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诗说唐朝:那些诗人那些事儿·初唐(全四册)

杨贵妃,辜负深宫马嵬魂

  ■ 杨贵妃,辜负深宫马嵬魂

  (一)

  杨贵妃也是个诗人。

  我这样说你会不会惊奇?

  但她真是写过诗的,可惜留下来的只有一首,《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首诗写得平平,不过是中规中矩而已。西周私塾的孩子们学习两天格律就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押的是仄声韵,是因为这不是诗,是词,写来是为了唱的,可能这首曲子要求的就是仄声尾。

  杨贵妃的诗虽然写得不怎么样,但是音乐天分很高。史说她“善歌舞,通音律”,尤其擅长弹琵琶,“音韵凄清,飘如云外”,与唐玄宗夫唱妇随,情意相投,颇有共同语言。

  李隆基热爱音乐,史称“英断多艺,尤知音律”。既喜欢笛箫丝竹,也擅长羯鼓这种击打乐,且认为“羯鼓,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也。”想象一下皇上擂鼓的样子,一定很帅。

  唐玄宗还特地将宫廷乐师重新编制,题名为梨园,这就是后世戏曲界称为梨园的来历。唐玄宗可说是所有梨园子弟的祖师爷,现在还有很多剧团里供奉着太宗像。

  杨贵妃为了响应老公,亲自担任这个梨园班子的艺术总监,教授歌姬们舞蹈。

  她最信任的贴身宫女张云容,同时也是她的入室弟子。某日宴会上,张云容献上一曲贵妃亲传的“霓裳羽衣舞”,一招一式,酷肖贵妃。舞步蹁跹如轻云摇风,锦袖飞扬如嫩柳拂水,千娇百媚,绰约多姿。

  贵妃深以为骄傲,遂写了这首诗赞美张云容,其实还是夸奖自己的舞蹈编得好。

  诗中说张云容穿着丝罗的舞衣,水袖纷飞时香气四溢,应该袖管里是薰过香的;而且舞衣大概是红色,故称“红蕖”。蕖是荷花,开放在袅袅的秋烟里,想来舞蹈之际,四周兽吻吐烟,虽然是单人舞,也刻意营造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后两句用了个对仗,形容舞姿如同风舞流云,柳拂静水,柔极美极。

  《霓裳羽衣曲》,传说是李隆基仲秋夜梦游天宫,在广寒清虚之府,见到素娥(也就是仙女)十余人,起舞于月桂树下。乐声清丽,舞姿袅娜,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玄宗梦醒后,还依稀记得梦中音乐,遂记一半编一半,得谱《霓裳羽衣曲》。

  这说法很玄妙,流传颇广。被洗脑的中唐诗人刘禹锡就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还写了一首诗来记叙: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

  玄宗亲自编曲,可以想象这曲子的流行程度。因此一经传出,宫廷上下每每有人依曲编舞,并在宴会上演出,博皇上一笑。

  然而各种编排都不称玄宗心意。偏偏有一日在皇亲的家宴上,看到寿王妃杨玉环跳了这支曲子,舞姿竟和梦中的仙女相差无几。

  唐玄宗泪流满面:神仙啊,我终于找到你了。

  可是神仙妹妹已经成了自己的儿媳妇,这可怎么办?

  没关系,让她离婚!

  于是唐玄宗下一道诏书,令寿王李瑁另娶韦氏女为妃,而杨玉环则出家修道,赐号太真,并为之建太真观。

  杨太真去道观里这么镀了一圈金回来,就算是脱胎换骨转世为人了。于是顺利嫁给了自己的公公李隆基,晋升贵妃。

  这是一段不折不扣的孽缘。

  比杨玉环晚生了整整半个世纪的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美化了这段姻缘,名之为爱情。将李杨的相遇含糊其辞,仿佛少男少女的一见钟情,除了为美人陪衬的“六宫粉黛”外,其余的配角以及两人过往的经历全都不见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这首长诗真的很美。

