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激情燃烧的年代

第340章倔强的老头

激情燃烧的年代 迷奇梦蝶 6832 2021-04-06 05:2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激情燃烧的年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叶雁秋、艾婉婷与姚动生从西单北大街一直北行,走到西直门内的新街口大街时,看到街边有一群像是未成年的流浪孩子在卖贺年卡。 姚动生见状,深有感触地说道:“我们农村的孩子多难呀,打小就得下地干活,有的小学还未毕业就已出门打工挣钱了。呃,挣钱尤如吃屎一样难啊!可花钱就像拉屎那样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人,难!没钱的小孩子,更难!”

  “是呀,咱们国家人口众多,加上幅员辽阔,过去总是宣传地大物博,现在看来是地少物稀,至今还有上亿人口未脱贫,尤其农村这些留守孩子的处境堪忧,从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又缺少父爱母爱,成长中易造成人格的某种缺失啊,受教育程度普遍下降,甚至有重返文盲赤贫的现象,搞不好就成为垮掉的一代。”叶雁秋也有同感。

  于是,姚动生就顺便买了两张贺卡,打算一张给艾婉婷,一张叶雁秋。正当他们三人继续往前溜达时,又看见一群农村未成年卖花小女孩,追着行人买花。那情景,似乎触动了艾婉婷的某些创作灵感,她打算回家后,把它当作文写出来。

  车流不息的马路旁,三人还看见一个老大爷斜躺在三轮车上,破旧的三轮车顶部罩上拱形的铁皮,成了他挡风遮雨的“家”,车里铺着被褥塞着衣物,车外搭着绿色军大衣,旁边地上摆放着一口旧锅、水壶、小马扎。老人穿着长裤、秋衣和黑棉袄,右脚踝有些肿胀,他满脸皱纹,花白胡子,但交谈时吐字清晰。

  老人默默停留于此,引起了环卫工、辖区城管工作人员的注意。城管干部认为放任老大爷在此逗留,有损蓟都的市容市貌,立刻上前吆喝老大爷马上离开。见大爷无动于衷,他们便强行进行驱离。路过的人们纷纷上前,好心地劝老大爷去救助站,可老人说啥也不同意。

  当城管准备将老人拉下来,将他的三轮车装上执法车时,这才发现老人的左腿已不能动弹,腿部红紫,似乎正在发炎,城管工作人员便停下了工作,急忙规劝老人去医院治腿,可老人瞪了他一眼,爱理不理的样子。眼见着老人拒绝离开,就拨打了110、120。

  民警、医护人员闻讯赶来,上前劝说老大爷去医院,可老头却倔强地摇了摇头说道:“不去!不去!”同时还表示不需要医生们管他。这就让众人犯了难,这老头到底为什么如此犯倔?

  旁边围观的人也议论纷纷:“大家就想帮帮他,可他却不领情,真是个奇怪的老头!”就连120急救车的医生也说:“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要换了别的进城的流浪老人,巴不得有人替他免费治疗。国家和政府的如此大恩大德,他却并不领情,一付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在场的城管工作人员也泄气地说道:“呃,恐怕没人帮得了他,因为帮他的前提是,老人必须得自愿。在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下,倘他不愿接受帮助,我们也无可奈何!”

  民警见这位脾气古怪的老头可能年愈八旬,而且发现他的左侧大腿肿得特别厉害,再三劝老人去医院治疗,可老头就是不肯就范,任凭大伙儿怎么劝,依然从他甩出那句话:“不去!不去!”

  有好心的环卫工人大姐也上前劝他干脆去救助站得了,他依然坚持不动窝。环卫大姐便向民警诉说道:“他刚来的时候还能走,吃住都在三轮车上,昨天摔了一跤之后,就再也不能下地行走了,今天早上一见到我,就让我帮他提水哩,我还顺便给他买了豆浆油条吃。”

  说着,那位环卫工大姐便再次试着劝老人抓紧去医院看腿,而另一位来送烧饼的环卫工大姐也跟着劝:“您都八十高龄人了,还那么固执干啥?你看看,您这个左侧大腿肿得多厉害,皮肤青紫,再不治就废了,而且去医院治疗也得两三个月都不止,毕竟,伤筋动骨一百天嘛。现在有政府的工作人员替你张罗,医院里又不缺你吃穿,药费由国家报销,您还有啥可顾虑的?”

