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口之多用途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白鱼解字:流沙河讲汉字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23
口之多用途
篆文甘象口中含物之形。美食入口,细嚼慢吞。观其迟迟噙含,便知味道很好,甘义由此自见。汉末甘蔗传入中国之前,饴糖珍贵,平常人家难得甜食,遂以甜为美味。舌甘为甜。果甜,所以名柑。含,从口从今,今亦声。噙,从口从禽(同擒),禽亦声,而禽又从今得声。可知噙含二字不但义同,古音亦同。今的篆文象捕兽夹之形。兽肢被夹,食物被含,事有类同,所以含字从今得义,并以今作声符。吞,从口天声。今人多误写成下口上夭。天古音tīng,与吞音近。吻,从口勿声,《说文解字》说指口边。口边包括上下嘴唇及左右嘴角。上下嘴唇闭合就叫吻合。以吻触物,今谓之吻,旧时蜀人曰啵。原先蜀人说接吻,只说打啵。
唇在《说文解字》绝非今之嘴唇。嘴唇字本作脣,从肉辰声。古文辰乃蜃蚌象形。口边上下嘴皮能开合似蚌壳,所以脣字从辰。古之唇字音义同震。所不同者,震指雷霆炸震,唇指人被惊震。人吃惊而张口不下,似蜃蚌之开壳,所以唇字从口从辰。口张方能见齒(简作齿),所以篆文齒字从口有缺,止声。缺口表示张开嘴巴。上齒一排,下齒一排,口中一横是舌。篆文舌字口上是干,《新华字典》错成千了。甲骨文舌,舌伸出口向上翻,见舌底之肌纹。肌纹既非干字,更非千字。
曰字义为意内言外,就是说话。说话也要张口,所以篆文口上有缺。但又并非张口不下,而是一开一合,一合一开,所以缺口上有阀门,开合自如。口中一横是舌。吃,从口乞声。看篆文知口在下,乞在上。乞即今之气字,象气流形。吃音jí,义本结巴,口吃。嘴嚼食物,古用喫字,今用吃字,改音chī,视为喫之简化字,结巴本义遂隐。吳(简作吴)篆文从大偏头,从口,象人唱歌之形。唱歌表情,摇摆头部,古今皆然。吳字后来加女作娛(简作娱)。吳吴为古今字。可字义为肯同。表示肯同,就要发话,所以可字从口。其余部分,一横一竖,象枝柯形,是柯字的古写,作可字的声符。纸上写个可字,翻看背面,变成叵字。叵字义为可的反面,就是不可。叵(pǒ)由不可拼读而成。用这种很怪异的方法造字,当然不合许慎六书之法,所以叵被视为俗字。
甲骨卜辞有“多臣多尹多君”的记载。推想比臣高一等是尹,比尹高一等是君。君应是商王下的小诸侯。尹象右手挥杖之形。君从尹从口,不但挥杖,而且下令,更神气些。春秋战国以后,国王称君,地位就更高了。吉祥的吉,篆文字从士口。士本武士。士口是说“吃粮投军”前途美好?看甲骨文方知不然。下面很像是盛器如匣,上面明显是矛锋去柄,盖以“刀枪入库”不打仗了为吉祥吧?毕竟“兵凶战危”不打为妙。造此字者见识高超。
古字篆文、金文、甲骨文都从十口。甲骨文数目字以直杠作为十。到金文怕误认,直杠中加圆点。篆文为了书写方便,变圆点为横杠,如今所见。推想史前时代,部落兴衰存亡,种种大事,全靠巫师口头传授,成为故事。一代一口,十代十口,历三百年,是谓之古。古字本义就是故事。至今讲故事粤人叫讲古,四川人叫摆龙门阵。 白鱼解字:流沙河讲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