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国文化全知道

道教气功养生学

中国文化全知道 文若愚 2896 2021-04-06 04:41

  道教气功养生学

  道教气功养生学

  核心内容:道教气功养生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东汉三国时期

  和道教的创立一样,道教养生学的产生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道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基于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道教养生学的问世则是先秦两汉科学文化发展的结果。

  在风云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哲学思想方面先后出现了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兵家、名家、法家、纵横家、神仙家等,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诸子百家之中,除道家、神仙家对道教气功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最大以外,儒家、墨家、阴阳家亦有相当的影响。到了秦汉,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求仙长生的风气盛行,气功养生学说已广泛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而出现了许多气功家和专门著作,这就构成了道教气功养生学形成的社会条件。诸子百家的兴起,神仙学说的勃兴,黄老之道的铺张,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道教气功养生学形成的条件。正是在这些历史背景下,孕育、产生、形成了道教气功养生学独特的气功养生体系。道教气功养生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六个阶段。

  紫气东来图轴 清 任颐

  图中老子身着赤衣,须眉皆白,高额、凸颧、阔耳、长颌,笑意盈盈,童颜鹤发。

  第一个时期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460余年(126~589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东汉三国之际,道教气功养生学初步形成。许多著名的道教丹师如张道陵、魏伯阳、葛玄、左慈、封君达、葛越等,都生活在这个时期。涉及养生内容的几部道教重要著作《老子想尔注》、《老子节解》、《老子河上公注》、《周易参同契》,都成书于此际。道教气功养生学的重要范畴、术语大多数已经提出,其理论已基本建立。第二阶段为魏晋南北朝,是道教气功养生学发展的时期。著名炼养家、理论家有鲍靓、郑思远、许逊、葛洪、鲍姑、魏华存、杨羲、陶弘景、张如珍、寇谦之、由吾道荣、焦广义、王延、周节韦等。其中葛洪作《抱朴子内篇》,融秦汉以来炼养方术为一体,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养生法;魏华存传《黄庭经》于世,备受后人推崇;陶弘景精于医学、养生之道,著作甚丰,成为这一阶段成绩最高的学者。其间炼养功法日益增加,并出现了一些治病去疾的功法,有运气布气为他人治病祛疾的例证。系统的派别虽没有形成,但出现了以符箓咒法为特征的天师道和以存思守神为要法的上清派。问世的几十部内炼著作,亦多为上清派人所撰。

  仙人图

  道教重生恶死,相信人坚持修炼可以成仙,长生不死。图中有四位仙人,以不同的年龄表示出各自修炼品位上的差异。

  第二个时期为隋唐五代时期,约400年(581~960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隋唐时期,是气法到内丹的演变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气功养生学有了更大的发展,并被广泛地应用到医疗卫生上。其时三大古典医籍《巢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合秘要》中,都大量收载了气功治病的功法。同时,内丹之说开始被社会知晓,出现了几十部内丹专著。重要的有苏元朗《旨道篇》、《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张元德的《丹论诀旨心鉴》,刘知古的《日月玄枢篇》等。作为内丹的初步阶段行气法气功一类,由于比较切实易晓,易为人们接受,故在社会上十分流行,出现了大量的著作。第二阶段为唐末五代,是内丹学开始兴盛的时期。隋唐时期,内丹学虽已行世,但由于外丹术臻于极盛,故内丹术不著。至唐末五代时,随着外丹术渐趋衰微的形势,内丹开始兴盛,研究内丹已成为一种风气。其中以崔希范、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陈朴、谭峭、陈抟等最为著名。他们皆有著述,阐述内丹修炼的理论与方法,为宋元内丹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时期为宋元明清时期,约950年(960~1911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宋元时期,是内丹理论和功法阐发弘扬、内丹派别形成时期。此际内丹大家首推张伯端,他作《悟真篇》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的《参同契》,被道家并推为正宗。其丹法下传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而成内丹南宗一派。至金元时,在三教合一的宗旨下,又形成了以王重阳及其弟子马丹阳、刘处玄、丘处机、孙不二为首的内丹北宗(全真通)一派。其后又有陈致虚融合南北二宗,力图统一内丹法。于时著名的人物甚多,其中张无梦、高象先、刘希岳、马自然、王庭扬、霍济之、宋先生等,均有著作留传至今。还出现了几部大型内炼类书,如《云笈七籤》、《道枢》、《修真十书》。道教气功内丹学至此达到了最高峰,从而形成了道教气功最重要的派别——宋元内丹派,这也是中国气功史上的主要核心派别。第二阶段为明清时期,是对道教气功养生学的总结批判阶段。这一时期道教气功养生学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由于内丹学说复杂艰深,令人生畏,且师徒口口相授、秘密传播,亦不利于推广,故内术丹学的影响逐渐式微。另一方面由于导引、气功等比较切实,易于传播,故更加受到社会重视,出现了一大批接受道教内炼理论但并非职业道徒的养生家。如《养生导引法》、《修真秘要》、《保生心鉴》三书的作者胡文焕,《养生四要》、《保命歌括》的作者万全,《奇经八脉考》的作者李时珍,《寿世青编》的作者尤乘,他们都是著名医学家。其他如《遵生八笺》的作者高濂,《夷门广牍》的作者周履靖,《修龄要旨》的作者冷谦,《三才图会》的作者王圻等均为文人。医家文人的这些活动,使道教气功的影响更加宏大。炼养不再只是道教中人专有的特技,而且成为具有更加广泛社会影响的祛病健身运动。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气功史上巨大的变化和转折,它带来了从气功理论到方法的深刻变革。而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明清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古代医学和养生学长期积淀的结果。宗教的躯壳已不能再容纳养生发展的这种结果。相反,由于衰落而日趋保守的道教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养生发展起了阻碍作用。中国气功养生学的发展,开始摒弃那些宗教的神秘主义的因素,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道教内,这个时期还产生了一些新的派别。其中以陆潜虚的东派、张三丰的三丰派、伍守阳的伍柳派和李涵虚的西派影响较大。这些派别尽管在修炼次第上有所差别,但基本上都继承了宋元内丹派的法统,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力图使丹法通俗化,兼收并容诸家之说。显然,这是时代打下的烙印。 中国文化全知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