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刘禹锡
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工文章。时王叔文得幸,禹锡与之交,尝称其有宰相器。朝廷大议,多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判度支、盐铁案,凭藉其势,多中伤人,御史窦群劾云:“挟邪乱政。”即日罢。宪宗立,叔文败,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俗信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俄延,其声伧佇。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声作《竹枝辞》十篇,武陵人悉歌之。始,坐叔文贬者,虽赦不原。宰相哀其才且困,将澡用之,乃悉诏补远州刺史,谏官奏罢之。
【注释】
①中山:古中山国,在今河北唐县东北,为刘禹锡郡望,其真实籍贯当为河南洛阳。
②器:才干。
③大议:朝廷的重大决策。
④判度支、盐铁案:指掌管度支、盐铁事务。度支,中唐以后,为筹措军费,常特派大臣专判度支,称度支使,掌管天下租赋物产,岁计所出而支调之,故名。盐铁,中唐以后,设盐铁转运使,掌盐铁专卖之事,是重要的财政官员。
⑤御史:指侍御史,隶御史台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职权甚重。窦群:字丹列,贞元二十年(804)迁侍御史,与王叔文等不和,出为唐州刺史。传见本书卷四。
⑥朗州:州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⑦夜郎:古国名,主要在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与贵州交接地区,居民有夷、濮、羌、僰等,统称夜郎。
⑧《竹枝》:一种乐曲,源出巴歌,古时巴人于欢会时以竹枝击鼓,且歌且舞,故名。
⑨鼓吹:原指乐器合奏的鼓吹乐,这里指演奏。俄延:拖沓缓慢。
⑩伧佇(cāng níng):形容边地语言音调与中原不同,发声粗重。
⑪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人。与楚王同姓,初得怀王信任,修明法度,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毁,放逐汉北。顷襄王时长期流放沅、湘,当地信巫好祀,其祀必作乐歌,鼓舞以乐诸神,屈原见其词鄙陋,因作《九歌》。
⑫《竹枝辞》十篇:据学者考证,刘禹锡在朗州作《竹枝词》两首,在夔(kuí)州(今重庆奉节)作《竹枝词》九首。
⑬武陵:县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武陵区,时为朗州州治。
⑭宰相:据学者考证,此宰相当为李吉甫。
⑮澡:洗脱。
【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贞元九年(793)考中进士,又考中博学宏词科,善于写文章。当时王叔文甚得皇帝宠信,刘禹锡跟他交游,王叔文曾称赞他有宰相的才能。朝廷里重要的事情,往往召引刘禹锡和柳宗元到皇宫中讨论商议。刘禹锡主管度支、盐铁的方案、政策,凭借着王叔文的势力,经常攻击别人,侍御史窦群弹劾他说:“裹挟奸邪紊乱朝政。”窦群当天就被罢免了。唐宪宗登基,王叔文失势,刘禹锡被贬斥为朗州司马。朗州接近夜郎,当地风俗迷信巫师鬼神,每次祭祀,都要唱《竹枝词》,演奏得很拖沓,歌声粗鄙重浊。刘禹锡说屈原当年被流放在沅水、湘水之间,就在民歌基础上创作《九歌》,让楚人来迎接欢送神灵,于是就依照当地人的曲调创作《竹枝辞》十篇,朗州人都来传唱它们。起初,因为王叔文而被贬谪的官员,即使遇到朝廷大赦也不原谅。宰相哀怜他们的才华和困境,想要洗脱他们的罪名任用他们,请求皇帝下诏让他们都补任偏远州郡的刺史,谏官上奏阻止了这个建议。
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辞多讽托远意,感权臣而憾不释。久之,召还,欲任南省郎,而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不喜,又谪守播州。中丞裴度言:“播,猿狖所宅,且其母年八十余,与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至京后,游玄都咏诗,且言:“始谪十年还辇下,道士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而来,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权近闻者,益薄其行。裴度荐为翰林学士,俄分司东都,迁太子宾客。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
