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激情燃烧的年代

第322章从中作梗

激情燃烧的年代 迷奇梦蝶 6598 2021-04-06 05:2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激情燃烧的年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于是,洪杏花一五一十地讲起了姚动生的情况,末了,对柳梦华两口子自信地说道:“柳大哥,请你相信我,动生娃一定会让你女儿过上好日子的。。。”

  柳梦华听后嗤之以鼻,一连串的问话,如同竹筒倒豆子,劈哩叭啦甩话过来:“一个连大学都考不上的落第生有什么出息?话说的倒轻松,那你跟我说说,你侄儿有什么本事谋生挣线? 不算打游戏,他有一技之长没有?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成绩排个第几名?拿过奖学金吗?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武术健身会吗?”

  洪杏花针锋相对:“呵呵,柳大哥是在挑才子配佳人啦?这么高的标准?没上过大学就挣不到钱啦?那朱元璋乞丐还能当皇帝呢?您这是瞧不起人的偏见行为!再说啦,挣钱养家糊口,要那么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修养在身干吗?接下来该不会要求‘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吧?那可是皇上点状员,皇后选附马的标准!”

  “那么,我们说点普通的凡人小事总可以吧?他有没有曾经到红十字会献过血?有没有曾经到敬老院做过义工?有没有拾金不昧被老师表扬过?有没有见义勇为被政府部门奖励过?有没有和歹徒搏斗过,有没有与社会不良风气作过斗争?。。。”

  “哈哈,我的柳大哥呃,这都哪儿跟哪儿呀?知道者,都明白你这是风趣幽默加调侃,不知者,还以为你在挑革命样板树典型哩!没献过血,没做过义工,没有经历过见义勇为和歹徒搏斗过还不活人了?况且那些事儿一件都还没遇到过,一旦遇上了,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决不打退堂鼓!”洪杏花调侃道。

  “一个黄口小儿,学会请客送礼、投机钻营那套本事了吗?懂不得得八面阾珑、溜须拍马的处世哲学?”

  洪杏花一听也火了:“柳大哥,你简直是在侮辱人的智商!请客送礼人之常情,与生俱来,人人都会,拍马屁搞投机,你这是在教唆孩子不走正道。作为长者,此话欠妥!”

  “呵呵,妥与不妥,让别人去说吧。如今社会的为人处世之道,可是安身立命之本。倘无半点本事,如何闯世界,干一番事业?业未成,家何立?”

  “说来说去,你不就是嫌我侄儿家穷吗?要是他有家财万贯,你女儿不早就扑上来啦?原来你们家是如此拜金势利,如此依附权势,只会看钱看外表,不会看内在!”

  “还内在呢?别总把自己的问题推给贫穷,你难道还没有自知之明:比钱,你丢人,比内在,搞不好更丢人。杏花妹子呀,你回去告诉那小子,女人跟不跟他,就是因为他要啥没啥还没钱!还特么好意思说我家看不上他,也不想想自个儿家穷成那个样子?!”

  “说来说去还是嫌贫爱富!”洪杏花气不打一处来,想尽言词挖苦道:“得,这门亲事,咱动生娃还真高攀不上。现在的女人啦?也不容易,需要学会很多本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男人还得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常。哼哼,这样的女人伺候不起!万一婚后她劈腿,再劈出个联合国,男人还不得满世界给她灭小三?”

  “什么话呀?姓洪的,今天是来串门的还是来吵架的?我不看你是个女流之辈,早给你撵出去了,找上门来撒野?!”

  “嘿嘿,柳大哥,我不过是借题发挥,开个玩笑罢了,您又何必认真呢,说实在的,动生娃和你家蝉蝉的事,你们还是慎重考虑一下,他们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从小学就是同学,感情又好,又在一个村里,知根知底,属于好上加好,远亲不如近邻啦。”

  一直未说话的柳蝉蝉母亲开口说道:“话是没错,但。。。咱们农村这个条件实在不好,怕苦了孩子一辈子呀。”

  “嗨,家穷是暂时的,现在村里哪家不是这样?没有人外出打工挣外源,‘双提留’款谁家交得起,人只要勤扒苦挣,很快就能发家致富的,这不,我家清远年底回来接我们去蓟都了吗?动生这孩子也跟我们一块儿去,届时,在他堂叔底下管个事,说不定慢慢就发起来了,到时候再在城里买个房安家都好呀。”

  “话是那么说,谁知道以后呢?他有没有那个造化,还不好说呢?这娃儿是谁家的孩子呀?我肯定没见过,对他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呢?”柳梦华突然问道。

