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养生
运动与养生
核心内容:运动与养生的相互关系运动要点:调养精气神
“生命在于运动”,虽然现已为全世界人们所公认,但在许多人眼里,只有青少年经常运动,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强健体格、坚强其意志以及增强他们的勇敢精神。实际上,中年人经常运动,也能够健壮体格和保持青春活力,增强身体素质,使精力充沛;老年人经常运动,更能够延缓各器官的衰老进程,保持快乐的精神状态,并可防治骨质疏松症等。因此,运动养生法也成了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运动是健康之本,是祛病延年,抗衰长寿的良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按跷,所以调其气也。”运动养生不仅包括了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也包括了现代的运动方法和按摩养生方法。
中国是最早应用体育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国家。在中国最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曾这样提过:“其病多瘘厥热寒,其治宜导引。”(按:导引是一种体操活动)中国古代科学家们还进一步用科学理论解释了运动能够健身治病的道理。1800多年以前,华佗曾编创了“五禽戏”作为健身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肺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这都说明运动在防病和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需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隔运动,并且尽量做到“心静”,精神贯注,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为其他系统与器官机能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运动养生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中医学的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气血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调养“精气神”为运动要点,以运动为锻炼形式,做到形神统一、刚柔相济、动静得宜,以达到活动筋骨、疏通气血、调和脏腑的目的。因此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意守是指意念专注,即把全部精力专注于某一件事物上,如在运动养生时将思想集中于调节呼吸和身体运动上来。调息是指调节呼吸,即根据运动的节律快慢来调节呼吸的频率。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即采用某种形式的身体运动进行锻炼,如人体的运动主要依靠四肢及肩、脊、腰、髋的骨骼及相关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形体运动就是有意识的锻炼这些骨骼,关节和肌肉,以保持其灵活和健壮。其中最关键的是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周身气血运行。传统的运动形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要求在运动前首先要全身放松,平心静气,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去除杂念,将全部思想集中于形体。然后调节呼吸,使呼吸平静自然,均匀和缓,用腹式呼吸调节呼吸的平缓和深度。意守、调息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再开始进行形体运动。而现代的运动养生方法,不再强调形神统一,只要动作舒缓协调,全身自如放松即可。
文八段锦图谱
文八段锦又称“十二段锦”,全套为坐式,与立式八段锦相对。包括摇天柱、舌搅漱咽、摩肾堂、单关辘轳、双关辘轳、托天按顶、钩攀等八节的导引求式。
运动养生关键在于坚持,并且适度。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同的运动锻炼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特点,可根据自身情况(如年龄、体质、职业等)、实际需要、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而选择适宜的项目。在运动量适当的情况下,所选项目不一定局限于某一种,可综合应用或交替穿插进行;运动量和技术难度应逐渐加大,并注意适可而止,切不可勉强或操之过急;锻炼应在医生或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除作脉搏、呼吸、血压的监测外,也可参照“酸加、痛减、麻停”的原则予以调节。如运动后仅觉肌肉酸楚,抬举活动时稍有胀重感,可继续维持原运动量或按照原计划略加大;如局部稍有疼痛,应减轻运动量或更换运动项目;如出现麻木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查明原因再做决定。
文八段锦基本内容和方法歌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并非一日之功,要想收效,必须有一个过程,所以要持之以恒。尤其是取得初步效果时,更要加以坚持,这样才能使效果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提高。当然在疾病状态下,运动并不能完全替代治疗,这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或采取其他措施。 中国文化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