  诗重俗白的白居易难得有一首诗写得这样典丽华美、满纸珠玑,念上去有如千斤橄榄,津生余香,是一首非常值得全文背诵的长诗。

  在诗的开篇,没有了李瑁,没有了皇子妃,没有了公公与儿媳的尴尬身份,她变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闺中少女,他变成了“御宇多年求不得”的痴心宅男。他们的相遇,由“回眸一笑百媚生”便瞬间定格成永远。

  然而,事实真相远不是听上去那么美好浪漫。

  (二)

  说到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总不能不提一下她的前夫李瑁。而说到皇子李瑁,就要说说他的母亲武惠妃了。

  在杨玉环出现之前,武惠妃才是玄宗最爱的女人。

  武惠妃(699-737),名落衡,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为父亲早逝,从小进宫在武则天的庇荫下长大,对武则天那些权谋媚术学了个六七成,当女皇是不够用的,但是专宠后宫折腾几出宫斗戏可是足够了。

  不知道武落衡是几岁嫁给李隆基的,但是两人同在宫中长大,青梅竹马是一定的,所以这九成是李隆基主动选择的自由恋爱,感情自与别的妃子不同。

  开元十二年(724),玄宗废王皇后,特封武氏为惠妃。本来要立为皇后的,可是历史上武李两家的渊源太深了,大唐王朝要再出一个武后,这谁受得了?大臣们以死相谏,以至于这件事到底没成功。

  而这个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曲江风度”的张九龄。

  于是武惠妃决定曲线救国,想让皇上废了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李瑁为太子,那自己水到渠成,就算做不成皇后,将来也肯定是太后了。

  她让女婿杨洄秘密监视太子行踪,又对皇上说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为母妃失宠,对皇上不满,时常在府中秘会,说皇上坏话,还想害死自己。

  老年昏聩的李隆基偏听偏信,当真起意要废掉太子,谁知道张九龄又在大声说“不”,弄得事情一直进行不下去。

  这可把武惠妃气坏了,于是勾结奸臣李林甫,双管齐下,给唐玄宗不断吹风进谗,让唐玄宗越来越不满张九龄。因为张九龄总是说“不”,于是张九龄说什么,唐玄宗也可劲儿说“不”——比如张九龄要杀安禄山时,就是唐玄宗坚持要秀仁义,硬是把安禄山给放了。后来更是干脆将张九龄罢相,让李林甫取而代之。

  障碍扫除,武惠妃放开手胆,与李林甫联手,精心策划了一出弥天阴谋,制造了比玄武门更加血腥的“一日杀三子”的惨案。

  要不怎么说自张九龄罢相,大唐就算是完了呢?

  这天,惠妃一边令人传诏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请他们帮忙擒拿,一边告诉玄宗:“太子与二王要谋反!他们穿铁甲进宫了!”

  唐玄宗吃了一惊,赶紧派人察看,竟然看到三位皇子果真披甲进宫了,遂命侍卫拿下,投入狱中。

  案子审了好一阵子,若说三子造反,似乎证据不足,而且三位皇子都抵死不认;可若说不是,又确实披甲进宫,而他们所说的惠妃传诏又无证据。

  于是唐玄宗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当然没什么好话,三言两语撺掇得唐玄宗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不久,三人俱被害死。

  当年玄武门事变,李世民杀兄屠弟,绝灭人伦,还可以说是夺嫡之战,我不杀你,你就要杀我,是权力使然,形势所迫;然而李隆基呢,他可是亲爹呀,自身并无任何危险,面对一桩明显证据不足的所谓谋逆案,竟然一次能杀死自己三个亲生儿子,真是比他爷爷李世民狠多了。

  不过,唐玄宗一生中有过30个儿子,31个女儿,所以只要不高兴,随便杀几个儿子出出气也根本不当回事吧?所以唐玄宗一生都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反省过。

  当年底武惠妃病逝,据说是被三位皇子的冤魂索命,活活吓死的。

  唐玄宗闻知大恸,追封厚葬,还说以后再也没有惠妃这样的知己了!

