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张又新

  又新,字孔昭,深州人也。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礼部侍郎韦贯之下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应辟为广陵从事,历补阙。为性倾邪,谄事宰相李逢吉,为之鹰犬,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坐田伾事贬官。李训专政,又新复见用,后竟坐事谪远州刺史,仕终左司郎中。善为诗,恃才多藉,其淫荡之行,卒见于篇。尝曰:“我少年擅美名,意不欲仕宦,惟得美妻,平生足矣。”娶杨虔州女,有德无色,殊怏怏。后过淮南,李绅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其狂斐类此。喜嗜茶,恨在陆羽后,自著《煎茶水记》一卷,及诗文等行于世。

  【注释】

  ①深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北深州。

  ②宏辞:即博学宏词科。张又新考中时间在元和十二年(817),此处辛文房没注意先后次序。

  ③京兆:府名,治所在今陕西西安。解头:唐代各州中送举子赴京应举称解,乡贡第一名,称为解头。

  ④礼部侍郎:官名,礼部副长官,掌朝廷礼仪、祭祀、贡举等。韦贯之:本名纯,字贯之,避宪宗讳以字行,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元和八年(813)权知贡举,正拜礼部侍郎,九年(814)复知贡举,选士抑浮华,趋竞者稍息,十二月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迁中书侍郎。

  ⑤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从事:官名,为州府佐吏。

  ⑥补阙:官名,分为左右,左补阙隶于门下省,右补阙隶于中书省,职掌规谏讽谕,大事可以廷议,小事则上封奏。

  ⑦倾邪:指为人行为不正。

  ⑧李逢吉:字虚舟,陇西(今甘肃临洮)人。元和十一年(816)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次年罢相,长庆二年(822)复相,宝历二年(826)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⑨鹰犬:打猎用的鹰和狗,比喻受驱使、当爪牙的人。

  ⑩八关十六子:敬宗朝时李逢吉任宰相,网罗张又新、李续、张权舆、刘栖楚、李虞、程昔范、姜治及同族子李训八人为党羽,而这八人又各有亲附,亦合计八人。人有所请求,先贿赂他们,再转给李逢吉,无不如意,朝野为之侧目,称为“八关十六子”。

  ⑪山南节度:此即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今湖北襄阳。

  ⑫司马:官名,节度使属官,协助处理府州公务。

  ⑬田伾(pī)事:田伾为李逢吉担任宰相时的门下主事,犯赃逃命,李逢吉暗保在外。李逢吉罢相后,裴度告发此事,李逢吉罚俸禄,张又新被贬为汀州刺史。

  ⑭李训:初名仲言,字子训,后改名李训,字子垂,李逢吉从子。大和八年(834)赂郑注,攀附王守澄,为文宗讲《周易》,授翰林侍讲学士。次年进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鸩杀王守澄,贬逐李宗闵、李德裕等大臣。后又谋诛宦官仇士良,事泄被杀,是为“甘露之变”。

  ⑮远州:边远州郡。张又新后任申州(今河南信阳)、温州(今属浙江)、江州(今江西九江)等地刺史,越来越边远。

  ⑯左司郎中:官名,为尚书左丞副贰,协掌尚书都省事务,监管吏、户、礼部诸司政务。

  ⑰(lìn)藉:欺凌践踏。

  ⑱杨虔州:即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大和九年(835)贬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司户参军,故称杨虔州。为人柔佞,善依附权贵,有“党魁”之称。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载杨虞卿为张又新寻女为妻,非谓所寻之女必杨虞卿之女。

  ⑲怏怏:郁郁不乐。

  ⑳狂斐:犹放浪无知。

  (21)陆羽:字鸿浙,自称“桑苧翁”,性诙谐,不愿为官,以嗜茶著名,被尊为“茶圣”。撰有《茶经》三卷。传见本书卷三。

  (22)《煎茶水记》:唐代关于评品水质的茶书,记述茶汤品质与泡水有关,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质不同,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

  【译文】

  张又新,字孔昭,深州人。起初,考博学宏词科获得头名,本来又是京兆府的解头,元和九年(814)曾在礼部侍郎韦贯之主持的考试中考中进士,成为状元,当时称他为“张三头”。响应征辟,担任广陵从事,做过补阙。张又新为人奸邪不正,谄媚侍奉宰相李逢吉,做他的爪牙,名列“八关十六子”之中。李逢吉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上表请他担任司马,因为田伾的事被贬官。李训担任宰相专权时,张又新又被启用,后来他因犯事被贬谪为边远州郡的刺史,最后做到左司郎中。张又新擅长写诗,凭恃着才华多欺凌人,他淫乱放荡的行为,最后形诸诗篇。曾经说:“我少年时代就独占美好的名声,本意不想做官,只愿获得一个美貌的妻子,一生足够了。”娶虔州司户参军杨虞卿介绍的女子,有美德却没有美色,特别郁闷。后来路过淮南,在李绅的筵席上得到一个歌女,跟她一起白头偕老,他轻率狂浪的行为大都像这样。张又新酷爱喝茶,遗憾自己生在陆羽之后,自己撰写《煎茶水记》一卷,和诗歌文章等都流传在世。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