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研究元朝皇帝陵墓的时候更多的是研究历史记载和历史资料,其中最重要的一本书就是记录成吉思汗历史的《元朝秘史》(《蒙古秘史》),在这里觉得有必要对于《元朝秘史》(《蒙古秘史》)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元朝秘史》(《蒙古秘史》)是13世纪大蒙古国官修的历史书籍。蒙古语言的读音是《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是用畏兀儿体蒙古文写成的。《蒙古秘史》的原文早已经佚失,现在仅存的唯一完本是明朝时候的汉字译音文本。
该书主要记载的是成吉思汗的祖先族谱、成吉思汗的生平业绩以及窝阔台统治时期的历史,还有就是一些窝阔台以后的一些简单记录,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成吉思汗早年的艰苦历程和他历尽艰险,在战争中不断扩张,最终建立大蒙古帝国的奋斗过程。在书中还叙述了蒙古人南征金、西夏、收服畏兀儿、进军中亚、横扫欧洲的过程。
《蒙古秘史》记述了12、13世纪蒙古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具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但是《元朝秘史》所记录的却不是元朝的历史资料,它只是蒙古的一份重要的历史典籍。因此《元朝秘史》的记录对于后人探询元朝皇帝陵墓不光没有作用,往往还会把我们的思路引向歧途。
“也就是说人们走上了一条歧途,只是大多数人不承认而已。当年我写那篇论文的时候,提出了这个观点,正好和那个国内的权威的观点相左,所以才会被笑话!”汪麒麟像是在回忆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在之前调查神城的时候也有过这位权威任务的身影出现过。在中国的这个社会中,人们已经不惟真不惟实,而是遵循着权力金钱这些欲望走。
汪麒麟割下一块羊腿肉说:“虽然说叶子奇说的有些道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还有很大的破绽在里面!”
按照叶子奇的说法元朝皇帝其实是可以随便埋葬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的,因为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复杂,如果在蒙古的大草原中选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就可以了,埋葬完成后就离开也不会有人发现的,何必费那么大的气力要万马踏平,千人守卫,岂不多余吗?
元朝皇帝陵墓是元朝的天大的秘密,即使元朝蒙古人更注重灵魂的祭祀,而不重视尸体的归宿,但是有宋朝皇陵被盗掘的前车之鉴,他们仍然会防止他们皇帝的墓被发现,被心怀愤恨的一些汉族人将尸体挖出来泄愤。所以他们隐藏了皇帝陵墓所在的地点。
“所以传说中,成吉思汗以及后来的元朝的历代皇帝都被葬在了起辇谷,起辇谷是元朝的皇陵!”我这个时候说,“也就是说元朝的帝陵并不是向任何人说的那样,随便找一块地方,然后秘密的埋葬的。它也像是任何一个中原王朝或者是中原的家族一样,会找了一个秘密的风水宝地作为家族墓地,将家族中的人都埋葬在那里的。那个地方就是传说中的起辇谷!”
汪麒麟点头笑着说:“看来你的功课做得很足啊,那么你知道起辇谷在什么地方吗?”
我想了想说:“来这里之前,我看了不少的资料,关于起辇谷的具体位置。现在有很多的地方在争夺,其中宣传声势最大的好像在承德地区!”
承德的官方宣传说,对于起辇谷(契丹谷)这个地名,是蒙古人自己对承德郊区双峰寺一带的称谓,其他的民族对此并不清楚,因此在记录这些地名的时候自然就按照通用的叫法来记录,这本身就是元朝皇族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就默认了这种记录形式。
元朝皇庭选择承德双峰寺做为皇帝陵墓的埋葬地以后,对于当地的百姓进行了迁移,并且迁移的人被规定永世不得返回原居住地。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为无人地带。对于这个地方元朝皇庭也是做为秘密来对待的,而这个地方在当时又不叫起辇谷,所以在很多史书中没有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汪麒麟听我说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这样的说法你相信吗?”
我当然是摇头了,这样的说法无凭无据有人相信才怪呢,汪麒麟于是说:“这就对了,承德政府我想可能是为了发展旅游,所以才会积极的要让元朝的帝陵起辇谷落户在承德。这样就给承德添加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但是事实上,这个起辇谷的神秘远不止如此,任何史书上都没有留下任何的记载!”