  ——三个儿子死时,他可没有这样哭过!

  这之后,唐玄宗很是抑郁了一阵子,直到娶了惠妃的儿媳妇杨玉环,才算是有了新的“爱情”。

  他那么爱武惠妃,也没有因此对惠妃唯一的儿子好一点,还抢了这儿子的王妃。

  所以说,帝王的心,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爱情?连亲情都没有。有的,不过是自己的一己私欲罢了。

  昏君就是昏君,或者说好听点,情种就是情种,唐玄宗给予杨玉环的宠爱,一点都不比对她的婆婆武惠妃少。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这位羞花使者就是杨玉环,其余三位分别是闭月使貂婵,沉鱼使西施,落雁使王昭君。

  “羞花”典故的来历是说有一天玄宗与贵妃去后花园赏花——又是赏花,看来唐玄宗有了玉环这位爱妃之后,真是荒疏朝政,只顾寻欢了,竟有恁多时间逛花园——正逛着的时候,杨贵妃看到一种特别的花草,便伸手抚摸,谁知那花竟闭合了起来。玄宗笑赞:贵妃的美貌,让花朵都羞愧了。

  要不怎么说唐明皇会聊天呢?其实我们都能想明白,杨贵妃摸的根本不是花,而九成是含羞草。

  但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唐玄宗对杨玉环有多么宠爱。

  白居易这样形容: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有一次,大冬天的唐玄宗下朝回宫,正看到杨玉环拿着两根冰柱在玩,便好奇地问她这是什么,杨玉环竟然甜笑着回答这是“冰筷子”,一副小孩子过家家的快活样子。

  其实这时候的杨贵妃已经并不年轻了,虽然不曾生育,却已经结了两次婚,早就不天真了。可是她身上,偏偏有那么一种活泼的家常的烟火味儿。

  大量的宫斗戏让我们早已看熟了后宫妃嫔们那些勾心斗角的计谋,以及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可是你猜杨玉环怎么着?她的绝招竟然是回娘家!

  这也太平常百姓了!

  贾宝玉为什么唯独钟情林黛玉?就是因为黛玉敢跟他生气,但是生完气哄一哄就好了。男人喜欢追求女人,征服女人,同样也喜欢哄女人。女人太千依百顺了反而未必抓得住男人的心。

  果然没过两天,唐玄宗就主动派香车接杨玉环回家了。

  她看起来那么容易快乐,容易满足,真哭真笑真生气,反而让他越发要倾尽了财力心力去给她最好最珍贵的一切来哄她开心。比如,千里送荔枝。

  《新唐书·杨贵妃传》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他是这样心甘情愿地宠着她,爱着她,谁让她才是他梦游月宫见到的那个人呢?

  梦中情人,羽衣霓裳,天下没有什么可以与她相比。于是,他便拿了整个天下来哄她。

  最终,又让她为天下付出了自己。

  (三)

  因为沾染了神话色彩的不俗来历,此后大唐宫中历任可以表演“霓裳羽衣舞”的歌队都很受优待。

  霓裳羽衣舞,既可以是独舞,也可以是群舞。有书记载:“宫妓梳九绮仙髻,衣孔雀翠衣,佩七宝璎珞,为《霓裳羽衣》之类。曲终,珠翠可扫。”

  舞队服饰华丽,到了“珠翠可扫”的地步,这奢华之象真令人失神。

  我不禁想起杜甫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讽刺之风,由此而启。

  这首诗最大的妙处在于“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读杜心解》)。

  杨贵妃得宠,所有亲戚也都跟着得意,三个姐姐分别封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与虢国夫人,从兄杨国忠也做了宰相。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难怪会出现“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怪异现象。

  诗的开篇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出语自然,仿佛电影镜头,直接铺出了一个丽日、丽都、丽水、丽人的画面。