  “嘿,你两口子长期在外做生意,逢年过节才露一回面,即使对面相逢,谁又认得谁呀?肯定面生。是这样,这娃当初因为躲计划生育工作队,在咱们桃花峪山中防空洞中超生的,小时候一直住在我家,后来上初中后长期住学校,念高中时又去了斗城,所以你不曾见过也在情理之中,村里很多人都不认识这孩子,是我家远房堂哥姚清明堂嫂李翠莲的儿子。”

  柳梦华一听,如五雷轰顶,呐呐地说道:“孽帐呀孽帐,这姚清明还真是阴魂不散,我们那一辈儿的事还未过去,他的下一代又找上门来祸害我女儿来了!”

  姚动生和洪杏花听后,如坠五里云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你们两家好像生来有仇似的!”

  柳梦华万万没想到造化如此弄人,当年姚清明与自己妹妹柳成英以及李翠莲的事一直让柳家耿耿于怀,尚未解开结扣呢,这回倒好,命运仿佛是又一个轮回,开起了国际玩笑,两家的后代又偷偷好上了。

  柳梦华直接了当地说道:“杏花妹子,不是我驳你面子,这事儿你就不该管,当年这娃儿他爸姚清明,把我一家搞得颜面扫地,害得我妹妹远嫁他乡,更害得我妻离子散,没想到事情过了二十多年后,命运又如此捉弄我们,难道姚清明两口子还想羞辱我柳家人一回不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关系怎么那么复杂?你们两家有什么恩怨和世仇啊?!”洪杏花有些不解地问道。

  “这个呀,我没必要给你解释,那都年代久远的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你还是回去问问姚清明、李翠莲两口子吧,问问这对贼男狗女都干了什么缺德带冒烟的好事?!”

  柳梦华甚至扬言,就是把女儿留在家里养一辈子,也不会让她嫁给姚动生的。洪杏花只好无功而返,回去找姚清明、李翠莲,问他们以前与柳家到底有什么过节?结果,姚清明、李翠莲两口子听完洪杏花的话后一言不发,也不同意姚动生与柳蝉蝉一起去蓟州城打工。后来,即使姚动生再三急问原因何在?父母就是不肯讲出,还生气地让姚动生和洪杏花别再问了,以后也别再提起这个事儿。

  洪杏花和姚动生如坠五里云雾,心想姚柳两家上一辈人之间肯定有解不开的怨结。父母不想说出来,肯定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而难以启齿。这个事儿如果连洪杏花都不知道,那一定发生较早了,至少在洪杏花嫁给姚清远之前发生的。没办法,洪杏花和姚动生与姚清明李翠莲默默的坐着,一时都无语了。

  是啊,姚柳两家的隔骇一天不消除,姚动生就不可能与柳蝉蝉自由往来。再者,姚动生家里只有三间穿斗瓦屋,一间烧锅屋,父母住了里间,自己住外间,几乎连个转身的空间都没有,将来怎么娶柳蝉蝉过门?姚动生也在心里怨过父母,可是,怨又能有什么用呢?再说,他们毕竟是自己的父母,是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能把自己辅养这么大,已经不容易了。

  姚动生知道,这不能怪柳蝉蝉的爸妈,天下有哪个父亲不想自己的女儿嫁个好人家呢?要说怪,只能怪自己命运不好。谁叫自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呢?可是,一个男人如果拿这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那这能算是理由吗?就这样,姚动生最后决定了,自己必须外出闯荡,不混出点明堂决不回家来丢人现眼。好男儿志在四方,好女人不在村庄,发家致富要去城里,有钱有势没准儿女人成双。

  那几天结完工人工资,已经腊月二十了。姚清远开车往蜀汉省斗城市赶。又到了一年一度游子返乡的时节,故乡的召唤强而有力,路上车辆很多,多数是摩托车队载着一家老小,在高速公路上排成一排排,缓缓的行驶。

  开了两天的长途车,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小镇保石镇,再次回到这里的他,感觉乡村的泥巴土路并没有改变,深沉的心没有观赏路旁风景。姚清远在集市买了一大块猪肉和一批大礼包,顺着乡间小路往家中赶。

  随着老家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早下海吃螃蟹的人们已经有了拖拉机、农用车了。很多村里的年轻人开始讲究“排面”,饭可以不吃饱,衣服可以不穿暖,但是面子一定得挣足。没有当年那个背着小小的背包走出斗城市山村的勇气,就没有他姚清远今天的一切。

