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激情燃烧的年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姚动生就地取材, 拿艾婉婷家住的四合院说事儿, 逗起她的好奇心, 他在她的作业本上写出一个 “國”字, 问婉婷这个字念什么?
婉婷回答说不认识, 他急忙写下简体的“国”字问婉婷, 这回她回答说是国家的“国”字, 于是, 姚动生趁机借题发挥起来:
“婉婷, 先前那个你念不出来的 ‘國’字, 也是国家的国, 它是繁体字, 香港、奥门、台湾及海外华人现在还在普遍使用,而祖国大陆在解放以后进行了笔划简化, 所以, 现在你认得的‘国’字, 就是从繁体‘國’字简化而来的!可是,婉婷, 你知道吗?咱们家住的四合院, 就跟这个繁体的‘國’字颇有些渊源呢。”
艾婉婷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望着姚动生, 露出狐疑的眼神,说道:“小舅,这哪儿跟哪儿呀,四合院与‘國’字有关?这该不会是小舅搞‘拉郎配’,临时编个故事来哄我的吧?我觉得它们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儿!”
姚动生笑着给她解释道:“嘿嘿,你还别不信邪!这两者关系极为融洽,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你有所不知,四合院的建筑形式起于公元前的夏朝, 距今几千年历史了, 最初是按华夏国的这个‘國’字内涵建构的。
‘國’字外围的大‘口’,是表示围绕着都城的城墙, 而里面的那个小‘口’,则表示城内一家一户的独立建筑群体, 小口下面那一横是代表大地, 代表着人们耐以生存的土地,而右边的‘戈’是武器的意思, 不是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成语吗?表示小口内的人用‘戈’来保卫家园、保卫土地。于是,整个‘國’字, 正是代表封建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
“呵呵,‘國’字经你那么一解释,立刻变得神奇起来,它真的代表那些含义?没那么深奥吧?该不会是舅舅脑洞大开,瞎编的吧?”艾婉婷觉得太不可思议啦。
“我蒙你干吗!绝对是那意思,而且,我是学建筑专业的,我难道不知道?告诉你吧,四合院是华夏国的一种传统建筑,古朴、封闭、森严,建工精致,结构匀称,屋顶上,鸱尾飞翘,檐牙高啄。窗刻花鸟松鹤,屏镂人物故事。。。里面的学问多着啦!只是你平时没有注意过,也没有好好研究过它,倘若你仔细研究起来,就会发现四合院里充满许多神奇的知识与乐趣!”
听到这里,艾婉婷自然是欢欣鼓舞,对于自家的院子肯定了然于心,高兴地吹嘘道:“我家这个四合院比别人家的要大得多,院中不但柿树枣树成林,果木参差不齐,蓊蓊郁郁,还有一小小的池塘,盛夏时节,池中荷花飘香,给四合院平添了一道风景。秋风乍起,满院落叶飒飒,鹅卵石小径上铺满了枯枝败叶,墙角的野菊舒展出黄色的花瓣。加上那一丈多高的围墙,把偌大一座四合院严严裹住,真可谓是封闭的幸福乐园。”
“嗯,婉婷言之有理,四合院的的确确是蓟都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具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蓟都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院落。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在东南方向开一个院门。
院子中间便是庭院,干净利落宽敞明亮,植树栽花搭葡萄架,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婉婷,我说的这些,对吗?”
“对的,看来小舅对蓟都的四合院还是比较了解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蓟都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蓟都特有的京味风格。”
“嗯,我还知道蓟都的四合院规模大小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五间,三间正房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
“对,小舅说的没错,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五南五北、七南七北,甚至还有九间或者十一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五进、七进、九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院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这么说来,婉婷,你们家这座大四合院曾经一定作过封建朝庭官员的府邸或官衙什么的?”姚动生反问道。
“这我可不就了解了,这得问我妈妈,看她是否知我家祖上的来历。不过,我可从未听父母说起过,恐怕她们也未必清楚祖上的事情,我只是从堂屋墙上挂着的那些泛黄的画像中,猜测祖上肯定有人在清朝当过什么大官,因为画像的人头上有顶戴花翎和朝服打扮嘛!”