  三月三日上巳节,于水边行祓禊之礼,这是从西周就已形成的风俗。

  祓禊原来是一种水边举行的驱邪的祭礼,后来渐渐转变为单纯的春游。就和端午节本来是为了纪念屈原,后来就只剩下吃粽子赛龙舟一样。

  写明时间、地点,接下来用罗敷之法,大段描写丽人奢华的穿着装饰:绣花的衣裳,金银线压的孔雀裙子,头上戴着翡翠的流苏,腰上缠着镶珠的束带。

  这些丽人都是皇亲国戚,中间最著名的两位是虢国和秦国夫人(省掉了韩国夫人),真是香风阵阵,翠映珠摇。

  写完了衣饰,又开始写她们水边野餐的菜谱:翡翠锅里蒸的是紫驼峰,水晶盘里盛的是白鲜鱼。如此美味,可是她们却挑三拣四吃不下了,捏着犀角的筷子久久不肯下箸,真是浪费了御厨们精雕细镂一般的膳食功夫。

  宦官们骑马飞奔,络绎不绝地送来新的菜肴,还要小心地不敢扬起灰尘。笙箫鼓乐,极其缠绵婉转,满席宾客,无非达官贵人。这时候却有一个骑马的官人在帐前下马,态度嚣张傲慢,径直从绣毯上走入席中。

  真是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权臣啊,咱们看热闹的人走远点吧,太近了小心惹怒丞相,那可就大事不好。

  整首诗并不难理解,唯有“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一句,不知是实写现场景象,还是借古喻今的用典。

  有人说是暗指杨国忠与虢国夫人兄妹淫乱,我以为附会之言难以定论,宁可就字面而论,当是为全诗收束前的一抹着色吧。

  这整首诗平静而细腻地描写着春日里水边野餐的一幅仕女嬉春图,似乎不带任何情感,甚至还很客气地赞美了她们意态娴雅,肌容光艳,没有一句批评,却极度冷静而深刻地批判了以杨家兄妹为首的朝廷贵戚们穷奢极欲嚣张跋扈的做派。

  这首诗的影响极广,清朝洪昇的《长生殿》第五出《禊游》一折,就完全化用了这首诗。

  戏词中形容三国夫人出游盛况: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行过处,辨不了紫陌红尘。

  绣幕雕轩,珠绕翠围。

  罗绮如云。

  各逞黛娥蝉鬓。

  朱轮,碾破芳堤,遗珥坠簪,落花相衬。

  “行人,慎莫来前,怕惹丞相生嗔。”更是直接套用了《丽人行》末句的“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一折最有趣处还在结尾,香车过后,百姓簇拥,美人们遗落芳尘的珠翠簪环竟让他们捡了半天,白发一笔小财。因此拍手齐唱:

  扑衣香,花香乱薰;杂莺声,笑声细闻。看杨花雪落覆白苹,双双青鸟,衔堕红巾。春光好,过二分,迟迟丽日催车近。环曲岸,红酣绿匀;临曲水,柳细蒲新。

  真是春光殆荡,宝气珠光。

  当唐玄宗兴致勃勃创建梨园,被梨园子弟奉为祖师爷的时候,可没想过,有一天他自己也会成为戏中的人物。

  《长生殿·禊游》还给了那个“当轩下马入锦茵”的嚣张来客一个明确形象,乃是安禄山。且借念白明确写出一段宫廷轶闻:“俺安禄山,自蒙圣恩复官之后,十分宠眷。所喜俺生的一个大肚皮,直垂过膝。一日圣上见了,笑问此中何有?俺就对说,唯有一片赤心。天颜大喜,自此愈加亲信,许俺不日封王。岂不是非常之遇!”

  史书记载,安禄山是个灵巧的胖子,肚子大得垂到膝盖去,却能腾挪跳跃地做胡旋舞,岂不怪哉?

