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西藏,西藏!

东坝

西藏,西藏! 卡布 2304 2021-04-06 04:22

  ◎ 东坝

  坛城中有很多的矩形,如果仔细地辨识,会看到八个“凸”字,这八个字每四个完整地拼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四方凸起的矩形,矩形的正中,有一个小小的正方形,像天井,所以,这很像房子,像一座有天井的房子。

  东坝,是一个乡,在怒江边上。

  怒江在西藏洛隆县嘉玉桥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时才正式被命名为怒江,嘉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称为那曲河;顾名思义,那曲河源头在那曲,在错那湖前的一条小河,纳金曲。我个人倒是觉得,为什么不干脆把源头的纳金曲从一开始就命名为怒江,这样不是更简单吗?这条总长度达到3200千米的大河,在中国境内约长2013千米,云南段长620千米。在西藏,有1393千米。

  怒江的第一段峡谷,并不在云南,而是在西藏。

  那曲河流经那曲后,流向比如县,在比如县的最后一个垭口,河道从台地突然就进入了峡谷,这个峡谷在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横断山脉之间,怒江在这里切出了一条深深的沟,一直在谷底隐秘穿行。人们对这一段的调查研究至今还是空白。从卫星地图上看,怒江最大的拐弯处在比如县东侧的一条叫帕尔曲的河流的东北侧,那儿有一个最大的怒江拐弯,按比例尺,这个拐弯绵延了数十千米。人们崇拜自然的力量,当然包括河流与山体碰撞形成的拐弯,在我们的足力和视力都有限的前提下,最先进入视野的,最先被宣传的,就成了第一,这样的第一在真正的第一出现后要想为其正名,尤其困难,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惯性。

  怒江是西藏排名第二的大河,因其深藏于东部的他念他翁山与伯舒拉岭之中,至今,鲜有这个峡谷的调查与报告。怒江大峡谷在云南段有300千米,在西藏,从比如一直流到察隅,我推断这一流域长度应该是在云南峡谷的两倍左右。我一直无缘走进在西藏境内的这条峡谷,曾经从察隅经察瓦龙沿怒江而下抵达过秋那桶,从高原上流出去的水,为了奔向平原和大洋,在崇山峻岭之间得奋力使用巨大的落差才能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东坝,就在这条江的边上,就在他念他翁山的一个凹陷处,它在左贡县的西北方向帮达的东南侧,需要在318国道线向南拐一个90度的弯后从他念他翁山中间的一个缺口处穿过,短短的10多千米,速降2000多米海拔方能抵达。

  东坝河谷中,山顶白雪皑皑,谷底瓜熟果香。

  我在一个秋天抵达这里,从山顶行至谷底,把刹车片踩到发红,甚至同行的另一辆车简直就要刹车失灵了,我们才惊险抵达,我低估了这段路的垂直落差。

  从山顶向下,半山腰就见到了树,到了谷底,进了一户人家的院落后才发现什么都有,石榴火红闪耀,苹果就挂在树上,葡萄在我的头顶晃荡,这儿产梨、杏、桃、枇杷、柑橘、柚子、青稞、小麦和玉米,出产之丰富,这还不够令人惊奇,我投宿的这家房东甚至在屋顶任性地扔了一片的苹果,有些已经切好了片儿正在暴晒,他家苹果实在太多吃不了,就打算晒成苹果干。我惊奇的是站在房东楼顶上见到东坝乡的那些房子,那些房子太大了,它们叫:东坝民居。

  东坝民居是那种典型的藏式一颗印式的民居。天井里种了大树的房子你见过吗?东坝的房子就这么豪。一层楼就高达6米,共修三至四层,东坝的房子高;一栋房子建成后少则几十个房间,大则上百间,一些房子仅柱头就有80根之多,东坝的房子大;这些房子全部以土木结构修建,手工雕凿,榫卯拼建,东坝的房子纯手工;一栋房子修建时间历时几代人,东坝的房子用时久。

  东坝的民居,修得太任性了,东坝并不产木料,所有的建房木料均来自外地,这儿的民居融合了汉、藏、纳西风格。房屋主体架构修起来之后,将历时多年进行雕刻绘画,所用窗户除了极尽繁杂的木制雕花,上面还会刻上雍仲。家中顶层都设有经堂,那些房间的墙壁上,各种宗教彩绘极尽细致之能事于一间屋,这是他们的传统。这样的房屋的出处最终都指向了茶马古道。

  东坝,是从前茶马古道的重镇,当地人世代沿怒江组织马帮贩运货物,自云南而来的纳西人,自四川而来的四川人,在东坝汇集。民居最大最好的军拥村自古多为马帮头目家庭,人们经年所积累的财富又多用于修建房屋,且代代加筑,房屋越修越大,有互相攀比之势。早年间,这样的大屋家庭人口众多,分家势必让势力和财富变得单薄,一妻多夫在本地盛行。经过了600年的岁月,我们今天看到的房屋早已在一代代的加建中成为一个个城堡,它们还在持续扩张。

  怒江,最终要流向大海,在这个流域,文化交融从民居到民俗无不体现在具象之中。登高,远望东坝,在一片焦黄的大山之下,怒江奔流而来,江边台地中有一片绿洲,人们于此环境繁衍生息,莫不与地势地理有关。

  我想起了云南个旧的建水,那里的古建曾经因锡矿的兴盛而风光了很长时间,后来,随矿产沉寂而没落变为一个从前的古迹,茶马古道已经没有了马帮来往的铃声,我真心希望东坝这些民居依然可以活在当下的时光之中。东坝的人们,就是扎着红头绳的康巴人,他们手上的乐器正是碧汪,天黑后,人们在田边燃起篝火,拉响碧汪的弦子,火光中,康巴人的马队,就在碧汪声中,在弦子舞蹈中向我们走来。 西藏,西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