“嗨,搞不清楚就不费心研究它了,我们还是回到你家这座四合院来吧。蓟都最有文化的当属四合院了,它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它的建筑把风水和宗教思想还有传通的文化融入到四合院中,那是文化中的文化啊!所以,婉婷,如果我告诉你紫禁城帝王宫殿是超大型四合院, 王侯将相住的是大型四合院, 高级官僚住的是中型四合院, 小官小吏住的是小型组合式四合院, 平头百姓住的简简单单的四合院,你敢相信吗?”
“小舅,你的话怎么越来越离奇古怪了?我听着都糊涂,你是不是又要把我带沟里去?蓟都城皇宫居然还被你说成是超大型四合院?这也太胆狂妄、令人费解了,要搁在皇帝老子那年代,还不把你这个胡说八道的人拉‘菜市口’砍头去?”
“嘿嘿,你别急,我之所以如此说,自然是有一定理论根据的!婉婷, 从空中俯看你家的四合院的形状与轮廓, 是典型一个凸字状结构, 分外院、内院、后院、后花园等几部分组成, 但主要的房屋却集中在外院、内院、后院这三个院落中,这三个大院落中又分数个小院落,每个小院落外面还都有院墙,形成了很多联接相通的窄长俑道, 如果把皇宫进行微缩, 或者把你家四合院进行放大,两者一比较,完全就像紫禁城的结构布局!”
“这是哪儿跟哪儿呀?老百姓家的四合院怎么会跟皇宫紫禁城相提并论呢?且不说建设规模,那建筑风格式样也千差万别,压根儿就扯不到一块儿去!”艾婉婷还是有点不服。
“你先别着急呀,我既然能搬出‘皇帝与官员住大四合院,平头白姓住小四合院’的论调,自然就会摆事实、讲道理,我会拿出证据来以理服人,不会硬逼着你承认的!首先,我可以开诚布公地重申一遍,蓟都城它就是个‘外城套内城、内城套皇城、皇城套宫城、宫城里有无数四合院院落、环环相套而形成的迷宫, 而且,內城与外城轮廓呈‘凸’字模样,这就跟咱家四合院模样是一脉相承的。
婉婷,你也别瞪着眼睛看我,就知道你不会轻易相信的。你过来,咱们把蓟都市地图展开看着!蓟都古城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今人称为凸字形城。你看这里,凸字城的北部称为内城,建城比较早,它是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参照明朝中都(徽州凤阳)的设计方案建设起来的,凸字形南部称为外城,建城比较晚,它是在明朝后期嘉靖年间才建设起来的。”
“那是蓟州的建城史,这跟四合院又有什么关系呢?”
“嘿嘿,别着急呀,听我娓娓道来,下面咱们再仔细看一下蓟州市城区地图:从东便门、广渠门、光明桥至左安门桥的滨河路一带, 是明代外城的东城墙垣(遗址), 相应的, 左安门向西、经玉蜒桥、永定门、陶然亭、右安门到菜户菜一带, 同样护城河相随, 是外城南城墙垣(遗址)。
其中, 永定门是外城正门,而菜户营往北, 经白纸坊、 鸭子桥、广安门、天宁寺、到西便门一带, 就是外城西城墙垣(遗址)。当然啦, 西便门、长椿街、宣武门、前门、崇文门、东便门这一线, 既是外城的北城墙垣, 又是内城的南城墙垣。整个看外城这个形状, 是不是像咱们南北窄东西宽的前院的扩大版?再对比想象一下, 内城像不像咱家的内院的扩大版?”
婉婷一对照, 果然相像:“我的妈呀!不看不知道,一对比果然吓一跳,这两个还真的惊人地相似,这也太神奇了哇!我们以前咋不知道呢?祖祖辈辈,世代蜗居于此,却没有真正地了解过它,真是惭愧得很啦!”
