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古牧人
僧人们一直持续制作的过程中首次有了细节动作,他们一直持续的直线投制过程结束后,在四方形的宽边中开始统一投进紫色的沙。投放完成后,他们在这些紫沙的上面开始使用黄色的沙一点点投制以勾画出一种花纹。这种花纹有点像哲古错,准确地说,像从空中俯瞰的哲古错。哲古错有很强的季节性,夏季雨水多,湖面无限扩张,入秋湖水消退,退下去的水留给地面来过的痕迹,那些痕迹就像僧人们勾出来的纹路。
哲古错,在山南措美县,湖旁边有一个镇子,叫哲古镇。这个镇的北边有一座雪峰,那是在藏南很有名气的雅拉香布,从这里往南,会抵达种得出黑青稞的措美县城。
哲古,是牧区。
知道哲古的人不多,但知道古堆藏獒的人多,因为那是西藏最好的藏獒。古堆在哲古错东侧,可惜,如今的草原上早已经没有了狼,藏獒没有了天敌,它们正在快速集体退化。
这里的牧民们特殊,藏地多数牧区是女人放牧,男人在家。这里反过来了,女人们自豪地当着家,男人们四处放牧。男人们放牧的基本上是牦牛,也有羊。这里产酥油,产西藏最上等的酥油,因为这些酥油从前是进贡给历代达赖喇嘛的。我好奇,是什么样的酥油?我决定去看看,我经常想着要跑上一整天或者很多天,去看的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我不大在乎为这样的事跑很远,看起来,我有的是时间。措美县的朋友告诉我,夏天去找他们比较好,夏季牧民的放牧点离镇子比较近,容易找到。
我沿着山南往琼结县的公路而去,顺河谷,过了琼果水库,开始上山,海拔上升很快。很快就过了垭口,从山南泽当上来,海拔差不多升高了1000米,在垭口已经可以远远地眺望哲古错了。远处的雅拉香布山,就立在哲古错的北方,雪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牧民们,世代在哲古错边放牧。
我很高兴,这里放牧的人们还住着传统的黑帐篷,我要去的黑帐篷更是建在了一处土坡的高处,很显眼。他们的牛群散布在四周,我到的时候天色已晚,挤牛奶做酥油要在次日清晨。一番商量之后,三个牧民给我腾出了地方,他们当夜回了镇上的家,我住进了帐篷。帐篷不大,当中用泥土堆砌了一个火塘,上面架了一口大大的平底铝锅。天黑之后,我们生起了牛粪火。夏天的牛粪不太干燥,烧起来有些烟,不过温暖,甚至热。下半夜火慢慢熄了,火没了,帐篷里就开始降温。我在那个时候听见帐篷外的小雨声,雨点从火塘上的通风口流进了帐篷。躺在8月底的哲古错边,我裹紧睡袋,在半梦半醒之间,听到草地上的狗为了宣布领地的占有一直相互吠叫,我还听见了牛群在夜里发出的各种声音。这种草地上特有的声音反而让我心神安宁,很快,我又睡着了。
凌晨4点,牧民们已经起身,我跟他们钻出了帐篷。远处的天边有一点点光,半明半暗之中,我看见牧民手中拿着两样东西,是一个用藤条箍出来的粗短的木桶和一条牦牛毛编织的短绳。木桶用来接牛奶,短绳是为了挤奶的时候把牛腿象征性地轻轻拴住。
牛群就在帐篷四周,牧民们熟知其中哪一头有奶,他们走上前去,轻轻一甩牛毛绳子,套在了牛的脚下。我试过,我决然无法靠近它们,它们不认识我,当我走近的时候,我还没扔绳子,它们就已经果断跳开。
令人吃惊的一幕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保证,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
一个牧民半蹲在牛屁股的正后方,他用嘴对准了母牛的生殖器,用力吹了起来,发出了巨大的声音。我保证,你只有听过才能知晓,我无法用词语来形容这种在散发着露气、飘着薄雾的早晨、在草地上清晰传来的带着水响的声音。我还没有从这令人震惊的一幕中缓过来,牧民们已经蹲在了牛的身侧,抓紧牛的乳头,唰,唰,唰,一股股白色的牛奶挤了出来,挤完一头,接着下一头,继续发出这样的声响。牧民的工作井然有序,绝不会重复去吹上一头。
……难道牧民们用这样的动作刺激奶牛分泌雌性激素,以便多产奶?或者这是一个遗留至今的仪式?
我一脑子的问号,在这个清晨,在早上5点的哲古草原上,我居然忘记了问这是为什么,我傻呆呆地抬头看天,远处的天边,哲古草原的尽头正升起炊烟。
奶挤好了,牧民们拎着木桶,回到了帐篷,生上牛粪火,牛奶被集中倒入了锅内,搅拌,加热。然后,这些热牛奶被转入旁边的“浆桶”里,这桶也是木制的,比挤奶的木桶更粗更长,里边有一个活塞。这些更长一些的桶,被放进了地下人工挖出来的槽子里。牧民们开始抓紧活塞,唱起了号子,自上而下,反复搅拌这些牛奶(放在低一些的坑里,一定是因为这样更省力)。刚开始,他们穿着衣服,一会儿工夫,就热到脱得只余下一条裤子。他们光着膀子,淌着汗水,口中重复唱着一种特别的号子。这号子的声音特别像刚才吹母牛的声音,呜噜呜噜……搅拌了差不多快一个小时,牛奶中的油和水逐渐分离。他们摇动着“桨桶”,用手捞起了漂浮在白色牛奶上面的那一层黄色脂肪,把它们放进了旁边装着冷水的木盆中,开始揉挤,就像在揉面团一般。一番拍打,油脂变成了方形,一块块新鲜酥油就做好了。拿掉了油脂的奶,被重新放回火塘中的大铝锅里,他们开始用猛火,烧了一会儿,拿出一瓶上次煮过的牛奶,倒进锅里。我想这类似于我们用卤水点豆腐,倒进去,这些奶就开始凝固,变成了白色豆腐一般的东西。用手捞一块,也放进冷一点的水里,可以捏出任意的形状。我赶紧上手捏了一条,这就是我最爱的奶饼啊,新鲜出炉的真是香。
吃不完的奶饼,人们就在阳光下摊开来晒,晒干后就变成了我们日常吃的奶渣。那些余下的水,被他们收集起来,这就是下一次会用来让牛奶凝固的催化剂。
他们告诉我一头母牛每天产六七斤奶,一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放牧,当然是一个技术活加体力活。 西藏,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