  民警当着众的面也是一脸无奈,大倒苦水:“我们关注这位老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个月前,他就骑着这辆罩有拱形铁皮的三轮车就来到了我们辖区,当时的巡防队员发现老人流浪至此,也及时向我们通报了情况,让我们去处理。那时候老人的生活还能自理。随后,我们工作人员多次来劝老人去救助站,可他就是一直不答应,有时不耐烦了还拿棍子捅人。”

  民警和医护人员见老大爷不肯随他们去,也只好作罢。不过,有位民警去了旁边的超市,给老人买了一大蔸方便食品:方便面、卤鸡蛋、火腿场、饼干、矿泉水等,然后悄然离去。

  姚动生见状,也试着上前劝说老人就医,可他依旧摆手拒绝:“不能去,消肿就没事儿了。”姚动生接着又问他叫什么?家在哪儿?家里还有谁?。。。

  老人说自己叫吴家贵(音),八十二岁。然后对其些情况就不愿再说,然后还对姚动生他们三人摆摆手说了一句:“不说了,说出来心里就难受。。。”

  看样子,老人心中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而且最大可能性是他家的隐私,所以,他不愿讲出来,应该是抹不开面子,毕竞,谁的家丑也不愿外扬。

  叶雁秋在一旁看着也心中难受:“这叫什么事儿?天也越来越冷了,老人左腿大腿根儿都红紫了,倘若病情加重,导致生命有危险咋办?”

  艾婉婷突发奇想:“有一个办法可行,如果这位老人一直不愿意,人们可以等他病重昏迷时,再把他紧急送往医院冶病。”

  叶雁秋撇了撇嘴,对女儿批评道:“你这叫什么主意?一个馊主意!等他昏迷了,那就是病情恶化之时,万一抢救不过来,岂不枉顾性命?”

  见老人不听劝,叶雁秋干脆拨打了西城区救助站。很快,一辆急救车呼啸而至。原来,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还带着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前来,正准备给老人量血压,老人却生气地挥舞着胳膊嚷道:“弄啥嘞?别碰我!”

  救助站的张站长马上对老头说道:“老大爷,不是我们多管闲事,刚才我们的医生看了,您这个伤如果再拖下去,会有生命危险,如今我们拉您去医院给您治好,请您配合一下,放心,您的治疗费不是问题,我们已经给区领导汇报过了。”

  老头一听,直摇着头,坚决予以拒绝。医护人员把担架车推到三轮车前,依然不敢贸然行动。情急之下,救助站的张站长只好又拨打了110,希望民警能来帮忙解决。这次,连新街口派出所的所长都亲自赶来了。

  同来的民警对他们所长说道:“我们半个小时前已经来过一次了,老人不愿去医院治疗,也不愿离开此地,我们执法人员只能根据当事人意愿,要征得老人同意才行,不然,我们也不好强制。”

  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在一旁提醒:“老人不配合,即使我们拉到医院也没办法,万一他烦躁拒绝治疗时,出现意外怎么办?我们负不起那个责任!”

  这时,派出所长望着眼前的尴尬和僵局急了,把脸儿一沉,对老人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果眼见一位老人受伤因无法救治而死在我们辖区,那是我们公职人员的严重失职,是对我们社会的一种批判!

  救与不救?人性救助和法律法规如何‘融合’虽然不好拿捏,但人的生命至高无上,我今天就是拚了摘了这顶所长的乌纱、被脱掉这身警服,也要把老人送进医院紧急治疗,老人家,得罪了!今儿这事儿,由不得你了!我要对您采取强制措施,等您治好病了,可以去西城区公安分局投拆我的行为!”

  “所长,你放心,我们这么多人在场为你作证、申辩,好人一定有好报,和谐社会是不允许对救人的好人进行处分的,等老人病好出院以后,我们会继续做好主动救助,全力保障老人在蓟州的基本生活。”救助站的张站长也为派出所长打气。

  派出所长果然雷厉风行,说完就弯腰伸手强行把老人抱出三轮,摊在医护人员早已摆在地上的担架上,就让医护人员过来检查伤口。老头一见碰到硬茬了,反而态度变软了。不但没有固执地拒绝,反而还很配合地让医护人员查看了他左腿的伤情。医护人员看后,初步判断老人左腿骨折。

  派出所长一挥手,吼道:“马上送医院,我们全程陪护治疗!”

  于是,众人忙手忙脚地把老人抬上了120救护车上,一阵呜——呜的啸叫,救护车驶出几十米开外,直奔积水潭医院而去。派出所长找到那两个环卫女工,请求她们帮忙看着老头那辆三轮“老爷车”,免得回头出院了,老大爷找不着三轮车又生事端。

