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水质
泡茶的水质
古代茶人认为水为茶之母,好茶尚须好水冲。著名的杭州“双绝”——龙井茶,虎跑水;世人皆知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就是最好的证明。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这话说明了在茶与水的结合体中,有时水比茶叶更重要,因为水是茶色、香、味的载体。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由此可见,泡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色、香、味的优劣。
古人认为,只有精茶与真水的融合,才是至高的享受、最美的境界。因此,历代茶人对泡茶水质,均诸多讲究。曾有人为了泡茶,专门收集“朝露之水”、“初雪之水”、“清风细雨之中的无根水”等。甚至冬天时,还有人收集梅花花瓣上的积雪,用罐装好,深埋于地下,以待来年烹茶时使用。可见古代茶人对泡茶水质的重视和执着。那么,到底哪些水适合泡茶呢?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自来水、纯净水、山泉水、井水以及江、河、湖水。
大桶茶的冲泡
在喝茶人数众多的场合,往往需要冲泡大桶茶。对于大桶茶来说,茶叶和水比例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茶汤的质量。根据经验,两者的比例一般为1:50。根据这个比例,可以确定用水量和用茶量:用水量=杯子的容量×人数×每人供应杯数,用茶量=用水量除以人数。此外,冲泡大桶茶时,可用纱布袋、细铁网隔离茶汤和茶叶。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自来水,往往含有少量氯气以及从水管中带来的少量铁质,并不是一种好的沏茶用水。因为氯化物会和多酚类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带有苦涩味的物质,同时还会在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研究表明,如果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就会导致茶汤变褐色。如果没有其他选择,非要用自来水沏茶,最好先把自来水贮存于无污染的容器中,待氯气散发后再用。
纯净水是指利用多层过滤、超滤、反渗透技术,将一般饮用水杂质除去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而得到的人工水。纯净水既干净又透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沏茶用水。市面上各种品牌的纯净水、矿泉水,大多可以用来沏茶。这种水质冲泡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全。
山泉水大多从山岩断层中流出,由细流汇集而成,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清净晶莹,含氯、铁等化合物极少。用之沏茶,茶汤晶莹透澈,香气滋味纯正、鲜醇爽口,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发挥到极致。不过,不是所有的山泉水都可以用来沏茶,像含有硫黄的矿泉水,就不能用来沏茶。
煮茶图
井水是一种地下水,悬浮物较少且透明度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井水要“活”的才行,若是一潭死水的井水,则不能用于泡茶。唐代陆羽《茶经》记载“井取汲多者”,明代陆树声《煎茶七类》也记有“井取多汲者,汲多则水活”,都强调了要用活水井里的水。同时,如果是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由于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也不宜用于泡茶。明代焦逗《玉堂丛语》和清代窦光鼐、朱筠《日下旧闻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水质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福建南安观音井,曾是宋代的斗茶用水,至今犹存。
江、河、湖水属地表水,如果远离人烟,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岛湖水、绍兴的鉴湖水等,所含杂质较少,也是较为理想的沏茶用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但常见的江、河、湖水往往比较混浊,污染物较多,不宜用于沏茶。 中国文化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