  唐朝舞蹈主要分为软舞和健舞两种,水袖飘带之类都属软舞,而胡旋傩面之类则属健舞。如果说杨贵妃是软舞的个中翘楚,那么安禄山就是健舞的代表人物了。

  安禄山长得面黑体肥,猪一样身材,却偏偏一张油嘴,会得装傻扮萌。他明明满腹坏水,却对皇上说是大肚皮里只有“一片赤心”;杨贵妃刚给个好脸色,他立刻贴上去认干妈,之后晋见都是先拜杨贵妃再拜唐明皇,理由是“我们胡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因为表现得这么天真这么傻,哄得李隆基还以为他是真的天真无邪小白,哦不,小黑兔,哦不,小黑猪,哦不,怎么也得只大黑野猪吧。

  岂不知,安禄山这是典型的扮猪吃老虎,便便大腹中乃是阴谋无数,包藏祸心。

  有注解说:“天宝十二载,杨国忠与虢国夫人邻居第,往来无期,或并辔入朝,不施障幕,道路为之掩目。冬,夫人从车驾幸华清宫,会于国忠第,于是作《丽人行》。此当是十二年春作,盖国忠于十一年十一月为右丞相也。”(《杜诗详解》)

  也就是说,这首诗作于753年,是大乱之前最靡醉的时刻。

  两年后,大唐史上玉碎宫倾最惨痛的一页——安史之乱爆发了!

  盛唐光辉一去不再,唯剩下“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这一句,莫不是“诗圣”的预言?

  (四)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一路长驱直入,攻占洛阳。次年正月,于洛阳自封大燕皇帝。

  叛军打长安时,因一代名将哥舒翰据守潼关,固若金汤,久攻不下。

  这时候,李光弼和郭子仪也接连大败史思明部,切断了叛军前线和范阳老巢的交通线,令安禄山腹背受敌,一度打算放弃洛阳。

  照着这样的形势,只要哥舒翰坚守潼关,战乱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被扑灭的。而当时的形势也确实有利于唐军,各地捷报频传,似乎胜利在望。

  于是唐玄宗就又飘飘然昏聩起来,加上杨国忠在一旁煽风点火,竟然命令哥舒翰主动出击,与叛军决战。

  关于哥舒翰,天宝年间有一首西北民歌,可以见其神勇: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胡马,不敢过临洮。

  这让胡马“不敢过临洮”的将军,显然可以与“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有一比。这样的大将,自然是英勇擅战,精通兵法的。

  哥舒翰再三表奏:安禄山有备而来,利在速战。只要坚守潼关,不久自见分晓,若我军轻出,必然落入叛军的圈套,悔之莫及。

  但是唐玄宗这时候已经老糊涂了,完全不听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劝诫,硬是在杨国忠的挑唆下,再三下旨命哥舒翰出关迎敌。

  史上说,哥舒翰是“恸哭出关”,自知有去无还。这一天是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初四。

  这让人不禁想起宋朝时岳飞收到的十二道金牌。本来连战告捷,收复失地有望,但是皇上赵构听信谗言,强行将岳飞诏回,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于风波亭,而大宋也彻底失去了向金国讨还失地的最后机会。

  哥舒翰放弃天险,出关迎敌的结果不言而喻,兵败被擒,京兆失守。唐玄宗这才仓皇失措,决意西逃入蜀。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三日大清早,皇帝带着自己的近臣爱妃在禁军扈从下秘密出逃。为免百官阻驾或是引起慌乱,下令悄悄地溜走,打枪的不要。

  第二天上朝时,大臣们不见玄宗和宰相,大殿空空荡荡,最高官员都不来上殿;于是追到皇上寝宫问候,惊动起妃子们,方知后宫也空了一半。

  大臣和妃子们一起蒙圈了,等他们醒过神来,才发现皇上走了,乱军来了。

  从哥舒翰出关到唐玄宗出逃,形势急转直下,只用了不到十天。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皇上的日子也不好过,仓皇奔逃已经很狼狈了,还未等出了陕西境内,銮驾刚刚抵达悲催的马嵬驿时,意外发生了——因为“将士饥疲,皆愤怒”,军队哗变,大将陈玄礼先斩后奏,提着杨国忠的脑袋向皇上请命,说是众将士请奏:不杀杨妃,难安军心,愿圣上割恩正法。

  玄宗放下帝王的面子,苦苦哀求:玉环只是一介后宫女子,从未参与政事,你们把国舅已经杀了,何苦为难贵妃?

