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

  ※ 079.自卑情结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1907年

  佛兰德文艺复兴(Flemish Renaissance)时期的艺术家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1560年的作品,《儿童的游戏》(Children’s Games)。根据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观点,儿童这种模拟竞争的活动源自于他们的自卑情结。

  精神分析(1899年),心身医学(1939年)

  可能“自卑情结”是英语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学术语之一。这一术语的创立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他在年少时体弱多病,受此影响,终其一生阿德勒对于身体健康的兄长都怀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感。同时,也正由于年幼时的患病及医治经历,阿德勒后来决定成为一名医生。

  阿德勒开始行医后没几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著作《梦的解析》(1900年)。这本书极大地鼓舞了阿德勒,他公开地对书中的观点进行辩护。之后的几年,阿德勒一直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很大差异,以至于二人无法一起进行研究时,阿德勒就退出了弗洛伊德的小组织。如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的基本动机,而阿德勒则认为社会兴趣和能力的作用更为重要。

  阿德勒提出的自卑情结概念源自于他对器官自卑感的研究,他指出,个体总有一些身体器官天生较弱且容易感染疾病。在其1907年出版的著作《神经质性格》中,阿德勒将这一结论推广至对人类心理能力的研究,提出了自卑情结的概念。他认为,每一个儿童与自己的兄长相比都会显得身体柔弱且能力不足,这会使其产生自卑感,并导致其为此寻求心理补偿。在成年后,个体依然会设法克服自卑感,正是这种动机会激励其取得成就。然而,如果自卑感太过于强烈反而会限制个体的成长。由于阿德勒强调的是心理对个体成长的帮助,因此他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命名为“个体心理学”。(殷融 译)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