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汗国和元朝的历代皇帝都被秘密地埋葬在蒙古高原的起辇谷之地。这个神秘的起辇谷,在元代并没有留下准确的位置。当时,蒙元皇帝的葬地是不让人们知道的。例如,元世祖忽必烈逝世后,其棺从大都(今北京)运往漠北草原,棺木由建德门出,次近郊北苑。
说到这里汪麒麟突然想起什么:“说是没有什么,但是《蒙古秘史》中有一些记录,可以作为一些参考!”
根据《蒙古秘史》,成吉思汗葬于肯特山起辇谷,中国汉代称狼居胥山。从汉朝大将军在此封禅祭拜战神的行为来推断,此地应是战神的地盘,虚拟升腾,将才辈出。按《山经》所述的龙脉走势,此地应是北出华夏的兑龙山脉和东奔华夏的震龙山脉的交尾之处,同时具备两条龙脉的血性和冲动,一旦有真龙出,注定要完成惊天动地的伟业。《山经》说这里的每条山脉延绵不绝,一直深入沙漠瀚海北面,气势磅礴,风俗粗犷,性格硬朗。
成吉思汗的先辈时代感染环境灵气,其父也速该死后葬于此山。成吉思汗本人亦多次受此山荫辅,躲过大劫,他终生酷爱此山,每逢重大事件,必进山朝拜长生天,获得内心平静,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若历史学界推测正确,成吉思汗也应葬于此山附近。
“肯特山,的确有这么一个地方,但是现在的肯定能特山,是当初的肯特山吗?”汪麒麟反问我。
我明白了汪麒麟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现在的肯特山已经不是当年的肯特山了!”
汪麒麟摇头说:“我不能确定,我想中间也许会有差别,这需要重新论证。”
我问汪麒麟:“如果要找这个肯特山的线索,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呢?”
汪麒麟想了想说:“只有一个方向!”
我真是没有想到竟然还会有方向留下来,我问汪麒麟:“还有一个方向,是什么?”
汪麒麟叹了一口气说:“这也是十分难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寻找到真正的成吉思汗的守陵人。但是这是一件真正的难事,只要找到真正的成吉思汗的守陵人,那么事情就会变得简单的多。”
我听到这里,和我们之前在台湾见白芳礼时,和白老先生所说的是不谋而合的。要想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或者是找到元朝帝陵,那么就必须要找到守护起辇谷的守陵人。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元朝到现在已经是八百年了,那些守墓人还在不在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
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不是说达尔扈特部一直是成吉思汗陵的守陵人吗,找一下他们能不能寻找到相关的线索呢?”
汪麒麟先是点头后来又摇头说:“这个似乎是不太可能了,达尔扈特部是成吉思汗的守陵人,但是应该说他们是半个成吉思汗的守陵人。”
我明白汪麒麟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达尔扈特部守护的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并不是守护者成吉思汗真正陵寝!”
“没错,可以这样讲,所以即使是达尔扈特部知道这件事情,我想知道的也十分的有限。当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是成吉思汗的万人亲卫队,成吉思汗死后他们就在陵寝周围的大片草原上居住下来,然后一直繁衍。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恐怕已经和其他的民族还有部落相互融合,他们本来的使命我想应该差不多都忘记了!”
“难道说就真的没有留下来的?”唐云馨问。
汪麒麟摇了摇头说:“这个很难说,蒙古族和藏族一样,都有一些神秘的家族的,都会有一些千百年来家族的秘密流传着。所以我想应该会有一些十分忠诚的守陵人家族流下来,守护着成吉思汗陵以及起辇谷的秘密。要知道成吉思汗在我们蒙古人眼中,要比神来的更重要一些,在所有的蒙古人家中都会挂着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画像的。”
关于守陵人事情只能往后放一下了,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去其宁死,寻找一下当年潘玲找到的那个历代活佛灵塔的存放地!要是我们手中的这个危险的吊坠来自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那么必然会在活佛的灵塔中有一些线索的。
众多的事情都是建立传说和猜测上的,根本就没有一个可靠的证据,我们决定还是要到当初潘玲见到这个图案的庆宁寺一探究竟。 龙陵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