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赵嘏
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郑言榜进士。大中中,仕为渭南尉。一时名士大夫极称道之。卑宦颇不如意。宣宗雅知其名,因问宰相:“赵嘏诗人,曾为好官否?可取其诗进来。”读其卷首题秦诗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上不悦,事寝。嘏尝早秋赋诗曰:“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杜牧之呼为“赵倚楼”,赏叹之也。又初有诗,落句云:“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仕途屹兀,岂其谶也?嘏豪迈爽达,多陪接卿相,出入馆阁,如亲属。然能以书生令远近知重,所谓“一日名动京师,三日传满天下”,有自来矣。命沾仙尉,追踪梅市,亦不恶耳。
【注释】
①嘏(gǔ):字承祐,一作承祜,误。
②山阳:县名,治所在今江苏淮安。
③会昌二年:当为会昌四年(844)。郑言:会昌四年(844)甲子科状元,及第后供职于浙西观察使郑朗幕府,再迁左拾遗,大中七年(853)十月,为修撰官,修成《续会要》四十卷。
④渭南:县名,治所在今陕西渭南。
⑤“徒知六国随斤斧”两句: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此诗为《题秦皇》。诗意谓秦始皇只知以暴力手段制伏六国,却没有成群的儒士来帮他确定治国的对错。唐宣宗时期对吐蕃用武并获胜,此诗有厌战倾向,恐为唐宣宗不喜之因。
⑥寝:停止。
⑦“残星数点雁横塞”两句:据《韵语阳秋》,此诗又作《长安秋望》。诗意谓鸿雁横渡边塞,朝南飞过残留着几颗星星的天空,有人倚靠着楼台吹出一声悠长的笛声。雁南翔而人不归,不说人不归而只说吹笛,含蓄蕴藉,深得杜牧之喜。
⑧落句:结尾。
⑨“早晚粗酬身事了”两句:引诗题为《寄归》,意谓早晚粗略地把身上的事情应付完,归隐到水边做一个悠闲的人。
⑩屹兀:险峻。
⑪仙尉:汉成帝朝,梅福任豫章郡南昌县尉,后因不满王莽专政,弃妻子隐遁成仙,后常用“仙尉”作为县尉的美誉。
⑫梅市:即梅福,传说梅福曾为会稽吴市门卒,故称。
【译文】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四年(844)郑言那一榜的进士。大中年间,担任渭南县尉。一时间名流士大夫都极力称赞他。赵嘏官职卑弱很不如意。唐宣宗平素知道他的诗名,就问宰相:“诗人赵嘏,曾担任好官职没?可把他的诗歌取来给我看看。”读到赵嘏诗集开卷第一首题写秦始皇的诗说:“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唐宣宗不高兴,给他升官的事儿也就停止了。赵嘏曾在秋天的早上作诗说:“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杜牧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欣赏、赞叹他啊。又起初写过一首诗,结尾写道:“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赵嘏仕途坎坷,这句诗难道就是诗谶吗?赵嘏性格豪放俊迈,爽朗豁达,常陪伴接待达官权贵,进出馆阁之间,就像他们的亲人一般。然而能够靠着一介书生的身份让远近之人都知道尊重他,所说的“一日名动京师,三日传满天下”之类话,是自有原因的。命中注定要担任渭南县尉,追踪成仙归隐的道路,也不差了。
先嘏家浙西,有美姬溺爱,及计偕,留侍母。会中元游鹤林寺,浙帅窥见悦之,夺归。明年嘏及第,自伤赋诗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帅闻之,殊惨惨,遣介送姬入长安。时嘏方出关,途次横水驿,于马上相遇,姬因抱嘏痛哭,信宿而卒,遂葬于横水之阳。嘏思慕不已,临终目有所见,时方四十余。今有《渭南集》及编年诗二卷。悉取十三代史事迹,自始生至百岁,岁赋一首、二首,总得一百一十章。今并行于世。
【注释】
①计偕:本谓应征召之人偕计吏同往京师,后举人去参加考试也叫作计偕。
②中元:即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的“鬼节”,寺院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以追荐祖先的亡灵,故又称“盂兰盆节”。鹤林寺:在今江苏镇江黄鹤山下,当时浙西节度使治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③浙帅:即浙西节度使,或云元稹,或云卢简辞。此事盖小说家言,不足信。
④“寂寞堂前日又曛”以下几句:意谓寂寞的厅堂前又到黄昏,与我幽会的女子像不回来的流云一般离开我。当时我们一起听说沙吒利夺人妻妾的事情,如今我的心上人归属于浙西节度使。用沙吒利跟使君对比,暗示浙西节度使夺走其妻,但又不敢明言。曛(xūn),昏暗,日暮。阳台,为巫山神女所在之处,比喻幽会之女。沙吒(zhà)利,据许尧佐《柳氏传》载,唐肃宗时,蕃将沙吒利劫走韩翊美姬柳氏,后以沙吒利代指劫夺人妻的达官显贵。
⑤介:副官,《左传·成公二年》有“及郑,使介反币,以夏姬行”之语。
⑥横水:在今陕西凤翔县东,源出凤翔县东北界,东南流经岐山县南,又东南流入雍水。
⑦信宿:连住两夜。
⑧阳:水的北面。
⑨十三代史:指《史记》、西汉、东汉、三国、晋、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十三家史书。
【译文】
起初,赵嘏家住浙西,家中有俊美的姬妾,非常宠爱,等到进京赶考,留下她来侍奉母亲。适逢中元节游览鹤林寺,浙西节度使偷偷看见她,心中很喜欢,就把她抢回家。第二年赵嘏考中进士,为自己伤感,写诗说:“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浙西节度使听说这首诗,心里感到特别惨闷,派遣属下护送那个姬妾去往长安。当时赵嘏刚出潼关,在横水驿馆歇息,在马上遇到姬妾,姬妾因此抱着赵嘏失声痛哭,住了两个晚上妾就去世了,赵嘏便把她埋葬在横水的北岸。赵嘏思念爱慕她没有停止的时候,临终之际还看见她,去世的时候才四十多岁。如今有《渭南集》和编年诗两卷。赵嘏详尽地搜集十三代史书中的事迹,在他有生之年,每年写一两首诗歌,总共写成一百一十首。以上的作品如今都流行在世。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