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卷五
【题解】
卷五所传诗人多有尚奇的诗学倾向,有卢仝、马异、刘叉、李贺、李涉、朱昼、贾岛、庄南杰、张碧、朱放、羊士谔、姚係(附姚伦)、麹信陵、张登、令狐楚、杨巨源、马逢、王涯、韩愈(附张署)、柳宗元、陈羽、刘禹锡、孟郊(附陆长源)、戴叔伦、张仲素、吕温、张籍、雍裕之、权德舆、长孙佐辅、杨衡等三十四人。这些诗人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双子星,如韩愈和柳宗元称为“韩柳”,韩愈和孟郊称为“韩孟”,有“郊寒岛瘦”之称的孟郊和贾岛等。由于韩愈在元代地位甚高,所以辛氏在论述韩愈的时候反倒以背书为主,没有太多新意,而在写柳宗元的篇章中则笔端含情,令人感慨。柳宗元被贬谪为永州司马,给朝中的权贵写信,没有人真正帮助他,但柳宗元并没有因此自甘堕落,反而越发坚守高尚品格,在家有老母的刘禹锡被贬谪到更偏远的州郡时,主动申请跟刘禹锡调换,这是何等的节操!心有大爱,不幸短命,却获得了百姓长久的祭祀和追慕,柳宗元虽然缺乏生命的长度,却活出了生命的高度,辛氏盛赞他的诗歌“非余子所及”,岂徒诗歌之谓哉!读辛氏此书,又岂能视作区区诗传而已。
卢仝
仝,范阳人,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哦,邻僧送米。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时韩愈为河南令,爱其操,敬待之,尝为恶少所恐,诉于愈,方为申理,仝复虑盗憎主人,愿罢之,愈益服其度量。元和间,月蚀,仝赋诗,意讥切当时逆党,愈极称工,余人稍恨之。时王涯秉政,胥怨于人。及祸起,仝偶与诸客会食涯书馆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来宰相宅,容非罪乎?”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为谶云。仝性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后来仿效比拟,遂为一格宗师。有集一卷,今传。
【注释】
①范阳:郡名,治所在今北京西南,此为卢仝(tóng)郡望,其实为河南济源人。
②少室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西北,为嵩山之西部。
③清介:清廉耿介。
④谏议大夫:官名,简称谏议,掌侍从规谏讽谕。据学者考证,卢仝未曾被朝廷征召过,辛文房误。
⑤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元和六年(811)任河南令。传见本卷后文。河南令:官名,唐制为赤县令(唐代以县治与京都三府府治同城的县为赤县,京兆府所属有长安、万年二县,河南府所属有河南、洛阳二县,太原府所属有太原、晋阳二县,共为六县)之一,秩正五品上,高于一般县令。以下事迹,多据韩愈《寄卢仝》诗。
⑥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
⑦月蚀:元和五年(810)十一月十四日月蚀。
⑧仝赋诗:即卢仝《月蚀诗》,载《全唐诗》卷三八七。
⑨逆党:指宦官吐突承璀,字仁贞,闽(今福建福州)人。元和四年(809),王承宗反叛,宪宗以吐突承璀为河中、河南、浙西、宣歙等道行营招讨处置使,谏官李鄘、白居易等皆上疏,论自古无中官位至大帅者,宪宗乃改为招讨宣慰使。后果无功,与王承宗讲和。唐穆宗时被杀。
⑩王涯: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历任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盐铁转运使等职,“甘露之变”时被宦官仇士良灭族。传见本卷后文。
⑪胥:都。
⑫祸:指甘露之变。大和九年(835),宰相李训、节度使郑注谋诛宦官,先在左金吾大厅设置伏兵,诈称后院石榴树上有甘露,诱使宦官仇士良等前往观看,事败,李训、郑注等皆被杀,株连死者千余人,史称“甘露之变”。据学者考证,卢仝于甘露之变中遇害乃后人附会。
⑬奄人:即“阉人”,指宦官。加钉:以便提着脑袋。
⑭添丁:愿意指增添了丁男,这里把“丁”“钉”混同。
⑮谶(chèn):指将来要应验的预兆或预言。
⑯一格:一种格式,即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的“卢仝体”。
【译文】
卢仝,范阳人,起初隐居在少室山,号称玉川子。家里特别穷,只有图书盈积堆满。后来移居洛阳城,只有几间残破的屋子罢了。有一个奴仆,胡须很长,不用布裹头发;一个婢女,光着脚,衰老到牙齿都掉光。整天辛苦吟诗,邻近的僧人送米接济他。朝廷知道他的清廉耿介的节操,先后两次备足礼品征召他来担任谏议大夫,他不去就任。当时韩愈担任河南县令,喜爱他的操守,对他很恭敬,卢仝曾被品行恶劣的年轻人所恐吓,向韩愈投诉,韩愈正为他申述办理,卢仝又担忧恶劣之人迁怒到韩愈身上,希望把此事作罢,韩愈更加佩服他的大气度量。元和年间,发生月蚀,卢仝写诗,诗意讥讽当时的叛逆党徒,韩愈极力称赞诗写得好,其他的人却渐渐忿恨他。当时王涯执掌朝政,人们全都怨恨他。等到甘露之变的灾祸发生,卢仝偶然跟其他宾客在王涯的书房里聚会用餐,因此晚上留在那里住宿,官吏兵卒乘其不备来逮捕,卢仝说:“我是卢隐士啊,跟众人没有怨恨,有什么罪呢?”官吏说:“既然说是隐士,却来到宰相的府邸,难道没有罪吗?”仓促匆忙中没有办法为自己辩解,最终跟王涯一同遭遇甘露之变被杀。卢仝衰老没有头发,宦官就在他脑袋后面钉了根钉子。当初他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添丁”,人们认为这就是谶语啊。卢仝性格高尚古朴,耿介孤僻,所具有的见解都不平庸浅近。唐代诗歌体式没有遗漏的,而卢仝创作的诗歌却特别奇异,自成一家,诗歌语言崇尚奇特诡谲,一般读者难以理解,有见识的人却容易了解。后来人们模仿效法拟作这类诗歌,卢仝便成为一种诗体的宗师了。有集子一卷,流传至今。
○古诗云:“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相戒慎出入。”斯所以防前之覆辙也。仝志怀霜雪,操拟松柏,深造括囊之高,夫何户庭之失。噫,一蹈非地,旋踵逮殃,玉石俱烂,可不痛哉!
【注释】
①“古诗云”以下几句:出自汉乐府民歌《枯鱼过河泣》,诗意谓一条干枯的鱼被载去卖的时候路过河流,哭泣不停,后悔不该出河,但后悔也晚了。就写一封书信给河里的鲂(fáng)鱼和(xù)鱼,告诫他们出入河水一定要谨慎。辛文房引用此诗,意在说明士人出处要谨慎,否则必将遭殃。鲂,一种淡水鱼,形体像鳊鱼,但更宽。,鲢鱼。
②括囊:捆束口袋,比喻出言谨慎。《周易·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③户庭:《周易·节》:“初九,不出户庭,无咎。”户庭指家门。
④旋踵:转身,形容时间短。踵,脚后跟。
【译文】
○古诗说:“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相戒慎出入。”这就是说要防止走上前车倾覆的道路啊。卢仝志向情怀洁白如霜雪,操守可以比拟忠贞常青的松树和柏树,造诣精深达到了出言谨慎的高超境界,怎会犯下离开家门的错误呢。哎,一旦踏上是非之地,转身就遭遇灾祸,高贵的美玉和石头一起被焚毁,怎能不让人心痛呀!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