  现在这个社会,有底气才敢回农村过年。尤其是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总是得装成一副人模狗样的样子,因为谁也不愿意被人看穿在外混的不如意,而村里的有车一族常常看不起那些混得比自己差的,这让人更以难接受,就好像融不进他们的圈子。

  不过,从实用性上讲,在农村里有一辆车确实会方便很多。到了逢年过节,去城里置办点年货,也是常常挤不上车,毕竟大家都要出行。而有车了之后,这一切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想什么时候去城里玩一下就可以去,再也不用被班车束缚。而且,有了车之后,相亲的成功率也会提高。

  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村小伙子小姑娘,在外面整天干活,哪有机会谈恋爱,只能依赖过年回老家相亲,这时候全乡的媒婆都到了最忙的时节,牵线搭桥总归要提一提家里的配置,所以有没有车成了农村里相亲的硬杠杆,毕竟有了车之后回娘家也方面,生了孩子也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

  但有车也有苦恼,毕竟农村公共交通并不发达,老家至今还是泥巴路,即使开车回家,那车也只能停在镇上,因为车无法开进乡村。即使买了越野车能开进家门口,那泥巴路睛天还好,勉强能通过去,一旦下雨之后,车辆就无法从农村出来,必须得等大太阳把路晒干,才能行走车辆。

  半个小时之后,姚清远走到了自己家门口,推开院子的竹篱笆门,迎面见到的便是老父亲姚云轩在院子里,划蔑条编竹筐。父亲姚云轩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但已有些许白发。

  见是姚清远回来,忙揝下手中的活计,高兴地站起来喊了一声:“清远,你回来啦?!”就已经是满脸泪水了。

  姚清远的妻子洪杏花在厨房做午饭,闻声赶紧跑出来走到丈夫的身边,上下看了一遍,激动得眼泪哗啦啦流了下来。姚清远把在镇上买的新鲜的肉放下来,一边交给洪杏花,一边问道:“清明哥、翠莲嫂在家里吗,侄儿姚动生在干吗?”

  洪杏花告诉丈夫:“清明哥、翠莲嫂子和侄儿姚动生去镇上赶集买年货去了,差不多应该在回来的路上了。”

  姚清远在屋前屋后转了一圈,发现他走后的十年里,家里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原来那个四面通风的川斗房子,四周可以看见阳光透过的篾编墙壁,上面泥土与石灰拌合糊上去的表层早已驳斑脱落,急待维修或者拆除重建。西屋空着没人住,放着粮米、家什等物权当仓房。看过西屋又去小屋看,之后才回到东屋。看到屋中还有一个净水器,诧异地问父亲:“这多少钱买的?”

  姚云轩说:“一千多块。”

  姚清远查了一下牌子,是一个杂牌子根本不值一千,他说:“爸,你上当了,买贵啦!”

  姚云轩则说:“村里人人家中买的都是这个价,当初是买一送一,买净水器送消毒柜,后来才知道消毒柜是卖不掉的,和净水器一起搭着,净水器要贵点消毒柜免费送,其实,消毒柜的钱已经出了。”

  “嗨,你们老年人的钱就是好骗!如今年轻人都不在家,农村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给骗子可乘之机,一些拿着‘金元宝’、‘银元’、‘金条’、‘银条‘的都来农村忽悠老头老太太。。。”

  “这有啥奇怪的,我都见过村里老太太买的一百块钱一根的‘银条’,说是准备老了归西之日含在嘴里用!”

  姚清远就问:“买金条银条,一定要去城里正规商店买,这儿走乡串巷的玩意当心有假,那卖金条银条有没有检验报告?”

  “你说的那些我们懂不起,反正人家金条卖几千元一块,有的据说还上万的都有!银条也值几百上千块钱呢?”

  “要当心金条有假,搞不好那些银条就是铅条冒充的!”

  “这咱哪儿知道啊?那天有一个外乡人带着仪器到村里,忽悠一老头带路和他一起‘寻宝,’并对大伙儿还说见者有份。于是,很多人跟在他后面去桃花峪山上用仪器探着探着,真挖了一个‘古玉’,外乡人说只挖到一个不够分,还说身上没带多少钱,对村里那个老头说:要不你给我两千块钱,‘古玉’算你一个人的,老头信以为真,掏两千块钱买了下来。事后老人猛然醒悟过来,觉得可能中了外乡人的圈套,于是满世界去找他,结果人家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后来,再有人来村里推销东西,就再也没人敢买了!”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上当买教训,爸,你可千万不要去贪小便宜啊!” 激情燃烧的年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