【注释】
①南省:尚书省的别称,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之南,而尚书省更在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称南省。
②《玄都观看花君子》:原诗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其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意谓路上行人很多,尘土拂面,都说是看桃花回来。那千棵桃树种在玄都观里,都是我被贬谪离京之后所栽种的。本是感慨自己返京,变化很大,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朝廷里的官员如新栽的桃树一样都是新进的权贵。玄都观,道观名,位于唐长安城崇业坊。
③当路:即当权派。
④播州:州名,治所在今贵州遵义。
⑤中丞:官名,即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副职,掌理御史弹奏之事,审理刑案,国家举行大礼时乘车辂为先导。
⑥猿狖(yòu):泛指猿猴。
⑦连州:州名,治所在今广东连州。
⑧夔(kuí)州:州名,治所在今重庆奉节。
⑨和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和县。主客郎中:官名,为尚书省礼部主客司长官,掌二王后代子孙和诸藩朝见等事。
⑩咏诗:指《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意谓百亩庭院中大半是荒芜的青苔,桃树不知所踪,只有菜花还在盛开。那位种植桃树的道士如今去了哪里呢?上次来过的刘郎今天又来了。种桃的道士杳无踪影,我刘禹锡却再度回来,有经历政治风雨、不为所惧的豪情,也有不能不再次返京的无奈。
⑪“始谪十年还辇下”以下几句:出自《再游玄都观绝句》诗小引。辇(niǎn)下,“辇毂下”的省称,帝辇之下,代指京城。兔葵,亦作菟葵,野生草本植物。燕麦,即野麦,生于荒野,燕雀所食,故名。
⑫翰林学士:据学者考证,当为集贤殿学士,掌修撰图书典籍及侍从皇帝讲读经典史籍。
⑬分司:唐代于东都洛阳仿京师官府另置职官机构,在此任官者称分司。除分司御史有监察职责外,余皆闲职,一般用以安置老疾退罢大臣。
⑭太子宾客:官名,为太子官属,掌侍从、规谏、调护等。
⑮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
⑯礼部尚书:官名,为尚书省礼部长官,掌礼仪、祭祀、宴飨、贡举等事。
【译文】
当时刘禹锡长久地落魄在外,心中的郁闷之情难以抑制,他写出来的作品中多有讽刺和寄托的深意,想要以此来感动当权的大臣,但相互间的怨恨没有消除。很久之后,才被召回京师,准备任用为尚书省郎中,却创作了《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诗歌语言含有讥讽忿懑,当权者不高兴,又把他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做太守。御史中丞裴度上奏说:“播州,是猿猴所居住的远方,并且刘禹锡的母亲年纪八十多岁,跟刘禹锡分开就是死别,恐怕会有损陛下以孝治国的名声,恳请陛下稍微往内迁移一些。”才换成近一些的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后来从和州刺史任上入朝担任主客郎中。到京师后,游览玄都观,又写一首诗,并且说:“刚开始被贬谪十年才回到京师,玄都观里的道士栽种桃树,它们盛开的时候像云霞一样。又过了十四年再来,一棵桃树都没有了,只有菟葵和野麦还在春风中迎风摇动罢了。”权贵近臣听说后,更加鄙薄他的行为。裴度推荐他担任翰林学士,不久后去东都洛阳分设机构任职,迁任为太子宾客,会昌年间,加检校礼部尚书,去世。
公恃才而放,心不能平,行年益晏,偃蹇寡合,乃以文章自适。善诗,精绝,与白居易酬唱颇多,尝推为“诗豪”,曰:“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有集四十卷,今传。
【注释】
①偃蹇:孤傲。
②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传见本书卷六。
③在处:到处。神物:神灵。护持:爱护加持。
【译文】
刘公倚仗才华放荡不羁,心中愤愤不平,年纪越大,越孤傲,没有多少合得来的人,就拿诗文来自得其乐。他善于写诗,精彩绝伦,跟白居易酬唱的作品很多,白居易曾推许他为“诗豪”,说:“刘君的诗歌,到处都有神灵爱护加持。”刘禹锡有集子四十卷,流传至今。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