特里波利伯爵夫人。毕竟,在中世纪欧洲,如果一位贵族女子在没有足够遗产的情况下守寡,就只能进入修道院度过余生了。

  最后,丹克雷迪还要求成为摄政的鲁杰罗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在他的促成下,鲁杰罗的妹妹玛丽亚与即将赴任加利利总督的若瑟兰·德·库尔特尼结为夫妻。

  在丹克雷迪全面细致的善后安排之后,以上各位都在他的病榻前发誓,未来团结一致,建立绝对紧密的关系。

  完成以上安排之后,丹克雷迪在安条克公国、埃德萨伯爵领地、特里波利伯爵领地和加利利地区未来的统治者之间结成了一张亲缘关系网,使十字军领地的北半部分在自己去世以后全面安定下来。

  一直积极进取、脾气暴躁的丹克雷迪,在临死之时却能够拥有罕见的深谋远虑,可以说他最终是成熟了。

  可以说,这些安排是丹克雷迪遗赠给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最珍贵的遗产。在以后的6年间,鲍德温可以不必考虑北部的敌情,集中精力于与埃及的战事。

  丹克雷迪死时,年仅36岁。在那个时代,这并不算早死。然而在史书中记载的丹克雷迪,则以青年的面貌著称。

  在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诗人塔索的长诗《解放的耶路撒冷》中,丹克雷迪的青春形象跃然纸上。而19世纪罗西尼作曲的歌剧《丹克雷迪》,则刻画了这位青年的悲剧人生。

  在20世纪维斯孔蒂导演的电影《山猫》里,阿兰·德隆扮演的老公爵的外甥,就以丹克雷迪之名而广为传颂。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是西西里作家兰佩杜扎。

  直到今天,只要南欧人听到丹克雷迪这个名字,脑海中就会自发地浮现一个充满信义、永远年轻的形象。

  如果说丹克雷迪的改变发生在他临终的病榻上,曾经与丹克雷迪并肩作战的鲍德温,则是在成为耶路撒冷国王的宝座上完成转变的。兄长戈德弗鲁瓦死后,从埃德萨前往耶路撒冷的鲍德温,就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就任耶路撒冷国王的18年间,鲍德温专心于其兄在一年时间内无法完成的事业,加强耶路撒冷王国的统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附近的海港城市最终为十字军所控制,而埃及法蒂玛王朝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则完全瓦解。

  鲍德温是一位不会抱怨他人的领袖,因此也常能化解他人之间的仇恨。

  在1110年,鲍德温决定全面进攻埃及控制下的亚实基伦。由于自身军队的数量有限,他要求安条克和埃德萨出兵支援。丹克雷迪和埃德萨的鲍德温都响应了耶路撒冷王国的呼吁。

  但实际上,两位前来的诸侯都只想固守在自己的领地。他们在亚实基伦城外视察之后,一致劝说耶路撒冷国王退兵。

  两人的理由是,亚实基伦的城堡是行之有效的防御设施,因此陆路进攻非常吃力,而且,十字军缺乏海上力量。比萨和热那亚的船只仅仅能提供零星的火力支援,并不足以依赖。

  鲍德温只得同意退兵。相比此前对双方内讧的呵斥,鲍德温此次的决定可谓富有政策弹性。

  由此可见,在统治耶路撒冷王国的18年间,鲍德温不仅善用军事力量,也颇具政治手腕。

  值得一提的是,鲍德温不顾教皇代表戴姆伯特的强烈反对,改变了耶路撒冷王国内以天主教为尊的局面,开始接纳正教和亚美尼亚教派的基督徒在耶路撒冷定居。

  而在其以武力取得的其他城市,鲍德温没有赶走城内的穆斯林和希腊正教徒。在希腊正教徒之外,他也允许穆斯林居住在城内,并在清真寺内做礼拜。清真寺的设施也并未受到破坏。

  鲍德温甚至承认了西欧人和当地穆斯林之间的通婚。这一策略是以与异教徒共存的方式,增强了属下兵士的实力。毕竟,纷纷来到耶路撒冷的朝圣者并无法提供多少兵力。

  同时,为了增强国力,鲍德温也实施了必要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受到自己属地内穆斯林的欢迎,也吸引了境外的穆斯林。

  由于意大利商人在十字军征服的海港城市内建立了居留区,这里成为了他们在近东的贸易基地。他们不仅经营着中近东地区的物产,还从事对来自印度、中国等地货物的贸易。逐渐屈服于十字军宗主权的沙伊扎尔、哈马、霍姆斯等地的穆斯林首领,最终也到十字军控制下的海港城市开展贸易活动。

  阿勒颇和大马士革的商人,渐渐成为了法兰克人的贸易伙伴。在基督徒居住的城市里,徜徉着戴着头巾的各民族穆斯林。这一场景,令从西欧前来的虔诚朝圣者感到不快。

  ✞ 鲍德温之死

  但是,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并没有忘记埃及的威胁。

  从埃及前往巴勒斯坦,可以选择三条道路。第一条,是经过海路,从亚实基伦登陆。第二条则是通过经西奈半岛的陆路前往巴勒斯坦,并不需要经过半岛上的沙漠地带,而是从开罗沿着地中海沿岸到达加沙。加沙与亚实基伦相距不远,而从亚实基伦到耶路撒冷的路途约为70公里。

  埃及与巴勒斯坦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则是控制了红海的埃及所可能取道的路线。埃及船只可以绕过西奈半岛,在位于今天约旦南部的阿喀巴港登陆。从阿喀巴北上,经过死海北进,就到达了耶路撒冷。拥有充足资金雇佣船只和人力的法蒂玛王朝,完全可以三路并进,直抵巴勒斯坦。

