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二三四五只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白鱼解字:流沙河讲汉字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16
二三四五只手
旧时熟人见面,拱手行礼。拱字古写由左右二字的上半部组合成。篆文更明白易懂,象左右手打拱形。如果两人各出一手同抬一物,那就是共同的共,而与打拱无关了。孔子那个时代讲礼,要求士人聚会时必须“拱立”,规范手脚。旧时画孔子像都是“拱立”的。
拱手也可能不是在向谁行礼,如果拱持的是武器的话。兵字正是如此,拱持着一柄斤。篆文斤象平头横刃斧形,双手握柄,用于斫杀,便是武器,其名为兵。后来兵字另有用处,例如兵器、兵法、士兵、步兵,不得不又造个锛字,作为平头斧之专名。木匠用来削平木料,呼为锛锄者,兵之遗制也。与兵字类似的有戒字,双手拱持着一支戈。戒就是持武器以警戒,就像持枪站岗放哨那样。由戒严而戒烟、戒酒,乃至劝戒、惩戒,衍生诸词。
战国时秦武王设左、右丞相,作为行政首长。丞这个字在古文字象救人出坑形。篆文从旁援手,金文和甲骨文从上援手。丞相二字义为从旁协助国王视事。其实丞字本义只是拯救。黑社会说的“拉兄弟一把”从受方得丞义。与丞字类似的有承字,不但从旁援手,而且有手从下托升。从下托升这只手最要紧,力捧着那个人的臀部,构成了承字的主义。奉承、传承由此而来。看篆文奉承二字很相似。奉字从承省丰声。正如丞即后造之拯,奉即后造之捧。已经三只手,一在左,一在右,一在下,又加所谓提手,拯捧二字就四只手了。隶变后,前三只手不见了,只能看见一只提手。
舁(yú)字看篆文应该是二人对抬。古人打了败仗“舁尸而归”,担架正是二人抬的。與(简作与)字利用舁作声符,义为给予。给予何物?一瓢饮水。与的篆文就是瓢中盛水,瓢柄端有挂钩。路人求饮,一瓢水给予他。與字声符被简化掉,剩下一瓢水,当作简体字,便是今之与。
舉(简作举)字看篆文居然有五只手!其实只有一手。舉字利用與作声符,让下面的一手表达字义,就是舉手。古时文盲多,选领袖舉手,所以叫选舉。
輿(简作舆)字简单,从車(简作车)舁声。远古酋长出门坐二人抬。不是手抬,而是一前一后肩抬。此即肩舁,后人误作“肩輿”。发明车载以后,仍然叫舁(yú),写成字则是舆,义为车厢。蜀人叫滑竿,字应作荷竿。负荷的荷,肩负曰荷(hè)。
興(简作兴)字原本是夯字的古写。正如行又音háng(如银行),興也有其古音hāng(夯)。甲骨文象对抬石夯之形。金文加口,打夯要喊号子。打夯先抬起,所以興训起。石夯方柱形,两棍夹持紧,二人对面夯之。请再看甲骨文,正是俯视之形。
请从四只手回到两只手,说異(简作异)。看古文字,異最早是大人头上顶甾(zāi)。甾即缶,蜀人叫瓦钵钵。此容器演变成田形,易致误会。容器盛液体,小心扶稳当,所以舉双手。異和戴本一字,古音同。用肩荷物曰负,用头顶物曰戴(也就是異)。有人说異字象人戴面具之形。非也。戴面具有䫏(简作)字。甲骨文不舉双手扶着,和異字大不同。 白鱼解字:流沙河讲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