  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回去之后,便开始研究老头以后的生活问题,思虑着如何才能打开他的心结,以便及时找到他的家人。当时,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下发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将于不久之后正式施行。自愿受助、无偿救助,是其中体现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与传统收容遣送工作的显著区别。“自愿”原则,在充分体现政-府对保障受助人合法权益的高度重视的同时,也让救助工作面临新的尴尬。比如这位流浪老人,明明处境堪忧却不愿被救助,让人左右为难。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治的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其中包括:对流浪乞讨患者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就近送往定点医院诊断、救治。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应坚持自愿求助与主动救助、属地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老人和未成年人,要主动救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孙站长及时地将老人的情况上报区里民政局,在老人出院之后,他们要做好主动救助,及时给他送吃的喝的,照顾他的基本生活。最好的办法是尽快联系到这位老人的家人。待老人经过救治身体好转,就可以把他送回原藉,如果查不到他的家人,在做通老人思想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把他送往社会福利院,不再让其流浪街头。

  晚上,姚动生把写好的贺年卡交给了叶雁秋。艾婉婷一见,一把夺了过去,急切地打开贺卡偷瞧。贺卡上面印着精致图案,淡绿色的背景,中间有一心型的镂空,里面是淡淡的杨柳岸,远山如黛,月如娥眉,一对情侣手牵着手,温馨而浪漫。

  艾婉婷未经允许,就急切打开了贺卡,只见里面写着:如歌行板,似水流年,或许是前世亿万次的擦肩而过,修来今生你我的相遇、相知、相守。或许时间在变、空间在变,但愿不变的是我们那份亲情。如果,上苍能满足我一个愿望,我真诚地祈祷,愿我们一家三人不怨、不恨、不离、不弃、不舍、不分!我会爱你和婉婷胜过我自己,愿你俩永远快乐,因为有我!”

  艾婉婷看完后,说道:“小舅,你好酸!明明是写给我妈的情书,偏偏还拉上我?不过写的还真不赖!好,我也诗兴大发了,马上就去写诗去,把今天的所见所闻抒发出来!”

  “你以为诗歌张口就来?就那么好写?你是不是吹牛不打草稿?那好吧,我和你妈就等着拜读大作啦!”

  艾婉婷一听,有些生气地答道:“你们还别瞧不起人!妈,这个还给你,还是你自己看吧。”

  叶雁秋从艾婉婷手中接过贺年卡,看完之后,眼中笑着却有两行泪滑落脸庞。

  两小时过去了,艾婉婷果真写出一首稚嫩的诗篇《卖玫瑰花的小女孩》:苹果脸,面前摆着玫瑰花一摞/嘟咙着小嘴,往地上一坐/见情侣们走过 路过/脸上堆笑,唱起卖花歌/“买鲜花哟,十元钱一朵!”

  情侣们纷纷避开,无情地閃躲/她头上,不服气的小羊角/一跺一跺, 在诉说/家贫 夺走了她金黄的岁月/金钱 成了束缚她的绳索/我强拽妈妈,买走所有花朵/买回女孩半天时光,可聪明的/请告诉我,去哪儿买回她校园的欢乐?

  “哎,婉婷,写的不错嘛,充满童趣,结尾处还富含哲理,很有诗意、诗眼,并有闪光点。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成熊熊火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勤奋,再勤奋,咱们的婉婷就是一个极有天赋的孩子,脑子灵,反应快,希望你智慧的火花能燃烧得更旺。”姚动生夸赞道。

  “连小舅都夸你了,看样子写得蜚有真情实感的,闺女,祝贺你,继续努力哟?!”

  过了几天,艾婉婷再接再厉,又写出了一首观察仔细、同样也充满童趣的小诗,也引起了语文老师的兴趣,名叫《黑龙潭边 有一个孩子》:潭边 一个悠闲的孩子/串串水泡 他用脚制造的/一个个七彩美丽的梦/嘴里咀嚼一颗泡泡糖/眼睛 盯着水边绿色的生命——/一只骑在水面柳条上的青蛙。

  忽然呵,一只辛勤的蜜蜂/坠入水中 青蛙猛然扑向/挣扎的蜜蜂 小孩愤怒了/拾起地上的泥巴/却没砸下,因为他看见/那里有一群黑色小蝌蚪。。。

  黄昏 夕阳缓缓燃烧/把几缕颜色 分给潭 / 分给树梢 分给河/分给喧闹的群山与阡陌/而留给小孩的 是一条影/长长的 象一条窄窄的小径。。。

  晚风的凉爽写意 提醒了他/哦 这才想起要回家/记起了灶膛里烧玉米/和那香甜甜的苞谷粑/沿着夕阳延展的山路/炊烟构筑的梯阶/头也不回地走了 只留下关于/青蛙、蜜蜂、星星的童话。。。

  这两首小诗虽然写得有些稚嫩,但她的观察确很细致入微,最起码是深入了生活,从中得来的真情实感,比那种一味摸仿名家名作的作文,要来得真实一些,比那种面壁杜撰无病呻吟的文艺作品,更能体现真实感受,所以,她的语文老师大加褒奖,并且,还将它登载在校报上,供同学们讨论,切磋,借鉴。 激情燃烧的年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