姚动生见艾婉婷立场有些松动了,趁机接着说道:“所以呀,这你就得补充能量了,最起码得恶补这部分的风水知识,顺便了解一下古代奇书《周易》中的阴阳八卦了!古人认为,在先天八卦方位中,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叫四正方位,其他四方位叫四隅方位,古人认为八卦是一种和谐稳定的平衡状态,顺则吉,逆则凶,因此,古都蓟州的建筑就是按八卦方位设计的。
比如蓟都内城,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这是非常明显的八卦四正方位。在以‘紫禁城‘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分别为明清时期皇帝祈天祭地之场所,过去每年春夏秋冬四季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祭祀活动,以求‘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同时以此教化文武百官和普通黎民百姓,以达个人‘万岁’之目的。
天坛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地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华夏现存最大的祭地之坛。日坛位于蓟都内城之外的东方,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阳神’的地方。月坛又叫夕月坛,位于蓟都内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诸星宿神的地方。”
“小舅,我补充一下,其实应该是五坛,除了上面那四坛,还应该加上先农坛。春时东耕于藉田,藉田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于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这五坛都是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祇而特意建造的。”
“呵呵,你补充得对,我们的婉婷终于上道了!那么,再说说皇宫(紫禁城)的四宫门:南门午门,午为离为火,北端玄武门,皆因为避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烨之讳改为神武门,玄即黑,水为黑,玄武即北方坎水之位,东门叫东华门,东为震为木,西为西华门,西为兑为金,从皇宫的南门午火,北门玄武可看出皇宫四宫门也是按八卦方位排列和命名的。
蓟都城凸字形平面,外城为阳,设七个城门,为少阳之数。内城为阴,设九个城门,为老阳之数,内老外少,形成内主外从。按八卦易理,老阳、老阴可形成变卦,而少阳、少阴不变,内用九数为‘阴中之阳’。
内城南墙属乾阳,城门设三个,取象于天,北门则设二,属坤阴,取象于地。皇城中央序列中布置五个门,取象于人。天、地、人三才齐备,全城宛如宇宙缩影,城市形数匹配,形同涵盖天地的八卦巨阵。”
“呵呵,小舅,你从哪生学来的风水八卦五行?说的神不溜鳅的,我听着都玄乎怪异,把蓟州城吹得都快成神仙会所了,舅舅,你不是搞建筑的吗?怎么也相信那些风水迷信的东西?””
“嘿嘿,我当然是搞建筑的啦,而且我在建筑成人大专的课时中,也有建筑风水五行八卦的内容啊,而且华夏国古代建筑就没有离开过风水五行八卦,它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带有某些科学道理的瑰宝啊!有句诗说得好,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往往乐于了解远处事物, 而忽视身边司空见惯的东西,所以说,你家四合院与蓟都城、紫禁城是有密切联系的, 是完全可以对照比拟的!”
“那我怎么从地图上看,金代金中都城池是方形,元代元大都是长方形,明代内城、外城、皇城均为方形,为什么古都建成方形呢?”婉婷突然问出一奇怪问题来。
“问得好!方形是古代北方城池建设的特点,亦是古都蓟都城市建设的特点,按照周易河图和后天八卦原理,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土居中央。皇帝居中正坐,五行属中央土。坤为土地、为母、为方,为了使中央土与坤为地为方的特点相一致,所以都城皇城,皇宫都建成方形,也就是‘天圆地方’的意思。”
“哈哈,原来天圆地方是这么来的呀!好嘛,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废话,真像是懒妇媳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不但污染了我的耳朵,还污染了蓟州城这个美丽的地方,听得我都快睡着了!”艾婉婷不无调皮的讥讽道。
“呃,你还是对华夏传统文化了解太少,古文功底太差,根本体会不出这些文献的伟大精妙之处,算了,我也不跟你侃那些深奥的话题了,你还是多多熟读一些古文名篇吧,比如,《曹刿论战》、《曾子易箦》、《卖柑者言》、《捕蛇者说》、《李陵答苏武书》、《陈情表》、《祭十二郎文》、前后《出师表》《赤壁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归去来辞》等等,对你将来参加升学考试有所帮助。”
艾婉婷在姚动生的引导下熟读了几十篇古文,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姚动生请教,他则给她解释得既确切又详尽,似轻车熟路,从来没有被难住,真使那时的艾婉婷佩服得五体投地。小舅深厚的古文功底,她自叹弗如。 激情燃烧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