  十字军方面唯一的希望,在于一再试图进攻巴勒斯坦的埃及宰相阿尔·阿布达尔放弃自己的计划。如果阿布达尔能放弃进攻,鲍德温心中自然不再担忧了。

  以鲍德温在位时十字军的战斗力,根本无法攻破亚实基伦。至于入侵埃及境内,更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鲍德温所能做的,就只有率军袭扰西奈半岛,牵制埃及的兵力一件事了。

  担心安条克陷落而落入腹背受敌境地的,不仅仅是丹克雷迪一人。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也在每个夜晚彻夜难眠,担忧敌军明天拂晓就出现在自己的视野之中。

  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实力,鲍德温与身为亚美尼亚人的第二位妻子离了婚,迎娶了已故西西里国王的寡居王后,作为自己的第三任妻子。对鲍德温来说,这次婚姻完全以妻子所拥有的资产为目的,他并不关心对方是否与自己一起生活。早已死去的第一任妻子未能留下子嗣,而鲍德温也没有跟后两位妻子生育子女。

  公元1118年春天,鲍德温向往常一样率兵前往西奈半岛,牵制埃及的军事力量。在半岛上的埃尔·阿里什,耶路撒冷国王病倒了,他被抬在担架上返回耶路撒冷。这次担架之旅并不漫长。4月5日,鲍德温死在回城路上。他的遗体被运回耶路撒冷,埋葬在圣墓教堂戈德弗鲁瓦墓的旁边。

  由于鲍德温早年在教会内供职,其生年不得而知。在以神职位阶而论的修道院,通常不会记载进入时的年龄。除了罗马教皇一级的高级神职人员以外,一般的神职人员档案里面只有身故的年份。虽然鲍德温的生年不明,通过史料可以大致得知其出生于1065年前后,因此去世时的年龄约为53岁。

  ✞ 第一代十字军的退场

  在本书至此所述的23年间,十字军国家已经在东方确立下来。埃德萨伯爵领地、安条克公国、特里波利伯爵领地以及耶路撒冷王国,以明确的形态,构成了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联邦式十字军国家。

  通过丹克雷迪临终时所促成的亲缘,埃德萨的鲍德温、安条克的鲁杰罗、特里波利的庞斯三人,成功地结成了互相协助的关系。他们不再像丹克雷迪生前那样抵抗耶路撒冷王国的权威,而是在耶路撒冷国王的统一领导下,共同进退。而耶路撒冷国王,就成为这一联邦实际的领导人。由于联邦的存在,十字军国家的寿命得以在较长的时期内延续。

  而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一世之死,则标志着第一次十字军的领导人全体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为教皇代表而参加十字军的主教阿德马尔,在1098年的安条克之战中率先离世。

  接下来是耶路撒冷陷落后实际的国王,洛林公爵戈德弗鲁瓦,1100年死于耶路撒冷。

  先期逃回西欧,又在其夫人斥责之下回到巴勒斯坦的布洛瓦伯爵埃蒂安,在与穆斯林军队的激战中阵亡。而与其一同回到近东的法国王弟于格,则在同一时期死去。

  诺曼底公爵和弗兰德斯伯爵两人,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后,由于完成了出征的誓言,便回到了西欧,最终死于自己原来的封地。

  然后,各诸侯中最年长的,也是最喜欢与同僚争执的图卢兹伯爵圣吉尔,在1105年进攻穆斯林对手时死去,时年63岁。他所渴望得到的特里波利,最终落入了自己儿孙手中。这大概可以使身在天堂的圣吉尔有所告慰吧。

  穆斯林所熟悉的法兰克人波埃蒙多,也就是普利亚公爵,在与之长期竞争的圣吉尔去世后6年,死于普利亚的巴里,结束了61岁的人生。虽然波埃蒙多本人死于失望之中,所委托的丹克雷迪却成功地将安条克公国的统治权交付其子,使公爵一直苦心经营的领地,留在自己家族手中。

  而丹克雷迪本人则以36岁的壮年之身,于1112年去世。

  6年后的1118年,第一次十字军的最后一位领袖,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撒手人寰。

  巧合的是在同一年,一直与十字军保持微妙关系的拜占庭帝国皇帝阿莱西奥斯一世,也离开了人世。

  1118年,十字军历史上的第一代人,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

  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临死前的遗言,是留给埃德萨的鲍德温的。

  接到继承耶路撒冷的遗训,埃德萨的鲍德温迅速赶来。他将埃德萨委托给自己的战友若瑟兰·德·库尔特尼。从此,埃德萨的鲍德温成为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如果从实质上的首任国王戈德弗鲁瓦开始计算,圣城耶路撒冷的“守护人”一直是洛林家族的成员。

  我们也不知道鲍德温二世的年龄。他大概比自己的堂兄鲍德温一世略小,但年长于丹克雷迪。因此,当鲍德温二世就任国王时,已经40多岁,将近50了。

  十字军的第一代人,完成了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重任。他们1096年从西欧出发以后,只用了3年就征服了耶路撒冷,之后花费了18年时间来巩固在东方的统治。

  没有皇帝和国王参战的第一次十字军,主要依靠在西欧各地拥有领地的诸侯领导。他们虽然时常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在共同的目标面前,还是能够团结起来的。相反,穆斯林领主却由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持续结成统一的战线。

  此后的故事,将围绕着后人如何防御第一次十字军所建立的国家展开。不难想象,当伊斯兰世界认识到特意从远方而来的十字军的真实目的后,他们将给十字军以坚决的回击。

  但是想象的情况与事实,却是千差万别。

  在第一代十字军退场的真空中,首先行动起来的,是比西欧人感觉更为直接和强烈的当地人。

  第一次十字军在中近东所建立的十字军国家

  ——《十字军的故事》(上)完—— 中世纪的欧洲盐野七生作品集(套装共2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