  陈玄礼道:贵妃是皇上枕边之人,我等拼死杀敌保卫皇上,他日脱险,若贵妃衔私报复,我等今日之肝脑涂地岂非枉死?愿陛下深思,将士安,则陛下安。

  理由很充分啊。李隆基在“将士安”和“陛下安”的关系上小小推理了一下,很容易地就做出决定,丢给了杨玉环一条白练。

  将贵妃缢死后,还特地“尸置驿庭,召玄礼等人视之”。这是验尸啊!生怕贵妃死得不彻底。

  杨玉环国色天香,生前万千宠爱于一身,死时竟是这般凄凉沦落,也实在可怜。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白居易的《长恨歌》对这一段轻轻带过,似乎不忍细写。

  而洪昇的剧本《长生殿》则在《冥追》一折中将这段写得特别动情,说杨贵妃死后,灵魂出窍,恍恍惚惚只看到皇上起驾远行,犹自飘飘悠悠去追呢。

  望銮舆才离了马嵬坡,咫尺间不能飞过。俺恍魂轻似叶,他征骑疾如梭。刚打个磨陀,翠旗尖又早被树烟锁。

  暗蒙蒙烟障林阿,杳沉沉雾塞山河,闪摇摇不住徘徊,悄冥冥怎样腾挪?

  这无主孤魂,又能飘去哪里呢?

  李隆基对杨玉环到底有多么思念,是否做过些什么追荐活动,我们不得而知。至少在他的诗作中,没有一首为怀念杨贵妃而写的悼词,所有“雨夜闻铃”、“迎像哭像”等缠绵动人的相思情节,都是后人根据白居易《长恨歌》和洪昇的《长生殿》编造出来的。

  白居易和洪昇,谁也没见过杨贵妃。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些句子,写尽了相思缠绵,真的好美,好美。

  可惜都不过是诗人的想象。

  《长恨歌》最后给出了关于爱情的最美回忆,我们多希望那一切都是真的: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五)

  一些道貌岸然的史学家将唐玄宗晚年的昏聩归罪于杨贵妃,这是很不公平的。

  红颜祸水,自古以来成为朝代更迭最现成的借口。似乎昏君之错,尽在妲己。远的不比,只说唐之前,隋灭陈时,便有人将陈后主之昏归于阴丽华。晚唐诗人杜牧曾有诗讽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那么唐玄宗仓皇逃亡时,后宫里所奏的,莫非是《霓裳羽衣曲》么?

  杜牧在《过华清宫》中,也讽刺过唐明皇与杨贵妃: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让我忍不住想起后蜀的花蕊夫人。

  朱温窜唐之后,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当后蜀被赵宋所灭,赵匡胤掳了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命其侍宴,且说:“听说你有诗才,那就念一首来听听。”

  他满心以为花蕊夫人会写一首婉转乞怜的诗来求恕,没想到花蕊夫人略一思索,便落落大方地吟道: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说的是宋兵南攻围蜀,十四万蜀军不堪一击,没等打就全都解甲投降了。于是,蜀主孟昶只得自缚请降,而花蕊夫人自然也成了陪绑的战利品。

  可是这些,与花蕊夫人何辜?

  这真是替千古戴罪红颜发出了最有力的呐喊:征战胜败都是朝廷兵家之事,又怎能系于后宫一个女子的头上?难道大好山河,烽火千里,就只为贵妃多吃了两颗荔枝?

  然而,既然嫁入帝王家,就没有那么多道理好讲了。

  杨贵妃不再,而昏君乱臣常有。

  晚唐时,唐僖宗因黄巢之乱再次踩着祖宗的脚印逃往蜀地,大诗人韦庄曾作《立春日作》诗云:

  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

  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

  安史之乱的罪让杨玉环扛了,那么黄巢之乱的锅,又该由谁来背呢?时隔124年,杨贵妃终于平反了。 诗说唐朝:那些诗人那些事儿·初唐(全四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